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在什么情况下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子女是什么态度?

老左心理工作室


在这日益老龄化的时代

①首先,去养老院的应该是失能老人,或者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子女24小时不在身边的状态下,这些老人在养老院可以得到统一的照顾和专业的护理,子女定期去回看。

②有些独居的老人,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有诸多矛盾的,最后选择了自愿或非自愿的去养老机构养老的,这些老人的心理相对会更孤寂悲凉一点。

③子女与老人生活在异地的,老人年老体衰的状态下,应该选择去养老院养老。子女电话视频安抚慰问,定期回看。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和压力日益加大的情况下,以后社区可以推出日托,周托这样的养老方式,或者三五好友抱团养老,这对于老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养老方式。





晓阳秀秀


当做家务买菜做饭,这些事情觉得有些吃力的时候,就应该找一家养老机构了。不会等到不能自理的时候再去找养老机构。

我参观过养老机构,看到那里的老人们,都是能够自理的。和他们聊天儿,他们认为在这里是很享受的生活,如果在家里边做家务,买菜做饭,搬运东西,觉得很吃力,就不如到这里来享受生活。

我有一个亲戚年龄刚刚60岁。他的子女在国外,这个时候他就选择了和老伴儿一起住进了养老院,每天不用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没有了这些琐碎的事情,他们的身体又很好,就整天在养老院唱歌跳舞,下棋,和聊得来的伙伴们谈一谈天。

而且这家养老院,是一家候鸟式的养老院。你可以在年初的时候向养老院提出你准备去哪儿?组织你到南方去旅游,或者到其他地方去旅游。真是一个快乐的去处。

与其在家辛辛苦苦很吃力的买菜把东西搬上搬下劳累,不如到养老院去提前过上这种享受的生活。

有人觉得老了就是要靠着儿女,孩子多现在都不一定能有人为你养老了,不要说儿女少了。

儿女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也很大,他们无暇顾及你。他们要顾及工作,又要顾及老人孩子实在是不太可能的事儿。所以就不要做这种梦了还是实实在在的给自己找个地方,这样最好。

养儿防老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故事,是不是这样呢?

我是宁老师,专注幼儿和青少年教育,欢迎关注我。


宁老师说


我希望不会出现这处境、也没看到这苗头一一因为我有儿有女、因为到本人四十一世止一一还没有哪一代先人不是儿女守着终老的。

我目睹的七曾祖父克宽公无子,晚年(1958年大食堂时.)被唯一女儿一一就是我九姑奶奶接去邻村婆家过老。据说我们家族还为此多年纠结,认为太丟人了[捂脸]。后来由四房把他房产地基买下,凑钱送去给他作养老之资的补偿,并过继一个孙辈上族谱,“承香火”,以免他七房名下空白[皱眉].春秋两祭、坟头填土,不能无人。

如今这一支后辈往来不绝,我与九姑奶的小儿子初中同过班,在家叫他表叔,在学校则直呼其名。

我们也都老了,后辈们也只在微信里互通消息,淡了...[泪奔].





枯木斋


等我在七十五岁以后独居时就住进养老院,那时候一个人自居在家有诸多不变,首先是生活,一个人做饭做少了那是顿顿做,做多了天天是剩饭,还有就是买菜,买多拿不动,买少了天天要出去买。其次,每家都有自己的事情,不像年轻人今天聚明天聚方便,年龄大了一般聚少老年人基本都是以家庭为中心,腿脚好一些就下楼和聊得来的朋友邻居聊会,腿脚不利索的也就不太下楼了,自己独居的时间多,有个头疼脑热就得自己扛,与子女住在一起不方便,我喜欢自己住,子女离我很远,所以不给子女添麻烦。


方草风色


我今年68岁了,也许很快就要面临这个问题了,我认为如果身体能自理,就自己单独生活,到了身体不能自理的时候,那就到时候再说吧,到那时候自己说了也不算了,我是不愿意去养老院,我家对面就是一个养老院,人到那一个地步确实不易。


刘井隆


我只有在自己不能完全自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去养老机构。但凡有一点办法的时候也不会去的。因为,我实地考察过,以我目前的收入对应的养老机构那就是一个悲惨世界。也许我真的不能动了我也会自我了断的。我不想给自己的子女增添一点负担。我不想遭罪,我想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带上一点尊严。


