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国考备考,如何提升行测做题速度?

杨秋秋


关于笔试行测,听听这些黑马怎么说

我的行测两次笔试一次79.4、一次79.6,在备考的时候,我先买了一本题型分类的书籍,基本上是两天一个模块的过吧,当然书中的所有例题也都自己跟着做了一遍,好了这样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熟悉题型的过程,当然对于很多有过备考经历的朋友来说这个步骤是完全没必要的,直接练习就可以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怎么练习了,建议大家准备好至少30套的公务员笔试真题,我国考之前做了有30多套,到省考的时候又做了近20套,加起来有50多套了!接下来直接按照每套题的时间给自己掐表做题,当然考虑到考场上涂答题卡的时间,我每次套题训练的时间都会减少10分钟,这个是重点,大家不要觉得啊,我把一套题分成几天做,每天做一点,或是每个模块限制时间,不要这样啊,再次强调:掐时间做套题是最有效的练习方法。

当然,做完了题目之后,还有一个反馈、修正的过程,这也是我们真正提高的关键。具体步骤如下,(这是真正的干货!!!)

第一步:按时间做真题套题,当然要减少10分钟,以备考场上涂答题卡

第二步:对照答案订正,在试卷上标上自己错题数和总题数,比如说110道题,错了23道,就标一个23/110。

不要小看这个步骤,这对你发现自己在慢慢进步非常有用,在几个月的备考中也能激励着你有动力的坚持下去,即使某一次错的太多,也要坚持写,可以这么想啊:错得越多,这套题练习的价值越大,因为我在这套题的练习中发现了很多自己的思维盲点,有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那这套题是不是练得很有意义啊!

第三步:把自己做错的题单独圈出来,仔细阅读答案上的解析,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彻底把这一题弄懂,注意:不要把正确答案标在题目边上!为什么呢?为接下来的反馈修正做准备

第四步:特别重视自己做错的题目,建议最好是10天左右复习一次最近的错题,再重新自己做一遍最近的错题,看看能不能重新做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不断修正自己的答题思维。反正我当时这样练习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反复错的题目类型都挺类似的,比如说:言语理解类,我往往是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转折词,而转折词以后的内容才是这段话的重点;图形推理类,我常常在折多面体这样的题目上出错,还是空间抽象的能力不足。那么在接下来练习的时候,遇到这类的题目,我往往会特别谨慎,即使某些题目我可能蒙对了,但是最后也要结合答案反复思考,不断巩固自己正确的思维模式!

最后,你只要不断重复以上的步骤,考前练个40套真题,行测75分以上我觉得并不是难事,对于很多人关心的事实热点题,我觉得没必要单独下功夫天天去看,考前2周看看最近一年热点事件的集锦就够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大家都是凭运气的成分多,如果花费太多精力,浪费了在其他题型上练习的时间,反而得不偿失。


锦州华图教育


这个问题问我算问对人了。

我之前在中公,华图都看了10遍以上完整的视频,在中公,华图,科信教育,知满天,大公教育,考碗族,秦陈无忧,三人行等公考机构学习,亲自赴沈阳,大连,长春,广州,深圳,吉林,哈尔滨等城市报班学习公考,最后以高分考取了理想的职位。

本人还在上述之一的培训机构担任了一年逻辑推理的老师,还出了一本叫《逻辑推理》的书。在公考面试上,本人考前一天教过几个没报班的学生4个小时,结果面试成绩全部第一,超过了花12000报名保过班的学生。

公考有很多技法,都可以提高成绩。说到公考提高做题速度的方法,我就先教给大家几个。

1、提前准备几根鸭舌笔,涂卡有人涂好几下,有人涂1下就是这个原因。鸭舌笔可以自己做,也可以买像自动铅笔那种本身的鸭舌笔。

2、做题莫纠结,公考很多人之所以拿不到高分,就是技巧掌握不熟。公考的高手,都是看到一道题,就想起培训的哪个知识点,用什么方法解题,如果看到一道题,比如言语,你不去找关键字,找关联词语,找如果那么,虽然但是,只要就,而是自己去读啊读,不慢才怪呢。

3、放弃选择,公考行测65分,70分都是高分了,也就是说,你蒙了30%道题,剩下的都保证对都属于高分,这30%还得有蒙对的呢。

说到底,还是要熟练掌握知识点,才能彻底提高速度和准确率。


老马识屠


2015年国考一次性通过的,来答一波:

1.个人国考一次性通过,不是在显摆,而是之前断断续续考过省考和事业单位,积累了不少考试经验后才取得的,对于国考(包括省考)总结为一句话:实力不一定要强,但是技巧一定要把握;

2.分析:国考行测135道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要真的认真一题题来做,根本连题目都看不完。我记得我当时是复习了一个月后通过的,复习过程中,首先是把题目进行分类,要明白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不擅长的;我的策略是擅长的就一定要确保做一个对一个,不擅长的留到最后,花两分钟时间直接涂满答题卡,不要空着就行。

3.答主是文科生,在语言类、逻辑类、推理类都比较擅长,所以日常复习主要偏重这几个方面,做到精益求精;至于数学题从来不做,最后直接涂答案;后面的大材料题,逻辑推断的做,凡是涉及计算的,一律不做,直接涂答案;

4.在平时的训练中做好时间统计,每一部分先要计算好用多少时间,这样就可以把不擅长的那部分的时间匀到擅长类的来。比如语言运用类,平时用25分钟,那么每次训练的时候到了25分钟一定要停下来,看自己还有多少没做完,反思原因,这样一步步压缩时间提高效率,克服拖沓求稳求准的心理,后面每一部分都按照这个方法来做。

5.平时某一部分需要25分钟,但是考试的时候可能需要时间更长,因为人会紧张,还有涂卡等,所以一定要注意逐渐提高速度;

6.注重进行全局性的真实模拟考试,建议这个可以一周进行一次。答主当时日常上班,周末双休。一般在周五下午的时候准备一套前些年的真题,或者仿真模拟题,备好文具和草稿纸。周五晚上提前休息,第二天早起提前吃饭做准备工作,在上午9点钟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做题,同时记好每一部分花费的时间。

7.一般这种模拟争取在1小时45分钟做完,把真实考试时的涂卡等其他时间考虑进去。做完后自己对照答案改,然后下午进行分析。

8.以前答主用过一个叫粉笔公考的软件,当时是免费的,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上面可以记录每一个模块自己的正确率,而且可以统计,这个对我帮助很大,正确率高的就是自己擅长的,通过练习不断提高。也有很多PDF格式的原题试卷下载,带答案解释。

祝大家早日上岸!


北京的山里人


在公务员行测试卷中,考查数学方面的知识有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两部分,两部分加起来一般为35道题或者30道题,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题目作答,却很难实现的。另外,这两部分在行测试卷中所占分值较高。因此,解答好行测试卷中数学有关题目,对于行测试卷的整体得分至关重要。我们一直觉得数学难,其实资料分析也没那么难,只是我们没有掌握方法罢了。面对不同类型的资料分析题目,提速势在必行!如何做到又快又好呢?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解答。

资料分析备考有两个最重要的方面:1、列式能力培养及训练。2、计算能力培养及计算。备考资料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记公式以及变形的公式,一定要非常熟悉,如果这些内容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都要发蒙还要一步步推导,那根本谈不上解题速度了。

观察我们近几年的资料分析考试,很多考生发现虽然公式记的非常牢,但是最近题目的考察难点在于看不懂题干,找不到相关数据,不知道该用哪一个公式。这相比于前几年的考试,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拿到资料分析材料应该做什么。

第一步,快速浏览材料。利用5到10秒的时间快速浏览材料,分清材料结构,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然后勾画出每段文字描述的主要对象。如果遇见独段材料,则快速将材料分层,找出每层主要描述的对象。

第二步,快速找准考点。大致浏览完材料就赶紧回到题干中,通过题干信息,找准考点。如出现“谁占谁的比重为多少?”那么肯定是求比重,然后再通过时间判断,是求现期比重还是基期比重。一般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求的是量,一种求的是率。我们可以从单位上去区分,量的单位是具体的实际量,例如吨,亿元,亿美元,千克,万公顷等,而率的单位是百分数,没有单位;还有一些题目是求倍数、比重、平均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当然也还有比较类的,但是比较一般也是比较量或者是率之间的关系,这里就不拿出来单独讲解了。还有一些是间接求法,需要灵活转变,这也是考察难点,要做到不慌,按公式一步步求解即可。

