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同样是大明功臣,朱元璋为何唯独没杀徐达?

ALuLLL


朱元璋的“偶像”是刘邦,这给了朱元璋很多“启示”。天下平定之后,朱元璋跟刘伯温闲聊(其实朱元璋没闲聊的时候,都是想要套话),谈到武将功勋之时,刘伯温是也谈了这些战时是功勋,太平是嚣张跋扈的武将!说必须严加管教和约束,否则台下难以太平!但是到了朱元璋的心里就变成了大开杀戒,功勋除了战死、病死、几乎都被干掉了,按朱元璋自己的意思是,我把这些人都处理好(掉),给太子朱标留一个好治理的局面,以传万代太平盛世,呵呵,儿子结果还没活过朱元璋自己,孙子继位几年就被叔叔朱棣给取而代之了,以至于人都“下落不明”!

至于为啥得到善终的只有徐达,原因很多:

1、徐达粗中有细,表面大咧咧,其实内心很明白,比起汤和,徐达装糊涂的本事更强

2、徐达懂得放下,天下太平了,荣华富贵也有了,不求其他

3、徐达和朱元璋是亲家,而且是朱元璋提的亲事

4、明朝开国之后,徐达没犯什么错误,没有把柄,也不结党营私,谁都不拉拢,其他人找他,他也不搭茬!避开了很多麻烦


其实朱元璋也想干掉徐达,只不过,最后徐达也老的病的没了当年打天下时的英雄貌,朱元璋看徐达也没有造反的心,老老实实,规规矩矩,也就收了杀心……算是善终病死!

封建社会嘛,就那样,共苦难容易,同富贵可未必!尤其涉及到权利,更加难以平衡!

如今合伙做生意,赚钱了之后利益无论分配的平不平均,都会有人想一人言,结果就是散伙呗

我是BLAH!


BLAH


这个要分正史中的朱元璋和野史中的朱元璋来看。

如果按照野史的话,朱元璋先是建了一个庆功楼,然后把功臣都请过去吃饭,然后一把火烧死了所有的功臣,只有魏国公徐达眼睛机灵,看到皇帝吃了一点就退席了,所以跟着皇帝一起出来了,免于此难。

但是朱元璋依然没有放过他,后来派徐达扫北驱逐元朝残余的时候,徐达生了背疮,只能吃清淡的食品不能吃发物。而此时皇帝的使者到了,宣圣旨赐给了徐达一只烧鹅,并且要他马上吃下。

众所周知,烧鹅是大发物,徐达含泪吃了烧鹅,当即背疮发作去世了。

在正史上,徐达在北平确实患背疮,但是朱元璋并没有送烧鹅,而是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不久之后,徐达应召返回京师,到第二年二月份徐达才病逝。后来朱元璋追赠徐达为中山王,配享太庙。徐达的肖像在功臣庙里位列第一,徐家一直到明朝灭亡,都一直做国公之位,可谓是与国始终。

其实正史上朱元璋虽然严酷,但是并不是丧心病狂的,他诛除的功臣,大都是嚣张跋扈、目无法纪之辈,而徐达没有这等事情,并且家教甚严,所以自然屠刀轮不到徐达身上,就如同朱元璋的评价一样: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经史通义


徐达虽然是武将,但是在为人处事上却是一个人精,下面看看徐达的智慧!

(1)打完仗立即上交大将印!

朱元璋立功臣庙,21人里面,徐达位居第一,他是大明的开国元老,开国六王里他仍然是排名第一的。

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人,却非常的谨慎小心,史书记载,徐达每每春天出征,冬天应昭返回,回来之后立马就把大将之印上交。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明史》125卷)

多么智慧的行为!

朱元璋是中国王朝上最难伺候的皇帝,也是最心狠手辣,冷酷无情的皇帝,他称帝之后,杀人如麻,所有的行为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权”字进行的。

徐达早已看破看透这一点了,所以打完仗就交印,以示自己对权力毫无野心,朱元璋当然高兴了。

电视剧琅琊榜里靖王平定叛乱之后,见到梁帝,他开口就是“请父皇收回兵符”,这是非常聪明的行为。

(2)从来不和朱元璋称兄道弟。

传说徐达和朱元璋是从小到达的好朋友,但是史书上并无相关记载,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自给徐达写的神道碑说,徐达是响应义军号召投军的,如果按照时间推算,徐达当时已经20多岁了。

不过,徐达参军早,和朱元璋有浓厚的战斗情谊,兄弟之情是毫无疑问的,《明史》记载,徐达每每打仗归来,朱元璋赐他休息,宴请徐达,称他为布衣兄弟,徐达却更加谨慎恭敬。

这是大智慧,因为帝王无情,你根本不知道他说一句话的真实含义何在,跟你称兄道弟,更可能是试探你对皇帝的心意,徐达如此做,是洞察了皇家权力的本质。

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明史》125卷)

(3)面对朱元璋的试探,徐达非常聪明的应对。

朱元璋跟徐达说,你功劳大,却没好宅子住,你住我旧日的房子吧!

