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操是真小人,劉備是偽君子這句話對嗎?

dmcjcj


其實,無論上曹操還是劉備,都屬於當世英雄,所做所為,都圍繞著自己在事業進行,私心可能會有一點,但與他們的抱負比起來,可以不足一提,所謂大丈夫不拘小節,就是這個道理。不存在什麼真小人和偽君子。

曹操

若論出身,曹操是沒有奉天承運的資格,但時勢造英雄,他硬是做出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成了“治世之奸雄,亂世之英雄”。他一生活了六十六歲,他一死,四百年漢家王朝也告結束。

曹操的個性,如陳壽所說,“少機警,有權數”,是一種天生的機智善變,同時他又精通兵法,他為《孫子兵法》做的註釋,到今天都在流傳。他打仗時,也最善用奇計,呂布常提醒人,就說“曹操多譎,勿入伏中”。田豐警告袁紹,也說“操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

清代學者趙翼總結“三國之主”的用人策略,認為“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

而曹操一所立功業被漢獻帝定義為“定天下之功”,封他為魏公。在表彰他的貢獻已經遠超古代的伊尹和周公時,公佈了他的十一大成就。這些成就是:

第一,率先領兵戰董卓,忠於本朝;

第二,戰勝黃巾軍;

第三,討伐亂政的韓暹、楊奉,遷帝都於許昌,恢復王室秩序;

第四,擊敗妄自稱帝的袁術;

第五,擒殺呂布、張楊,征服眭固、張繡;

第六,官渡之戰,殲滅“逆亂天常”的袁紹;

第七,殺袁譚、高幹,平定黑山;

第八,北征三郡烏丸;

第九,南征荊州劉表;

第十,征馬超,撫定戎狄;

第十一,使鮮卑、丁零重譯而至。

基本概括了曹操大部分事蹟。

認真說起來,他也為漢家王朝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所以,等到三年後封魏公,就不僅是公眾,也是他自己意料中的事,是時勢所趨。

《三國演義》寫曹操與陳宮同出逃,路上了一件濫殺呂伯奢全家的大壞事,他那“狼心狗行之徒”的忘恩負義形象,立刻被定型下來。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曹操才被打上了小人的烙印,其實在亂世中,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曹操為自保幹出這樣的事,也能理解。


可能不喜歡曹操的人藉此認為曹操是一個小人,所謂:“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其實曹操要篡權,實在是易於翻掌。而曹操最終沒有幹這事。漢末的名士如袁紹、公孫瓚、劉表等都不再忠於統一的國家,各自割據一方。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在對待漢代宗室的態度問題上,曹操也真是一點過錯都沒有的。

對此,呂思勉有一個評價,他說曹操還是守住了“封建時代的道德”的,他不肯廢漢自立,“對於漢朝,已經是過當的了”

所以,曹操不是小人!

劉備

劉備和曹操一樣,都不算當時名門大族中的人,雖然他是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公元前165—公元前113)的後裔,但是劉勝據說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劉備出生時,他也死了二百多年,如裴松之所說,“世數悠遠,昭穆難明”,這點家世,已不能給劉備帶來多少實際利益。只是一個皇叔的光環。

如果從《演義》中來看,劉備一輩子真沒有直接幹出什麼,在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做什麼事都不順。被曹操、呂布、袁紹打得四處亂逃,連老婆都丟了。長坂坡趙子龍孤身救主後,把阿斗給摔在地上,被人說成故意收買人心,這就很難說清楚,46歲才生的劉禪,要摔下去力度如何把控,還是有很大風險,所以,應該是真情所露,當時沒計較後果。

另外讓人詬病的地方,第一就是“劉備借荊州”。

而事實上,赤壁之戰後,劉備還是讓劉琦做荊州刺史,不過事實上,“荊楚群士從之如雲”(《蜀志·劉巴傳》),這樣拖過一年,劉琦病死,他才正式據有荊州。所以說到借荊州,其實是借南郡。得荊州後的劉備,據諸葛亮說,本來“北方有強亂曹操,東邊又害怕孫權之逼著還荊州,而且孫夫人在身邊盯著,當斯之時,進退狼跋”(《蜀志·法正傳》),也並不好過。何況荊州這個地方,幾經折騰,已如龐統所形容,土地荒殘、“人物殆盡”,單靠這一地,“鼎足之計,難以得志”。