对于题干分析和材料解读做以下说明:

一、题干分析

1、确定问题所求的时间(时间点、时间段)

2、确定问题考点(增长量、增长率、倍数、比重、平均数等)

3、明确所涉及的统计指标

4、根据公式列式并计算或查找比较

二、材料解读

文字类材料

1、确定材料时间

2、明确各个统计指标信息在材料的大致位置及对应的关系

表格类材料

1、确定表格标题(时间+信息)

2、确定表格主要内容及行列标题内容结构

图形类材料

1、确定图形标题(时间+信息)

2、确定图例信息

2、确定图形主要内容及横纵坐标的含义

综合类材料

第三步,准确做出答案。数据找到,直接代入相应的公式中,再利用之前很多计算方法,比如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等,快速做出正确答案即可。

最后,要说的是概念的熟练程度决定列式的速度,尤其是一些式子变形。备考中如果算的慢,请先回去看一下这个概念的整个内容,不怕浪费时间,因为提高才是目的,多次反复比一次记忆还要好,要提醒自己多用就会熟练。

选项之间差异大小决定速算的种类与取舍。基本原则是“列而不算,算则从简”,就是说,列完式子之后不要急于计算,看看有没有速算方法,而这个速算方法是要结合选项来确定的。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备考的过程中,规律性刷题不可或缺。保持一个良好的做题感觉对于资料分析非常重要,建议各位考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情况下,保证至少2天一套的题目练习频次,如果时间允许,每天一套效果更好。


玉林中公教育


首先自然是全面的学习理论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对每类题型的题型特征、解题思路和思考方向掌握清楚,通过对应的例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书上的都会,但是只要稍微变化一下就不能去区别出题型了,根本还是在于对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通过对历年的真题研究,不难发现所考的知识点几乎来自于我们所讲理论。并且有部分同学即使全面学习了理论,还是会发现对解题没有多大用,原因就在于不会用所学知识去做题。就比如数量关系中的用比例法解题,这个方法本身很快很有用,但由于大家之前的惯性,总是会第一反应就用方程去解。所以一定要学以致用,才会将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固。

其次是大量的做题并及时总结。但刷题并不是真的只是做大量的题,一味的埋头刷题不但对我们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会让自己陷入麻木的状态。那应该如何刷题呢?建议最好以一个版块为单位来做题,做的过程中,思考时尽量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点方法去解题,每次练完题一定要做个分析总结,涉及到哪些考点,解题方法是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思考,只有这样长时间的不断训练才会对题型越来越熟悉,看到题就能瞬间反映出是哪类题该如何解,解题速度自然就提升了。

最后要学会合理的放弃某些题。行测100题,90分钟,每道题都做且做对。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主动放弃某些题目,这就需要学会去辨别题目的难易程度。如果一个题读完题目思考30秒还找不到解题思路,建议先跳过,与其在难题上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用在简单的题目上。在做一份完整的行测卷时,应该先做自己擅长的版块,后做较弱的版块。而在每个版块时,又应该先挑选简单的题目来做,而不是从第一题开始按顺序往后做,否则后面没时间就会导致某些简单的题都不能做。这样才能达到保证正确率最高。


江苏中公教育


国考数量关系地市级10道题,副省级15道题,每道题的分值在0.8分左右,大家都知道国考进面分数很高,行测大多在70分甚至以上,那如果要考到70分,数量是不可能放弃的,很多同学又会说了,老师我没有时间去做数量啊,那要提高数量做提效率,应该怎么备考呢?


每个模块有每个模块的方法,学习完理论有针对性的刷题才能提高做题速度和工作效率。基础阶段如下:


希望可以帮到你!更多公务员考试资讯关注公众号:公务员招聘考试\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8731ce359a3d879020b8027ac81a042a\

过招公考十六老师


一、数量关系你值得拥有

同学们,数量关系一定不能全部放弃。一方面,数量关系题目分值较高,并且一般会有一两道简单题目,拿到就是赚到。另一方面,一般能够做出来的题目,百分之八十也是能够做对的,性价比较高。所以,数量关系你值得拥有。