徐达这样聪明的人,怎么可能答应?这明显是朱元璋在试探他啊,他自然推辞。

朱元璋还是不放心,亲自把他灌醉,命人把他抬到朱元璋旧日住宅,徐达次日醒了,立马跑下来,跪地大喊死罪。

朱元璋从旁边偷偷看到,非常高兴,亲自下令给徐达建造宅子,并在宅子前面的立坊题写“大功”!

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明史》125卷)

(4)揣着明白装糊涂。

徐达由于功高,丞相胡惟庸想和他结交,徐达不予理睬。

胡惟庸就买通了徐达的看门人福寿,图谋不轨,徐达知道以后,也不向朱元璋揭发他,但是找到机会就跟朱元璋说,胡惟庸才不堪用,后来胡惟庸犯事,朱元璋觉得徐达有知人之明,就更加看重他了。

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明史》125卷)

师明礼


徐达功臣第一,善终就寝,福荫子孙。我认为有以下四点原因:
  • 曾经救过朱元璋的命:群雄争霸之时,郭子兴与孙德崖两人有着很深的矛盾。为了缓解彼此的关系,他们打算谈判,孙德崖跑去郭子兴所占领的城里去,谈判没谈成,郭子兴怒气抓了孙德崖。在城外的朱元璋刚好准备进城,被孙德崖的手下抓去。郭子兴懵了,看到朱元璋被抓,慌神了。这个时候徐达提出来,他去换回朱元璋,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朱元璋。徐达是朱元璋的部下,忠心为主,是作为下属应尽的责任。
  • 做事低调不出风头:朱元璋得了天下,大封功臣,徐达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被封为魏国公。即便是这样,徐达仍然低调做事,不张扬、不虚荣、不结党。朱元璋评价徐达是“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而胡惟庸专权跋扈、结党营私。徐达与胡惟庸水火不容,胡惟庸被株连灭门,徐达家族子孙平安。
  • 深得朱元璋的器重:女人讨好一个男人,先得会做顿好饭,讨好男人的胃。大将要想讨好皇帝,先得约束自己,无私心。徐达打仗,不滥杀无辜。常遇春爱杀俘虏,徐达却从不枉杀一个俘虏。徐达善待百姓子女,仁义之师的代表,为朱元璋收复民心,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徐达又不贪财好色,为其他将领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 懂得管好自己的亲属:古代的很多官员,都因裙带关系被杀掉的。徐达的女人嫁给了皇四子燕王朱棣,徐达是皇亲国戚,对于自己的亲戚,要求非常严格。李善长就是被亲戚拉下水而被灭三族。 古代名将有四个特点:儒将、大将、才将、战将,徐达这四点同时满足,基于以上原因徐达得以善终!
  • 小伙伴,你们是怎么看的,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小科历史


徐达之所以没被杀,有两大原因,一是他非常小心,二则是因为他死的早。

明朝开国六公爵,除了徐达,都是惨淡收场,传不过两代,唯有徐达一脉,衍生出两个公爵,还都传到了明末。当然,这个更多的是因为朱棣,不过朱元璋没把徐达的儿子们搞掉也是一大前提。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是朱元璋的同乡,同样也是世代务农。

元末的灾难波及到了朱元璋,同样也波及到了徐达,他跟朱元璋一样,投奔郭子兴造反了。徐达在队伍中成为朱元璋的属下,从此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

徐达为人宽厚,深通兵法,久经战阵,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功勋卓著。功业盖世的同时,徐达却越发低调,他为人小心谨慎、常以忠心侍主,绝无居功自傲之心。

按照明史记载,朱元璋对徐达极其信任,两人亲近备至,朱元璋经常给徐达 “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徐达的反应则是越发恭谨小心。

