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九龍坡區中醫院抗疫勇士:以血肉之軀托起生命的希望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重慶市九龍坡區中醫院緊急組建醫療支援隊伍。“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我申請去隔離病房,聽從組織安排”,該院腫瘤科醫生周徐濤向組織寫下了請戰書。

面對疫情 請纓奔赴戰場

2003年非典的時候,周徐濤是一名中學生,書聲琅琅隔絕了外界的恐慌,是被保護的對象。

2020年,他已經成為了一名醫者,他說這是每一名醫生的責任和擔當,必須擋在人民群眾的前面,隔離病房是最危險的地方,也正是最需要他們的地方。

2月初,疫情肆虐,該院被設置為九龍坡區疑似病人集中收治點,周徐濤聞令即動,向險而行,成為第一批進入收治點的醫師,堅守在救護患者生命安全的最前線,以血肉之軀托起患者生命的希望。

九龍坡區中醫院抗疫勇士:以血肉之軀托起生命的希望

周徐濤在發熱隔離病房

“伸下舌頭,不要發啊的聲音”“很好,舌頭頂在天堂(上顎)”、“手不要用力,我給你把把脈,就是這樣”“如果出現咳嗽加重、呼吸困難、怕冷、乏力等異常的時候隨時告訴我們”,周徐濤在隔離病房裡每次給患者採咽拭子的時候,都會反覆跟患者說,讓患者儘可能地配合。他說,自己對患者多一份耐心,換來的就是自己的放心、患者的信心。

在九龍坡區集中收治點宣佈解散後的第二天,他又向醫院請戰到發熱門診隔離留觀病房一線去值守,承擔發熱和肺炎患者的住院診治及留觀任務,去救治每一名需要的患者,同時為醫院降低臨床暴露風險築起堤壩。

關鍵時刻 彰顯中醫魅力

疫情擋不住中醫人“望聞問切”,慢郎中成了急先鋒。

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堅持中西醫治療。他作為國家首等中醫藥學府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的研究生,大年初二便開始在醫院中醫門診坐診,堅持給每一位患者提前用上中藥,“每個人都有一個專屬的藥方,中醫講究三因制宜,也就是因人因時因地,哪怕是同一個病症,也有不一樣對症的藥方,病人發病的時期不同,藥方也要隨之調整,這樣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療效很明顯的”。

進入隔離病房期間,周徐濤帶上手套和護目鏡為患者進行中醫四診,“雖然在隔離病房帶著雙層手套,但是通過比較矯正摸脈,仍可以感受到雙手切脈、寸關尺帶來的關鍵信息。”周徐濤說,中醫藥全面介入診療過程,不僅可以緩解生病、住隔離病房帶來的焦慮、抑鬱情緒,對後期康復也大有好處。

舍其小我 戀戰而不戀家

“抗疫是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疫情不滅,我們就不退。” 周徐濤和妻子都是醫務工作者,為了這次戰疫,他租了房子在外面,從疫情爆發到現在兩口子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了。

“當然想家,但這裡更需要我,病人的眼神,讓我義無反顧。疫情過後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自己的2個女兒”他說。

在其妻子鄧梅眼中,周徐濤有義更有情,出門的時候也總免不了叮嚀幾句“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救治病人……”

九龍坡區中醫院抗疫勇士:以血肉之軀托起生命的希望

周徐濤在九龍坡區疑似病人集中收治點

是的,也正是像周徐濤這樣一個個無怨無悔堅守在抗疫一線的戰士,才為人民群眾築起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防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