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9歲孩子存書5千多本!媽媽:給孩子買書,我從不吝嗇!網友:羨慕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不少家長都有一個煩惱:

孩子讀過的書該怎麼處理?不論是閒置在書架上,還是賣廢品,似乎都有些可惜。在朝陽雙井的金港國際小區,9歲的“書蟲”徐潤一擁有5000多本圖書。

9歲孩子存書5千多本!媽媽:給孩子買書,我從不吝嗇!網友:羨慕


今年,他的媽媽劉英添置了桌椅、佈置了閱讀區,在自家打造了一處共享書房。凡小區的孩子都可隨時來免費閱讀,分享潤一的書。溫馨的家庭書房,與小夥伴們一起共享,讓書香溢滿了小區。

01.4歲成“書蟲”,兒童圖書存5000本

“請進吧!潤一正和小夥伴一起寫作業。我先帶你看看家裡的書。”下午4時,記者來到位於雙井的劉英家中。這位40歲出頭的媽媽笑容滿面,溫暖熱情。劉英家中並沒有特意開闢一間書房。事實上,不但每一個房間裡都有書架,就連沙發底下、儲物櫃裡、茶几上、角落裡,處處都擺放著一捆又一捆的書。

徐潤一打小兒是個“書蟲”,這得益於劉英的教育。劉英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最痴迷的事兒就是讀書。從潤一出生起,她就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講故事。

“潤一一兩歲時,我一得空兒就翻開書,用手指著逐字讀給他聽。”劉英回憶說,日復一日的堅持下,兒子居然認識了很多常用字。“還不到4歲,他就可以自己閱讀簡單的故事書。每天吃完晚飯,他就翻開書給我和他爸爸講故事聽。”

逛書店,也成了潤一週末必做的事兒。還沒到上學的年齡,北京各大書店就已經逛遍了,在裡面一泡就是大半天,每次都要買不少書回家。

該買什麼書給孩子讀呢?劉英自有一番見解。“潤一自己選的書,有的很明顯超出了他當時的閱讀水平,根本讀不懂。但我肯定不會猶豫,他想要我就買下來。”劉英說,只要是好書,總有一天孩子會讀懂。在買書上,她從不吝嗇,都是整套買,很多書無論是內容還是裝幀,質量都很高。

幾年前,全家從亦莊搬到了雙井,很多書帶不走,只能當廢品賣掉。即便如此,如今家裡潤一的書已經超過5000本,再加上劉英自己的書,少說有上萬本。

不斷給孩子買書的同時,劉英也曾感到困惑:兒童書讀大部分是階段性的,孩子看過一兩遍後就束之高閣,覺得十分可惜。特別是裝幀精美的繪本,價格高,但往往無法物盡其用。

於是,一個想法在劉英腦海中閃現——不如在自家打造一處迷你共享書屋,把潤一的好書分享給小區裡的孩子們。

02.開門迎客,媽媽變身圖書管理員

“這個想法,早在五六年前就有了。”劉英說,但當時兒子年齡小,如今學習生活都已步入正軌,她也終於能抽出時間精力,把共享書屋從想法變成現實。

今年2月,劉英帶著潤一,把家中的書籍進行了分類、整理,建成了共享書屋,一週7天,全天開放。“只要家裡有人,孩子們可以隨時來。”劉英說,如果孩子喜歡,也可以帶回家看。

但書屋剛成立時,知名度並不高,於是,劉英趁著閒聊、參加社區活動時向不少家長推薦自己的書屋。

很快,共享書屋就在小區打開了知名度,來看書的孩子越來越多。原本就閒不住的劉英,如今變得更忙了:圖書要及時歸置、清理,才能方便小讀者閱讀。

客廳裡,傢俱重新進行了佈置,添置了兩個大書架。北邊的一間屋子被騰空,裝上空調,添了沙發,當做閱讀室。“孩子們看書時可以更舒服些。”劉英的心思細緻入微,就連黑板、紙筆、梯子等配套設施也備得齊全,條件一點不比專業圖書館差。

以前, 家裡的書是潤一一個人的,如今,小區裡幾十個孩子都來這兒讀書、借書。劉英的購書範圍也隨之擴大了,會多買一些女孩子喜歡的故事書、詩歌集等。

共享書屋成立半年來,劉英又陸陸續續添置了500多本書,還專門去郵局訂閱了好幾種兒童雜誌。書屋每天都能迎來小讀者,少時三四個,多的時候能有將近二十個,家人也全力支持劉英的“事業”。

家庭書屋不僅共享書籍,還共享教育資源。劉英為兒子請了英語和書法家教,書屋運轉穩定後,還與孩子共享老師,“一對一輔導”變成了“小班授課”,孩子們閱讀之餘,一起跟著老師學英語、練書法。

03.因書結緣,孩子們找到了發小兒

辦共享書屋雖然辛苦,但讓劉英感到驚喜的是,孩子們因此而變得感情更深厚。

“一一哥哥最拿手的是復原魔方,超牛!”今年上一年級的向博是潤一的“小粉絲”,見記者來訪,他忍不住炫耀自己的“偶像”。潤一則一副哥哥模樣,叮囑他:“趕緊寫作業,寫完才能教你魔方。”

潤一和曉筠都上三年級,是這裡年齡較大的孩子。一年級的“小豆包”碰上算術題、生字默寫,他們總是樂於幫忙。

劉英說,小區裡多數家庭都是隻有一兩個孩子,難免孤獨。而共享書屋正好搭建了一個平臺,讓不同年齡的孩子能夠一起學習、一起閱讀、一起玩耍。小小的閱讀室裡,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不少孩子在這裡找到了好朋友。

下午3:30到5:30,是劉英一天之中最忙的時段。在記者採訪的兩個小時裡,劉英就往外頭跑了3次,每次都帶回一兩個孩子。

“別的家長臨時有事兒,我幫他們接孩子放學。”劉英一邊對記者解釋,一邊給孩子們遞去洗乾淨的大棗和葡萄,然後帶他們去寫作業。共享書屋出名後,越來越多的家長信賴劉英,家裡有急事難事,總會第一時間想到找她幫忙,書屋又變成了“託管班”。

在“託管班”裡,劉英不但輔導孩子寫作業,還帶著他們閱讀,教他們繪畫、手工。到了週末,劉英還在書屋舉辦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購買消防應急包,教孩子消防安全知識;手把手教孩子做牛奶開花等科學小實驗;參加社區和街道舉辦的青少年活動,讓孩子從實踐中獲得知識……

家長們也常常來到劉英家,一起交流教育經驗,探討教育方法。共享書屋成了小區的教育陣地,集閱讀、託管、興趣班、分享會於一身,讓小區變得更加溫暖有愛。

【對話】

記者:共享書屋已經辦了半年,您覺得效果如何?

劉英:從前,很多孩子在放學後就去社區花園裡玩。現在,花園裡孩子少了,因為很多孩子到書屋裡來讀書。我相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意義,讀書會給他們打開新的天地。

記者:您比從前忙了很多吧?

劉英:是的,差不多三四天就要整理一次圖書。而且書屋的知名度大了,很多鄰居也更信任我,不但讓我幫他們接孩子,有時候還為一些不方便出門的老人、新手媽媽代購蔬菜水果。

記者:有沒有遇到困難呢?

劉英:談不上困難吧。但的確孩子們年齡小,有時會嬉戲打鬧,我儘可能盯緊些,多給孩子們提供一些安全保障。

記者:朱松梅、通訊員 魏姣姣

互動話題:你的夢想藏書多少本?實現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