信任归信任,朱元璋的性格摆在那里,帝王猜疑是不可避免的,他多次对徐达加以试探,徐达凭借自己的谨慎作出了答复。

朱元璋曾说要将他的旧邸赐给徐达,徐达坚决不要。朱元璋与徐达一起饮酒,徐达被刻意灌醉,醒来发现自己居然盖着皇上的被子,他大惊失色,连忙跪伏在地高呼死罪。

看到徐达的表现,朱元璋当然龙颜大悦,对徐达也更加信任。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对诸多功臣怀有强烈的戒心,再加上这些功臣大多居功自傲,甚至有些还极为放肆。

而太子朱标生性柔弱,朱元璋当然会担心朱标将来镇不住这些功臣。因此,朱元璋决定替儿子 清理一下,以保大明江山稳固如山。大明的功臣,几乎被他杀光了,就连李善长、刘伯温等人也都难逃厄运。

唯有徐达,让朱元璋始终下不了决心。因为,徐达的表现太好了,这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到了朱元璋面前,却“恭谨如不能言 ”,这让朱元璋几乎没有什么借口,对徐达下手。

当然,以朱元璋的性格,时间长了,没有理由也能找出理由,像傅友德,就是这么被搞死的。徐达能够保全,主要还是因为他走得比较早。

徐达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1385年)二月,病情迅速加重,随后去世,享年五十四。

徐达去世显得疑点重重,民间有朱元璋赐徐达烧鹅的说法。这一点,似可信,但无依据,因为这些记载只见于野史,更可能是明朝文人对朱元璋严刑酷法的不满与栽赃,毕竟朱元璋对将死之人(不是被他弄到将死)还是很慷概的。

徐达去世时,胡惟庸案已经扩大,但徐达跟胡惟庸一点关系都没有,并未受牵连,后发的蓝玉案不用说,徐达已经死了,他的儿子并不成器,没入朱元璋的法眼。

徐达去世后,朱元璋甚为悲痛,追封他为中山王,谥武宁。


平沙趣说历史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是靠着自己的本领一步步打败蒙古建立明朝政权的,然而在很多野史中,都将朱元璋当作一名野心家和心狠手辣之人,在建国后大肆屠杀功臣。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火烧功臣楼,将立有功劳的大臣们一齐烧死,因为这是野史传说,所以版本不一,有一种说法就是徐达看出朱元璋要烧死大家,在大家都喝酒的时候,徐达跟朱元璋一块离席,并且表示自己要解甲归田,朱元璋才免其一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徐达晚年患有背疮,这种病一般都是由心火产生,虽然在现在看来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名人就是背上生了个疮然后就去世了,比如东汉末年的刘表听闻曹操要举兵南下,在炎热的夏季背上生疮而死。

得了这种病一定要忌口,就是保持清淡,而徐达背上长疮后,朱元璋竟然让他吃烧鹅,烧鹅是发物,徐达吃后不久就去世了。

实际上,这都是为了诋毁朱元璋而编的段子,不但没有历史依据,也经不起推敲。

朱元璋的政权建立在农民起义的基础上,其身边很多将领都出身卑微,这些将领在建立明朝之后由于文化素质低,居功自傲,嚣张跋扈,比如胡惟庸甚至还有了造反之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才屡屡兴建大狱,目的就是为了保障政权的平稳发展。

然而徐达并不是这样的人物,早年朱元璋参加起义后,奉郭子兴的命令去募兵,徐达就是最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人。

在跟随朱元璋的过程中,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因此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当时朱元璋见郭子兴等将领难以成事,便率领自己24人的独立小分队离开濠州发展,徐达就在其中,在1355年朱元璋打下和州后,孙德崖义军抓走朱元璋,徐达提出用自己来交换朱元璋,化解了这场义军间的矛盾,至此朱元璋更看重徐达。

朱元璋兴兵初期,徐达始终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在朱元璋打下南京后称吴国公的时候,就以徐达为同佥枢密院事。

在朱元璋亲征的时候,有时候会留徐达守南京,这种信任程度是极为罕见的。

朱元璋以南京为根据地后,主要的敌人是陈友谅和张士诚,徐达在平定陈友谅和张士诚的过程也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元璋对徐达最大的重用是在1367年决定北伐攻打蒙元的时候,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中国历史上历来由南向北统一较为困难,但是在徐达的率领下,北伐很顺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打下北京,取得北伐的最终胜利。

在推翻元朝之后,徐达更是乘胜追击,攻打蒙古的残余势力,肃清元朝在境内的参与势力,此后徐达一直被安排在北平,戍守边防,很长一段时间才回南京。徐达最后也是在北平的时候背上得了疮最后去世。

所以,说朱元璋是不可能杀徐达的,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自葬礼,将他列为明朝开国功臣,追封为中山王,在明朝时期能够在死后追封为异姓王的人很少很少。

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史论纵横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其实应该先回答一下,朱元璋到底清除了哪些人?