第二、取益州,劉璋又招他入蜀,以討伐張魯。結果藉機把四川給佔了,《演義》裡說劉備實在不忍心霸佔同宗兄弟的地盤,再三推讓,最後在部下以及張松、法正的力推下,才勉為其難地對劉璋下手。

而在《三國志》則是另一種描述,在法正、張松等蜀人裡應外合的支持下,劉備很快掌握了“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眾寡,及諸要害道里遠近”等情報,反手攻擊毫無防備的劉璋,於建安十九年(214)輕鬆取得成都,而為益州牧,可謂的快、準、狠,一點都不拖沓。

另一件事,就是曹丕篡權後,傳聞獻帝已經駕崩,諸葛亮便以“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為由,勸劉備也稱帝,他說這既是劉備以其漢家血統為號召的良機,“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同時,也能讓追隨劉備的人不感到失望,“士大夫隨大王久勤苦者,亦慾望尺寸之功”這樣不足半年,劉備就在成都稱漢帝。因為,劉備當時已經60多歲了,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此時,根本不無顧及那麼多,哪來的“偽”呢?

人們之所以評論劉備是偽君子,無外乎在於這幾件事,本來內心很想幹,表面上還得裝,其實無論是劉備摔阿斗、借荊州、取益州、稱帝都是表裡如一地去幹了,一點都不含糊。

總結

而羅老的時代,社會一致揚劉抑槽,寫《三國演義》帶了自己的感情色彩,醜化了曹操,同時本想給劉備加點戲,洗白一點,結果卻讓人讀出了一些“偽”的味道,這可能是羅老始料不及的。


國內ERP專題


肯定是不對的!

英雄,

特別是流傳千百代的英雄,

既不是小人更不是偽君子。

而是頂天立地的真英雄!!!

小人,

能成大事嗎?

偽君子,

能獨霸一方嗎?

所以說,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

大中華的文明進步史,

哪一章不是有偉天驚地之才來寫的?

小人在哪?偽君子在哪裡?

不管哪朝哪代,

社會一旦太平了,

就會有若干烏七八糟的牛鬼蛇神,

蹦出來說這不好,那不行!

就是沒看看自己,

倒底算什麼東西?

時代造英雄!

英雄創時代!



60頑石6


關於政治人物的評價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不要以世俗的道德加以判斷”

天下是能者居之,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清代小說家毛宗崗層說“此亦孟德之過人也”,為什麼呢?

可能換了我們也許就會說“寧可天下人對不起我,我也不能對不起天下人”,但我們在背地裡或者實際上乾的就是曹操做的勾當。

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出來這句話,曹操雖然奸詐,但他其中也有坦誠,至少他幹把他所想的說了出來。

對於劉備

我覺得他也不是“偽君子”。“偽君子”說的是一個人說話與做事明顯不符。但劉備不是。有次劉備在外打仗,翼德因醉酒誤事,丟了徐州,劉備家眷失陷。

劉備說“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吾三人桃園結義,不求同生,但願同死。今雖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況城池本非吾有;家眷雖被陷,呂布必不謀害,尚可設計救之。賢弟一時之誤,何至遽欲捐生耶!”說罷大哭。關、張俱感泣。

這確實顯示出劉備對其結拜兄弟張飛關羽的情同手足。後面劉備因兄弟陣亡也怒攻吳國也體現他對結拜兄弟的真心實意。

曹操是“真小人”,劉備是“偽君子”,很多人都形成了此觀念。曹操在很多人看來他的種種作為是小人行跡,但作為一個在亂世處事的梟雄怎麼可能真是一個小人,他的所作所為雖然在普通人眼裡是“小人”行為,但一個“小人”如何讓手裡一幫智謀 勇將信服?“小人”可能也只是在我們普通人眼裡這樣認為。


