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孩子要不要美术考级?要不要学素描的家长请看过来

我刚学画时候,不到八岁,接受的是比较传统的美术教育——素描、色彩、速写,其实就是应试和考级的内容。当时,这几门课程是学习绘画的必经之路,也是美术艺考科目。在家长眼里,学了这三门才是专业的。在老师的眼里,这是学习美术的必经之路,无人敢质疑。

总结就是,那个时候,大多数孩子只是单纯的接受“技”的训练,

和想象力、美术素养脱离了关系甚至背道而驰。

只有学生自己清楚,那是无聊、枯燥、不好玩的。


孩子要不要美术考级?要不要学素描的家长请看过来


素描

孩子要不要美术考级?要不要学素描的家长请看过来


色彩

孩子要不要美术考级?要不要学素描的家长请看过来


速写

一零年左右,当培训班还没有像现如今遍地开花的时候,我很高兴的看到了一些人,终于抱着艺术素养的目的在做学校,抛开枯燥的应试和考级内容,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培养每个孩子的独立创造力,肯定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变得更符合孩子的天性,我觉得这应该是好几代人的痛苦经历才形成的觉悟。

这是让我羡慕和感动的,因为现在的孩子们终于不像我小时候学画那般受约束,可以自由的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

我仿佛看到了曙光一样,我带着儿时的梦想,辞掉了写字楼的设计的工作,几经周折,做了一名美术教师,就像走进了新时代,也算是弥补了儿时的遗憾。

在同事张老师(资深幼教大佬,肯定儿童创造力)的帮助下,我成功的招到一批学生,虽然每节课我规定的题材是一样的,但是我对孩子们使用的材料和所表达方式是开放的,我鼓励每个孩子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解。

往往,我需要和孩子们在课堂上大把时间讨论,甚至是激励的讨论。

最后一节课下来,最后让我有成就感的并不是孩子们完成了一张优秀的作品,我更多的成就感来自于和孩子们的讨论过程。我喜欢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说法,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叫创造力的东西,所以有时候,我并不觉得自己在给他们上课,而是作为一个参与者,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儿童画怎么去画才有意思,也有关于材料选择上的讨论。

但作为一个美术老师,我还是被问起:

“你们这里能美术考级吗?”

“我的孩子马上小学了,可以学素描了吗?”

尤其是最近两年,这样的家长又多了起来。

也有培训机构的负责人也来抛出类似的问题,甚至说出带美术考级才显得专业这种愚昧无知的话。

这让我很头疼,甚至有种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愤怒感、倒退感。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孩子该不该去学考级的内容,请看看孩子的美术课本。。。教材中,有让您的孩子去考级吗?有让您的孩子去学习考级的那些内容吗?”

不知道这样的回答能否让您稍微能清醒一些。

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领域,是有它的特性的,首先,画画作为一门创作艺术,其不同于艺术其他领域,而是画者去感受、思考生活后的表达,是一种思维能力,是一种生活方式。


孩子要不要美术考级?要不要学素描的家长请看过来



严格来说,它其实没有标准的,因为艺术才华不是一个标准可以决定的,其表现的是画者的天赋与艺术的理解。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们还不会写字前,就已经开始在涂鸦,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于孩子而言,画画就如说话一样自然。他们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表达,你若以成年人的思维来判定,又有谁会符合标准呢?而且,成人真的理解孩子的画吗?也许,你的理解力还追不上孩子横溢的才华。

而这一艺术特性遇上考级,则是一件毁灭性的事件——艺术因创造而生,而考级却是让孩子丢掉才华的内核,而追求精湛的技巧漂亮的外表,这又与“买椟还珠”有什么区别呢?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围绕考级而设置的,就像你要冲奥数杯一样,他们刷题,你刷颜料而已。

最终的结果就是:反应到个人是——思维固化;反应到群体则是:所有孩子的画,像去一趟韩国,都整成一个模样了。

孩子十二岁前,请别跟孩子讲技巧,有多少孩子从没学过画,高二突击学习技巧而考上美院的,靠得是:没有被损坏的想象力+兴趣使然所学习理解的技巧。

又有多少成年人,只要真想学画,有太多一年就可以掌握所有技巧的人,然而可惜的是,这个时候他们大部分已经没有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艺术考级的范畴中,舞蹈和音乐作为考级或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在舞蹈和音乐的学习中,早期的技术训练是非常必要并且核心的,因此考级所提出的阶梯式量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然而美术却恰恰相反,它并不适合进行早期额技术训练。

早期的技术训练很容易扼杀孩子们的艺术观察能力与艺术的想象力,所以美术不适合像舞蹈和音乐一样,用一些技术指标来区分各个等级,做出等级高低的评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