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些地方大片农田耕地丢荒,它的反面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用户13857590251


有些地方大片农田耕地丢荒,它的反面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前段时间和朋友一起去周边的贫困村调研,通过走访三个乡镇、五十多个贫困村、三百多个贫困户,我们发现这个地方虽然经济落后,贫困户的生活条件较差,但是很多村民家里的土地也都荒芜着。这里面除了部分家庭缺乏劳动力之外,很大部分来源于种植效益的问题,有些耕地属于山地拓荒获得,本身水利设施就比较差,勉强种植粮食作物,也很难有好的收成,往往遇到不好的年景,基本上都是绝收的状态。浪费了劳动力不说,还浪费了前期的种子、化肥。农田耕地丢荒的问题,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为什么辛辛苦苦、费尽心力承包的土地,现在都要荒芜着呢?这里面到底反映什么样的问题呢?

我记得在十多年前,村里的农田都是自己耕种,每次到了种植和收割季节,村里的人都忙活在农田之上,村里的工厂也是难得空闲。由于我们村里的农田都靠着水库,在很多年前水库拓宽,很多农田都被水淹了。那个时候,只要是当年的水位较低,就有很多人去种植水田,很多时候收割的时候又被水淹没了,都是带着家里大木澡盆去割稻子。想想那个时候的农民,对于土地都非常爱惜,总是希望可以最大化土地的产出,种完水稻种麦子、油菜,反正就是不能让土地闲着。

但是,现在局面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多年之前,很多在外打工的,都将农田流转给同村的邻居或者亲戚,有些家庭甚至索性在农田上种树。之所以,这些群体不再自己耕种土地,根本的原因在于打工收入远远高于种田收入。有时候家里就几亩田,但是又得育秧、又得插秧施肥,还得最后收割,到头来去除各项成本也没有赚到多少钱,还得花费好长的时间。有人就算了一笔经济账,将这个时间用于打工,所获得报酬不低于种田的收益。所以,他们宁愿将土地荒着、种上树,也不愿意自己去耕种。但是,现在我们村里基本上没有抛荒的现象,土地的耕种率相对较高,不过基本上没有单个农户耕种了,都是由种粮大户统一耕作。这样的话,种植的规模更大、效率更高、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并不是说我们村土地都流转了,就能代表所有地方都适宜采用这种模式,区别是否有抛荒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当地的政策、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种粮方式能否带来收益。如果种田都能赚到钱,相信不会有人放着钱不赚,而把大好的土地荒漠着。



现在之所以出现大量丢荒的现象,除了主观的因素之外,还有很大的原因在于规划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没有跟上。比如有些地方开展土地平整,对于发展规模农业、现代农业有很大的好处;还有部分地区引导土地流转,由乡镇或者村委牵头,引进大的承包经营性企业,也可以减少抛荒的情况发生。总之,有些地方受到外出打工的影响,确实有明显的抛荒现象,对于提高土地种植率,根本上要保障农民耕种的收益,适度发展规模农业。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指尖三农


在农村,特别是在边远农村,很多地方确实存在大片农田耕地丢荒的现象,它的反面是农民思维在进步,农业生产以外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正在加速发展,说明了我国以农业为主的生产大国逐步走向农业、工业生产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综合发展的大国。同时,农村土地大片丢荒的问题也令很多国人担忧。

为什么农村土地会大片丢荒?

很简单,粮食不值钱,种地不如打工,更不如随便做点小生意。有人说7毛钱一斤的玉米,买瓶矿泉水需要卖三斤玉米,买包香烟需要卖几十斤包谷。就连人类的主粮,大米和小麦也是非常不值钱的,年轻人出门打两个月的工就要当农民种一年的地,很多农民划算下来,当然不愿种地了,一个地方有的人出门打工挣钱买买房买车,原本舍不得离开土地的农民看见别人打工赚钱了也放弃种地跟着打工赚钱,心动了,于是都出门打工做生意,家里面的土地出租或者送人做,由于农村各家各户的土地分散,交通水源条件不足,成片流转没人要,租不出去送不出去就任其丢荒。于是有些地方就出现了农村土地大片丢荒的现象。


农村土地大片丢荒说明了我国农业以外的产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我国原本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业为主,但由于人多地少,种地没有出路,我国必须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其他产业发展。首先,城市化的发展转移了大量农村人口。大量农民工能够在城市立足,愿意在城市生活,说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成功的,农民不种地,只要不懒,在城市随便找样事情做都比打工强。其次、工业制造业加速发展。农村人开始进城打工,开始是去广东深圳,浙江上海,这些率先在全国开发的城市的用工需求,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种地的思维模式,于是外出打工成了主流,没人愿意种地,特别是年轻人根本不愿种地。这反应了我国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好的成功,城市化的发展也有效转移了大批农村人口。


农村土地大片丢荒令很多人担忧。

发展任何产业都有两面性,解决了农村剩余人口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村土地大面积丢荒的新问题又出来了。就像农民养猪的一样,由于环保,很多农村地方禁止小散户养猪,加上养猪赚不了钱,像去年温州猪疫的这种突发情况,让国内猪价疯狂上涨,让国人吃不起猪肉。这也让很多人担心大量农民不种粮食将来国人口粮安全问题的担心,甚至有人还担心大量农民不种粮食比新冠病毒传染的灾难更可怕,必须提前预防。

