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疫情期间销毁了部分现钞,社会上的钱会不会变少了呢?"


"疫情期间销毁了部分现钞,社会上的钱会不会变少了呢?"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经济学问题,今天就和小招来学习这个小知识吧。

先说结论,这个情况并不会出现。货币供应,是由央行来决定,我们用的人民币,发行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会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印制钞票供给市场。也就是说,只要经济继续发展,经济活动就会增加,就会继续增加钞票供应。钞票的供应不会疫情而减少。

01 疫情期间,为什么要销毁部分现钞?

钞票在流通过程中会经历很多临时的主人,很容易沾染上各种细菌病毒,特别是集贸市场等钞票经手比较频繁的地方。在这段时间,对医院、农贸场所和公交等公共领域流通的纸币进行销毁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防止病毒从纸币途径传播。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回笼现金,采取紫外线或者高温等方式消毒,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场,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现金消毒以后,要求存放7天以上再投放市场。

人民银行在1月17日以前已向全国调拨6000亿元新钞,并科学合理地安排调拨,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减低再度感染传播的风险。

你知道吗?这里其实涉及一个经济学原理——货币供应量。

02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础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或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弱,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

03 疫情期间正确的支付方式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大家在进行交易往来的时候,可以尽量使用移动支付。如果是商家,不能避险接触纸币,可以采取戴上一次性手套的方式,避险手与纸钞直接接触。对于客户来说,如果无法避险接触钞票,在接触后不要用手与口鼻接触,然后需要尽快洗手,尽可能地降低感染风险。

点击扫一扫即可出示付款码

在使用付款码的时候,也要注意付款码的安全。招商银行二维码支付采用银联二维码标准,并以招商银行App作为支付平台,为用户信息及资金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其扫码功能可有效防范前端恶意二维码。招商银行App在扫码过程中增加了对银联可信域名的校验及二维码归属方的安全认证,只有在识别到这一域名且通过招行安全认证,才能扫码成功,这将杜绝几乎所有的二维码被调包、资金被转移的风险,严格防控恶意二维码风险。


招商银行认为,银联二维码支付是基于发卡行、清算机构、收单行、商户的国际通用"四方模式",是更为健康的支付业务生态,大力推广银联二维码支付,希望对银联规范移动支付市场做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