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感觉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火拼愈演愈烈?

49973812


我倒是觉得双方的竞争没有以前白热化了,不知道各位看官是否有同感?

比如,双方最新一起投资的案例是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出资比例方面,公告显示,腾讯、阿里、无锡飞叶、荣巽、南京恒创共认缴出资额22.5亿元,苏宁17亿元,长安、一汽、东风各认缴出资额16亿元,世嘉利10亿元。合伙企业拟投资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共享出行产业,组建出行公司。

除此之外,在此之前,阿里入股中金公司,成为其第三大股东,腾讯是第二大股东。腾讯持股4.95%,阿里占比4.84%。

去年11月,阿里披露投资了B站,这同样也是腾讯投资的公司。

其他还有小红书,滴滴,众安保险,美团,等等,不完全统计,两者共同投资的公司有20多家。

合则两利,斗则两败?

其实,互联网江湖,阿里和腾讯是两大寡头,双方的体量是第二梯队的头条,美团,滴滴所无法追赶的。阿里和腾讯如果联手,那很可能不是互联网的好事,竞争才能让双方都保持足够的活力。

但是,又不能竞争的太过火,保持良性的竞争最好,这个度要把握好。

比如,以上的几个项目,都是双方合作的典型。这说明两者并非完全白热化的投资,还是互有合作的。

可以预见的是,阿里和腾讯不会长期保持白热化竞争,也不会长期亲密合作,合合斗斗,才是常态。


赵冰峰财经


因为他们在扩张啊。扩得太宽太广,进了别人的后花园,那必然大打出手,基情四射。

对于这一体量的企业来说,扩张是必然的,上游下游前后左右,只要可以扩张的领域,它们的触角就必然延伸到相应的领域。

为什么扩张?

首先当然是资本的要求。这两家的背后都是众多的资本,而两家的现金流都很好,账上趴着巨量的资本。让这些资本躺着睡觉💤,吃利息,显然不符合资本贪婪的本性,那样的收益率太低了。

其次则是有贪欲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不安全感。人在这个社会最缺乏的是安全感,而企业、组织其实都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对于腾讯、阿里来说,他们同样缺乏这种安全感。而他们的应对就是不断的扩张,伸展自己的边界。边界越大,基础越广,他们内心的安全感就越强。

但能够扩张的领域就那么多,进入对方的领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而一旦进入彼此的边界,短兵相接,必然就会火花四溅,让人窒息。

微信与阿里的竞争已经是全方面的,微信在电商方面做过无数探索,QQ网购、拍拍贷和易迅,可以说,这方面的探索是无穷无尽,但最终这些都一股脑卖给了京东,然后又入股京东,现在京东的第一大股东不是刘强东,而是腾讯。

而现在另一个当红炸子鸡,拼多多,更是寄生在微信体内的。

同样的,马云在社交方面也是花了很大功夫的。比如投资微博,投资陌陌又退出,旺旺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在钉钉上更是费了无数功夫,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些都没戏,挑战微信和QQ的社交霸主地位,没戏。

可以说,双方为了对付彼此这个最大的可能的潜在竞争对手,都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但有些潜在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这个所谓的潜在的东西就是各自的基因。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做社交的做不好电商,做电商的做不好社交,这是完全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

其实,马化腾和马云,都是人尖子,到了这个层次的人,不会想不清楚这些问题。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资本的裹挟,自身的不安全感,好胜心,各种社会、人群的期望,这个层次的公司,很多东西已经不是他们个人能决定的,背后都负着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他们甚至成了民族自豪感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是世界第二和世界第一比拼科技实力的一部分,都是十大互联网公司之一。

社会已经不允许他们失败。

为了资本的利益,为了股东的利益,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其它可能莫名其妙附加的价值,已经没有退路。

这些年,小马哥出招,马云必然跟上,你给我一白鹤亮翅,我必然回你个黑虎掏心。

我攻击你的大本营,比如你想做社交,那我必然投资电商;相应的,你涉及电商,马云必然四处出击,所有带社交属性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产品,我必然插上一手,比如投资微博。

其实这些投资未必一定会产生多大的价值,甚至根本不是二马真正关注的。

但另辟蹊径,却一定有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比如腾讯投资拼多多,最开始并不一定想要得到多大的收益,但最终的结果确实给了马云一记闷棍。

这些不一定能干死对手,却能恶心对手,而使得对方无暇冲击自己的主渠道。

我攻击你的大本营,你的注意力被吸引而无暇进入我的领域,我的大本营就安全了。

那马云的个性,是那种退缩的人吗?你给了我一棍子,我自然会还你一记扫堂腿。

一开始也许双方还会有所克制,但时间久了,火气上来,那还磨叽什么呢?抄家伙上呗。自然竞争就愈发激烈了。



江上一峰青


还记得12月的乌镇互联网大会嘛,这场“东兴”饭局,也就是刘强东和王兴共同组的饭局。有意思的事是当时刘强东和王兴左右陪坐,C位坐的是马化腾。

还有很多互联网领军人物都在,唯独没有的就是马云和阿里的团队成员。这次饭局被网友称之为——反阿里联盟。

从这几年这样的饭局和各种商业活动就能看出他们的明争暗斗早就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而且早就开始站队了。

