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麼看待幼兒園老師天天佈置家庭作業?該不該天天配合完成?

奔三的90後啊


幼兒園老師佈置的應該是小任務,不是作業。我們幼兒園,老師兩天佈置一次。我感覺很好,都是很簡單的親子小手工,兒歌等。既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讓孩子有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的習慣。在親子合作中完成一個簡單的小手工,還能增進親子關係,轉移孩子對手機,電視的注意力。如果家長較忙,沒法完成老師佈置的所有任務,跟老師說一下,完成一半,應該也是可以的。引導孩子養成每天都有一個完成任務的時間,時間一長,好習慣就養成了!



80nd雙魚陳


我家閨女上幼兒園大班了,根據我這兩年多來的經歷和題主分享一下。

首先,孩子在小班中班的時候幼兒園的作業大多數是手工啊,畫畫啊,社會實踐之類的,而在小班和中班基本也就一週一次,偶爾是一週幾次,沒有說是天天佈置,小班中班我們是一直配合的,畢竟量也不大,而且有利於孩子成長,再說基本作業都是要上交的,其他孩子都交了你沒交這不好吧。

第二,等孩子上大班之後作業就多了,基本天天有,雖然說教育局不讓幼兒園孩子學習拼音漢字數學等,但是基本私立幼兒園都會給上的,不上你小學進不去,公辦的不會上,只負責看娃就行,每天回來不是數學就是語文,還有體育英語等,逢年過節還得準備節目,這是最讓人崩潰的,其實每次幼兒園有活動老師都在群裡發通知讓報名的,我本人是不想去的,可是孩子那期待的眼神,一般人都受不了。再說每天的作業,其實沒有配合不配合的,主要還是看每個家長的教育理念,有的人就覺得幼兒園無所謂,只要健康玩好就行,但是有的家長就覺得三歲看到老,恨不得從沒出生就開始報班學習,這上幼兒園了不用老師佈置,他都每天要求孩子做各種作業,就我們家來說正常情況下都是配合老師完成的,其實幼兒園階段的作業真的不多,現在社會競爭比較激烈,力所能及範圍內儘量去配合老師,因為老師也有任務。

總結,只要不是天天佈置作業,那麼我很願意去配合,最煩的就是打卡了。如果不用打卡,那麼抽時間做作業還是沒問題的。


大俠是飛哥


關於家庭作業

1.我在幾年前聽過一場演講,其中提到一個公式叫5+2=0.

是什麼意思呢?5是指週一至週五的5天,2是指週六和週日的2天。在幼兒園時期是各種良好習慣培養的最好時期,比如說,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子他是不會自己動手吃飯的,尤其是那些父母要工作,白天大部分時間是爺爺奶奶帶的那種小孩子,很多都中班大班了還是要家長喂的。那麼在幼兒園一開始的時候,老師都會先教他們生存的能力,並佈置相關的作業,以此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大家都知道,一個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老師辛辛苦苦甚至有時看到有些孩子怎麼教都不願意行動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也是崩潰的,但他們堅持下來了,而家長呢?2天週末看到孩子各種耍賴,有些家長懶得周旋,就把孩子的一切又代勞了,所以說是5+2=0;

2.我們能看到的都是別人願意讓我們看到的

我們看過太多國外的教育,看到他們的幼兒園各種玩,各種野外訓練,可能給有些家長的感覺是幼兒園就是玩呀,但是我想說,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願意讓我們看到的,就像我們看到別人光鮮的外表,卻不一定看到別人背後的辛苦付出,凡事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關於配合

1.我個人認為是要配合的,而且要積極配合!

每個老師都有他的教育方式,就像我們在企業做管理層是一樣的,每個領導人都希望自己的下屬能高效率、高配合的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同樣的,做學生,也有學生的責任,我們家長更要配合老師的工作,因為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家長的責任更大些!

2.不僅要積極配合完成,還要在配合的基礎上延伸。

社會經歷告訴我們:之前偷過的懶,後面都會一點點補上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的匱乏以後可能會讓我們寸步難行,眼前就有年紀大點的老人不會手機支付,付款遇到困難的新聞。活到老,學到老是人生的常態!

就我個人認為,小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心無雜念,且記憶裡驚人,更應該多學習!這樣也更利於大腦的開發!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與大家共勉之!


