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杨梅的白腐病(容易烂掉)如何防治,有懂行的朋友麻烦解答一下?

百源by


只说用药:什么药管用?你可能用过很多药了,经验不多教训多!这是多数务农者的感受。我估计你已经把专家推荐的药轮换用过多次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再好的专家手里没有好药也无济于事。今天给你建议天路杀菌王,植物农药,真菌细菌通杀,白腐病发病期一遍就能控制住,3--5天再打一遍巩固治疗就可以了,在治白腐病的同时其它真菌细菌病害也都预防和治疗了。当然预防就不会发病。你可以试试。



块儿大大


【杨梅白腐病发病规律 】:

白腐小核菌

侵染发病,喜低温高湿,高温低湿情况下发病缓慢。低温20℃以下,湿度大于90%时容易流行。另外生长瘦弱的蒜田易发病,如遇雨季,扩展迅速,并且连作田块也易发病。

【杨梅白腐病主要特征】:

发病初期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然后扩展到叶鞘或内叶,植株生长瘦弱,后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片枯死,形成病窝。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或鳞茎。

【杨梅白腐病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蒜种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把蒜种处理后再播种。具体方法是将0.5kg药剂对水3~5kg,把50kg蒜种拌匀,晾干后播种,可有效地切断初侵染途径。

2)轮作换茬:由于连作的田块容易发病,因此对连作田块进行与非蒜类作物轮作3~4a,可有效防治此病,效果明显,防效可达90%以上。

3)田间管理: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并且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烧掉,严禁沤肥,以防把病菌再带入田间。

4)药剂防治:

①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②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特别是用75%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淋灌根,每隔10d1次,连用2次,防效达95%以上,较好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③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75%的蒜叶青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d左右叶面喷雾1次,防效显著。


卓子


杨梅白腐病,又称杨梅白腐烂、烂杨梅,病原物主要以真菌界子囊菌门中的青霉和绿色木霉 为主。一般杨梅成熟中后期易感染此病,初期在果实表面上产生白色小点,随着时间延长,病斑逐渐扩大,产生白色霉状物,受害果实较正常果实提前3-4d落地,被害果不能食用.

杨梅白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1、平衡施肥:增强树体的抗逆性、抗病虫性

  根据杨梅的需肥特点和园地的土壤条件,视树势、结果情况施肥。提倡增施草木灰、焦泥灰、饼肥、绿肥、厩肥等有机肥和腐殖酸类肥料,适量施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2、避雨栽培

  ① 杨梅成熟期雨水越多、杨梅成熟度越高,白腐病发生愈重。避雨栽培降低了果树、果之间的湿度减少白腐病的发生危害

  ②防止网外害虫进入网内。通过网室避雨栽培可有效阻隔杨梅果蝇及其他害虫,减少白腐病的发生危害,保障了杨梅果实的食用安全。

      采前40-50d覆盖防虫网,采前15d梅雨季未到时顶棚覆盖进行避雨,前期雨水较多则可适当提前,大风雨前后及时检查并维修加固,采收结束后及时撤去。网帐裙脚在地面用木桩绑住,四周均用泥土压实,进出网帐需及时关闭网帐的拉链。

3、疏花疏果:果树果实密度均匀,可显著降低后期白腐病的发生

    花量过多时,于3月中旬至3月下旬,人工剪去部分结果枝,减少花量,促进分枝。推行人工疏果2-3次,分别在盛花后20d果径约0.5cm 和谢花后30-35d果径1.0cm时进行,疏去密生果、劣果和小果,5月中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再疏果定位。每果枝留果1-2个。大年,树冠上部多疏果


爱在当下5886


摘要杨梅白腐病是影响杨梅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对于保障杨梅生产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 7种药剂对杨梅白腐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白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6%寡糖•链蛋白W P、8%对氯苯氧乙酸納S P和29%吡茶•嘧菌酯S C对白腐病的预防效果在80%以上;40%戌唑.腐霉利S C、38%吡唑.啶酰菌胺S C和35%氟菌.戌唑醇S C的预防效果在杨梅成熟前期较好,能达到80%以上,但持效性不长;13.3%抑霉唑硫酸盐S G的预防效果不佳,在杨梅成熟期阶段最高防效只有65.5%。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预防杨梅白腐病选用6%寡糖.链蛋白W P、8%对氯苯氧乙酸钠S P和29%吡萘.

嘧菌酯S C。平衡施肥、避雨栽培、疏花疏果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可有效降低白腐病的发生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