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石家庄开发区都有哪些中小学?

梦南工作室


石家庄开发区小学主要有:

石家庄高新区第一小学,高新区第二小学,高新区第三小学,高新区第四小学,还有几个私立的和村里建的小学,比如私立一中,外国语小学,太行大街小学,以及北渡小学,中阳陵小学,南辛庄小学等等…

具体各个小学的划片区域如下:

第一小学:秦岭大街以西,黄河大道以南,湘江道以北区域

第二小学:天山大街以东,湘江道以南,昆仑大街以西,珠江大道以北区域

第三小学:太行大街以东,泰山大街以西,湘江道以北区域

第四小学:泰山大街以东区域

外国语学校:黄河大道以北,秦岭大街以西区域

太行大街小学:黄河大道以南,湘江大道以北,秦岭大街以东,太行大街以西区域

想象国际小学:天山大街以西,湘江道以南,珠江大街以北区域

宋营镇、郄马镇各个学校:本村适龄儿童,及在本村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石炼小学:石炼生活区适龄儿童,及在本生活区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天然城、丽景湾、加州阳光小区划片到东仰陵小学

和合美家小区划片到中仰陵小学

岗当小区、金色家园小区划片到北豆小学

东方城小区划片到西仰陵小学

弘达明尚小区划片到南辛庄小学

花样年华小区划片到太行大街小学

具体介绍几个著名的小学

石家庄高新区第一小学

石家庄市高新区第一小学原名留村小学,始建于1917年,原属正定县留村乡村办学校,1993年成立开发区,留村乡划归开发区管理,学校转为国办学校。2002年8月,留村小学命名为高新区实验小学,2006年12月,开发区进行小学布局调整,再次更名为高新区第一小学。第一小学现在位置在昆仑大街与湘江道路口南行一百米。现在的第一小学只是临时的,因为留村现在正在拆迁。据说新的学校位置还会在原来的位置待。



石家庄高新区第二小学

石家庄市高新区第二小学原名小岗上小学,成立于1919年,位于石家庄高新区小岗上村西,1995年重建,占地15亩, 建筑面积900平方米,2006年搬入高新区第一所新校。新学校位于高新区天山大街东侧,占地8000平方米,按四轨制配置,建筑面积5029.6平方 米,分南北两楼,高新区第二小学共有教职工22人。


石家庄高新区第三小学


石家庄高新区第三小学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恒山街,第三小学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成立不久,但是师资力量和环境建设都比较优越的一所小学。


石家庄高新区第四小学

石家庄市高新区第四小学(原大西帐学校),始建于1917年,现为一所布局调整后的合并学校,位于高新区东部的大西帐村。学校占地面积4725平方米,建筑面积2269平方米,现有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43人。




石家庄开发区中学主要有:

私立一中,师大附中田家炳中学,54中,精英中学。

私立一中:

位于高新区天山大街155号,始建于1995年,是由青年企业家张建鹏先生投资上亿元兴建,是我省规模大、设施全、管理严、学风正、质量高的现代化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于1997年9月开始招生,在学生规模约为3200人。下设私立一中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环境清新优雅,管理科学规范;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54中

石家庄市第54中学位于高新开发区,具体地址在天山大街和湘江道交口西北角。1958年建校,其前身是正定县留村乡中,1994年更名开发区中学,开始创办高中,2001年更名为“石家庄市第54中学”,2005年被认定为省级示范高中。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校、河北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精英中学

具体位置在高新区学苑路25号,石家庄精英中学创建于1993年6月,附设精英外语小学,学校现有138个教学班,其中小学37个班、初中26个班、高中70个班,学生总数8000多人,教职工总数500余人,已成为河北省基础教育阶段在校人数最多、教学质量最好的民办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河北省依法诚信办学学校”。二十年来始终坚持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连续10年荣获“石家庄高中教学先进单位”称号,为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等重点名牌大学输送了众多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之一。是石家庄市教育局直属中学。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师大附中田家炳中学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建于1955年,是河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和对外开放学校。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德育为首。2016年6月21日上午,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校区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田家炳中学”


以上所介绍的是石家庄高新区的几个比较有名的中学小学。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你带来帮助,关注加留言,一起讨论问题,谢谢!



段段vlog


还有高新区五小,学院路雍雅锦江那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