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康熙立襁褓中的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什麼瞬間言聽計從了?

青燈問史


胤礽在歷史上兩立兩廢黜。

胤礽是康熙赫舍裡皇后生的第二個兒子(嫡長子承祜幼殤),週歲就被康熙打破祖訓立為太子,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經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還先後兩次被立為太子,但是最後卻在九子奪嫡中失敗,被廢黜,結局淒涼。在《康熙王朝》中,胤礽也先後兩次被立為太子,第一次被立還是剛出生的時候,康熙在周培公的建議下,立了襁褓中的胤礽為太子。為何要立?也不是康熙對周培公言聽計從,而是康熙自身願意立胤礽為太子。

康熙立胤礽為太子時的背景。

當時康熙的處境很不好,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的三藩之亂來勢洶洶,已經席捲大清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北邊還有察哈爾的叛軍,宮中還剛剛爆發了朱三太子聯合太監刺殺康熙的事情。而赫舍裡皇后,剛剛生下胤礽不久就血崩,也就是說快要死了,眼巴巴望著康熙,可是卻不言語。赫舍裡想說什麼?當然是希望康熙善待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可是後宮不能幹政,這個時候周培公就出來說話了,他說他懂娘娘的心思,說了下面的這番話。

皇上,當前外有三藩反叛,內有逆賊作亂,可謂非常之時,今日皇上又得以阿哥,臣叩請皇上在兩位皇子中選擇其中一位立太子。

周培公希望康熙在赫舍裡孩子和明珠妹妹的孩子之間選一個作為太子,雖然說沒有明著說就立赫舍裡的孩子,但是赫舍裡的孩子是嫡子,很明顯就是支持赫舍裡的孩子為太子了,康熙也答應了。

康熙為何立胤礽為皇太子?

康熙沒有猶豫,馬上宣佈:

按祖宗家法,坐朝之君不立太子,當此非常之時,朕為固國本,決意建儲,立皇子......胤礽為皇太子。

康熙為何會聽周培公的話?當然不是言聽計從,而是康熙自己內心的選擇。

第一,康熙和赫舍裡的感情非常好。兩個人是政治聯姻,赫舍裡是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女兒(正史中是侄女),孝莊太后選定赫舍裡為康熙皇后是為了除掉囂張跋扈的鰲拜。鰲拜的確被除掉了,但是赫舍裡知書達理,康熙對赫舍裡真的動了情,願意立他們的孩子為太子。

第二,剛才已經分析,當時的康熙危機重重,立下太子有利於穩定局勢,

第三,也是希望繼續得到索額圖家族的支持。赫舍裡已經去世,立下赫舍裡的孩子,索額圖還是會為了自己女兒的孩子而支持康熙。不過最後索額圖支持過頭了,甚至希望滅掉康熙,讓胤礽早點登基,把自己弄成了大清第一罪人的結局,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索額圖給周培公下跪感激。

索額圖聽了康熙的決定後,非常感激,出門後就給周培公跪下了。為何要給他下跪?因為索額圖的女兒赫舍裡雖然已經去世,但是她的孩子被立為太子,赫舍裡家族的榮耀又可以繼續了,索額圖當然要感激周培公了。況且索額圖還曾經建議殺掉周培公和明珠,平息吳三桂的叛亂,這決策被證明是錯誤的,但是周培公都不記仇,索額圖感激的同時,還是有點內疚的,所以就下跪了。

不過太子最後還是被廢黜了,索額圖也被康熙怒罵為大清第一罪人。


湘西小木魚


影視劇《康熙王朝》有一段經典的情感戲:適逢三藩反叛於外,逆賊作亂於內,皇后赫舍里舍命產皇子胤礽,在周培公的“建議”下,康熙在青年時期就建儲立太子。



康熙瞬間秒懂了周培公的話意,是出於逛青樓的羞愧?還是另一個重要原因,亦或是康熙會錯意?還是其中隱藏著一些我們不知道的秘密?