長城不倒歷史永流傳


曹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192年,佔據兗州,打敗青州黃巾軍,選其精銳30萬,編為“青州兵”。196年,迎漢獻帝都許,“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同年,他在北方實行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200年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以後,逐步統一黃河流域。208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在赤壁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打敗。216年封魏王。

曹操用人唯才,整飭吏治,抑制豪強兼併。精通兵法,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到書。善詩歌,寫有《蒿里行》、《觀滄海》等詩篇,今尚存有樂府詩二十餘篇。

其實曹操出生宦官家庭,他父親是當時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具考證當時這個曹騰是相當有名的大宦官,職級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可見曹操也是拼爹出生,只是他這個拼的倚仗,有點不大好聽,以至於後來還經常被對手拿出來恥笑垢弊,可這不耽誤曹操成長為一個紈絝子弟,據說曹操父親從小就不太教養他,自由發展,也許就因為這樣成就了曹操性格千面。

調皮搗蛋,不守規矩,奸詐狡猾,詭計多端,胸懷大志,野心勃勃,豁達開朗,大氣磅礴,率真可愛,詩詞錦繡,鐵面無私,心狠手辣,亂世奸雄……甚至還有婆婆媽媽!

能相信嗎?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詞,甚至許多都是反義的詞,居然是用來形容同一個人的,真是令人歎服。

再說說劉備。

劉備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與關羽、張飛一道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寨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

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221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

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看看世人對劉備的評價:非常人也。雄姿傑出,王霸之略。弘雅有信義,有雄才而甚得眾心。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人傑也,有度而遲。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在此不贅述。

一目瞭然,清一色一邊倒的稱讚欣賞劉備。

同樣是有大作為,有無數人效忠支持的英雄人物,怎麼評價會如此大相徑庭呢?

我分析這跟我們中國人的正統思想有關,簡單講就是喜歡“乖孩子”。曹操率真直白,少有掩飾,高興我就笑,傷心我就哭,甚至連只喜歡少婦這樣的癖好也不掩飾,所以我們今天知道的很清楚,還有許多實例;而劉備呢,儼然是中國早期的儒家理學派人物,遠遠走在了朱熹前面,克己復禮、自我管理嚴苛,動則悲傷大哭、動則丟兒子、動則自黑求人,把真實的自我完全遮蓋起來,所以我們認識到的劉備少有緋聞黑歷史。

從古到今,聽說書、看戲劇,演說到劉備兵敗,百姓都是連連嘆息,到曹操吃了敗戰,大家歡欣鼓舞。這人民群眾的神助攻一邊倒的立場,心疼曹操三秒鐘……

都說真小人、偽君子。說曹操是真小人,這點不用論證,他做的許多事確實證實了,不需爭論。可如果說劉備是偽君子,還存在爭議,劉備是偽裝,是演戲,很多地方讓人覺得是做作,可奈何人家把戲一演到底,一演到死,這樣還真不能說劉備是偽君子喔。








感悟人性與生活


一.曹操並不是一個小人

曹操是一個有著大智慧高眼界寬視野的人,他對歷史規則很瞭解但又不拘泥於其中,甚至能很好的利用這種遊戲規則,以各種手段來達到其目的!有人說他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寧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千古罵名,我看不然,一則他能放得下,有超現實主義,既然已經將呂伯奢一家誤殺了,就沒法挽回了,哭是沒用的,只能放在心底。。。他相信自己是有大用的,他不會因為罵名放棄自己,那時曹家的嫡系軍隊已經有了,而且曹家非常有錢,那時候有錢糧就相當於有軍隊,所以曹操也是看到了未來的。。。後來又殺了呂伯奢,我的理解是與其讓他看到家人被殺而悲痛欲絕,不如不讓他看到,到減輕了痛苦,可見曹操的想法是多麼清晰多麼現實,他知道錯是不能被原諒的即時他認錯,所以就要放下它,讓成就來彌補;二則曹操是極好功名的,在那個年代甚至現代人都擺脫不了著一點,何況一個極有心計和抱負的人,他的狠辣他的多疑他的賞罰嚴明他的足智多謀他的文治武功,統統是為了實現他最大的目標----最高的人生價值----功成名就!在他看來其他的東西統統都要給這個最高目標讓路。當然他曹操也是凡人,也有他失算或者失落的時候,驕傲自大的情緒,甚至有時濫殺無辜,我想任何一個有了極高權利的人都會犯類似甚至更為嚴重的錯誤!所以我認為曹操是一個具有非常智慧的大手筆的人!他永遠不會殉情,也不可能殉法,但是法大於情是肯定的必須的!

