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宿遷市洋河新區:精準施策拔“窮根”

宿遷網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作為脫貧攻堅任務艱鉅的市洋河新區,今年就將“精準”二字貫穿於扶貧工作始終,圍繞區域經濟、現代農業、鎮村建設、村級經濟、重點片區、基礎保障6個方面,落實扶貧開發的重點目標、推進措施、工作機制,推進扶貧開發政策落到實處。

在江蘇潤易國際農業科技園的一個葡萄大棚裡,倉集鎮六里棚村村民陳翠俠正在整理葡萄架。以前此時陳翠俠都是在農田裡施肥,自從去年底村裡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讓陳翠俠這樣的低收入戶生活得到了改善。

一個多月前,陳翠俠在江蘇潤易國際農業科技園中負責一個40多畝的葡萄大棚日常種植管養維護工作,雖然第一年只能拿到固定工資,但是對於以後她很有盼頭。

陳翠俠高興地說:“以前我們夫妻倆在家種田,現在土地流轉給他們,我們就在大棚裡幹活,一年能掙兩三萬塊錢。”

江蘇潤易國際農業科技園生產運營負責人管劍威介紹說,從第二年開始,將陸續形成產量,到第三年實現豐產,他們將結合產量給承包戶進行產量分紅。產量分紅分為一級股、二級股,不同等級的果品也會給他們不同等級的分紅。

據瞭解,江蘇潤易國際農業科技園規劃佔地面積5000畝,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高端葡萄和櫻桃種植基地,已吸納100名低收入人口就業。項目按照每單元保底3萬元承包給農戶,果品品質、產量與承包農戶收入掛鉤。同時,農戶參與銷售利潤分成,多勞多得,高質高得,一般承包家庭年均收入可達到7萬元。

據悉,在市洋河新區,這種模式叫“家庭承包制”,在農民有了土地租金保底收入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收益。同時鼓勵企業搭建平臺,採取訂單模式向低收入戶採購農副產品,拓寬他們產品的銷路,降低他們種植的風險。

不僅如此,市洋河新區還積極推行“企業+經紀人+農戶”“土地租金入股+保底分紅”“農戶返租土地+企業統一回購”等運作方式和增收脫貧模式,目前已帶動低收入農戶1000多人就業。

與此同時,對於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市洋河新區也提供了部分公益性崗位。今年快60歲的程光平一個人生活,該區安排她負責城市一間公廁的保潔工作,並提供一個房間供她居住。

程光平欣慰地說:“在這裡工作比在外面風裡來雨裡去強多了。一個月工資是1600塊錢,每個月另有300塊錢績效獎,節假日再發點福利,每個月平均能有2000塊錢。對於我一個殘疾人來說,已經非常滿意了,至少我的生活有了保障。”

該區綜合執法局市容環衛科科長朱寶霞介紹道:“對於低保戶、貧困戶、殘疾人,市洋河新區會按照他們目前的身體狀況安排合適的崗位,力求幫助他們儘快脫貧,讓他們生活有保障。”

此外,市洋河新區出臺的《關於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指導意見》明確,對於全區5457戶“十三五”期間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每年將安排不低於1300萬元的資金,專項用於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就業、就醫、就學、培訓和救助式扶貧,幫助他們儘快拔掉“窮根”。(陳琦 陳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