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北向和内资大PK,这次又为他人做了嫁衣...

看了一篇关于北向资金的研报,分享给老铁们。

1、北向的规模

截至6月底,外资持有A股资产已经达到16473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达3.73%。

截至10月15日,我国公募基金中普通型基金资产净值仅10423亿元,偏股混合型基金净值仅8582亿元。

北向从17年开始正式进场,似乎并未出现水土不服的迹象,现在的规模已和正规军相当,内资们要注意了。

2、北向分类和占比

北向资金分两种,主动型和被动型。主动型比较灵活,看好就买,而且反复在里面做T做波段做高抛做低吸;被动型直接跟踪相关指数的被动型基金产品。

今年外资流入A股的5个阶段特点:


北向和内资大PK,这次又为他人做了嫁衣...


北向和内资大PK,这次又为他人做了嫁衣...

第3和第5阶段资金流入A股速度显著提升,这与三大国际指数纳入A股带来的外资被动配置密切相关。

比如5月28日、6月23日等节点,临近收盘时的分时翘头现象,这些都跟被动资金有关,目的是为了更紧密的契合指数。

其中,MSCI是北向里面的大哥级人物,主动进攻型选手,里面也有被动跟踪资金但不多,两者的差额一般在3倍左右,比如主动资金如果是1块钱,连带的被动资金只有3毛钱。

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指数主要以被动资金为主,说的直白点,就是来蹭指数红利的。主动和被动的差额在4-5倍之间,如果被动是1块钱,主动只有2.5毛左右。

下图是国际指数纳入A股进程:


北向和内资大PK,这次又为他人做了嫁衣...


3、今年的配置特点和方向


北向和内资大PK,这次又为他人做了嫁衣...


上面这张图很重要,可以看做北向的主要进攻行业在哪,资金沉淀在哪,最后一栏的涨幅可以说明,北向驻扎越深,行业指数越牛逼,或者越有确定性。

29个中信一级行业中,今年(截止10月11日)北上资金流入最多的行业是医药(381亿)、银行(335亿)、

家电(205亿)、房地产(176亿)、机械(114亿)、计算机(112亿)和农林牧渔(107

亿)。

北上资金流出最多的行业是食品饮料(30亿)、钢铁(18亿)、餐饮旅游(6.8亿)和石油石化(4.2亿)。

在上面那5个流入流出阶段中,只有医药行业保持持续净流入,共计381亿。

流入第二名是银行,近335亿。还记得节前我发的平安银行数据统计吗,那段时间仅它自己就流入了近50亿。

但是,内资们在节后为北向做了完美的嫁衣:


北向和内资大PK,这次又为他人做了嫁衣...


绿框里面是8月19日--9月30日的北向资金状态,节后加仓速度和幅度明显降低,但银行指数创阶段新高,内资们整齐划一的给北向做了垫脚石,真够可以的了...

食品饮料是北上资金今年资金流出最多的行业,上面的5个阶段中,第1阶段流入(241 亿)后,第2阶段又大量流出(340 亿)。

当时茅台五粮液们正直上升阶段,北向把它们的趋势拉出来之后,边涨边卖,筹码顺手丢给了内资,不过在食品行业的较量中,内资表现的也不差。

说说最热的大科技板块吧,除食品饮料外,今年涨幅最高的行业。但北向的身影似乎并不那么清晰,电子元器件只流入了26亿。

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科技板块这几个月的凌厉涨幅跟北向关系不大,多是内资而为;二是北向风格取向更注重公司价值和业绩的确定性,内资还是在玩主题炒作那一套,一窝蜂来一窝蜂走。

这就导致了截然不同的行业或者个股走势,比如在第2阶段北向大幅卖出茅台海天们,但它们的股价并未因此受挫,甚至持续走趋势性行情,这就显得比较有水平了。

如果内资学会这一套,A股何愁没有一轮浩荡的慢牛啊,而不是一股脑到了高点一股脑又破了新低,十二年的大好年华,不至于只涨了2个点...唉...

先说这些吧,后面有新发现我会及时分享给大家。

……

大A微微一硬收在当日最高点,上面是各种均线的压力,有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意思,但这个位置玩突破必须放量,所以大金融板块必须爷们起来。反之,如果久攻不下或者是佯攻,跌破60线后就会向下回补缺口。

这是两种不同的推断,但对仓位提出了要求,前者玩突破的话仓位可以提升,但要抻着,要轻;后者玩回补的话,我可能就会从3成慢慢提到5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