二.劉備也並不是偽君子

劉備可以說是一個有抱負的君王。說他是偽君子主要是劉備把自己的野心隱藏得很深,表面表現出自己是謙謙君子的形象。這樣就顯示出自己仁德的一面以獲取民心。

當時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大小諸侯都想分一杯羹,而成功的卻不多。劉備或許當時就想了,這麼多諸侯都想稱霸一方,自己憑什麼立足呢?於是劉備就根據自己的大漢宗親身份做起了文章。

首先自己是大漢宗親,因此必須要強調自己是正義的代表。劉備也就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仁義道德。當時漢朝在全國還是有影響力的。劉備就以擁漢為前提進行謀劃發展。而劉備的這一策略也奏效了,隆中得到了同樣心懷漢室的諸葛亮。

其次是表現出自己的大義,以獲取老百姓的支持。當時東漢也立國上百年了,在老百姓心裡還是有一定地位的,雖然桓靈時期東漢朝廷腐朽不堪。劉備的這一策略也成功了,從劉備攜民渡江就可看出劉備的這一策略的成功。

再次是劉備以匡扶漢室一心滅賊為己任。當時曹操已表現出了不臣之心,處處蔑視漢獻帝。漢獻帝當得知劉備這號人物時,也認為劉備可用,就有了衣帶詔事件。劉備也因此博得了更高的聲望。雖然曹操控制的朝廷忠於漢室的已不多了,但仍有像董承之類的忠漢人物存在。劉備正是以匡扶漢室的旗幟贏得了漢獻帝和董承等大臣的青睞。

還有就是劉備表現出來的大仁大義正好與曹操奸詐的為人處世相反,這樣劉備也樹立了自己的形象,使世間人知道還有劉備這樣的人的存在,使自己的存在感加強了。劉備與曹操每每相對,正好體現出了自己也是能和曹操對抗的。

其實說劉備虛偽,主要是由於劉備表面所表現的仁義道德與內心的野望不相符。換種說法就是劉備做人有城府。


昳澄剪輯


說到偽君子和真小人,我們來看看這兩個詞的定義,偽君子,是表面道德高尚,內心卑鄙無恥。真小人,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格地下,做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都笑道了最後,他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說他們是真小人還是偽君子,我們先來分別看看曹操和劉備做過兩件事,



1 曹操坑叔

《三國演義》有個小故事,關於曹操的。曹操小的時候有個叔父,平時對他管的嚴,見了曹操就說曹操的不是,曹操遊手好閒的時候他的叔父告訴了他父親曹嵩。曹嵩把曹操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曹操為了報復叔父,想出一條毒計。

有一天,曹操見到他叔父快來了,假裝暈倒在地,口吐白沫好像中風了,他的叔父看見了,趕緊向他父親曹嵩來報告,曹嵩來了以後,曹操好好的,一點事都沒有。曹嵩說,你叔說你中風了,你現在好點了嗎?曹操說,我從來就沒有這個病,只是叔叔不喜歡我,到處胡說八道糟踐我的名聲呢,曹嵩相信曹操的話,從此,就讓叔父遠離了曹操。

曹操的這一招,真是太壞了,把叔父陰了,是真小人。



2 曹操賺徐庶

《三國演義》中曹操箭劉備在新野打敗了曹仁,很納悶。進過調查以後,發現劉備手下多了一個叫徐庶的軍師在幫助他出謀劃策。曹操愛才之心瞬間上升,為了得到徐庶,曹操所用的辦法是,經過和手下的幾個謀士商量之後,曹操決定把徐庶的母親請到許都來,然後派人給徐庶送信。用這種辦法要挾徐庶歸順自己。徐庶心裡擔心母親的安危,不得已辭別了劉備,來到了曹操的陣營。表面上請徐庶的母親是來享福的,實際上是為了要挾徐庶的。這就有點偽君子的味道。



