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只有挖掘机咔咔响,数钱唰唰响,才叫有动静?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朋友问,雄安怎么动静不多了?是不是要凉了?很多朋友后台留言,怎么没有动静了?

我们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认为没有动静了。后来经过小规模的讨论,明白了朋友们认为的动静,是征迁、动工的意思。也就是动手的意思。

这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干活。传统意义上,干活就是手脚不闲着。比如说谁家媳妇勤快,就是一天到晚忙碌,不歇着,不是下地干农活,就是做一家人的饭,抽空还织毛衣、绣花。

传统意义上新区的动静,就是大规模的建设,工地上旌旗飞扬,人来我往,挖掘机隆隆做响,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座座大坝平地崛起。这些大家会有目共睹,眼见为实,看着心里踏实。

然而,真正重要的,是建设的图纸,图纸后面还有规则、道理、机制,这些无形的,也就是文化上的,才是灵魂。

比如,一个个建筑都不是孤立的,与交通路网、水系紧密相关。还与城市管理紧密相关,是小街区还是大社区,都涉及建筑的规划。一个建筑的后面,连系着千丝万缕。

还有,产业怎么布局,城市如何管理,也就是建筑中的人如何安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么建立,这些都会形成雄安新区的管理风格、文化品格。未来的雄安是开放的、包容的、共享的,还是封闭的、排斥的、自主的,都会通过政策、制度来体现。

而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建筑不过是诸多内涵的外在体现。

举个例子:

一家企业,有的企业领导人和员工穿一样的工作服,比如夹克。有的企业领导人和员工不穿一样的工作服,比如西服,有的企业高层领导和中层干部的款式一样,但衣料不同。

我们看到的只是衣服,看不见的是却是形成这些的内在规则,也就是文化。

企业领导人和员工穿一样的工作服,这个企业的文化一定是家一样的文化,要求大家同心同力,对待企业就像对待家一样。这样的文化适用于服务业。

有的企业领导人和员工不穿一样的工作服,这个企业的文化一定是等级严明的,作风严谨的,对待工作要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样。这样的文化适用于高科技企业。

又如,征迁赔偿,如果让百姓还以雄安为家,为百姓负责到底,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一定会有股权收益。如果纯粹就是征迁用地,那就一次性货币赔偿,被征迁对象以后愿意去哪里去哪里。真有不少人表示,喜欢一次性,拿钱走人。话说回来,哪个城市有雄安发展的快,发展的好呢?拿钱走人,终有一天会后悔的。

说到底,无形的比有形的重要。无形的指导有形的。有形的、外在的,大家都看得见的,是那些无形的,内在的,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见的,在支撑、在指挥。

只有挖掘机咔咔响,数钱唰唰响,才叫有动静?

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来的,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在水底下。雄安新区公布的规划图,就是露出来的那部分冰山。没有水底下的大部分冰山,水上面的那部分就不会露出来。公布之前,想明白的那些事,所做的那些工作,就是水下的那部分。

所以,很多人会感觉看不到。感觉没有动静。

其实,雄安新区的动静一直都很大。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公布前,中央层面的动静大,定的是大方向、大框架。纲要公布后,河北省级层面动静大,定的是纲要的落实和细化。如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

雄安新区设立后,几乎每月都有重要会议召开,都有大事发生。有时甚至不止1次。这些会议都很有逻辑,一步步地推动着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到现在规划几乎是呼之欲出。

当冰山上的一角露出来时,我们大家都看到了,说明水下的冰山足够大、足够结实。一切都会明朗。

无形的动静,比有形的动静威力大。规划公布的时候,机制体制也会明朗。那时,很多事规划者想明白了,正如刘宝玲副主任说的,以前一些不确定的事已经确定了。

我们老百姓也要早点想明白。做好心理准备吧。

转自京津雄城市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