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全民發力中國製造2025的年代,純文科專業有甚用?

全民發力中國製造2025的年代,純文科專業有甚用?

來自“專業情結”的陰影

當我們津津樂道於知識經濟與富豪排行榜的某種親密的血緣關係時,我們所列舉的例證,大多是與電腦相關的高科技精英。他們積累財富的速度和規模似乎再次印證了曾經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俚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於是一種錯覺在一些文科學生心裡悄悄長大:知識經濟是一個與文科生無緣的神話……

今天,關於知識英雄創業的傳奇,即便是一些專業考試經常不及格的理科大學生也能如數家珍。在眾多學子表現出某種澎湃激情的同時,有一類學子卻是另一種格調。這類學子大多是文科專業的學生或初涉人世者。他們所流溢的格調,有幾分無奈,又有些許悲憤,用《霸王別姬》的主題歌來描述可謂再充分不過:“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蕩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

讓我們傾聽一下文科專業學子的聲音:

中文:學的是屠龍之技,不知“龍”在哪裡?

歷史:不幸掉進了故紙堆……難有用武之地。

哲學、政教:“我思,故我在”,誇誇其談,聽眾有誰?手揮八級,可主什麼沉浮?

文科生的普遍聲音:知識經濟的風颳得很猛、很烈,可我們卻不能切身感受。專業是一堵不可穿透的牆。說知識就是財富,那是理工科的事,我們能做什麼呢?

檢點他們的心聲,文科生似乎對自己的專業抱著幾許無奈和怨恨。以專業論前程!一種“專業情結”像陰影一樣遮蔽著他們的心靈,蕩之不去,揮之猶來。很顯然,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迷茫的追問:馳騁的知識經濟列車上是否有我的位置?

全民發力中國製造2025的年代,純文科專業有甚用?

“好專業”:找準我們的自定義

青年學子們對“好專業”的講座總是樂此不疲、津津樂道。有幸進入“好專業”領域者喜上眉梢,未能進入者則是愁容滿面,文科專業畢業的學子不少人有種源於專業出身的自卑感。這,犯得著嗎?

如果上學時進了某個所謂的好專業,就以為獲得了通向幸福的門票,那絕對是幻覺。專業好不好,一看市場需求,二看是否適合自己的性情,特別是第二點。撇開自己的性情,去追逐所謂的熱門,會成為時尚的犧牲品。現在有些媒體一談起計算機、財經和IT,就這個特那個棒的,洋溢著喜悅和激動。在我看來,這只是特冒傻氣。撇開性情不說,首先一條,好專業也不是保鮮的,市場發展那麼快,說不定今天是一把黃金,明天就成了一把黃沙。每個人無論上大學還是求職,首先要問自己的就是:是我自己喜歡這個學科(工作),還是父母喜歡,還是為了讓別人認可,還是別的什麼。興趣對事業成功很重要,只有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才能做好。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有興趣,他必然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對它進行研究,必然要做得與眾不同,必然要學習更多相關的東西,解決不斷出現的問題,創新就不難了。做你喜歡的工作才會有創造的樂趣。

對專業好壞的看法,同成功概念有密切關係。但是,時下的成功概念已經受到很大的扭曲。

成功是依賴於人們的價值觀,每個人的價值觀是不同的,因此成功的標準也應該是各種各樣的。也就是說,真正的成功是自己的滿足感、掌握感,當你根據自己的興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感到心理上的滿足,這就是成功。這樣的成功才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另外,當一個人把某一件事做得很好,他會獲得周圍人對他的讚揚、鼓勵,獲得社會的承認,因此,他做起事來會更有動力,會更自覺地去追尋新的成功。

真的,好專業好在何處?要有自己的一把標尺。

全民發力中國製造2025的年代,純文科專業有甚用?

素質面前,文理等重

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能否在市場競爭中立足,不是因為你的專業,而是你在將專業知識轉換為市場行為的過程中,是否有創新能力和產生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綜合素質。在這方面,理科專業和文科專業是一致的。

有專家認為,人的能力與知識的比例應該是5:4,也就是說,知識相比能力而言不那麼重要。世界知名的大公司都很重視員工的創造力,所以,大公司招聘時特別注意考察員工的創新能力,那些只會死讀書的人很容易被淘汰,喜歡按慣性思維的人也不受歡迎。大公司招聘面試時不光要問和你要從事的專業相關的問題,更多的是看你的思維方式是否獨特。像微軟這樣的公司要看員工的創新能力、思維敏捷性,比如,他們會問:“你現在用的電話有什麼缺點?怎麼改進它?”或者:“龜兔賽跑時,如果兔子沒有睡覺,烏龜該怎麼贏得比賽?”這些問題和理科專業毫無關係,但前一問題考察了你是否善於觀察和解決問題,後一個問題隱含著在競爭中的兩個公司或兩個產品,處於劣勢的那個怎樣變為贏家的意思,它更多反映的是你的人文素質。你的創新能力越強,你將越被企業看重,你能想一個別人想不到的主意,也許就能成就一番事業,像美國的硅谷就是這樣。好多公司是從一個好點子造就一個優秀的團隊。有好的團隊,風險投資就會落到你頭上。在這方面,文理科人才是平等的。

年輕人現在都很關心高薪者,而且一看到高薪者就聯想到他們是學什麼專業的,卻很少關心他們為什麼能拿高薪。上海專才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曾對高薪者做過一頂專題調查,結果發現,專業與高薪沒有必然的聯繫。高薪者關鍵在於其基本素質的優勢。調查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幾乎所有的高薪者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能力都特別有優勢。受調查的人群中有不少是長期從事銷售的地區經理和銷售總監,他們幾乎能夠洞察人細微的變化。有的說,“我比他人在人際關係方面有更多的親合辦法及能力。而這與他們是學文還是學理並沒有太大關係。”令人吃驚的是,大部分高薪收入者都不認為“專業好”是其今天獲取高薪的根本原因。從綜合調查分析來看,絕大部分人是“學非所用”(即專業不對口),而是在工作中邊幹邊學。但良好的教育經歷和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夠使他們融會貫通,順勢而變。

全民發力中國製造2025的年代,純文科專業有甚用?