請叫我蠟筆小新


大家好,幼兒園老師佈置的作業是可以配合的,因為疫情期間小孩不能上學,在家裡不可能天天讓小孩玩和看電視,也要給小孩學習,幼兒園的小朋友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是興趣愛好,幫助小朋友認知的,幼兒園老師佈置的作業畫畫,學古詩,學數字,學唱歌,跳舞,等等,都是開發小朋友的認知,我自己兩個女兒,大的5歲上幼兒園大班了,本來2月18號開學了,但是疫情沒能開學,幼兒園老師就每天在網上發佈學習內容,讓家長一起和小孩學習,這樣還能增長和小孩的感情,也可以看到小孩那方面強那方面弱。2月18號前老師沒有佈置作業我自己也教小孩簡單的數字她的名字,教她畫畫,我小女兒2歲,就陪著姐姐隨便的畫畫唸詩。自己給孩子定製學習時間,早上起來唸點古詩增強記憶力,然後就吃早餐,吃完早餐給小朋友自己發揮,到了下午可以學習老師佈置的作業,晚上給小朋友休息,這樣小朋友也不會天天被逼著學習,週末老師不佈置作業可以開發小朋友的興趣愛好。所以也覺得老師佈置的作業還是可以學習的,謝謝。希望對你有幫助






光頭小飛哥


我女兒現在幼兒園大班,可能每個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吧,我感覺女兒所在的幼兒園b錯,小 ,中班的時候基本不會佈置作業。不會要求孩子必須去學會什麼,主要是啟蒙教育,主要是在遊戲中去讓孩子學知識。現在大班了,會佈置作業,但佈置的量都不多。孩子很快就會完成。針對有些家長反應的,幼兒園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多,難得問題。我認為這樣對孩子其實不好,可能會使孩子厭煩學校,而且有些孩子的作業孩子自己根本完成不了,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老師在家長群裡催促。使得有些家長幫助孩子寫作業好在家長群裡不丟面子。我認為這樣留的作業完全背離的幼兒園教育的目的。


1條會飛的魚


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之處不在於掌握多少知識,會認會寫多少漢字等等,而是行為習慣的培養。是為了進入小學後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孩子們應該在幼兒園階段先做一些準備,養成一些好的習慣。

所以我認為:幼兒園老師天天佈置作業應該是對的,但不能太多,讓孩子能接受,同時作業不能都是寫字,讀書和做作業,應該注重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以及孩子的性格秉性等。

家長應該陪孩子,配合孩子完成好,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讓他們早日養成好的習慣,是我們的首要目標。

首先配合是為了培養他(她)時間管理能力的需要。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提前準備,每天早上洗漱、吃飯需要多長時間,估計一下幾點起床合適,由此再推算一下每晚幾點上床睡覺等等,和孩子一起學習使用日常慣例表進行時間管理。

其次,配合也是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需要。讓孩子養成每天自己準備好第二天的衣物、整理書包的習慣。衣服穿戴是否整齊,能否保持個人的基本衛生,個人物品是否能夠認識、收拾。這些生活能力對於孩子來說,一方面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社交體驗,另一方面會影響到他的學習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再次配合也是鍛鍊孩子的情緒表達能力的需要。和不同的小朋友在一起,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社交上的或者學習上的,無法避免,關鍵是在遇到這些問題時,孩子是否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情緒狀態。創設或利用情境,反覆演練,讓孩子習得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心態和方法,這將讓孩子受益一生。

最後配合也是培養孩子規則意識和能力的需要。孩子的自律是一種能力,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來培養。所以家長在家裡也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家長自己也要有很強的規則意識,不能因為自己時間、心情而改變對規則的執行情況,任何時候都要和善而堅定,讓孩子知道規則是底線,懂得遵守規則,擁有敬畏之心。同時,培養孩子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溝通表達和思考能力對孩子也非常重要,孩子要學會清楚表達自己需求,比如孩子能夠介紹自己,能夠有目的地思考問題,有遇到問題就進行思考的習慣,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訴求,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問題的想法。平時生活中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不要孩子還沒提出要求,就已經滿足孩子的要求了。




小強愛運動


關於幼兒園家長面對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的問題,相信困擾了很多的孩子和家長,我簡單回答一下我的想法和實踐。

應該來講,大部分的老師佈置的作業都是適合孩子能力水平的,當然每個孩子發育有早有晚,同一個班級的孩子因為年齡都小,所以月份的差距也能很直觀的體現在孩子的反應和表現上。

