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孫群教授:二氧化氯對黃麴黴毒素B1降解作用及倉儲應用

中國食品網經濟觀察訊將於2018年8月2-3日,在安徽合肥,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中國食品雜誌社《食品科學》雜誌,將與國際穀物科技學會(ICC)、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華美食品學會(CAFS)共同舉辦“第十屆食品科學國際年會”。在本次大會上,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孫群教授將作報告,

報告題目:二氧化氯對黃麴黴毒素B1降解作用及倉儲應用。

孫群,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海外引進人才、四川省高層次人才獲得者,美國康涅狄格大學和法國巴斯德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現任生物技術系主任、資源微生物與微生物技術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四川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長、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留學基金等項目評審專家,《PLoS One》等十餘種國際國內雜誌審稿人。

長期從事微生物學和食品安全領域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肉品中脂質氧化和肌紅蛋白氧化關係、益生菌研發和微生物進化。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重大基礎研究前期專項、國際科技合作、政府間合作、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等30餘項國家和部省級項目,在《PNAS》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60餘篇,其中SCI論文75篇,與導師合作論文成為美國肉類科學學會會刊《Meat Science》創刊40年來最有影響力18篇論文之一。ù參編《四川省志•科技志》、十二五規劃教材《微生物學》等專著,獲國際和國內授權發明專利14項,已培養碩、博士研究生50餘人。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等4項,以及四川大學首屆卓越教學獎、唐立新教學名師獎等獎項。

將於2018年8月2-3日,在安徽合肥,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中國食品雜誌社《食品科學》雜誌,將與國際穀物科技學會(ICC)、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南京財經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華美食品學會(CAFS)共同舉辦“第十屆食品科學國際年會”,在本次大會上,孫群教授將作的報告題目:二氧化氯對黃麴黴毒素B1降解作用及倉儲應用。

孫群教授:二氧化氯對黃麴黴毒素B1降解作用及倉儲應用圖為6月10日,在成都舉辦的“2018年第七屆生物育種暨高通量篩選技術理論與應用研討會暨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微生物育種分會第四次學術會議”大會期間,孫群教授於專家們交流心得。

內容摘要:黃麴黴毒素具高毒性、致癌性、致畸性和誘變性,其中毒性最強且性質穩定的是黃麴黴毒素B1(AFB1),減少食品和飼料中黃麴黴毒素汙染是全球關注的重要食品安全問題。玉米由於其胚部富含碳水化合物、組織疏鬆、吸溼性強,較其他作物更易受到AFB1汙染,對我國玉米消費安全和國際貿易造成了嚴重威脅。二氧化氯(ClO2)易擴散、穿透力好、容易分解且無殘留,多被應用在自來水消毒及果蔬保鮮,是WHO確認的A1級殺菌消毒劑。

我們系統研究了平板條件下二氧化氯對黃麴黴菌絲生長、孢子萌發,以及黃麴黴菌產毒能力的抑制作用,考察了ClO2對高水分玉米中黃麴黴菌孢子萌發的影響,以及ClO2被降解後的毒性評估。結果表明,ClO2作用40 min對黃麴黴菌絲生長抑制率為9.78%,但對AFB1生成抑制率達78.22%,0.75 mg/L的ClO2作用20 min即可完全抑制黃麴黴菌絲生長和AFB1產生。1.5 mg/L的ClO2作用5 min對黃麴黴菌孢子萌發抑制率可達100%,在aw0.92玉米上對黃麴黴菌孢子萌發抑菌率可達86.63%。ClO2降解AFB1後產物經質譜和核磁鑑定,其主要毒性位點呋喃環雙鍵被破壞,因此其毒性大大降低。在西南地區汙染較嚴重的玉米資玉2號、正紅311的二氧化氯氣體燻蒸倉儲實驗中,正紅311上AFB1降解率最高可達72.93%。因此,二氧化氯對去除倉儲玉米中AFB1有良好應用前景。(整理/記者葉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