那麼,在聽了外臣周培公的一席話後,秒懂的康熙帝為何會將剛出生的二皇子胤礽立為太子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皇后赫舍裡在“危命懸一線”之時,周培公對康熙所說之話的內在秘密,這才是康熙為什麼會選擇把剛出生的胤礽立為大清的儲君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們先還原下影視劇《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奉勸康熙康熙立儲的原話:

“皇上,當前外有三藩反叛,內有逆賊作亂,可謂非常之時,今日皇上又得以阿哥,臣叩請皇上在兩位皇子中選擇其中一位立太子。”

此話一出,便立即拉攏了朝廷重臣索額圖,為何呢?原來,周培公幾句輕描淡寫又分量極重的建議,雖然看上去貌似周培公處於中立狀態,把兩位皇子推上前,讓康熙擇其一立太子,實則是在趁康熙在皇后因難產即將離世而傷心脆弱之時拉攏索額圖,無疑是在偏袒剛出生的胤礽,幫了胤礽就是站在了索黨的隊伍中。



為什麼說此時建議康熙立太子是在偏袒胤礽呢?

十月懷胎待產期滿,康熙被公公蠱惑屢逛“紅燈區”,羞愧之心油然而生。

康熙在皇后赫舍裡將要生育之時,竟然多次夜出偷腥,聽聞丈夫夜逛青樓的赫舍裡因此內心傷心難過導致難產,太皇太后孝莊令太醫在萬不得已之時選擇保住皇上的大業,不料赫舍裡剛產下皇子胤礽便出現大紅,太醫們束手無策,派人叫來康熙見赫舍裡最後一面。



而善於揣摩的周培公透過赫舍裡奄奄一息的表情看出其死前遺願,果斷直諫康熙此時為內憂外患的非常之期,即朝廷內部有人有不臣之心,外有三藩不願撤藩,反而有舉兵造反之心。

另外,提醒康熙赫舍裡身為皇后,已然產下皇子,是嫡長子,外加皇后赫舍裡為了產下皇子而危在旦夕,死前唯一想看到的就是在自己走前,能夠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立為太子。

康熙羞於自己既沒能陪伴好皇后走完最後一程,反而是赫舍裡的難產,是自己出宮漁色造成的,是上天給自己的懲罰,況且皇后確實產下男子,理應立其為皇太子。另外,赫舍裡的叔父索額圖又為朝中重臣,介於三者的綜合考慮,康熙此時此刻只能選擇把剛出生的胤礽立為皇太子。

周培公一語道出赫舍裡想說而無法說出口的遺願,其通過自己的口說出赫舍裡心中所想,而康熙對赫舍裡是滿滿的歉意,事到如今,唯有把剛出生的胤礽立為皇太子,才能彌補對結髮妻子的愧意,皇后赫舍裡才能死而瞑目,由此可見,康熙立胤礽為太子的原因其實就是為了彌補這位剛誕下皇子的皇后赫舍裡。

所以,為了穩定風雨飄搖的朝廷,為了大清的繁榮昌盛,更為了彌補對愛妻,當週培公說出讓康熙立太子的想法時,康熙直接當眾宣旨:

按祖宗家法,坐朝之君不立太子,當此非常之時,朕為固國本,決意建儲,立皇子......胤礽為皇太子。

周培公在皇后難產之時的大膽“建議”可謂是一石二鳥,即拉攏了重臣索額圖,又抬升了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只可惜長大後的胤礽,貪圖美色,不務正事,在兩立兩廢之後,終沒有成就大事.....


