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观城县志》讲诉三代之前,天下分为九州,观城(今山东省莘县观城镇)一带属兖州之域,时明斟观。夏代,夏启笛三子武观封于斟观,并更名为“斟观”。商代称观国,周代称观津。春秋时期,观属卫国。战国时期,观邑先后为赵国、魏国属地。秦代,观邑属东郡。汉初,实行郡县制,观地始建县,称畔观县,王莽时改称观治县,东汉时更名为卫公国,为周后裔姬常的封地。晋代称卫县,南北朝时称卫国县,隋开皇六年(586)改称观城县,属武阳郡,观地建县至今已2200余年,观城县之名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观城区位图

月河春澜

据旧志载,月河在县城东南隅,称河,实为池。城内别无明水,只此一处,故人重之。此池形状如月,大可百亩,池中水长年不竭。每逢春雨初霁,池中不涨,澄清如镜。春风起处,浪起涟漪。池周多年生柳树,婆娑树影,映着一池春水,景色十分宜人,故“月河春澜”被列为一景。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大禹治水

观城东门里路南有一大洼坑。后城墙废圯,洼坑犹存。坑大十余亩,常年有水,少见干涸。据说,坑中原有一井,井上有碑,即为大禹治水锁蛟处。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名文命,系黄亮之玄孙,颛顼之外,鲧之子。鲧受尧之命治水无功,被处死于羽山。舜即位后,命鲧之子禹治水,禹劳心焦思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导九河入海,终使水患息踪,在民间传说中,大禹善于降龙伏虎,力大无比。有一年,正值大禹为治水奔波之际,忽降大雨,水天相连,百里成灾。这时,有一蛟飞临,这妖物兴风作浪,推波助澜,至使水势陡增十分。大禹见状,怒火满腔,厉声喝道:"我大禹出生入死,治水多年,眼看河道方通,洪水将平,这妖物又来做弄水患,为害百姓,我岂能容你!"那大禹抡起手中开山巨斧,以泰山压顶之势向蛟龙劈来。没有几个回合,蛟龙遍体鳞伤,为怯被缚。大禹命人用铁锁将蛟龙锁住,投和一口深井里,又在井旁竖起一根铁柱,将铁锁牢牢地扣在铁柱上。传说这口井就在观城东南隅的大坑中。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蛟龙

后来,有位官员路过观城,想看看井中这蛟是真是假,遂命人役从井中往上提铁锁。谁知提了半天,井台上铁锁积了大堆,仍无尽头。后来铁链越来越沉,且带有斑斑血迹。官员说:"不必再提了。链上有血,说明井下有蛟。污血既出,蛟也无再活之理!"转身带领人役离井而去,意忘了把铁锁放回井中,他走后不久,只听井下发出"呼呼"的响声,顿时井水喷涌而出,流向街巷。人们惊慌万分,内中有位老者急忙命人将铁链仍下井去,进水才慢慢回落。从此后,再也没人敢轻易提拉井中的铁链了。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大禹锁蛟

为使这个恶魔牢牢囚锁井底,永远不能翻身作恶。老者又会同众百姓用一块极大极厚的石板将井口盖住,又在石板上立了一通又高又大的碑。后来有人说,这眼锁蛟井叫"海眼泉",水与海通。当地还盛传"倒了碑,砸了罐,淹了九州十八县"之谣。据《观城县志》记载,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大风刮倒了石碑,其夏大水,曹州、兖州、东昌皆受灾。

