03.03 河北最後一批貧困縣“摘帽”

2月29日,河北省政府發佈通知,經省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同意,批准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等13個縣和涿鹿縣趙家蓬區退出貧困縣。

這標誌著河北省的貧困縣全部“摘帽”,從此告別區域性整體貧困。2019年,河北減貧36.6萬人,剩餘1448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豐寧滿族自治縣、隆化縣、康保縣、沽源縣、張北縣、尚義縣、陽原縣、赤城縣、懷安縣、蔚縣、阜平縣、淶源縣等13個縣和涿鹿縣趙家蓬區的綜合貧困發生率全部降到2%以下。

河北最后一批贫困县“摘帽”

北京掛職幹部張春清(右一)與尚義群眾共同開展扶貧工作。 張春 攝

北京助力11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河北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比較重的省份之一,原有貧困縣62個、貧困人口499萬。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燕山—太行山山區、黑龍港流域等地。貧困地區自然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薄弱,生產要素匱乏。

近年來,河北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深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和易地搬遷扶貧,率先建立五級書記抓扶貧、縣(市、區)委書記脫貧攻堅“擂臺賽”、長效脫貧防貧等機制,舉全省之力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據瞭解,這13個出列的貧困縣中,除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和隆化縣外,其餘11個縣是北京助力脫貧縣。北京市扶貧合作辦主任馬新明說,京冀兩地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推動形成具有首都特色、卓有成效的扶貧協作模式。僅去年,北京對河北省貧困地區投入財政資金11多億元,社會捐贈摺合7億元,選派幹部人才754人。北京助力河北11個貧困縣14.7萬貧困人口脫貧。

675名北京技術人才真情幫扶

河北省張北縣德勝村過去這裡十年九旱,土地貧瘠,全村413戶中曾有212戶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在北京掛職幹部、專業技術人員和當地幹部群眾的協作幫扶下,全村從祖祖輩輩種馬鈴薯整體轉型,種起了馬鈴薯“種薯”,2018年全村實現整體脫貧。

在農戶老徐家的馬鈴薯窖,堆滿了包裝好的“小土豆”,這些“種薯”平均個頭和一顆棗的大小差不多,不像土豆論斤賣,而是按“粒”賣的,一“粒”能賣到3毛錢。

“這些小土豆開春一賣就會有十幾萬元的收入。”老徐說,這兩年,靠著國家的扶貧資金,村裡建起了280個種薯大棚,老徐承包了6個,還自建22個大棚種植馬鈴薯種薯。有政府引進的專業公司提供種苗、免費的技術,又幫著找銷路,老徐脫貧了。在德勝村,種植種薯的農戶現在已經達到180戶,僅此一項,村民人均年收入就有近5000元。

據介紹,去年北京選派675名河北急需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深入貧困地區真情幫扶。如北京科技特派員李紅霞、張會臣在赤城縣開展技術幫扶20餘次,推動綠色生產技術15項,給貧困地區提供技術服務100餘人次。如北京積水潭醫院選派矯形骨科專家吳堅和運動損傷科專家沈傑威,掛職張家口二院副院長,培訓當地人才240餘人次,幫助建立完善10餘項管理制度,整體提升醫療水平。如張金秀、田玉鳳等北京專家教師給河北送教講學90人次,直接培訓師生2400人,覆蓋貧困戶學生2000餘人。

引導206家企業到河北投資164.8億元

“多虧北京親人送技術送產業到家門口,讓我們過上好日子。”河北省尚義縣紅土梁鎮的貧困戶李軍說,過去他每天只能打打零工,不會種草莓,自打村裡有了草莓基地,他就報名參加,如今,他每個月至少收入3000元。

佔地300畝、178棟草莓大棚是2018年尚義縣與北京昌平區共同謀劃、共同建設的草莓種苗繁育基地。兩年前,來自北京昌平的掛職幹部、尚義縣縣委常委、副縣長張春清,請來北京萬德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藉助昌平區對口幫扶尚義縣扶貧資金建成了這個基地。

“如今全縣四個鄉鎮的貧困戶全在這務工。”張春清說,這種“基地+企業+貧困戶”的草莓產業發展共同體帶動了該縣紅土梁鎮、小蒜溝鎮、下馬圈鄉、甲石河鄉4個鄉鎮、46個村、2982戶貧困戶脫貧。

河北最后一批贫困县“摘帽”

馬新明說,北京市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首要任務,把貧困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去年引導206家企業到河北累計投資164.8億元。發揮首都特大消費城市優勢,全面推進消費扶貧,率先在全國建成第一家“消費扶貧雙創中心”,去年北京市採購銷售河北農副產品118億元,帶動6.8萬貧困人口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