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资本涌入、竞争加剧!勘察设计行业迎来洗牌变局

当前勘察设计行业正在步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行业持续增长与竞争加剧的挑战并存、市场需求驱动与企业内生变革驱动并存、竞争格局深化演进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加速、行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发展驱动的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新发展阶段的到来,同时也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挑战和无限机遇。

为此,本刊记者就勘察设计行业、企业内部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未来发展要注意哪些方面,专访多年从事勘察设计行业咨询工作的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办人、总经理、首席咨询师祝波善先生,他对此有自己的理解。

资本涌入、竞争加剧!勘察设计行业迎来洗牌变局

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办人、总经理、首席咨询师祝波善先生

“何以解忧唯有转型”

Q&A

记者:

目前众多设计企业都面临着转型,都在以市场为导向,不像以前只局限于设计工作,也在开拓新业务,寻找新的商机,创造更多的赢利点。您认为一个企业是应该只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还是应该以市场为主,以创造价值为目的,开拓其他业务?转型未成功,带来的损失谁来买单?如果这样的话,企业转型升级是否真的有必要呢?

祝波善:

谈到这个,就必须要从企业转型的背景说起。其实,对于一些企业并不是一定要去做很多新的事情也可以只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这样就要求这个企业要有足够的竞争力在行业内能做到足够高端,在相关领域内有足够的竞争优势,这样也是可以的。但是目前能做到这样的企业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对于大多数企业在面临转型升级必要性,我想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说。

首先,国家政策层面上来说,国内当前的建设管理体制已经发生改变。过去我们把设计、施工、监理、规划等分开进行监管,但现在我们要改变这种监管体系、改革建设工程组织模式。例如,以前一些施工单位也具有工程设计资质,但是并不开展设计业务。现在很多施工单位对市场有了新的认知也开展设计业务,这样对一些专门从事设计工作的企业可以说就会带来新的竞争压力。

7月,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同意上海、深圳市开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试点的复函》。同意在上海、深圳市开展工程总承包企业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试点,同步开展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意味着上海、深圳两地的设计市场竞争格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试点期限为3年,自2018年8月1日起至2021年7月31日止。政策的出台,传递出了推动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的重要信号。这无疑是工程建设领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改变了我国施工单位和施工图设计单位不是同一家单位的现状,改变与国际惯例的差异,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工程领域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

随着政策的出台,将会对传统建筑设计企业产生一定的压力,市场空间被挤压,建筑设计从业人员将会出现进一步的分化。过去设计单位出施工图是对甲方负责,将来是对工程负责。当前我国施工图设计的深度与国际上尚有差距,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变更和细化,在工程进行中带来较大的沟通成本。本次试点政策的出台,是推进我国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变的重要尝试。大型工程公司大多是以施工业务为主的企业,凭借自身的资源与资本优势,将会逐渐拥有较强的施工图设计能力。

其次,从市场变化层面上来说。过去很多企业只专注做原有业务,市场竞争大,但传统业务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可以说企业进行转型的主要原因就是应对市场需求的改变。现在市场情况此消彼长,各个细分行业的变化太大了。对市场变化,都面临剧烈的业务波动,需要推进业务的转型,当然业务的转型一定会带来风险,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还要实现业务的增长,当然这里还要考虑风险规避问题。

Q&A

记者:

面对市场变化,企业如何实现业务的增长?

祝波善:

目前,为实现业务的转型及增长有三条路径:

第一,在业务链条上实行上下游的拓展,即在产业链上的前后端延展。

第二,跨行业、跨领域开拓新的业务。这里指的跨行业是在与原行业相关的领域里进行有效拓展。例如,从桥梁工程专业来说,将来完全可以将设计和工程施工结合做总承包式。桥梁工程投资可以不只考虑技术自身的造价还可以从美学角度考虑,像是景观方面的投资。之前在哈尔滨有一座桥,就存在其桥梁设计投资跟不上景观方面的投资问题。原来你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可以只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但是现在市场变了,就需要及时做调整。还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比如,现在中电建和中能建也会涉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这是市场改变、需求改变的无奈之举。他们的战略目标中对于未来来自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收入比例都有相应的目标设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传统业务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情况下,就需要企业跨领域、跨行业开拓新业务,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第三,应对并捕捉互联网、资本化带来的冲击和相应的机会。现在很多设计企业都面对着资本与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与冲进。资本的冲击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投资体制的改变带来了设计企业需要与资本方更加紧密的合作,有些则需要拥有良好的资本化能力,从而实现业务服务内容的提升与拓展。至于互联网带来的影响,现在的变化其实刚刚开始。可以说互联网未来将对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不仅仅要运用好相应的技术手段,更要把一系列的信息技术手段、互联网技术等作为自身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提升的重要力量。应该说,随着市场变化进行资源整合,打造综合化的服务能力是未来部分企业的重要方向。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现在才是设计行业、企业的正常状态,过去的发展模式只能说是传统的技术服务。

Q&A

记者:

如何评价一个企业算是转型成功?