獨舌視界


胤礽是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生下胤礽的時候發生難產,結果因為醫療條件所限,保全了胤礽,而其母親赫舍裡卻死了。

赫舍裡的孃家可不簡單,爺爺是康熙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索尼,父親則是索尼的兒子索額圖,顯赫的家族背景是赫舍裡登上皇后的先決條件。當然,有史料證明,康熙帝與這位赫舍裡的感情也十分不錯。

周培公,在正史裡面只是一個微末小吏,但是在《康熙王朝》裡搖身一變成為康熙的重要漢臣,輕率幾千家奴,滅了吳三桂的大功臣,後被康熙貶駐盛京。這位漢臣是吸漢文化長大的人,對封建王朝的權術政治思想看得透透的,大清已經立國多年,從皇太極之後就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對於明朝的政治體制幾乎是全盤接受。

康熙自小聰明,當然也是受漢文化侵染很重的一位皇帝,對於帝王權術玩弄得一套一套的。

所以,當赫舍裡死不閉眼的時候,周培公卻暗示康熙,立胤礽為太子。這麼重大的決定,連基本的討論和程序都沒有,且關乎國本的重大事宜,康熙為什麼瞬間就言聽計從了呢?這不得不說明,康熙與周培公之間是有著某種默契,或者是說康熙在國本問題上早就有深思熟慮的考慮,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清入主中原,以一佔比不足百分之一的少數民族能夠統一全中國,統一佔比百分之九十的漢族,不可謂沒有他的先進之處。而努爾哈赤創建的八旗制度,這種原始的帶有民主色彩的政治制度,就是早期女真族能夠統一女真各部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皇太極被推舉為上女真汗位,隨後皇太極建立大清,在意識到漢文化的博大精深後,皇太極逐漸全盤接受明朝的政治體制,八旗制度這這種衝擊下逐漸淡化為議政王會議制度,皇太極死後,由於八旗旗主勢力的逐漸強大,逐步影響和威脅到皇權,推舉制度在旗主勢力的妥協下發生質變,順治帝福臨就是這種妥協的產物,可以說,皇權在勢大的八旗旗主面前,變得岌岌可危。這種形勢,經歷到康熙繼位。

如果不解決這樣的問題,皇權淡化,八旗勢大,八旗就有可能因為爭奪權力和地盤,再生戰火,生靈塗炭。對於這一點,康熙是再清楚不過,當初,康熙的繼位就是在孝莊太后和諸王、大臣在折中的情況下,推翻了順治打算傳位兄弟的計劃,將康熙玄燁推上帝位的。

康熙是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的。周培公自然也清楚這一點,皇權要是得不到加強,八旗勢力做大,最終政權不穩,就很難控制,在這樣的情況下,周培公暗示立胤礽為太子,是很合適宜的,加之胤礽皇后所生,屬於嫡出二長子(長子已死),和漢族王朝立皇太子如出一轍,有章可循,對於加強皇權,提升皇權地位有百利而無一害。

康熙此舉有效的化解了後嗣皇權與旗主權力的矛盾,並建立起皇權的絕對地位,對於康熙平三藩,收臺灣等大有好處。

另外,一個假朱三太子楊起隆三郎香會勢力龐大,康熙不是不知道,“太子”之威如此強大,康熙不可能無動於衷。也是因為如此,康熙殺死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以絕後患。在這種思維下,康熙當然也知道,自己建立起太子制度是何等重要,所以,立胤礽為太子,既是他的棋局,也是他強化皇權政治的需要。

至於以後的結果,發生太子胤礽兩立兩廢,九子奪嫡等情況的發生,那是後話。至少,在開始,康熙是這樣想的。


青燈問史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按照電視劇《康熙王朝》的場景來說,當時是皇后赫舍裡難產,費盡了力氣才剩下了

胤礽,當時來說,已經到了要保大人還是保孩子的境地,產後的赫舍裡已經奄奄一息命懸一線了。

在這種情況下,周培公暗示康熙立胤礽為太子,而康熙馬上明白意思,立了胤礽為太子,表面上看起來是倉促的決定,實際上是古代皇權的一種必然選擇,因為在經過了千年皇位繼承問題的各種鬥爭之後,歷代王朝都形成了一個共識——立嫡長子,也就是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

為什麼要立嫡長子?