而同学们放弃数量关系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感觉太难了不会做。第二,做完其他题发现时间不够了。首先,做套卷时要先挑自己擅长的题目做。一套卷子中,对于数量关系,并不是所有的数量关系题目都无法下手,一般容斥问题,几何问题,十字交叉以及和定最值问题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建议大家先做这些题目。其次,做套卷要合理规划时间。对于数量关系,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预留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在考试前除了练习套卷来掌握时间,也要通过刷题提高速度。考题练习一般是选择最近三年的考题,过早的考题,难易度不太容易把握,对现在的考查重点没有太多的指导意义。

以某套模考卷为例,41题为十字交叉,47题为和定最值,48题为容斥问题,50题为几何问题,先做这四道,大约需要五分钟,正确率在80%以上。接下来43题用比例法,44题用特值法,45题用多次独立重复试验的公式,大约需要五分钟,正确率60%以上。这样数量关系最少会做对五道题,如果还有时间可以思考49题不定方程或者42题排列组合。

综上,对于数量关系要摆脱畏难心理,认真刷题,同时要合理安排时间并提升做题速度,把握了数量关系就把握了提分的关键。

二、资料分析计算有方法

做完资料分析,大部分考生都会感慨:“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一定能多做对几道。”其实,做资料分析要提高效率,一方面是找数据要快,另一方面是计算要准。要想找数据快,就要求读材料时圈出时间和统计指标,并且把握段落大意。读题干先读两边,先确定时间是现期还是基期,求什么,进而确定需要用到的公式。再读中间,确定涉及到的统计指标,定位到材料找数据。要想计算准确,就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和比较方法。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尾数法、特征数字法和有效数字法。常用的比较方法有首数法,同位比较法等。

同样以一套模考卷为例,第一篇文字类材料,整体是总分结构,内部涉及到每一种交通方式的货运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等信息。题干问题涉及到的公式有增长率,增长量,倍数和年均增长量,计算方法用到有效数字法除法和特征数字法。考察内容整体来看不难,但是考生做题情况并不是很好。原因一是不确定哪里需要精算,哪里需要估算,导致计算量增大。以加减法为例,加减法出现在分子要精算,出现在分母则可以用有效数字法估算,保证结果有三位有效数字。原因二是方法掌握的不熟练。比如有一道题求增长量,增长率为

学由于方法掌握得不熟练,想不到特征数字法,只能沉浸在死算的怪圈里,降低了做题速度。再比如比较增长量的题目,因为列式比较复杂,很多考生直接就放弃了。其实这种题把握了做题思路,并不难。一般通过“A大,q大,则整体大”可以排除一两个选项,接下来比较分母差距小于10个百分点的选项,最后比较分母差距大于10个百分点的选项。

资料分析题目分值较高,同学们上手也很快,但是在时间紧张的前提下,大家一定要掌握正确方法,才能脱颖而出。


中公晓晓


“资料分析”其实是最容易提高的题型,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把它当成优先复习对象。因为它是性价比最高的科目,正确率应该达到100%。最开心的是它花费的时间最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点,就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

(1)概念。

先从概念着手,资料分析的知识可以用“很少”来形容。主要是比重、环比、同比、增长等等,概念数量不多。但这些概念需要什么条件、公式及其变形公式都是怎样的,一定要非常熟悉,如果这些内容在考试的时候看到都要一愣,那根本谈不上解题速度了。

例如求2016年的量,显然题目不会直接给出,那么给环比怎么算、给同比怎么算,给增长率怎么算,需要从材料中找哪些量才能计算出来,在考试前,这一项基本功需要非常熟练。。

看到题目,所需的条件,计算步骤自然而然就反应出来了。做到这点也不难,刚开始解题一定是慢的,这个不用在意,练习中不断巩固这个知识,十几道类似题目之后就对某个概念及其周边内容很熟悉了。很多考生刚了解概念后就求速度,根本没有给大脑留出适应、实践新思路的时间,因此总是在原来的水平徘徊。

(2)定位。

要边勾画关键词与题边列式。关键词在题目中先确定好,再到材料中寻找。这有一定的技巧性,定位要与材料相适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可能存在年份、行业、机构,要从材料划分来定位。如果材料各段按照2014、2015、2016来分,那么显然先定位年份,这样做可以把搜索范围缩小到一段当中;如果材料按照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分,显然先定位行业,这样搜索范围同样缩小到一段当中。以此类推,再搜索,再缩小范围。