祝波善:

当下很多企业都在转型过程中,还没有一套指标体系来做出这样的衡量,相应的也没有转型路径的模板可以参考。现在国家也处于调整的阶段,所有都在转型的路上,转型的过程就是试错的过程。本身转型就像人一样,一个人是30岁还是50岁算成熟,如何评判呢。没有哪一天是转型的节点,转型一直在路上。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可能一些企业就跳到“坑里”从此消失。

“人和技术是设计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核心”

Q&A

记者:

您之前提到过要致力于中国本土企业资源整合和战略管理能力的提升,对于中国的勘察设计企业都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资源整合?

祝波善:

企业的转型,涉及到资源的整合方面最主要的是人和技术资源的整合。可以说,我们原来企业内部的很多资源之间是有壁垒的,更不要说外部资源的壁垒更大。我们国家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都是各家单位带有很强的行业特性、各干各事,已经约定俗成、并成为某种的习惯。例如,我最熟悉的设计行业,过去国家将其分21个细分行业,土木类的就有公路、铁路、市政、民航、水利等。工业领域里每个工业门类也都有相应的设计院。将来这些界限会越来越淡。要想一个企业能做大、做强就需要跨越资源的壁垒,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

人才的配置和技术的创新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难题、也是必需解决的问题。谈到技术方面,目前BIM是大家重点探讨的方向。BIM技术的应用在不同的行业成熟度不同,例如,工业院方面很早就使用BIM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在土木,市政方面这个技术还处于初步阶段。应该说BIM不是一个技术手段,而是革新工程建设理念的重要推动力。将来BIM 是工程市场的一个门槛,BIM是来革命的,不是BIM来适应我们,而是我们需要适应它。其实BIM技术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像互联网新技术、大数据,可以说未来对交通运输界带来巨大的冲击。

Q&A

记者:

据了解,目前在勘察设计行业中,施工单位在BIM技术方面的应用较多,相对成熟;在设计方面BIM的应用还是起步阶段,稍显滞后。如果未来施工和设计企业走总承包式路线,BIM市场的占领最终由谁来主导呢?

祝波善:

BIM核心是把全程数字化、数据化,数字化打通不仅是为了建设环节,还直接服务于运营环节。这也是我们将来很多的设计单位面临被洗牌的一种重要力量!

可以说,未来BIM市场最终由谁来主导要看谁和运营运维更近。

“战略上的问题上才是致命的错误,管理上的错误都是可以纠正的 ”

Q&A

记者:

企业在进行转型升级,必然会产生企业战略的调整,如何判断一个战略的好坏?

祝波善: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十分重视战略管理。我们帮助企业做战略管理咨询工作中,不是大家理解的那种做战略规划报告,而是引导一家企业具有战略的思维以及相应的战略行动落实。我们现在很多做战略管理服务的往往不是帮助客户建立从0到1的概念,而是希望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系统搭建与提升。

引导一家单位有战略的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例如,现在的勘察设计行业为什么要做战略的思考?就是因为市场变了、竞争变了、技术要求变了、行业监管制度变了。

可能很多人对战略管理都存在误解,认为战略管理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并试图总结归纳出一套标准答案。其实,战略管理本来就是一个努力寻求企业对环境动态适应性的过程。我们在为企业做战略管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判断市场,这需要有很强的行业市场分析能力的人才。

Q&A

记者:

之前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企业在管理方面犯的错误都是可以纠正的,不会导致致命性的问题。”您是否认同这句话?如何理解?

祝波善:

是的,管理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能用技术的思维来管理企业。战略定位是对的,管理上的错误往往都不会是致命的。只有战略上的错误上才会是致命的。如果战略定位没错,有时候技术方面有瑕疵也是可以补救的。

“切实回归价值服务、价值创造的本质属性”

Q&A

记者:

随着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走出去倡议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推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承接中外联合建设工程,在同国外企业进行合作中,国外有哪些好的对标企业可以学习?

祝波善:

国际上还是由不少优秀的企业值得我们国内单位区学习、借鉴,乃至成为我们的标杆。不同行业、领域的标杆企业也会不同。目前,国内有一些勘察设计企业会以美国的AECOM作为标杆企业。

Q&A

记者:

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进行国际化和开发海外市场主要使用哪些模式?

祝波善:

目前企业在进行国际化和开发海外市场主要使用四种模式:参与国家对外援助项目、初期“借船出海”后期独立承建、海外并购合作和建立海外分支机构等。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在“走出去时,根据不同市场特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式。

Q&A

记者:

您认为勘察设计企业的未来发展该如何定位?

祝波善:

“十三五”前半期,是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时期、是变革创新的窗口期。对于设计企业而言,存量市场空间布局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业务开展模式与逻辑将会有非常大的不同。技术的进步会带来更多商业创新的可能,工业技术的进步也将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大数据发展带来数据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利用先进设计手段,真正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

勘察设计企业将切实回归作为专业服务机构、市场化主体的本质属性,切实提升服务价值。勘察设计行业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落后行业。说起充满朝气,是因为行业面临的市场新需求、市场新空间巨大;说其落后行业,是因为这个行业在很多方面依然显得非常传统、非常守旧。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转型之后的勘察设计行业也将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