一是因為所有的擁立標準都不靠譜

實際上無論是夏商周時期的邦聯制時代還是秦始皇之後的帝國時代,各朝的君主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都是最為費神的事情。因為繼承人的選擇將直接關係到國家的興亡,一個好的繼承人能講江山坐穩,把國家發展強大,而一個昏庸的繼承人則很可能會斷送江山,把祖祖輩輩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拱手讓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既然要選擇繼承人,那麼就要有標準,以什麼為標準呢?

立賢能的?實際上不靠譜。因為賢能有很多方面,比如能識人,善於用人還是聰慧,有很高超的智慧?這些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都很難講。

如果以賢能為標準來立儲君的話,那麼皇帝手上往往有很多皇子,每個皇子都會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的賢能,有的會主動要求去打仗立戰功,有的會主動分擔皇帝的政務顯示自己的政治才能,有的會寫文章顯示自己的修養高,等等,但是作為一個皇帝來說,能不能做好實際上是綜合才能的體現,並不只是某個方面強的問題而已,而各方面的才能如果要綜合起來也很難分出高下,分出誰好誰不好,反而容易引起朝中的派系鬥爭,更容易引起政治動盪,歷史上因為皇子爭位而引發的政變層出不窮,幾千年來案例非常多,實際上如果以賢能為標準,始終都是無解的。也經常出現當皇子的時候很賢能,但是當了皇帝以後很昏庸最後丟了江山的情況,如隋煬帝。

如果以道德為標準就更不靠譜了,歷史上曾經有過“舉孝廉“為標準來選拔官員的情況,基本是在漢朝,但是這樣就造成了大量的人充當了偽君子,他們只是表面上孝順,實際上只是為了當官,獲取利益,歷史曾經證明以道德為標準選拔官員不靠譜,就更不用說選皇帝繼承人了。

還有些皇帝是因為寵愛某個妃子,就立了這個妃子的孩子為繼承人的情況,當然,這種情況引發的政治鬥爭更激烈,因此出現的政變更多,也因此在歷史上多次引發社會的動盪。

所以,在立儲君的問題上,如果要有個標準,實際上並沒有靠譜的標準。

二是帝國政治局面穩定的最重要因素是正統

到了清朝時期,以儒家為代表的帝國統治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儒家講究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社會關係,當君主的就必須要有正統性才能有合法性,有合法性才能維持政治局面的穩定,因為所有人的價值觀來說,他們都認同正統,無論是大臣還是士大夫還是老百姓。如果不是正統,那麼人們就不會認同這種非正統情況,就容易引起紛爭和政治混亂。

而這個正統,就是名正言順,最名正言順的人,就是皇后生下來的第一個兒子,因為皇后在所有妃子當中是最正統的,她生的第一個兒子在所有的皇子當中也是最正統的,所以立嫡長子在正統上不會有任何問題。

因此,胤礽作為嫡長子,立為太子就是正統。

三是給逝者安慰

按照電視劇的劇情,當時的皇后赫舍裡即將死去,但是她一直還留著一口氣。作為母親來說,她應該知道自己即將死去,但是她最愛的應該是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這是任何一位母親的天生的本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的好。

赫舍裡作為顧命大臣索尼的孫女,當時朝中重臣索額圖的女兒,自小生長在高官家庭,深知在皇室之中,作為皇子也就是她剛出生的兒子來說,只有獲得最高權力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而要獲得最高權力就要先做儲君,這樣當上皇帝的概率就非常大。而她本人貴為皇后,生下的兒子胤礽作為嫡長子,即便將來沒有成為皇帝,他都是任何一個當上皇帝的皇子的心腹大患,也就是說,胤礽的命運是註定了的:要麼當皇帝,要麼死於他人之手。作為母親的赫舍裡對這點心知肚明,如果她還能活下去,那麼胤礽安全係數就非常大,畢竟還有她這個皇后在保護他。但是赫舍裡即將死去,以後也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了,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自己死前當上儲君,這樣自己也能走的更放心一些。