而且资料分析的题目往往使用的材料不重合,也就是说,第2题往往用不到第1题的材料,这样搜索的范围越来越小,做题会越来越顺。

定位后,可以用尺子、橡皮或者笔帽等停留在那段文字下面,做完这道题目再移开。尽量不用手指也不要不做标记,自己试一下单手列式,实际上是为了降低速度。

(3)速算。

具体题目的速算,前与概念紧密结合,后与选项密不可分。

概念的熟练程度决定列式的速度,尤其是一些式子变形。备考中如果算的慢,请先回去看一下这个概念的整个内容,不怕浪费时间,因为提高才是目的,多次反复比一次记忆还要好,要提醒自己多用就会熟练。

选项之间差异大小决定速算的种类与取舍。基本原则是“列而不算,算则从简”,就是说,列完式子之后不要急于计算,看看有没有速算方法,而这个速算方法是要结合选项来确定的。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每道题目一定有它最优的方法,但是追求这个最优所付出的时间与收获是不等价的,就是不实用,而且这个最优方法特别吸引人,像海绵一样把你的时间吸走了。因此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就可以,太多说明排除工作没做好。


中公教育


对于国考来说,国考行测130题—135题,共120分钟,也就是不到一分钟一道题,做题速度真的很重要。如何提升,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

首先,阅读速度要提高。行测中有些题目也很长,如果读个题都要一分钟,最后肯定做不完。这个时候只有你快速的读完读懂这个题目,才能有更好的理解,接下来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计算。

其次,读题的同时要理解题干意思。读题时注意标注题干中的重点,快速理清概念和概念以及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理清并快速确定解题思路。

再次,准确地判断题目的特征、使用解题技巧。理清关系后,根据特征快速果断技巧并立刻使用,不能犹豫。

最后,懂得取舍。做题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那种比较耗时的题目,及时舍弃,先蒙一个答案放到那里,赶紧再接着去做其他题目,如果一直在一道题上纠结肯定会导致其他题目没时间做。等到后面题做完了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再拐回来去做刚开始被舍弃的题。


中公教育焦作分部


有很多同学在做行测题时严重感觉时间不够,有的同学甚至想着要不干脆直接放弃某个版块,节省更多时间去做其他版块。如果有这种想法那就错了,因为做行测题目时我们追求的不是每个题都做并且做对,需要的是用一定的技巧快速的选出选项。做题速度快就在于你能不能第一时间辨别出题型特征,想到与之相对应的解题技巧或者方法,但要想做到这种效果,就必须经过以下三个步骤,小编在此进行详解。

首先自然是全面的学习理论知识。在这个阶段要对每类题型的题型特征、解题思路和思考方向掌握清楚,通过对应的例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书上的都会,但是只要稍微变化一下就不能去区别出题型了,根本还是在于对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通过对历年的真题研究,不难发现所考的知识点几乎来自于我们所讲理论。并且有部分同学即使全面学习了理论,还是会发现对解题没有多大用,原因就在于不会用所学知识去做题。就比如数量关系中的用比例法解题,这个方法本身很快很有用,但由于大家之前的惯性,总是会第一反应就用方程去解。所以一定要学以致用,才会将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固。

其次是大量的做题并及时总结。但刷题并不是真的只是做大量的题,一味的埋头刷题不但对我们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会让自己陷入麻木的状态。那应该如何刷题呢?建议最好以一个版块为单位来做题,做的过程中,思考时尽量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点方法去解题,每次练完题一定要做个分析总结,涉及到哪些考点,解题方法是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思考,只有这样长时间的不断训练才会对题型越来越熟悉,看到题就能瞬间反映出是哪类题该如何解,解题速度自然就提升了。

最后要学会合理的放弃某些题。行测100题,90分钟,每道题都做且做对。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主动放弃某些题目,这就需要学会去辨别题目的难易程度。如果一个题读完题目思考30秒还找不到解题思路,建议先跳过,与其在难题上浪费时间,不如把时间用在简单的题目上。在做一份完整的行测卷时,应该先做自己擅长的版块,后做较弱的版块。而在每个版块时,又应该先挑选简单的题目来做,而不是从第一题开始按顺序往后做,否则后面没时间就会导致某些简单的题都不能做。这样才能达到保证正确率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