3 劉備扔阿斗

劉備所扔的阿斗是趙雲在長坂坡大戰之後,救回來的、當時的劉備,正在人生的最低谷,幾乎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趙雲把阿斗從亂軍從中救回來,讓劉備覺得很感動。可是情急之中,劉備自己又不能不有所表示、否則就會寒了將士們的心。

所以劉備故意把阿斗丟在了地上,其實劉備的雙手過膝蓋,說他扔阿斗,其實就是把阿斗放到地上、一個簡單的動作,感動的趙雲願意為他肝腦塗地,真是厲害。說他虛偽,說他偽君子,沒錯,但是一個小動作,收到了極大的效果。你能說他不厲害嗎?



4 劉備取益州

益州本來是劉璋的地盤,漢中張魯發兵來進犯,劉璋不想自己去打仗,於是請劉備來幫自己的忙,可是劉備來了以後,雖說把張魯打退了,可是他的軍隊遲遲不肯離開益州,很明顯,有霸佔益州的意圖。劉璋應該清楚的看到這一點,可是他沒有看到。

劉備為了得到益州,千方百計,挖空心思製作摩擦和矛盾,以曲曲一名軍師的死,換來了他進宮益州的理由。如果劉備是真君子,那麼他應該做的是替龐統收屍完畢以後,找劉璋談判,處理善後的事,可以劉備直接就開打了,顯然,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佔地盤。很虛偽、絕對的真小人。

曹操和劉備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不擇手段,說真小人,偽君子之類的話,已經不足以概括他們,唯一的一句話就只剩下了,沒有對錯,只有利害。無論任何事情,對我有利的我就去做,對我沒有利益的,就不去做。


歷史阿Q


曹操是真小人,劉備是偽君子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從道德本性來分析

劉備“德勝於才”,是人人稱道的“君子”,也是就老百姓說的“好人”;而曹操“才勝於德”,是人人貶斥的“小人”,老百姓說的“壞人”。

曹操玩陰謀詭計,百姓知道它是假的;而劉備陰謀詭計,百姓明明知道,卻都把它當作是真的。相比較而言,劉備的使詐水平的確比曹操高明得多。曹操使詐的時候,儘管大家知道是假的,但都不得不接受。劉備不一樣,當他使詐的時候,大家明明知道是假的,還願意接受他,甚至認為他絕對沒有使詐。這大概就是“真小人”和“偽君子”之間的區別。在這點上,作為“梟雄”,曹操顯然比不上劉備高明。權術高超的梟雄,是真正善於使詐的人。居心叵測的政治家、野心家在使詐的時候,能夠讓你明明知道他在使詐,卻偏不以為假,反以為真。

第二從個人性格來分析

劉備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心口不一”,他說的和想的不一樣,做的又和說的、想的又不一樣,我們很難看透他的心思;但是,人民的眼光畢竟是雪亮的,當事人也許信以為真,但回過頭來旁觀者卻能看透劉備的偽善。後世的人們沒有跟劉備直接接觸,沒有直接受到他言行的感染,所以心明眼亮,能夠分辨出劉備行為的真假。“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這是現代人們閱讀《三國演義》以後的一種深刻的感受,融入了現代人們的政治智慧。

曹操不同,曹操是“心口如一”的,即他說的和想的往往是一樣的,他做的和他說的、想的也是一樣的,我們看他,連他的五臟六腑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出了這個話。曹操雖然奸詐,但是奸詐裡面也有坦誠,他至少敢把奸詐的話公開地說出來,他是真小人,不是偽君子。


看著天空的貓


其實這麼說不對,事實照英雄但是在政治和歷史來看,曹劉都是英雄,主要看三國志,不要看什麼三國演義! 曹操比較率性,但是在權謀上面很奸詐,儘管也有豪邁真情的一面,依舊是英雄! 劉備是梟雄,不是英雄,因為劉備在某些方面是欠缺的,看人我覺得還行吧!但是劉備不及曹操!