康熙看出了這點,周培公也明白這些。而周培公提出立剛出生的胤礽為儲君,為太子,並不是心血來潮,他明白立嫡長子這種規矩,所以他敢提出這個建議。

要知道在古代皇權社會,大臣提出立儲君的事情都是犯了大忌的,因為皇帝最怕皇子和朝臣勾結形成勢力,通常如果皇帝問大臣立那個皇子為繼承人的話,大臣的標準回答應該是“這是皇上的家事,微臣不該過問,但是不論皇上立誰為繼承人,我都會為他效忠“。

當時的周培公看出實際上康熙是要立嫡長子為太子,同時對赫舍裡的感情也非常深,但是他不好直接說立胤礽為太子,畢竟自己是皇帝,需要一個大臣提出然後自己准奏,周培公就充當了這個提出建議的角色,康熙自然就順水推舟準了。

綜合以上來說,是因為康熙本身就要立嫡長子胤礽為太子,赫舍裡出於保護孩子的母性本能需要胤礽當太子,而周培公看出康熙的意思,而康熙不好自己直接提出,就充當了提出建議的角色,在康熙和赫舍裡都想法一致的情況下這個建議被瞬間通過。


老威觀史


立胤礽為太子,實際上是康熙一次重要的政治抉擇。當時,清朝內憂外患,在三藩反叛的時候,朝中意見不一,康熙削藩大業受到索額圖一黨掣肘,雖然索額圖尚不能威脅皇權,卻能嚴重拖後腿。康熙雖然有明珠和漢臣的支持,但是忽視索黨和八旗元老貴族的利益是他剛愎自用,周培公暗示立儲實際上是建議康熙理智的對待索額圖,加強團結,鞏固朝廷穩定,才能一力鎮壓吳三桂。康熙立儲,實際上是放棄很激進的扶持滿族新貴和漢臣,試圖全面從滿族元老手中接管權力的打算。滿清立國以後,由於過去發源於部落聯盟的八旗制度,皇權受制於滿族勳貴,皇權分散,康熙重用明珠和漢臣實際上是想改變這種局面,但是他手段過於激進。周培公作為漢臣其實同樣非常支持這一方略,但是他有大局觀,知道滿洲勳貴勢力不可猝然消除。周培公的建議,為康熙所用,實際上是康熙改變或者調整自己政治意圖和行動的一次重大抉擇。而索額圖則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瞬間感受到與皇權對抗的巨大壓力消除了,一方面感動於自己的政敵周培公的胸懷和大局意識。所以要感動流涕,下跪謝周培公。而且索額圖這樣做,表面上是對周培公致謝,其實也是通過這一行動表達對皇權的臣服。他對康熙下跪謝恩只是儀式性的,但是對周培公下跪是表達對康熙的內心的臣服,表達自己將全力以赴支持康熙平叛大略的態度。


