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九旬老人研製出房屋抗震新技術,無償捐獻,只為能在全國推廣

他自1993年從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退休後,20多年來仍在志願培養研究生;他在近八旬高齡時幾次赴京,只為研究出“高強密配封閉細直徑箍筋”;他無償捐獻出三項專利,只是為了推廣新技術。他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退休教授——姜維山。

九旬老人研製出房屋抗震新技術,無償捐獻,只為能在全國推廣

人物介紹

姜維山教授,生於1927年,退休前任教於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是國際知名土木工程專家、國際組合結構協會成員、科技部專家組成員,也是我國螺旋箍筋推廣的首倡者、“約束混凝土和型鋼混合結構技術規程”的主要起草人。

無償捐出三項專利

2017年1月11日,在省質監局和省住建廳聯合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姜維山教授無償捐出自己的三項專利,消息宣佈時,會場掌聲經久不息。

據瞭解,姜維山教授捐出的三個專利都是有關螺旋箍筋的,為的是約束混凝土。這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常用鋼筋混凝土的弊害。

姜教授表示,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石子組成的,水泥和沙子硬化後會收縮,但石子不會收縮,造成了混凝土本身會有原始裂縫,在受力後裂縫還會繼續擴大,甚至崩開加固鋼筋的彎鉤,遇到地震就會發生破碎,這是房屋不安全因素的根源。

九旬老人研製出房屋抗震新技術,無償捐獻,只為能在全國推廣

唐山地震令他夜不能寐

1976年,河北唐山發生大地震,造成20多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這令姜教授幾天睡不著覺,他認為那麼多人被埋在震倒的房屋裡,建築結構工作者是有責任的,應當設計出“震而不倒”的新建築結構。於是,他在參與編制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時,建議增加抗震結構一章。

2008年汶川地震中發現,房屋凡是按新規範設計就能減輕震害,但比起抗震水平較高的國家,我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為了縮小這種差距,姜教授一直沒有停止過科研,後來他發明了螺旋箍筋。

在姜教授近8旬高齡時,他幾次赴京,和北京鋼鐵研究院聯繫研製高強度鋼材,歷時3年設計出了“高強密配封閉細直徑箍筋”,“經箍筋約束的混凝土根本裂不開。”

無償捐出專利是為推廣新技術

“實踐證明這種技術不但提高了建築的抗震強度,還有著很好的經濟、工程和社會綜合效益。”姜教授說,2014年河北一個建築面積50多萬平方米的箱包城進行了試點。

根據建設單位出具的一份文件顯示,工程節約了41000立方米混凝土和11000噸鋼筋等,減少勞動力約1200人,綜合測算比當地同類型現澆結構降低成本約5%,工期減少約60天。工程提前投入使用,還為業主增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九旬老人研製出房屋抗震新技術,無償捐獻,只為能在全國推廣

至於為何要無償捐出專利,姜教授表示,對於可能會用到這項技術的建設單位、設計院和建築工程公司,如果需要掏專利費,恐怕不利於推廣,而這項技術又有利於建築業的發展,他希望能在更多的建築上得到應用。

“這項技術凝結了整個團隊多年來的智慧和付出,如果技術得不到推廣,我閉不上眼睛啊。”姜教授說。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我們向姜維山教授致敬!祝福他身體康泰!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