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中國現代省區名稱的歷史來源(一)

行政區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古代便有黃帝“畫野分州”的傳說,現在中國每一個一級行政區的地名都有十分深厚的歷史淵源。由於中國歷史地名的發展演變十分複雜,因而歷史地名具有很強的傳承性,其影響十分深遠。那麼,中國現代省區名稱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現代省區名稱的歷史來源(一)

中國行政區劃地圖

河北 (冀)

得名來源: 戰國時便有河北之名,指黃河下游以北的地區。唐代置河北道,開始作為一級行政區使用,以後稱河北路、中書省、北直隸、直隸省等。1928年改名河北省。

河南(豫)

得名來源:戰國時指黃河以南的韓、魏、宋等國。秦置河南縣,漢置河南郡。唐改河南府,同時又設置河南道,為一級省區之始。明代置河南布政使司。

湖北(鄂)

得名來源:宋初在洞庭湖以北置荊湖北路,簡稱湖北。元明為湖廣行省。清代康熙三年把湖廣左司分為湖北省至今。

湖南(湘)

得名來源:

唐置湖南觀察使,以洞庭湖以南為名。宋置荊湖南路。清康熙三年改湖廣右司為湖南省至今。

浙江(浙)

得名來源:浙江戰國時指今富春江、錢塘江,以江流盤折得名,唐置浙江西東道節度使,為一級行政區之始,宋為兩浙路,元為江浙行省,明始為浙江省。

江西(贛)

得名來源:隋唐以前習慣將長江以北、淮水以南稱為江西。唐置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始為一級行政區。宋置江西路,元置江西行省,明清分佈設置布政使司和省。

陝西(陝或秦)

得名來源: 周成王將王畿之地以陝陌為界分為東西二部,陝陌以西稱陝西。唐置陝西節度使,宋元置陝西路,元置陝西行中書省,明清因之。

山東(魯)

得名來源:山東原是崤山以東秦以外六國的地區,金置山東東路,山東始為政區名。元置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明改山東省至今。

山西(晉)

得名來源:山西原指崤山以西的地區。元置山西道宣慰司,建中書省,以居元大都太行山以西得名,為山西作為一級政區為始。明代置山西布政使司。

黑龍江(黑)

得名來源:黑龍江之名見於《遼史》,因江水黑色,蜿蜒如游龍得名。清康熙時在黑龍江江岸築黑龍江城,隨置黑龍江將軍。光緒三十三年(1907)改置黑龍江省。

青海(青)

得名來源:

青海原指古西海(今青海湖),始見於5世紀的《十三州志》中。清初蒙古厄魯特併入青海北部,被稱為青海厄魯特。雍正置西寧辦事大臣,辛亥革命後改稱青海辦事長官。1925年改稱青海省。

遼寧(遼)

得名來源:戰國時在遼河一帶便有遼東、遼西郡,以後遼陽、遼東均作為政區名出現。康熙四年(1655年),改遼東將軍為奉天將軍。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奉天將軍為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安寧之意改為遼寧省。

吉林(吉)

得名來源: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松花江沿岸建吉林烏拉城,“吉林烏拉”系滿語,“吉林”即“沿”之意,“烏拉”即“大川”之意。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置吉林省。

貴州(黔或貴)

得名來源:唐武德四年(621年)置羈縻矩州,沿襲至宋代,宋代中原人多將“矩州”寫成“貴州”。元代置貴州宣慰司。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置貴州布政使司,為一級行政區之始,清代因之。

臺灣(臺)

得名來源:臺灣自漢至元稱為夷洲、琉球。16世紀有“大員”之稱,鄭成功收復臺灣全島後,臺灣之稱包括今臺南市一帶。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臺灣。光緒十一年(1885年)改建臺灣省。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