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11位光伏大佬致信新华社:没补贴了项目是否继续干?损失谁承担?

11位光伏大佬致信新华社:没补贴了项目是否继续干?损失谁承担?

导读

6月1号颁布的光伏新政犹如一盆突如其来的冰水,而后11位光伏大佬致信新华社:希望变革不要太激烈,怕行业承受不了。我们也急切希望有关部委能广泛听取行业合理诉求,完善文件内容,不要矫枉过正、朝令夕改,真正保护光伏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 | ANBOUND产业研究中心

选自 | 信用风险决策参考 2766、2769期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

监管政策迎来重大改变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于6月1日晚间发布的光伏新政,给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踩下一脚“急刹车”。尽管能源主管部门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曾释放过“将严控光伏发展规模”的信号、业内对此有心理预期,但在这份严苛程度超预期的政策文件正式出台后,全行业一时哀鸿遍野,纷纷感慨“一夜入冬”。

上述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2018〕823号,(因文件落款时间是5月31日,因此业界称为“531新政”或“光伏新政”)。

文件提出:暂不安排今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分布式光伏指标为10GW(1GW=1000MW)、发文之日起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和分布式度电补贴均下调5分钱。这意味着,在巨额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面前,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监管政策迎来重大改变,严控规模、严控指标成为主旋律。此外,光伏扶贫继续获得支持。

对光伏行业而言

严控新政犹如一盆突如其来的冰水

之所以称之为“史上最严苛”,原因在于:原先不受指标限制的分布式光伏被纳入规模管理,且按照前5个月的建设进度,今年剩余时间里10GW的指标已所剩无几。而时隔5个月再度下调标杆上网电价,打破了此前一年一调的惯例,意味着今后电价调整频次会加快。此外,普通地面电站指标暂停发放、领跑者项目的规模和启动时间将视光伏发电规模优化情况再行研究。上述调整自发文之日(即5月31日)起开始实施,相当于没有缓冲期。

具体而言,新政指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这意味着,此前浙江等省份已经下发的地方指标失效。能源局将此举解读为“既是缓解消纳问题,也是为先进技术、高质量光伏发电项目留下发展空间。”

对于去年新增装机同比增长3.7倍的分布式光伏,新政要求规范其发展:“今年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考虑今年分布式光伏已建情况,明确各地5月31日(含)前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纳入国家认可的规模管理范围,未纳入国家认可规模管理范围的项目,由地方依法予以支持。”但在5月31日节点之前,中国已经(或接近)完成了新增10GW分布式光伏的总量。超出总量的分布式项目,只能由地方出补贴或是等待明年的指标。

对于上网电价,新政提出“两下调一不变”,即:下调一类至三类资源区光伏电站标杆电价各5分、下调分布式光伏发电度电补贴标准5分,维持光伏扶贫项目电价不变。多年来,中国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主要采取“标杆电价+财政补贴”的方式,补贴资金来源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随电费收取。但随着光伏装机快速攀升,补贴缺口持续扩大。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到1000亿元。

光伏新政

将大幅改变光伏产业格局

预计,受新政影响,2018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可能下滑到35GW左右。相比之下,去年全年中国新增装机为53.06GW。新增装机的大幅缩水,无疑将令国内光伏制造业承受巨大压力,设备降价引发的新一轮行业洗牌在所难免。处于业内第一梯队、成本管控能力强的大企业可以从国外市场获得支撑,中小企业则很难度过行业寒冬。

总体来看,本次政策调整的意图是减少增量项目补贴缺口,使光伏产业更加健康发展。主管部门正以“主动刺穿泡沫”的方式来规避更大的补贴缺口风险。2020年后即将启动的这轮光伏“平价上网大周期”,对于全球能源格局而言,将同时启动以“风光储”为核心的第三代能源对“煤油气”为核心的第二代能源的替代。需要指出的是,在补贴压力过大、国家还在大力下降社会用电成本的新常态下,光伏新政将大幅改变产业生态格局。

光伏行业大佬建议

变革不要太激烈

6月3日,11名光伏大佬致信新华社,发表“关于企业家对三部委出台531光伏新政的紧急诉求 ”的联名信。

关于补贴,他们表示如果把全社会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全部收上来,缺口就会大大减少。现在中国每年给火电的补贴有1000亿, 而且是财政保证,那为什么不给光伏这个清洁能源做到补贴不拖欠并及时到位,从2015年底到现在拖欠光伏的补贴已经达到1000多亿。

关于是否需要补贴,光伏大佬们认为,在国外最低光伏电价可以做到0.14人民币,但他们是零地价、零税收、融资成本不到3%,甚至还有补贴,而我们建电站土地要高价租金、还要上交各种税,有时一个荒山,甚至废矿都要交土地占用费、林业复耕费,各种道路占用赔偿费,包括电力三产公司的漫天要价,还有地方政府要求的配套投产、扶贫要求等等,融资成本也很高,这样使非光伏系统投资成本大大上升。

所以,光伏行业要真正平价上网还需要3-5年时间,行业需要继续支持。但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一出台引起了全行业的巨大反响,大家都觉得天要塌下来。

当下面临的

三个关键问题

标杆电价下调大家可以接受,毕竟系统成本在降,对于布式光伏电力市场化交易大家热切期待。但现在关键问题是:

一、文件突然发出并马上执行,没有给大家留有时间,因为大家许多项目是按国家能源局以前发布的文件要求在建设,现在一下没有了指标没有了补贴,那项目是否还要继续干?损失由谁承担?

二、按照文件精神今年新增光伏装机没有普通地面地站指标,许多企业是根据国家能源局2020光伏发展规划在做扩产计划,国际市场有增长估计也远远抵不上国内的下降,这样对行业企业影响会非常之大。

三、对于分布式光伏工商业自发自用,以及户用光伏这种最好的应用方式,这几年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特别支持,加上光伏企业的不断大力宣传,工商业主及民众已经开始接受这个新生事物,而且这是我们今后光伏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果今年5月31日后没有并网项目、没有补贴,对他们尤其全国10多万的家庭是很大的打击,甚至会引发社会矛盾,从而会影响今后这个重要市场的发展。

由于光伏新政

导致的严重后果

一、目前情况是光伏股票大跌,资本市场对光伏没有信心。

二、因为目前光伏作为能源行业对资本需求还是很高,现在有些金融及租赁机构对光伏项目融资及光伏企业贷款进行提前回款,企业压力骤增。

三、许多项目因为突然停止,产生许多纠纷,影响面很大,包括一些户用光伏电站老百姓就直接要求退货退款,影响面更大,许多经销商本身就是小本生意,实力不强,真的要跳楼了。

四、目前许多企业已经计划减员,因为国内市场下降太快了。

我们急切希望有关部委能广泛听取行业合理诉求,完善文件内容,不要矫枉过正、朝令夕改,真正保护光伏行业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