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1984年,已過耄耋之年的鄧小平來到深圳視察,並對一位67歲的老人進行了肯定,鄧小平同志認為他提出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非常好。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鄧小平與袁庚

這位67歲的老人名叫袁庚,他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資企業——中國南山開發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三年前時任蛇口工業區總指揮的袁庚就曾受到當時的國家副總理萬里的充分肯定。他連番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與鼓舞,並深切感受到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決心,於是提議倡導成立真正的商業銀行。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1987年這位老人憑藉著一張“允許試辦”的批覆組建了招商銀行。這家銀行從一開始設立就是完全按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模式來進行運營。創始股東招商局集團並不單獨持股,而是引入了六家企業和單位作為股東,是國內第一家完全由企業法人持股的商業銀行。從此招商銀行拉開了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大放異彩的序幕。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緊接著,中信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趁著東風在上個世紀80年代相繼誕生,這些早期的銀行之所以誕生,有很大成分是帶著“試一試”的心態成立的,因為,他們都或多或少的伴隨著“第一家”的光環。

平安銀行前身:深圳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售人民幣普通股,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銀行;

興業銀行前身:福建興業銀行是在原國內第一家地方國營金融:福興財務公司基礎上進行組建;

廣發銀行於1993年在澳門開設分行,成為第一家在境外開設分行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轉眼進入了九十年代,看到前面提到的幾家股份制銀行快速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也產生了成立銀行的想法。這些企業不再侷限於金融類企業,也不再侷限於國有企業。

1992年華夏銀行在首鋼的發起下成立,這是第一家由工業企業負責興辦的銀行;

1996年,民生銀行由全國工商聯牽頭,數家民營機構參股組建成立,這是第一家由非國有企業為主出資設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進入千禧年,銀行的發展越來越快,各地城商行、農商行也紛紛成立。在這個關口,有部分銀行反應及時,也迅速加入了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隊伍中。

1987年就成立的煙臺住房儲蓄銀行,200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在人民銀行的批准下,改為恆豐銀行。

1993年就成立的浙江商業銀行,2004年完成重組、更名、遷址,改為浙商銀行。

2005年,在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名額極為有限的時代,誕生了最後一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它的成立也是帶有試驗性質,因為它是第一家在發起設立階段就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的中資商業銀行。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至此,12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部成立。

此後,再沒有一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獲批。

雖然相比全國832家銀行來說,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連總數的零頭都不到,但是資產總額卻佔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18.52%(2014年數據)。這足以說明,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銀行業的重要力量。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迅猛,甚至直逼國有六大行。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這12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全部入選前30名,最末位的渤海銀行位居27名,最首位的招商銀行位居第6位,僅在交通銀行之後,而且招商銀行(706.38億)的淨利潤也已經超過了交通銀行(702.23億)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有人說,這12家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之所以發展勢頭猛主要是因為在全國有網點,勝在“全國”二字,另有人說,主要是因為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有股份制的激勵機制,勝在“股份制”三字。

城商行中的翹楚,北京銀行在全國銀行排名中佔第14。超越了華夏銀行、廣發銀行、浙商銀行、恆豐銀行和渤海銀行。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北京銀行官網顯示的網點

我們先從覆蓋城市來看下北京銀行與這幾家落後的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差別。

數據顯示:

北京銀行僅在全國12個省設立了分行,香港地區設立代表處,有550個網點左右(2017年數據)。

廣發銀行在全國18個省設立了一級分行,澳門香港都有代表處,804個網點左右(2017年數據)。

華夏銀行除西藏以外全國省份都有分行或營業網點,網點數886左右。

浙商銀行在全國18個省或直轄市設立了分行或營業網點。

恆豐銀行在全國16個省或直轄市設立了分行或營業網點。

渤海銀行在全國21個省或直轄市設立了分行或營業網點。

這組數據顯然說明了網點是否覆蓋全國並沒有那麼重要。

倒是“股份制”的管理模式起了重大作用。以前的銀行不是國有控股的大行,就是地方財政把持的小行,甚至每層職務都對應的有級別,這些銀行並沒有經受市場化的洗禮。光靠政府派單子就可以賺錢,何必要自己跑市場?虧損是國家是地方的,盈利也不是銀行自己的。與所有僵化的國有企業一樣,那時的銀行也沒有逃脫這個命運。建立股份制商業銀行勢在必行。

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底是勝在“全國”還是勝在“股份制”

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組織架構圖

實際上北京銀行的全名叫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這也是一家股份制銀行,只不過是股份制城市商業銀行。正是有了股份制,有了各大股東逐利的本性才使得全國股份制銀行接受市場化檢驗,有了今天的輝煌。


正所謂

能者上,工資不設上限;庸者下,行長立即被免。

財報好,股東繼續投錢,財報差,股東撤資丟面。

股東多,產融結合掙錢,股東強,財大氣粗帶錢。

有外資,引入先進經驗,有民企,資本活力無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