这种传说与事实的巧合,更使人们对大禹锁蛟之说深信不疑。

金堤夕照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金堤河

金堤即紫金堤。此堤始筑于秦代,因其西起河南孟县的紫金山,故名“紫金堤”,简称“金堤”有固若金汤和重要、宝贵之意。民间有秦始皇跑马修堤的传说,故此堤又名为“秦堤”、“秦皇堤”。还有写作“秦黄堤”,大概源于“秦始皇南修大堤挡黄水”的说法。早期的金堤从今之观城所在地穿过,朝东北方向伸展,然后折而向北,成为莘县阳谷的分界线。五代时期周显德三年(公元965年),自滑县向东北修堤,将马陵堤与子路堤接连起来,直到阳谷的张秋镇,俗称“新金堤”,后简称“金堤”。此后,原金堤渐废弃,农民取土种田,堤坡渐趋平缓,但至今堤的残形仍断续存在,清晰可辨。今之观城西街地势高于他处数尺,据说旧金堤遗迹。登高远眺,旧堤如龙伏地,蜿蜒而行。堤下染上一抹橘红,与堤下水光相映,亦成一景。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金堤

龙潭涌浪

据旧志载,古龙潭在观城东南十三里,马陵堤之北,大不满十亩,水却极深,难测其底,故以潭相称。大雨时,田野之水皆流入潭,潭满则顺堤流,最后注入范县的竹口坡。天旱时,潭水亦不枯竭。据民间传说,潭中有河神,掌一方旱涝,天旱时来求雨,常有灵应。数亩之潭,想以不会有什么大浪可观,说“龙潭涌浪”,夸大之词而已。此潭清初尚存,后渐被淤浅,最终变为洼地。

马颊分流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马颊河

据观城旧志载,马颊河在观城东八里,即禹疏九河之一。此说不确。多种史料显示,不论古马颊河还是今马颊河,均不留经观境。旧志中所说的马颊河,实际沙河。沙河有四角池(今古云镇东池、西池附近)发源北流,过夏家沟,经观城东,汇入南乐来水后,流入朝城县境,然后折向东北入莘县,由莘县城东北,经阳谷界流入聊城境。沙河的流向,与今徒骇河基本一致,估计沙河很可能是今徒骇河的前身。古代文人论事喜欢上挂下联,不论有没有渊源,均好张冠李戴地弄出来个渊源来。此处的“马颊河”即是一例。沙河流经观城时,有马家沟、夏家沟等支流汇入,干支分明,故又“马颊河分流”之说。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马颊河

窦氏青冢

据旧志载,观城南八里处有窦冢,今已无迹可寻。关于此墓来历,旧志上由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之父少翁曾在观城南一水潭垂钓,不慎落水而死。窦氏之子景帝即位后,命人填筑大坟葬其外祖父,是为窦冢。史书载,窦皇后祖籍观津县。观城西虽曾有过观津地名,但不是县。真正的观津县在今河北省武邑县。观城既非窦皇后祖籍,当然不可能有窦父的坟墓。另一种说法是:南北朝时,北魏曾任冀州刺史的窦瑾,卫国(今观城)人,死后葬于此地。此说颇为可信。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窦瑾

窦瑾年轻时因为文才学识而知名,从中书博士官升至中书侍郎,赐为繁阳子爵。参与谋划军国大事,屡有建树,晋爵为卫国侯,转任四部尚书。刚刚平定三秦时,百姓们尚去留不定,任命窦瑾为长安镇将、毗陵公。他在这里八年,恩威并施,卓见成效。被升任为殿中都官尚书。太武帝待他十分亲密,赏赐很丰厚,随驾出征盖吴,平定后,窦瑾被留下镇守长安。回京后重又为殿中、都官,主管左、右执法。太武帝叹道:“辅国的贤良,说的就是毗陵公呀。”出任冀州刺史,清廉节俭,谦虚朴实,为当世所称道。回京后任内都大官。

兴光初年(公元454年),窦瑾的女婿郁林公司马弥陀被选中应娶临泾公主,窦瑾教司马弥陀找托辞推掉。朝廷借口说他有诽谤诅咒的话,窦瑾和司马弥陀一同被诛杀,只有他的小儿子窦遵藏起来幸免于难。窦瑾死后葬于祖籍。顺理成章。后人将其墓列为桑梓一景,亦属情理之中。