都說曹操是奸雄,其實我覺得劉備才是真正的偽君子,他以仁義來安撫天下,名義上是恢復漢室實際還不是自己做了皇帝,原來的漢天子後代還不是一個小小的侯爺,曹操雖然做了不少壞事,可他敢作敢當




小金獅


常言道,無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這裡的丈夫就是指有大男子氣慨的人,做事應該無所不用其極,毒計,毒策,毒主意,否則你就不是真男人,是小丈夫,即所謂的"小人“。

量小非君子,這個量應該是說肚量,氣量。指點江山的風雲人物應該心胸開闊,要有太肚量,否則就是"偽君子"了。

那麼,在政壇裡去論"小人"和"君子",應該怎麼去正確辯別理解呢?

曹操是大丈夫,真君子,爛小人,偽君子?

劉備是偽君子,爛小人。真君子,大丈夫?

在我看來,要說是都是,都在圍繞自己的利益而爭權奪利,成其霸業。

要說不是都不知,都在想方設法明爭暗鬥,為了實現自已的目標,不顧一切設計使策。

其實在那亂世年代,成王敗寇之世道,

兩人都是大英雄,難分彼此!


凡夫俗子3020


題主的這個問題很吸引不才。不才小的時候就看央視播放的三國演義動畫版,記得那個主題曲還是”夢在燃燒“。之後讀了《三國演義》,再大一點看了《三國志》,也很喜歡關注這個時期的野史趣聞,三國類的遊戲也打了很多,喜歡這個時期的人物,環境,文化。談不上是專業的見解,但是看到這個問題也有感而發,以下是回答:

不知道我們該以什麼去衡量真小人和偽君子,這兩位歷史人物身上都有其閃光之處和一些不令人認同的做法。曹操曾經殺掉呂伯奢一家,說出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也許這是恩將仇報,但是也能看出曹操這個人的梟雄作風。對曹操的評價裡,有梟雄,有奸雄。但不得不承認他是北方雄主。真小人是什麼樣子的呢?這個也值得我們去思慮一二。他想要一統天下,不是想要安定這個亂世嗎?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也燒掉了軍心動盪時他部下寫給袁紹方的投降信。赤壁鏖戰時他大敗而歸,猶能談笑成敗。其實他能成為一方霸主,其胸襟絕不是真小人能擁有的。同時我認為,一個真小人,不會成為君主。

那劉備呢?我個人很欣賞劉備,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叫做”未長夜當哭,不足以懂劉備“。劉備一生頗多失意但未有頹唐。我認為他不是一個偽君子,偽君子怎可讓百姓願意與他一同顛沛流離?偽君子又怎會生死攸關之時不忍拋棄與他一同的百姓?他的一生其實回答了一個問題——你有堅持夢想,一輩子不放棄嗎?他做到了。漢中之戰是他的高光時刻,他唯一一次擊敗了曹操。那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在關羽失守荊州之時,他能舉傾國之力誓守桃園之義。此處不說蜀國集團對東吳集團的目的。他確實這樣做了。在他白帝託孤的時候,他與諸葛亮心神無二,堪稱君臣之典範。諸葛亮不是後人一直傳頌的蜀相嗎?不是臣子的典範嗎?他能夠選擇一位偽君子去鞠躬盡瘁嗎?《三國志》中有對他這樣的總結:弘毅寬厚,知人待士;高祖之風,英雄之器。舉國託孤,心神無貳;君臣至公,古今盛軌。折而不撓,終不為下......也許人到中年才能品出劉備的不易與辛酸吧。“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我不認為他是偽君子,真的不是。

最終回頭看來,想起了青梅煮酒論英雄之時。曹操對劉備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不是真小人,劉備不是偽君子。他們都為了自己的目標窮盡一生心血。堪稱英雄。最後曹操的《步出夏門行》中所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若是以昭烈帝代入這首詩,也當之無愧。曹操與劉備都是我心中的英雄,他們在我的心裡,永遠都不會老去。

以上僅是本人的一點觀點,也希望能看到其他飽學之士更寶貴的見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