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雙升級”背後:龐大內需拉動製造升級

12月12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之一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蘇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老百姓消費升級的趨勢其實已很明顯。但由於消費升級快於產業升級,很多商品在供給側還是短板,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雙升級”,旨在打通循環,讓那個激發出中國龐大市場的活力。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團隊認為,本次會議提出“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以及“要充分挖掘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很大程度上明確將製造業升級的過程與需求端的消費內需進行了直接掛鉤,與內需拉動製造業升級的轉型模式理念相符合。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會議明確提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其他政策形成合力,引導資金投向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財政政策方面,要大力“提質增效”,更加註重結構調整,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做好重點領域保障,支持基層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財政政策的用詞是“加力提效”,在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凸顯的背景下,可見明年財政政策的“質”是重點。

中金公司研究部認為,明年減稅降費政策的重點在於落實,赤字率和專項債規模可能有所擴張。雖然2020年減稅降費力度可能不及2019年,但赤字率可能從2.8%提高到3%左右,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可能從今年2.15萬億元提高至3萬億元以上。

貨幣政策方面,從去年的“鬆緊適度”微調為“靈活適度”,明確點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並點明“先進製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三大重點投資方向。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團隊認為,相較去年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供給端的更多強調,今年會議對於國內市場需求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進一步凸顯出發揮內需潛力的重要性,並明確地將消費需求提升到更為重要的地位。本次會議具有較強的供需均衡、轉型發展邏輯框架,凸顯中國“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這一需求端中長期判斷。

“我們曾在2020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中明確指出:站在‘中等收入’的十字路口,我國即將走向主動擴大消費需求,帶動製造業高級化的轉型之路,前路無人陪伴,但轉型已經開始。”申萬宏源宏觀高級分析師秦泰表示。

秦泰認為,本次會議對於消費內需的凸顯,更加明確的表明了中國進行大國轉型的長期決心。結合會議中所提出的“降低關稅總水平”,“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政策形成合力”等政策導向,持續期待明年潛在的財政擴張性政策對於居民收入分配比例提升、以及促進居民消費增長方面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

秦泰還分析稱,本次會議更強調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區域政策的合力,將資金引導向“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製造業。而先進製造業投資一方面有助於支撐需求側的中短期的投資需求,同時也有助於從供給側促進中長期的技術進步,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能。

恆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則建議,2020年財政政策應更積極,平衡財政轉向功能財政,上調赤字率和專項債發行規模,赤字和專項債達到兩個“3萬億”,支持減稅和基建,放水養魚,擴大內需。具體來說,可以適度擴大赤字尤其是中央財政赤字,赤字率可突破3%,赤字總額3萬億,為減稅降費和增加支出穩基建騰出空間。

本次會議提出,“要發揮市場供給靈活性優勢,深化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增強多層次多樣化供給能力。”

對此,任澤平分析認為,當前外需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必須形成強大的內需。但是居民槓桿率從2008年的18.8%迅速攀升至2019年三季度的56.3%,醫療教育養老等社保水平不高,同時高端供給不足,消費短期難以大幅提高,有必要從縮小收入差距、增加高端供給、加大轉移支付、改善民生社保等方面提高消費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