涵江66261669


應該要從正史解答才完整。其一,太子無德,兩立兩廢,赫舍裡九泉之下有知會作何想。赫舍裡留下的這個皇子,也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子,康熙皇帝對他百般寵愛,把自己對赫舍裡的感情全部也是全部傾注在這個孩子身上。公開冊立胤礽為皇太子。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康熙對太子胤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為他制訂了周詳的培養計劃。在太子很小的時候,康熙就親自教他讀書。胤礽當然也沒有讓他的父皇失望,無資過人的他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異。隨著胤礽的不斷成熟,康熙皇帝給他的特權也越來越大。他讓胤礽和江南士紳們頻繁交往,示意胤礽和外國傳教士相互往來,並且安排朝廷重臣索額圖做胤礽的指導老師。索額圖是皇后赫舍裡的叔叔(不是電視劇所說的父親),胤礽的叔祖父,索額圖在剷除鰲拜和平定三藩之亂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此時已經成為康熙皇帝的左膀右臂。索額圖認為康熙交給自己的任務是儘快把太子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皇帝,他利用各種機會提升太子的地位,幫太子樹立權威。他又主持制訂了一整套的太子儀制,授太子的衣服一律使用黃色,幾乎與皇帝相同,康熙皇帝反對嗎?皇帝這些並沒有表示反對。在康熙皇帝的寵愛縱容和身邊大臣的幫助慫恿下,胤礽變得越來越囂張和暴戾。他開始大肆擴充自己的勢力,到處索要賄賂。他經常隨意打罵自己的奴僕和隨從,連王公大臣也不放在眼裡,平郡王,和貝勒們都遭受過他的親手鞭打。還有等等的壞事做盡。這已經是封建社會中不可容忍的超越行為。康熙皇帝對胤礽的所作所為都有所耳聞,他開始對這個太子感到擔憂和不滿。康熙四十年(17o1),康熙將索額圖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的罪名拘禁,株連逮捕了大批相關人員,希望以此給胤礽敲響警鐘!雖然胤礽暫時有所收斂,但是當了三十年太子卻還無法繼承皇位的他已經失去了耐心,他對康熙皇帝已經產生了深深的怨恨。再加上他的特殊身份,他與其他皇子的關係也很冷漠。康熙皇帝又發現胤礽在夜晚靠近他的帳篷,並且往裡面窺視,他懷疑胤礽有心剌殺自己,頓時感到非常難過和憤怒。他不等回到京城,直接在布爾哈蘇臺行宮中召集群臣宣佈廢除胤礽的皇太子身份!並且將他拘禁起來。最終,胤礽在51歲那年悽慘地死在了鄭家莊。總結:因為赫舍里氏的緣故,康熙皇帝對胤礽寄予厚望,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夠執掌大清江山。如果胤礽真的做了皇帝,那麼赫舍裡皇后可以含笑九泉了。唉!可惜造化弄人,胤礽做了三十多年太子,卻被兩立兩廢,最後的結局:在監禁中終老。如此,赫舍裡皇后若在地下有沒有知道呢?若她知道又會作何感想呢??她只能以淚水洗面,大概只有無盡的遺憾也吧!!!


茹叔敬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週培公是什麼人?

能讓康熙聽從並定是股肱之臣,這個人雖然有功然而卻不得善終,也許是他和太子的關係導致的。。。。

清太子愛新覺羅·胤礽,是清朝唯一一位明立的太子,因為清朝老祖宗為了防止皇子和大臣們結黨營私都是秘密立太子的。可見康熙是真的喜歡這個兒子。

胤礽從小聰明,並有萬千寵愛於一身導致他恃寵而驕。

那麼為什麼會康熙會喜歡這個兒子呢?

1.母親仁孝皇后赫舍里氏難產而死,皇帝心有內疚。而且皇后的身份尊貴,其皇親的勢力有助於皇太子鞏固權位。

2.怕各旗各自擁立新王,使朝綱崩亂。

3.強化皇權,鞏固統治。

4.康熙總結經驗,學習明朝的立儲制度。從小培育皇太子成為皇帝做好準備。

以上原因就是康熙這麼早就擁立胤礽為太子,但是皇帝心思海底針。後來一想又感覺不對,太操之過急,一個襁褓裡的娃娃還不知道長大怎麼樣子就立了。然後又想了下週培公舉薦太子是不是別有圖謀,將來會不會挾幼帝威脅大清的國運呢?而且他又是平定三潘的功臣。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是漢人,他是漢人,他是漢人(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康熙雖然表面上滿漢都任用,但是心底裡對漢人大臣是不信任的。萬一他老人家百年後朝政大權落在漢人手裡,那老祖宗的基業都毀在他康熙手裡。

所以周培公錯就錯在多管皇家事,皇家的事情哪能容你一個漢人決定,因此呢周培公的死也是必然的。即使周培公的心是坦蕩蕩的,但是康熙從小在鰲拜手裡吃得苦他永遠不會忘記,周培公有可能是第二個鰲拜,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一個威脅清朝政權的人。


尼采廣寒宮中坐


我們先還原一下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皇后赫舍裡難產奄奄一息,周培公奉勸康熙立儲的片段。