玉泉珠珠


一是观念上,中国人的观念是倾向居家养老的,非到万不得已,不会考虑去养老机构。即使想去养老机构,还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其他外在因素,如果夫妻双方身体状况还健康的,配偶之间可以相互照顾;如果双方身体有病,或一方有病,健康状况不严重的,配偶勉强照顾;这样的情况可以不去养老院。

二是考虑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有办法也尽量不去养老院。一些半失能或失能老人,在有经济条件的许可情况下,抱团请保姆照顾,费用共同承担,经济负担适当减轻,生活质量可以适当提高。这样也可以不去养老院。

三是没有经济能力的情况下,想去养老院也去不了。

不想去养老院,可以尝试一下抱团养老。 第一种,身体健康的单身空巢、孤寡男女老人。有一定的收入,志趣相投,习惯、性格相近,可以3--8人拼生活,合租在一起,(也可以在其一个能居住的人家里),平摊房租和生活费,抱团养老。有困难相互帮忙,有病轮流照应,以充实晚年生活。 第二种,有一定收入,生活基本能自理、情趣相投、性格相近的老人,也用同样抱团养老的方式(社区组织除外)3--5人在一起拼生活,再联合请护工,既解决吃、穿方面的基本要求,又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种,失能和半失能,有经济能力的老人(或经济上儿女能承担)也用这种抱团养老的方式,集体请护工,请钟点医护人员,所有费用平摊。具体多少人抱团,根据经济条件,抱团人员自己商定,提高晚年生存质量。 可能会有人说,抱团养老适合健康的单身男女,一起生活,一起旅游,结伴而行,共渡难关,抗击疾病。对的,说的没错!但是对于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也一样适用。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可以由他们的亲人帮忙寻团抱团,同类的人抱团养老,比儿女都上班老人一人在家有幸福感,老人的孤独与寂寞是所有老人的内伤。这类人在一起,心理状况相近,可以进行交流,产生的生活费、护理费用平摊,生存质量相比在家孤独一人要高,费用比在养老院要低。如果在养老院养老,一个护工照料十几人,如果还需要喂饭、翻身、出门见太阳等,护理质量基本谈不上,另加护理费和医疗费,老人生存质量会受到质疑。

所以,在现有国情下,不到万不得已,很多人都不愿去养老院的。'





标峰理评论


去养老院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时是一种理性选择比如

一,子女没时间,没体力照顾,自己孤独一人,长时间单独在家

二,自己已经打理不了日常起居,可是还得独自面对

三,提前尝试养老院生活

四,不愿连累子女,索性主动提出。

子女的态度,我想他们思想更开放,会认为去养老院是必然趋势,待在家会连累他们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他们毫不怀疑养老院的服务,会持信任依赖态度。

说这些是现实生活中独生子女会替父母着想的很少,都是当公主少爷养大的,哪家不是吃饭都叫不上桌子,从不做家务,哪里知道父母还会头痛脑热,还需要人关心?

当你老了,他对你呵护,关心,在乎你的话,你会把自己交到陌生环境里去吗?你会一月半月见不到亲人而无动于衷吗?在你没能力,无助无安全感,全身生毛病,需要人陪,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你会心甘情愿去养老院?如果不是无可奈何,我想不出别的原因。


138see


我的想法是和老伴能生活多久算多久。己经和老伴商量好了,直到有一天哪一个先走了。盛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耐不住寂寞的时候,就去养老院养老。因为现在社会的现实生活中,与儿女在一块住只能说是邦他们带孩子,洗衣服,做饭。就等于是儿女的保姆。所以只能自己单过,等老了不能动了,就去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





放羊老头


去养老机构必须得有条件,其码得退休以后,身体或者少有不适,才能够去养老机构。

我是农村的,我沒有退休金,就没有打算去养老机构,尽自已最大努力,能锻练尽量锻练身体,能活动尽量活动,身体好是自已本钱,是自已福气。但总有走不动的一天,也是,到哪时再说,现在多数人都说儿女靠不住,我没哪个想法,我观念陈旧,如若一切都不指望孩子,那人生要孩子的意义就不大了。人有退休金可以靠钱养老,孩子有本事,在国外工作也好,国内也罢,有钱,有能力可以把老人供养起来,可农村还有部分老人,只有靠自已体力拼搏,靠儿女养老,他们本事都不大,打个工挣个钱也不容易,他们知道孝老,老人也知道心疼他们,互助互爱吧!只要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互敬互爱,互尊互助,互相体谅,即是到了人生的尽头,自已也会觉得值啦,因为不求闲若渴,心始终平静,有一颗看贯了的心态,实足者常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