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別人都在爭功,說自己功勞大,開國大將卻躲在一邊不參與

在東漢光武帝劉秀再造漢室的過程中,馮異的貢獻是相當的大。

別人都在爭功,說自己功勞大,開國大將卻躲在一邊不參與

馮異本是劉秀的敵人,死不降城,劉秀非常欣賞馮異,招降了馮異。定關中,馮異為功首。鄧禹本不是將才,又不聽馮異的勸,被赤眉軍打成了渣。馮異先假冒赤眉軍,敗彼眾於崤,餘眾潰敗。之後,關中最大的隱患是各地主的武裝。馮異將這些人一個個都收拾了,穩定了東漢的左翼。

都說劉秀心寬,善待開國功臣,但對開國大將們說,自己也要有個度,太過了,誰也容忍不了。馮異早就看出這一點,所以,馮異從軍以來,絕口不提自己的功勞,反而經常上書劉秀,請求罷自己的兵權。

有人誣陷他,說他有做咸陽王的異志。

別人都在爭功,說自己功勞大,開國大將卻躲在一邊不參與

劉秀把摺子給馮異看,此舉說明劉秀心地坦蕩,但也未必沒有觀察馮異心術的意思。馮異做的非常漂亮,上書請罪,把自己貶低的一塌糊塗,給足了劉秀面子。

馮異知機退,劉秀當然要厚以答之,說我們義則同君臣,恩則同父子,不必相猜,給了馮異下半輩子的安全保證。

對劉秀低調,對其他同儕也一樣低調。東漢有二十八開國大將,個個牛氣衝氣,有個性的也不少。對於自己立大功,很多人都認為值得炫耀。他們經常聚在一起比功勞,看誰的功勞大。每逢此時,馮異都不發一言,悄悄地躲開,馮異來到一棵大樹下獨坐,讓他們去爭。

別人都在爭功,說自己功勞大,開國大將卻躲在一邊不參與

馮異懂得一個道理:如果大將們個個功勞大過天,那皇帝算是幹什麼的?沒功勞?一直在打醬油?

當然,劉秀本來就大度,有些人爭功也不計較。可是,如果換成朱元璋那樣的雄猜之主,沒見明朝的開國大將大多數都因驕橫跋扈而被幹掉了。明朝也有一個馮異,就是湯和,不言功,懂謙讓,所以朱元璋才不忌他,榮貴而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