朱元璋后期开始大肆屠戮开国功臣,鄙人闲来无事总结了一下,朱元璋开国时的主要的谋士及将领,并附注他们的死亡时间和死亡原因(当然有些是存在争议的,这个我们在回复里可以进行讨论),诸君请看下图:

上图可以看出,被朱元璋直接清除的主要有:李善长、冯胜、蓝玉、傅友德、陆仲亨、唐胜宗、周德兴、胡惟庸等人,被朱元璋间接清除的有刘伯温、宋濂;

我们先来分析下被直接清除的这几个人中,有几个是比较冤枉的,比如冯胜和傅友德,俩人为人还是比较低调的,但就是因为太子朱标死后,主少国疑,所以被无端猜疑赐死,死时甚至连个冤枉的罪名都没有!

另外就是受胡惟庸和蓝玉这两个案子影响的,比如:李善长、陆仲亨、唐胜宗等,虽无直接参与,但也是受到牵连,存在间接关系,属于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人物,当然,在朱元璋同志眼里,只有生和死,没有半死不活一说。所以统统赐死。

最后就是为人嚣张,不死才怪的,比如:蓝玉和胡惟庸,这俩平时嚣张跋扈、暗结私党。死是必然的。

分析完这些人的死,我们回归到本题,徐达为什么能逃过一劫,我们还是从上图中时间上来分析,朱元璋开始肃清忠臣是从洪武八年开始,那时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和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整天斗的你死我活,而朱元璋主要扮演的是个旁观者角色,但是不代表他不参与,因为他在观摩,观摩这两伙人中谁最强,谁最能跟朱元璋本人进行对抗。后来的观察发现了,是刘伯温同志。其他人不足为虑,所以他帮了李善长他们一把,搞掉了刘伯温,后来还暗示胡惟庸将其毒死。(明知胡惟庸和刘伯温对立,还让胡惟庸带药去看望刘伯温,这就是最大暗示)

那时的朱元璋还是比较隐晦的,因为第一,开国没多久,好多事情还不稳定;第二,他还很健康,能活很久,能镇得住这帮人。第三,马皇后还健在,他还有人劝。那时的他主要清除的还都是一些文臣,比如刘伯温、李善长和胡惟庸。因为文臣已经开始影响到他的一些决策了。

但是到了后期,随着马皇后的去世、国家的稳定和自己的逐渐变老,他的目的开始转变了,他要为后世子孙图个安稳了,所以后期他开始大肆屠戮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

徐达、常遇春是比较幸运的,功成名就,然后死的比较早;我个人估计,如果徐达、邓愈、常遇春等人活到了后期,估计也难逃被杀的风险!


金总之前发文好写错别字且发文不经校正,经好心网友提醒后决心改正,如再遇错别字,请直言坦率批评,感谢!-----此发文已校正


大金Lance


《明史·徐达传》中一句话就回答了为什么朱元璋不杀徐达,文中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徐达,朱元璋的发小,同样都是安徽凤阳人士,出身贫寒,和老朱一样都是“红五类”中最红的的佃农。俗语道,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他自小就性格刚毅,事事好强,自幼就练得一身好武艺,朱元璋参加了义军后,他也随同一起加入了队伍,辅助老朱建功立业。在军中,徐达很快的展露头角,获得了将帅们的一致好评,他不但勇武过人,而且智勇双全,在1363年把朱元璋的劲敌陈友联打的丢盔卸甲,尔后有于1367年领军消灭了大周政权的张士诚,为老朱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明建立后,徐达又领兵北上,攻打元朝残余势力,手刃元大将王保保数十万精兵,随后又于洪武二年彻底平定陕西。稳固了大明的政权。此后徐达一直战斗在前线,屡次攻打残余的反叛势力,但非常不幸的是,在洪武17年,徐达终于积劳成疾,在北平驻守之时偶感火毒,后背得了背疽,病情时好时坏,(注意,正史上朱元璋并没有给这位老伙计送大鹅,而是送来了暖心的慰问,并且让他撤回京师南京修养,)然而徐达还是在第二年,即洪武十八年去世。

朱元璋对徐达之死极为伤心,追赠其“中山王”并且把他的灵位供奉在太庙。并且加恩赠其三王爵。并且特许徐达葬钟山一侧,朱元璋亲笔为其书写神道碑文。正如朱元璋在文首中对其评价所说,徐达,一生大功不断,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也不贪图女色和金银财宝,人品端正,在当世之中,只有徐大将军一人而已!


