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精锐尽失仍能反攻?苏德战争前期伤亡惨重的苏联为何能守住莫斯科?

静夜史


莫斯科战役始于1941年10月初,那在此之前的苏德战场又是什么样的形势呢?三个半月前,德国兵分三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举入侵苏联,在此后不到20天的时间里德军突入苏领土纵深六百余公里。

仅在第一天的战斗中,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苏军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飞机甚至都还没来得及起飞就已经被德军的炮火击毁。也正是因为德军近乎摧枯拉朽的战争表现,希特勒甚至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苏联。

战前,德国将进攻苏联的主力分为三大集团军群,而其中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突进的中央集团军群最大的战略目标就是莫斯科。战争打响后,中央集团军群很快就对部署在该战线的苏西方面军完成了合围,明斯克随即沦陷,苏军三十个师被德军歼灭、另有七十个师的人员伤亡占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到了41年9月中旬时,中央集团军群又与南方集团军群协作对苏西南方面军实施了合围,六十六万苏军被歼灭,一同阵亡的还有多名苏军高级将领;在顺利完成明斯克和基辅的战役后,德军开始集结兵力向莫斯科推进......

为了保证尽快攻下莫斯科,德军统帅部专门从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中抽调了大批兵力编入中央集团军群,其中甚至不乏大量的装甲师和摩托化师;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军在列宁格勒和罗斯托夫的战役结果。

而苏联方面早在七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德军必然会在后续攻打莫斯科,于是紧急征调了大量的人手建设防御工事。但由于前线吃紧,后方修筑工事的工人中超过一半的都是妇女;在兵力部署方面,莫斯科正对向德军的主力部队是约一百个师的西方面军。

在莫斯科战役开始后后,苏军虽然进行了相当顽强的抵抗,但在人数和装备上均占优势的德军仍然突破了许多防线,比如布良斯克、奥廖尔、维亚济马等,而且部署在这些防线上的苏军还遭遇了惨重的伤亡;仅在布良斯克-维亚济马战役中被俘的苏军就接近六十万!

但即便如此,这场战役最终还是以苏军守住城池、德军攻陷莫斯科失败告终。归结德军战败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早已预知德军会进攻莫斯科的苏联,利用充足的时间进行了相当有效的布防;莫斯科外围的防线不仅阻止了德军的推进还对德军造成了巨大的消耗。

另一方面,德军对莫斯科仍抱着速战速决的态度,但密集的防线和纵深彻底挫败了希特勒的企图,再加之远东苏军的驰援无疑又给德军的进攻雪上加霜。至于“德军势力受严寒天气的影响”之说目前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有数据显示:德军进攻时的最低气温也仅有零下十五度(持续了两天便回暖),反倒是苏军反攻之时迎来了真正的严寒。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苏德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二战在欧洲战场的告终,这场超级强国之间的战争对世界的格局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战争的一开始,德国是处于绝对性的优势,将苏联军队打得是溃不成军,为何会在后来选择无条件投降,输得毫无颜面?

第一是软实力。也就是两国的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这上面德国是绝对吃亏的。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德国横扫西欧时为何偏偏不敢进攻瑞典,原因就是因为瑞典是德国的矿产资源的主要进口国。德国不仅矿产资源稀缺,石油、天然橡胶、钨砂、铬矿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全部需要进口,连一个人生存的基本——粮食,都无法完成自给自足。一战的最后两年里,德国就有80万非战斗人员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德国的资源对外依赖性太强,无法支撑其完成与苏联的持久战。

第二是硬实力。硬实力部分首先来分析一下军队数量。德国的人口小于苏联,而德国引以为傲的士兵素质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周期性训练得来的,打到后期,军队人员锐减,部队急需增兵,所以就无法按照起初士兵入伍的标准来训练士兵。甚至到了后期,德国开始大量征集外籍人员参军,这些人员缺乏军事素养。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德国在苏德战争一开始的时候能把苏军打得落花流水,却在后期吃了很大的亏。

硬实力还要看装备。我们都知道,德国当时的军事装备确实非常先进,甚至领先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但是德国由于一战受挫,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恢复,所以这些先进武器的数量其实是很少的,不能够支撑全面战争。而苏联作为一个工业强国,大力生产武器,这方面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制造的武器实用性较大,操作性强,还便于维修。

比较完了软实力和硬实力,剩下的还要看老天。那就是不容忽视的天气因素。很多德国士兵都无法挨过苏联的冬天,病死冻死,这严重影响了德国的作战计划,不得不说,在冬天的苏德战争中,天气确实让苏联占到了一定的优势。


霂霖清杂谈


世界军事史上有个bug叫俄罗斯的冬天。


随遇而安41432


主要原因是希特勒的自负,他认为打败苏联只需要半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士兵和将领都在没有准备过冬物资的情况下进行战役,由于苏联做好了后期准备,并且苏联的冬天特别冷,导致坦克在战争中无法发挥其作用,大大减弱了德军的实力。


杨Mrtc


简而言之:天气,民族性格,战略纵深,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都是关键要素!


JiangPeter土兮兮


除了苏联当时的全民皆兵,更重要的是希特勒犯了个无可挽回错误!就是他忘记了苏联的冬天,雨雪交加,使路面泥泞不堪,重武器可以说是停滞不前。


闲云野鹤巛


苏联的国土纵深很深很长,这就使得苏联在战争中有战略迴旋的余地!另外,在战前苏联已经在东部乌拉尔山区建立了工业基地!这些工业基地发挥了作用,生产了大量的军备物资,另外把大量的劳改犯发配这里开荒种地,有力的支援了前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