个人观点。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农村大量土地丢荒的问题国家是心知肚明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发展国家经济的头等大事给农村土地带来的一些土地丢荒的新问题,孰轻孰重其实国家是知道的,国家经济发展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也是头等大事,国家不是不重视粮食问题,一直都很重视粮食问题,国家政策明确规定,确保18万亿多亩的绝对基本农田并立法保护,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大家看看有没有成片丢荒的土地?当然没有。我国出现大片丢荒的土地,大多数是边远农村地区比较明显,这些地方土地丢荒问题,国家正在抓紧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解决土地的集中规模流转问题,解决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但是,解决农村土地丢荒问题并不是涨粮价,是如何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我国粮食产量即使不进口,不出口,我们国家的粮食总产量也能确保国人基本口粮安全问题的,18万亿亩的基本农田足以保障国家基本口粮安全。国家引导农民转行转业,改变种植模式其实也是让粮食不能泛滥,解决粮食上涨的问题,只有种粮食的人少了,种粮食的质量提高了,成本降低了,粮食出口大于进口,国内粮食供需达到平衡,粮价才能够自然提高。全球经济贸易化的今天,国家是不能直接规定粮食价格的,现在国家本身不缺粮食,再鼓励农民种粮食不等于是粮食泛滥吗?国家不可能收购农民的粮食来堆起来烂掉。目前农村土丢荒存在的问题是产业调整的问题,规范土地流转的问题,确保粮食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解决粮食出口与进口的竟争问题,这些问题国家一直都在做,如果国内种粮食的人刚好,又能保证国内生产的粮食从质量和价格上具备进出口竟争优势,粮食价格涨起来是必然的。如果国人大量去种粮食,种出来的粮食从质量上和价格上都不如进口粮食,你说你种来够吃就行,多了卖给谁呢?有人说让国家控制不进囗粮食,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的大门就得敞开,公平竟争,关闭粮食进口,等于国家又走闭关自守的老路,所以不进口粮食是不可能的,要控制粮食不进口,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国内粮食质量,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只有国内生产的粮食又好吃价格又低,中国的粮食才能出口大于进囗,说到这里很多人该明白了吧。

感谢大家阅读!关注阿洪头条号,了解更多政策知识及生活趣事。

阿洪168


我是老农民。现在的确有许多农田抛荒。原因是农民有更好的谋生手段!比如青壮年,随便到城市打工,或当保安,送外卖都比农业收入多。婦女进城当得姆,每月都在四,五千以上。所以农村少量土地抛荒,真的无须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担心。等城里无工做了,农民自然会回乡认回自家土地耕种!


我是风弄铁


它说明了现在的政策是重视工业和商业,轻视农业。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排行榜是士农工商,第一位是士,即文士,武士,医士,学士等等读书人。第二位是农,即农业,农村,农民,因为农民平时能种地,战时能打仗。第三位是工,即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加工各式各样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如木匠,石匠,铁匠,皮匠,泥瓦匠等等,第四位才是商,即商业,商人。

现代社会由于受工业文明影响,出现了重工业,重视商业的重商主义影响,凡事要计算成本,投入产出,农民也学会了成本计算,核算结果是干农业是亏本的卖买,于是大家选择外出打工,放弃农业,农村。


飞飞猫说话


我家乡耕地,全属丘陵山地,根本不适合大型机械作业。如果非要一刀切,搞合作社农业,那就只有拋荒,别无他路,因为人工雇不起。黑肥。



银河系来者


化肥下下价格,粮食长长价格。政府对农业在兴修水利和打井方面在给予政策和财力方面的扶持,地方政府在保护耕地方面一定要按照土地法来,可别用以租代征的形式给开发商征地了。耕地不多了。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是战落物资,粮食关系到社会稳定,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庆云美景


我觉的大片农田丢荒有点危言耸听。其实绝大部分地还是耕种的。而且产量相当可观。边远山区的土地除了退耕还林的一些土地外。其余全部耕种。粮食产量相当可观。农村也确实有少量的地荒了。极个别人是因为做生意或打工收益特别好忙不过来而丢荒。还有大部分丢荒的地是因为田间道路堵塞。车辆无法通过。农民现在种地大多数都是半机械化。车辆都可以都地里。这些车辆无法通过的地。种起来无法使用半机械化。太费力也因此而荒废。总体而言。一个村庄的粮食收成还是相当可观。农民贫困。不是因为土地丢荒。无人耕种造成的。这纯属瞎说。就全国来说。粮食生产是很乐观的。农民贫困追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农产品价格太低农产品价格远低于全社会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也绝不是农业成夲高。也不是单干造成的实现不了机械化。再怎么想地里面生产不出更多的粮食。主要是农产品的价格与社会上其他产品的价格悬殊太大造成的。


屈恕的呐喊


人人都回忆一个故事:从前,一个财主和一个穷人碰巧走在一条逃荒的路上,财主用一个元宝换穷人的一个窝头,穷人不换。结果财主饿死了,穷人则活了下来。


云里雾里149871643


重工业,轻农业。思路不全,痛苦在后。


丁伯刚


没有利,谁会早起?中国农民是国民的最大群体,也是上贡的最大群体,种田只能维持生命,要想发展,必须放弃种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