老猪的碎碎念


朱元璋不杀徐达首先是因为徐达时刻牢记身份和地位、从不居功:

1、徐达和常遇春率军攻打张士诚时,出门在外征战的徐达就经常向朱元璋报告和请示,以致朱元璋下令徐达不要过于请示自己:


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今事必禀命,此将军之忠,吾甚嘉之。然将在外,君不御。军中缓急,将军其便宜行之,吾不中制。

2、徐达在向朱元璋提议北伐时,就已经要求朱元璋指示北伐成功后的战略:


达曰:「大军平齐鲁,扫河洛,王保保逡巡观望;潼关既克,思齐辈狼狈西奔。元声援已绝,今乘势直捣元都,可不战有也。」帝曰:「善。」达复进曰:「元都克,而其主北走,将穷追之乎?」帝曰:「元运衰矣,行自澌灭,不烦穷兵。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侵轶可也。」达顿首受命。

3、徐达即便功高,对面口口声声称呼他为兄弟的朱元璋态度越来越恭谨:


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

朱元璋不杀徐达其次是因为徐达在百姓中的名声很好

1、徐达第一次作为大将攻打镇江时就号令严肃、作战不扰民:


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

2、攻打张士诚苏州时,在获胜入城前发布军令不许扰民否则死罪:


城之将破也,达与遇春约曰:「师入,我营其左,公营其右。」又令荅士曰:「掠民财者死,毁民居者死,离营二十里者死。」既入,吴人安堵如故。

朱元璋不杀徐达第三是因为徐达在中下层军官中人员很好,名声很高

1、反对诛杀陈友谅的3000劲旅:


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


2、徐达因为善待中下层将领而被拥戴:


遇春下城邑不能无诛僇,达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俾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综述:

朱元璋之所以不杀徐达:

徐达懂得摆正自己的地位和身份,从不居功傲物;

徐达因为在破城后军令严肃、秋毫无犯,因此在民众中有着很高的名声;

徐达因为善待中下层将领因此得到他们的支持。

不威胁皇权、良好的名声、良好的人缘,是朱元璋不杀徐达的主要原因。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手下一大批功臣如李善长、刘基、冯胜、叶升、蓝玉、胡惟庸等,皆被其所杀。

大凡开国君王,为维护政权,基本上都会对手下权臣动些手脚,要么削其权力,要么以各种理由陷害至死。

对于封建社会的皇权制度来说,开国君主采取一些巩固江山的措施,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朱元璋本就多疑,其子其孙性格软弱,要保大明江山万万年,留不得功高强势的权臣!

南京,莫愁湖畔,有一对弈楼。 相传,朱元璋和徐达(字天德)在此下棋,结果徐达赢了,朱元璋就把那座楼赏赐给了徐达,并提笔书联:(上)世事如棋,一招争来千古业;(下)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是故,此楼改名曰:胜棋楼。

多说朱元璋油炸功臣。其实朱元璋对他的那些股肱之臣也并非传说中的那么残忍,徐达就更加不是他有意害死的了。

徐达和朱元璋是亲家,压根就不可能会反他,加上朱元璋很清楚徐达这人。打仗,徐达加常遇春,那就是万里长城———永不倒。徐达就好比现在的电脑,打起仗来,算无遗策,要是斗地主的话,那他就是“笨笨的机器人”。

生活中,他和常遇春一样,就是大老粗一个。但这个大老粗却也非常明白,在对待皇权上应该有的礼仪、节制。朱元璋完全没有必要去害他。徐达和胡惟庸之流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一个是生性耿直,光明磊落。一个是投机取巧,阴险奸狡。

徐达好比汤和一般,这些人,这些事,朱元璋其实很清楚的。 那么,徐达那么年轻就死了(54岁),应该是有原因吧?

徐达,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盖世功勋。官拜右丞相,封魏国公,掌军统帅,死后追封为中山王。

如此英雄人物,史实却死于背疽病。所谓背疽,差不多就是那种风湿火毒在背上生的疮,我也不是好清楚这个东东,可能就类似于我们乡下人说的蜂窝疮吧。这种疮毒,大都是由于老伤口复发感染造成的,古时候卫生条件不好,徐达一生征战,难免伤痕累累,患上背疽病而死也就可以算是解释得通了。因这种疮病而亡的人,在史上也是有例可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