皇后赫舍裡生育時難產,雖生下皇子卻出現大紅,生命危在旦夕,孝莊太后下令急召還在宮外漁色的康熙皇帝回宮見赫舍裡最後一面。

康熙皇帝面對奄奄一息的赫舍裡,萬分羞愧,詢問她臨終遺願。此時的周培公從皇后的眼神中看懂了她的臨終遺願,果斷直諫。

周培公:皇上,當前外有三藩反叛,內有逆賊作亂,可謂非常之時,今日皇上又得以阿哥,臣叩請皇上在兩位皇子中選擇其中一位立太子。

周培公是聰明之人,他將兩位皇子推至康熙面前進行抉擇,看似公平,實則偏袒了皇子胤礽。為何?原因如下:


按清朝祖訓,坐朝之君不立太子,當此非常之時,為固國本,康熙打破祖訓,決意行非常之事:立太子。


周培公知道,此刻的康熙對赫舍裡滿是歉意,唯有將剛出生的胤礽立為皇太子,赫舍裡才能死而瞑目。赫舍裡是朝中重臣索爾圖的女兒,索爾圖一家對大清的重要性,康熙自然明白,周培公又豈會不知。


所以當週培公建議康熙立太子時,康熙已經明白周培公的意思,瞬間言聽計從。周培公這一招實在高明,既替皇帝分憂,又拉攏了索爾圖,進而穩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任小白


康熙立襁褓中的胤礽為太子就是為了收買皇后赫舍里氏家族,確保大清王朝千秋萬代。

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家族顯赫,她爺是四位輔政大臣之一索尼,索尼的三兒子索額圖助康熙將禍亂朝綱,圖謀亂政的鰲拜一網打盡,隨後成為康熙的心腹大臣,朝中大臣多依附索額圖,也就是所謂的“索黨”。

索額圖世襲一等公,收臺灣;沙俄勘定邊界,簽訂《尼布楚條約》;隨康熙親征噶爾丹;裁撤“三藩”等重大事件中運籌帷幄,發揮了重大作用,被譽為“本朝第一功臣”。

扳倒鰲拜,康熙親政,不顧眾臣反對,決意裁撤三藩。聖旨一下,朝局動盪,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橫掃南方半壁江山,與朝廷軍隊隔長江對峙,西邊王輔臣攜兵馬自重,待價而沽,北邊察哈爾蒙古的叛軍逼近北京,海上的鄭氏家族已經拔錨起航,西藏的達賴喇嘛蠢蠢欲動。

京畿重地“朱三太子”楊起隆設下展美人計,欲用毒酒除掉康熙,吳三桂兒子吳應熊策動宮內太監造反,一時間內憂外患,讓康熙焦頭亂額,一度產生退位想法。

恰逢此時皇后赫舍裡九死一生為康熙生下嫡子胤礽,生命垂危。康熙匆匆趕來,赫舍裡已無法言語,一雙鳳目圓睜,似有心願未了。周培公見狀挺身而出:

“皇上,當前外有三藩反叛,內有逆賊作亂,可謂非常之時。今日皇上又得一阿哥,加上大阿哥胤禔已有兩位皇子,臣請皇上選擇其中一位立為太子,佈告天下,以示大清繁榮昌盛,源遠流長。”

聽完周培公所奏,康熙恍然大悟,康熙當機為剛剛誕生的皇子取名為胤礽,即刻頒旨立為皇太子。康熙言猶未畢,赫舍裡身子一動,緩緩吐出一口氣來,含笑而逝……

康熙深知,此時內有奸細,外有強兵,冊立太子後國有儲君,自己如有不測國家根本不會喪失,一心對外,不會因為國本問題而產生爭論。

結髮之妻赫舍裡皇后與自己共渡鰲拜專權的困難歲月,又是為自己生子難產而死,康熙的內心極度的悲傷,所以胤礽是他與赫舍裡皇后的感情的化身,同時胤礽本具備嫡子的身份,按照漢族政權的規矩冊本應立胤礽為太子。

