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传奇”何亨健:比柳传志还早创业,身家1300亿却让独子在外打拼

“传奇”何亨健:比柳传志还早创业,身家1300亿却让独子在外打拼

何亨健

中国不缺有钱人,王健林的“小目标”,马云的“小生意”,董明珠和雷军“十亿赌约”,一次又一次让我们见识到了“有钱就是任性”。

但是,在中国还有这样一类有钱人,他们闷声发大财,名不见经传,行事却更任性,例如“美的”的创始人何享健。

何享健有多低调?他于外是传说,于内也同样神秘。一名在美的工作8年的外籍员工,离职时的唯一愿望是“想近距离看一眼BOSS”。

何享健有多少钱?他坐拥1300亿身家,2018年胡润排行榜排第六,福布斯排第五 ,王卫、雷军、刘强东等知名大佬都排在他后面。

何享健有多传奇?他一捐款就是75个亿,堪称中国首善。不但如此,他更是将自己辛苦创下的千亿企业传给职业经理人,而让自己的独子在外打拼。

做企业50年,何享健甚少露面,只有在每年财富榜单发布时,名字才会频繁出现。但是,从一家“生产自救”的塑料瓶盖小作坊,成长为市值超3000亿的大型上市公司,“美的”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何享健的辛勤耕耘。

坦率地说,28岁之前的何享健过得很一般,甚至可以用平庸来形容。

他文化程度不高,最高学历只是小学毕业。

他家庭条件不好,辍学后只能回家务农。

而且,老家北滘当时只是顺德一个生产产值排倒数的小渔村。

所以,何享健只能选择进厂当学徒,“学一名手艺”。

接下来,无非就是结婚生子,不咸不淡地过小日子。

转机出现在1968年。

这一年,就在全国都忙着上山下乡的时候,远离城市,远离革命热潮的他却大摇大摆带着23位农民,成立了北滘街办塑料厂,也就是“美的”的前身。

尽管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只是一台手动注塑机,尽管第一块场地只是用竹木和沥青纸搭建起来的20平米的地方,但是都不重要,因为26岁的何享健已经迈开了第一步。

刚开始,塑料厂只能生产瓶盖,2年以后也只能做皮球、玻璃瓶、皮筋等小玩意,“根本赚不到钱”。

直到1972年春天,一批汽车配件的采购订单落在顺德。

放在现在,注册资本、过往经验、企业性质等哪一条门槛都卡住了何享健。

但是,当时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压根就没有什么企业生产。所以,何享健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拿下了那个1万元的大单。

正是那张订单,让北滘街塑料厂,让何享健活了过来。

此后的6年,何享健与他的小塑料厂一鼓作气攒下了20多万的家底。

所以,当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南国大地,珠三角的民营企业刚刚萌芽的时候,何享健已经大踏步进军电风扇行业了,“家电是百姓的必须品,必然会是一个大市场。”

不过,何享健要技术没技术,要创意没创意,只有从老家带出来那几个不识字的大老粗,怎么能搞得出高质量的电风扇?

“怎么办?”“借技术!”

何享健一口气跑到广州,找到越秀一家国有电器厂的老先生。不过,当时广州也是国有企业的天下,老先生根本没有把来自顺德的何享健当回事。

“白天不行就晚上,晚上不行就周末!”

“待遇50元不行,就100元!200元不行,就500元!”

反正,老先生不去,何享健就不走。

最后,何享健当然成功了!

此后,正是在那位“星期天工程师”的帮助下,风扇电机技术问题迎刃而解,“美的”风扇就此进入批量生产的快车道。

你想啊,1982年那会正是短缺经济的巅峰,“只要能生产,销售根本不用发愁。”

果然,美的电风扇一上市立刻销售火爆,当年销售额就突破300万,第二年突破700万。

在那个“万元户”还是稀罕事的年代,何享健已经带着他的“美的”品牌生早早地迈入了百万元户的行列。

转眼就到了1984年。

这一年,国庆35周年的游行中,一句“小平您好”点燃了大众的激情。

这一年,联想的柳传志、TCL的李东升、四通的段永基勇敢地迈开了第一步。

也是这一年,何享健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塑料转业扇,也即鸿运扇,“风力柔和,摆放灵活,而且还设有跌倒安全装置,睡觉也可以用。”

正是这个技术创新,让何享健在随后的85年、86年的风扇大战中赢得先机,坐稳了电风扇行业的龙头位置。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尝到甜头后的何享健彻底走向了技术振兴之路。

日本流行空调,他第一时间带着团队到东京考察。

上海引进德国空调流水线,他第一时间让技术总监带队去学习。

广州一家企业的空调项目要拍卖,何享健第一时间去洽谈。最后除了生产线之外,包括研发团队、设计图纸、生产工艺、设备模具、产品零件等等一个不落全拉到了顺德。

从此,何享健如虎添翼。

1987年,他更是招来500多位大学生,专门在广州各大百货商场和街铺讲解空调常识,将空调从奢侈品的位置拉下神坛,走进百姓的家庭生活。

一年后1988年,美的实现年产值1.24亿元,成为顺德10家超亿元企业之一,其中出口创汇高达810万美元。

不过,随后一场席卷全国的“姓社还是姓资”的大讨论,让很多企业家不堪重负,“要么远走他乡,要么交权给国家。”

何享健一度也挺悲观。

直到1992年1月小平南巡讲话, 那些著名的论断,如“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要再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给全国的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于是,广东第一个站了出来!

