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一年至少有三次想考公招,最終還是放棄了......

幾乎所有師範生畢業的時候都面臨一個選擇,是考公招好?還是應聘培訓學校好?

大部分師範生更傾向於考公立學校,因為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但也有不小比例的畢業生會選擇培訓學校,因為工資高、發展空間大,當幾年老師再與朋友合夥開間培訓學校也是不少老師們的不二之選。

如果硬要對比體制內外,想必各佔優勢,也各自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但同是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一牆之隔卻隔出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路。那麼,公立學校的老師與培訓學校的老師究竟有哪些區別,我們來聽聽這群體制內外都工作過的老師們是怎麼說的。

一年至少有三次想考公招,最終還是放棄了......

@因為覺得維護家長關係累,要想進公立學校的,不要太天真!

很多人覺得在培訓機構當老師,維護家長關係很累。但你們不知道的是,在公立學校當班主任更累。一樣得維護家長關係,一樣得笑臉迎人,而且班主任還是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一負責人,安全無小事,孩子在學校出了任何問題,家長第一時間就是找班主任。

培訓學校的老師說,覺得學生心靈脆弱,說兩句就要哭,還有的孩子愛耍性子,不好管教。在公立學校首先學生人數會翻倍,如果老師控班能力不強,這樣的學生就會形成默契,甚至反過來欺負老師。

綜上所述,因為在培訓機構維護家長關係累,任性的孩子管教難而轉考公招的朋友們,你們不要太天真!

@培訓機構是不穩定,但教育行業是穩定的。

本人在公立學校和培訓機構都當過老師,現在是在培訓機構,基本算是自由職業。很多人說起培訓機構就是吐槽,其實也沒有那麼糟糕。在培訓機構還是公立學校其實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所在的地域。地域才是待遇上最大的區別。(這裡只針對K12學科教師)

教育培訓機構老師其實不算是差的職業,培訓機構不穩定,但教育行業是穩定的。對於志在公立學校但不願意委身中小城市的老師來說,也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相對於公立學校來說,培訓機構良莠不齊,下限低、上限高,初入這行的新人特別是應屆生難免會產生對這一行不好的影響,然後就下定決心要考公招或離開教育行業,但是體制外的任何行業基本如此,好的很好,坑的極坑。體制內至少可以保證的是下限。

@只有公立學校的老師才是真正的老師。

公立學校老師和機構老師,最大的區別應該在職業身份上有較大的不同,主要還是學校和機構的屬性造成的。

公立學校,屬性上更多的是承擔社會教育責任的權威部門,所以在公立校教書,特別是在好的學校教書,學生和家長會認可和尊重老師的身份。而培訓機構,是民營企業,家長會有花錢買服務的心理,自然對於老師也是挑挑揀揀,諸多質疑。

對於學生,很多會把課外學習當成是額外的負擔,所以在學生心裡,會把課外學習排在學校學習之後,也不愛做機構留的作業。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也很常見,做機構老師慢慢習慣才行。

所以,如果去機構做老師,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不要迷惑。首先你是一家民營企業的員工,然後你是一位老師,一般企業對於員工的要求,當然也約束你。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並能創造出價值才是重要的。如果在工作之餘, 能站在企業管理和運營的高度去思考一些教學以外的東西,才能快速成長,往學科負責人和中高層管理去發展。

一年至少有三次想考公招,最終還是放棄了......

聽了這麼多老師的經驗之談,小白想說,隨著民辦教育的飛速發展,民辦教育已經足夠與公辦學校平分秋色。兩者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肩負起中國的教育重任。而如今,民辦教育已經不止是公辦教育的補充,除開K12教育,藝術教育、機器人教育、幼兒教育等各種類型,百花齊放、自成體系。

所以不管作為公辦學校的老師,還是培訓機構的老師,既為人師,都應該以老師的身份嚴格律己。同時,中華民族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不應被遺忘,培訓機構的老師也是老師,也值得尊重和敬愛。不同的工作單位,只是不同的人生選擇,但“人民教師”這個稱呼,無論哪個年代、無論在何方,都應該是神聖的,值得我們實際行動來捍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