作為家長,對孩子的發育過程,思維成長過程必須要很清楚,對自己的孩子所處水平心裡有數,這個比盲目跟從老師的作業更加重要,反過來,如果家長做到了清楚明白這一點,也就能更好的和孩子一起完成家庭作業,也就不會對老師的作業有任何的恐慌煩躁。

絕大部分孩子的思維發展模式--3週歲以內是直覺行動思維,舉個例子:孩子餓了或者看到好吃的就會上手就吃,也不管是在誰家,哈哈,這就是直覺,他要吃呀沒辦法。3-6週歲期間可以稱為具體形象思維,這個時候的孩子認知能力已經基本具備,你會發現孩子在這期間快速的認識了很多事物,這是形象思維發育了的體現。6歲以後的孩子,才大部分具備抽象思維模式,舉個例子:4歲的孩子你問他一加一等於幾,他不知道,你比劃一下一個手指再伸一個手指,他就知道了是兩個手指,這就是形象思維模式。而6歲往後的孩子就很輕鬆的知道1+1=2,可能是他自己腦補了兩根手指放在一起,這個腦補的過程就是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

這個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家裡可以非常容易的訓練他的具體形象思維能力,這也是抽象思維的基礎。

父母明白了孩子的思維成長過程,結合自己孩子的表現就知道自家孩子當前的學習能力,然後在家裡相應的做訓練。當然--

老師佈置的作業很難具體到針對每個孩子的水平狀況,家長如果一味的為了完成作業而去完成,甚至代做,那是不合理的,只會讓孩子成長更慢,甚至方法不得當,差距會越來越大。

舉個例子,如果老師要求孩子在家和父母一起做一個小風車,家長就要明白,這一項手工要求具備的能力,包含了彩繪(色彩識別),剪紙(手部精細動作),拼裝(圖片和實物轉換的想像力),家長在知道自己孩子能力水平時也就知道自己可以分別在這幾方面,多大程度上配合孩子。

在完成作業這件事情上,家長更要有明確認識,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進步,如果孩子完不成,做成了半成品而家長又沒有時間完成怎麼辦呢,我認為完全可以和老師打個招呼,告訴老師,我家孩子做的這個半成品還是很開心的,是自主做的,我們父母只是指導了一下,希望老師理解家長並理解孩子,適度的表揚一下孩子的進步,我相信這個作業就算完美了。

我還同時回答了一條"幼兒園提前教育的危害",這個話題,不妨去看看這個問答,明白孩子在發育過程中基礎能力構建的重要性,希望能解答你的困惑。


光明為身


1孩子小,家長的意識裡認為可以課業負擔小一些。實際上應該不留作業。學前班象徵性的留作業。

2正好普及一下大家忽略的育兒知識。

孩子六歲之前形成的習慣,以後會成為一種習慣,千萬別忽略這段時間的教育。也千萬別認為孩子小。做錯事也沒啥。不聽話也可以諒解。罵人也不在乎,任性也可愛……

既然老師留作業了,作業不會太多。家長就應該配合:


1你是教育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責任心。寫作業是學生的任務,作業都不在乎,怎麼重視學習。如果家長支持,一旦形成不重視的習慣,很難改變。

2.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書寫習慣。手把手,一個字一個字看,鼓勵,表揚,建議,改正。多好的親子交流?為啥你說成配合呢?

3也正好改變孩子任性的習慣。六歲之前就改過來。讓孩子子明白,有些事需要必須做的。必須認真對待的。從任性逐漸養成自律。自律是終生老師。

4改掉依靠的習慣。孩子漸漸長大,學會自己獨立面對幼兒園,懂得應該遵從規則。家長不要給他當做任性的後盾。


最後送給一句話,愛孩子就去好好做教育。

如果真的認為不適合寫,和老師溝通。不讓孩子知道。


趙鳳軍


我感覺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這個留的作業很有意義,應該儘量配合老師,讓孩子完成作業。但是呢,另一種情況:如果老師的作業是超前的教學的話,比如說:原本孩子應該六歲寫簡單的數字和拼音,結果幼兒園老師提前留了很多字,讓小朋友們寫,我覺得就沒有必要讓孩子完成。幼兒園的教育應該以快樂教育為主.不能讓孩子的童年揹負過多的作業,以後孩子厭學的話,會很麻煩!歡迎關注我![微笑][微笑][微笑][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教育新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