于是,顺德第一个站了出来!

于是,何享健第一个站了出来!

要知道,“全国看广东,广东看顺德”不是一句空话。

1993年,顺德开启了“靓女先嫁”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何享健更是毛遂自荐,争取到顺德唯一的股份制试点名额。

从此,“美的”从一个小打小闹的乡镇企业转变为一家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现代化企业,何享健也从一个农民企业家转变为有胆有识的董事长。

数月后,“美的”一举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5年后的1998年,美的迎来了30周年厂庆,何享健在致辞中几度哽咽。

回收往事,三十年的征战,几多辛酸,他历历在目。

回首往事,从5000元的小作坊到年收入20多亿的大型企业,多少波折,他最有发言权。

但是那一刻,何享健感受更多的不是喜悦,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必须改革,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什么?刚要马放南山,又要征战?90%的高层投票否决,人力资源部与办公室的负责人更是公开站起来反对。

何享健不说话,他转身叫秘书搬来一台电脑,“试试看,你们谁能玩得转它?谁行,我就立即提他一级。”

当然,没有一个人会。要知道,那些跟着何享健创业的元老最多读过三、四年小学。

这个时候,何享健将10多位创业元老全部劝退,然后引入50多位职业经理人充实到干部队伍中。

这个时候,何享健按产品类别建立5个事业部,将权力下放,“有事自己拿主意,业绩是标准,能者上庸者下。”

这个时候,何享健对销售体系进行刮骨疗毒,90%的老销售在更换中被拿掉,取而代之的是从全国招来的150位大学生。

改革立竿见影。当年,美的年营收超过50个亿,第二年升至80亿元,一举挤进了我国“家电前三强”。

2005年,美的销售收入成功突破500亿,相继合并了华凌、荣事达、小天鹅等一众知名品牌,并先后在美国、日本、欧洲、韩国、俄罗斯等25个国家设立了40多家分公司。

即便2008年的那场金融风暴中,何享健也是凭借“家电下乡”的政策,安全过冬。

2009年年会上,何享健大胆放言,“提前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到2010年美的将实现1200亿元,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如此雄心勃勃,如此激情澎湃,谁能想到,何享健会在四年之后的2012年8月25日卸任呢?

而且,他毫不犹豫将董事长之位交给“外人”方洪波,“美的”成为我国第一家没有“父传子”的千亿级民营企业。

而且,与高调的“董小姐”不同的是,何享健常以自己普通话讲不好为由,婉拒媒体来访,“要退就彻底退,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事实证明,何享健没有看错。

美的在方洪波的带领下,一路攻城掠寨,2016年更是以292亿完成对德国工业巨子库卡的收购,率先进入2000亿的营收俱乐部,将格力远远甩在身后。

此时,何享健甩手过起了神仙日子。2014年2月,他发起成立了何享健慈善基金会,拿出4个亿作为首批项目运作基金,3年后又公布了60亿元的慈善捐赠计划。

试问,如何潇洒地活着,有几个企业家能做得到呢?

您是否正在思考以下问题:

企业家们,你应该有听说过真格基金的徐小平吧,他为什么投资大学生的项目,而咱们为什么拿不到融资呢,差到哪里?

他们的项目不如你,他们管理能力不如您,成功失败的经验不如您,都不如您;

他们没有经历过成功失败,他们就是拿资本的能力比你强;

咱们的思维和投资人为什么总是不同频,好项目融资为啥这么难?...

我们定期举办《资本赋能·领袖峰会》,联合东方赛富刘俊宏、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谢闻栗、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龙琼、华洋资本于浩天、香港时空资本、银河资本...等9位投资大咖、资本专家和25家风投机构赋能产业升级项目对接。

【关注领域】: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教育,先进制造业等符合条件的领域。

9位导师之一:前海梧桐并购基金董事长谢闻栗(投资过优客工场、脉脉、喜马拉雅等独角兽项目)

“传奇”何亨健:比柳传志还早创业,身家1300亿却让独子在外打拼

峰会价值

【项目升级】:商业计划书专业辅导、股权顶层架构设计、资本运作 、商业模式 、产业并购、营销策划、融资路径设计、企业转型升级...

【股权融资】:现场还特邀20家风投机构一对一对接优质项目进行股权投资!

举办城市:北京/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