當時索額圖位列朝閣之中,掌管著兵部,並自撤藩伊始,索額圖就明確反對,主張是與吳三桂談判,甚至可以劃江而治,甚至在得知吳三桂叛亂時,企圖用明珠、周培公等人的項上人頭平息吳三桂的怒火。

作為赫舍裡家族和康熙聯繫的紐帶,此時赫舍裡皇后去逝,索額圖唯恐自己在朝堂之上的地位會因為“三藩之亂”而被周培公等人取代,更怕就此失去康熙的信任。

冊立胤礽為皇太子,有索額圖家族血緣的太子將來就是大清的皇帝了,此時兩大家族家就是命運共同體,所以索額圖改變了原來的政治立場,由主和轉向主戰,支持皇帝其實就是等於支持自己的外孫,正是由於索額圖家族的全力支持,康熙的平三藩戰略才得以實現。

千古一帝之稱豈是白來的嗎?康熙可了見了兔子都未必撒鷹的主!


美麗青春您真痘


康熙立剛出生的胤礽為太子一方面是由於大清面臨內憂外患之險境,為固國本和安定民心;另一方面則是安慰因難產而奄奄一息的皇后赫舍里氏,滿足她生前的最後一個願望

傳旨,按祖宗家法,坐朝之君不立太子,當此非常之時,朕為固國本,決意建儲,立皇子胤礽為皇太子,佈告天下,鹹使聞之。

赫舍里氏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索額圖的女兒。鰲拜禍亂朝綱,圖謀亂政之時,為了讓康熙早日親政,也為了籠絡索尼由孝莊太皇太后作主,迎娶赫舍里氏為皇后。

少年康熙卻對蘇麻喇姑情有所鍾,大婚之夜跑到蘇麻房中試探她的心意。
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蘇麻喇姑寧死也不願成為皇上的女人,她的心早已被伍次友佔據,即使孝莊以懿旨相加,也拒不從命,寧願與青燈古佛相伴,了此殘生。

扳倒鰲拜之後,康熙決意裁撤三藩。聖旨一下,朝局動盪,三藩蠢蠢欲動,潛伏於京城的鐘三郎香會也趁機活動,假扮朱三太子的楊起隆不惜犧牲妹妹紫雲,求她施展美人計,用毒酒除掉康熙。

身懷六甲的皇后遭到冷落,康熙整日出宮漁色,看上了眠月樓的頭牌紫雲,此舉差點使得楊起隆的奸計得逞。幸虧紫雲關鍵時刻良心發現,替康熙喝下了那杯毒酒。

回到宮中的康熙接到廣西糧道哈赤塔的奏報,平西王吳三桂斬殺雲南巡撫朱國治,公然起兵發動叛亂,康熙痛心疾首,後悔不該輕言撤藩,大清頓時面臨前所未有的危險局勢。正在佈置措施,應對叛亂之際,皇后赫舍里氏因產後出現大出血的症狀,性命垂危。康熙匆匆趕來,赫舍裡已無法言語,一雙鳳目圓睜,似有心願未了。任憑康熙和索額圖百般寬慰,赫舍裡始終不肯嚥氣。

見此情狀,周培公挺身而出:“皇上,臣知道娘娘的心思!必定是為皇子之事,放心不下。”

皇上,當前外有三藩反叛,內有逆賊作亂,可謂非常之時。今日皇上又得一阿哥,加上大阿哥胤禔已有兩位皇子,臣請皇上選擇其中一位立為太子,佈告天下,以示大清繁榮昌盛,源遠流長。

聽完周培公所奏,望著不肯嚥氣的髮妻,康熙恍然大悟,見太皇太后沒有反對的意思,康熙當機立斷,為剛剛誕生的皇子取名為胤礽,即刻頒旨,立胤礽為皇太子。康熙言猶未畢,赫舍裡身子一動,緩緩吐出一口氣來,頓時合上雙目,溘然長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