文科專業:比賺錢遠為重要的價值噸位

一個專業有沒有什麼用,“能否賺錢”不是唯一衡量的標準。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是多元化的。財富不單單是指“物質”這個有形資產,更包括社會認可、社會地位、素質等無形資產。知識經濟也不是簡單地用知識去賺錢,更包括用知識去引領、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健康發展。

所謂科學,既包括自然科學,也包括社會科學,兩者缺一不可。著名的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長巴頓先生曾說:“21世紀最重要的是社會科學,對人類自身發展問題的研究,才帶有根本性。”歷史證明,自然科學出問題往往是局部領域的,而社會科學一旦出問題就是大問題,甚至影響一個時代。如果你覺得這不夠“實際”,那麼喜歡窮根問底的外國學者,曾就“文科專業是否有用”的問題徹底地認真了一回。

加拿大學者的研究顯示,文科畢業生畢業若干年後,比理工科畢業生,在人生各方面——包括收入——更成功。他們發現,向來被譏為“不切實際”的文科專業畢業生比電腦科學和電機工程等專業畢業的人賺錢更多、提升更快,也享有更高的“人生滿意度”。

同時下中國的情形相似,國外也有重理輕文的現象。很多家長愛勸子女:“為什麼不選工程等實用一點的科系?”很多人認為,念文科只會浪費時間。對此,英國文學博士漢密爾頓女士很不以為然,在研究中,她發現理工科畢業生只是工作頭幾年薪水更高,但他們的專業知識很快就落伍了,從此需要不斷地再訓練。她說,相比之下,人文科系所教的溝通、分析、思考等技巧原理卻是長期不變的。要當主管或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大的就業滿意度,終需依靠這些“實用”的待人處事技巧。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艾倫曾深入研究文科學位的價值,他的研究指出,理工科畢業生確實底薪較高,但文科畢業生加薪速度較快。他誠摯地忠告世人:選擇專業千萬別輕視文科。

全民發力中國製造2025的年代,純文科專業有甚用?

調查:有關文科專業的市場含金量

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文科生的發展前景到底咋樣?對此,我只想向發問者提供中外幾個市場調查與預測結果,從中,你可以很容易看到“職業、薪水、前景”等令人心動的字眼,鳥瞰“市場”的圖景,檢測自己的信心。

中國白領年薪怎麼樣?這是很多青年學子關心的話題。中國著名的人才網站——中華英才網發佈了其針對國內白領的最新薪資調查結果。此次薪資調查的對象主要集中在北京,時下薪水最高的是那些工作十年左右,手裡拿著MBA文憑,在IT業、銀行、保險、證券、投資、專業服務領域(律師、會計)工作的白領。但在參與調查者最多的4個大城市中,最高收入的職業分別為:北京地區為計算機行業,白領平均年薪水平為50095元;上海地區,律師、會計師行業高居榜首,平均年薪水平為54242元;廣州薪金排在首位的是律師、會計師等專業服務行業,其從業者年薪超過5萬元;在深圳,薪水最高的行業是教育文化科研醫療,白領年薪平均高達70200元。

面對這組調查,準備選擇文科類專業的你,不知是否展望到了鼓舞人心的未來?

網上還有消息說,目前美國有18種職業最熱,分別是:會計領域中的“法務會計”,廣告業中的“媒體規劃”,娛樂事業中的“製作人”,顧問業中的“管理顧問師”,教育事業中的“特教老師”,工程領域中的“化學工程師”,財務領域中的“企業系統分析師”,連鎖業中的“後勤支援業務員”,醫療事業中的“資料分析師”,資訊服務業的“網站主持人”,法律業的“知識產權律師”,執法人員中的“犯罪分析師”,媒體業的“互動式媒體專家”,銷售業的“資料服務業務代表”,科學研究中的“藥物發展人員”,技術服務業中的“電腦技術人員”,通訊業中的“顧客服務專案經理”,貿易業中的“商業技術人員”,通訊業中的“顧客服務專案經理”,貿易業中的“商業網絡設計專家”。顯而易見,文科專業在這些熱門職業中很有位置。

21世紀,我國的熱門職業主要有信息、生物、金融、建設、現代生活產品製造、科學技術、環境、教育、健康、社會服務、社會管理、文化與生活休閒、知識產權等行業。像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幼兒教育、學校教育、職業資格教育與就業技能培訓、在職培訓(OJT)、繼續教育、各類社會生活與民事服務、社區服務、老年服務、物業管理、法律服務、政府機構以及相關的公共服務和社會工作、出版、大眾傳播、旅遊、餐飲、賓館、娛樂業,等等,都與文科學科群有非常密切的聯繫。

我相信文科學子們的眼光,也鼓勵理科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偏文一些的文理兼收類專業,也請你堅信自己的未來不是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