灵公鹤池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仙鹤湖

即旧志中所说的四角池,沙河即以池为源头。史载,春秋时期,魏懿公喜养鹤,民间献鹤者皆有重赏,所养之鹤皆有品位,享俸禄。懿公出游时,常以车载鹤行于前,号曰:“鹤将军”。后北狄入侵,懿公急令召兵,百姓说:“鹤既食俸禄,又号将军,何不令其御敌?”懿公方悔悟,但为时已晚,终至全军覆没,懿公被杀。当时卫都帝丘(今濮阳西南),观地属卫,卫懿公曾在今古云一代修池养鹤,池名四角池。今东池、西池村名皆与此有关,八景中说“灵公鹤池”,实应为“懿公鹤池”。灵公在位比懿公晚130多年,旧志记述有误。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仙鹤湖

据观城县旧志记载,山东莘县古云镇的沉沙池区是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懿公养鹤之地。东池、西池两村即以此命名。据传养鹤鼎盛时,数以千计。有《养鹤》诗为证:“八风舞遥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传说中的卫懿公“嗜鹤加禄”的典故就发生在此地,故以“仙鹤湖”命名。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仙鹤湖湿地风景区

现在的仙鹤湖应该说是一个沉沙池,经过历史的变迁,黄河改道,它虽然失去了卫国当时风靡一时的群鹤瑶池起舞的蹁跹风姿,如今它就像一个力挽狂澜的巨人,一手紧握黄河支流金堤河手臂,一手把握徒骇河血脉。沉沙池区文明寨,向东北经聊城、茌平、高唐、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县、沾化12个县市入渤海。仙鹤湖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1.2公里,占地3800亩,涉及古云、大张家镇12个行政村,调蓄水量可达4000万方。给全县近百万亩耕地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东郊牧笛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野猪林

据旧志记载,观城东系一片草地林莽,人烟稀少,十分荒凉。至宋代仍有参天古树,树林幽深,人迹罕至,时有野猪出没,人称“野猪林”。传说《水浒传》中描写的鲁智深救林冲之野猪林即此地,有树有草,又近城郭,自然是好牧场,故常有牧童来此放牛。牧童无事,多以竹笛自娱。草地开阔,树林茂密,笛声响起,更显悠扬,天气晴和是可闻数里,文人闻声触景,极易生情,于是“东郊牧笛”便成了一景,被收入县志。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鲁智深

野猪林位于观场面东10里、郭海村北一带。"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此为《水浒》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中对野猪林形势的描写。野猪林是林冲、鲁智深这两条好汉结下生死之谊的象征。1958年前这里曾有一个仅为几户人家的野猪林村,旧属观城县在坊堡管辖,后分别迁入附近的朱庙和马沟村,野猪林村名消失。据说本世纪四十年代,这里还有茂密的树林,并常有鸟兽邮没,令人望而生怵;林中一红墙灰瓦小庙,庙壁绘有五颜六色的《水浒》故事。

聊城这个镇过去是县,历史悠久,古有八景,趣味历史故事多

野猪林碑

《水浒》中所说董超、薛霸从开封解林冲去沧州,按方位正需路过此地。他们离开东京的第五天来到野猪林,按每天走80里计算,也与现实距离相近。鲁智深救了林冲后,就去找张青、孙二娘结伙投奔二龙山,而今十字坡距野猪林只有18里路,可见《水浒》中野猪林与本境的野猪林地理在位置是相吻合的。1992年,祖籍莘县朝城南街的台胞赵宪廷先生慷慨捐资,在观城焦村前的野猪林遗址上立碑一通,以资纪念。

西寺晚钟

西寺指显庆寺,寺址在今孟秋寺村。孟秋寺原名为“西营村”,在观城西约4里处。显庆寺建于明崇祯年间。寺内有钟,撞击时声闻数里。观城县城偏西,每逢钟声响起,县城内亦清晰可闻,颇有仙韵,“西寺晚钟”遂成一景。至于西营村为何改名孟秋寺,显庆寺何时拆毁,志书不载,亦无人传说。(张丁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