这场互联网的帝国之战随着线上线下红利瓜分的所剩无几,有句话是:80%的红利掌握在20%的人手中。这就很好的形容了目前国内的市场。

阿里阵营有新浪微博,腾讯也不甘示弱的有腾讯朋友、腾讯微博。从用户粘性和活跃度来看,这一局,阿里胜。

腾讯在聊天软件领域有QQ,微信,阿里拿陌陌、来往与之抗衡、分流。腾讯的通讯优势在这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局腾讯胜。

阿里在购物平台有强大优势,天猫、淘宝,完全不是京东、拍拍网能抗衡的。

后面的更是如此,他们两家就像是在玩一个“我有这个,你有吗”的游戏。

其实,这也是因为他们两家在国内各具顶级的优势,而这个优势又是彼此无法取而代之的。所以他们只能在不断发扬自己的优势领域的同时,PK别的领域。或者说是拿别的领域来装备自己,越是优秀的企业之间的距离和差异往往是很小的。首富不首富只在他们的细化的比拼上。

所以,他们的比拼在将市场瓜分到极致后也不会停止。因为一家倒下后,必然会有另一家在与存活得那家抗衡。

这就是商场,如战场。


镁客网


一直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格局存在着“BAT”一说,但随着其中三家之一的百度逐渐开始掉队,无法与腾讯和阿里巴巴相抗衡,过去的“三国演义"也由此变成了“两国争霸”,近年来逐渐产生了“阿里系”和“腾讯系”的阵营站队说法。

一、饿了么和美团

二、天猫和京东

四、哈罗单车和摩拜单车

五、优酷视频和腾讯视频

六、UC浏览器和QQ浏览器

七、飞猪和携程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目前市值4846.6亿美元,位居全亚洲市值第一位,而腾讯则为4637.7亿美元,落后阿里。不可否认的是,两家互联网科技巨头的实力都十分强大,这几年各自都通过大量的投资在国内互联网各个方面都出现过激烈的竞争。

电商领域:阿里胜出,腾讯无奈另辟蹊径

现在,世人只知淘宝、天猫,却忘记了拍拍、QQ商城等平台。毫无疑问,腾讯在电商领域的发展是极其惨败的,早期的拍拍、QQ商城等购物平台均逐渐消失在历史当中,而阿里巴巴的淘宝天猫至今还主导着国内电商市场,无人能避其锋芒。

因此,腾讯无奈只好找寻京东。当腾讯发现自己的购物平台发展不下去的时候,它迅速看准了刘强东的京东,进行了大量的资本投资,是京东背后的重要股东,可以说没有腾讯的支持,京东不可能这么快发展成国内第二大电商平台。另外,腾讯近期还投资了新兴电商平台——拼多多。

社交领域:阿里心中的痛,腾讯的核心

众所周知,阿里心中一直都存在着“社交梦”,但是无论是在支付宝软件中三番两次的尝试也好,还是其他方面的注资也好,结果都得到了惨痛的教训。大家还记得当初支付宝上线“白领社区”么,随着大量低俗、涉黄信息的注入,“社区”功能的上线曾经直接让支付宝口碑急剧下滑。还好,如今阿里的“社交梦”还有企业聊天工具钉钉和微博在勉强支撑。

而腾讯则不必多说,如果没有QQ,腾讯或许便不复存在。大家都明白无论是腾讯的游戏业务还是微信等其他业务,一切根本基础都是凭借着企鹅QQ大量的用户流量而发展起来的。

文娱领域:阿里持续亏损,腾讯蒸蒸日上

这几年,文娱领域逐渐是双方共同发展的重点。为此,阿里还专门成立了阿里文娱大集团,但事实证明截止到目前,阿里在文娱领域还需努力。首先,在此领域表现亮眼的有,阿里影业、阿里UC浏览器、优酷土豆视频等;其次,在游戏产品方向、音视频方面,阿里还远远不及腾讯,比如说虾米音乐比不过QQ音乐,腾讯视频用户国内数量第一、游戏更是不必多说,阿里最近才刚出《旅行青蛙》中文版,而腾讯在游戏方面可以说全球范围内都是无敌的存在。


智能技术领域:阿里冠绝群雄,腾讯默默无名

在云计算业务、人工智能层面上,阿里已经做到了国内老大,远远地超越了所有对手。据统计,阿里云目前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接近46%,领先第二名五倍之多,比其他所有对手的总和还要多。最近,阿里更是全资收购了中天微、先声互联等国产芯片系统厂商,成立了达摩院,市场前景广阔。

而腾讯虽然也在云计算业务方面略有发展,但是基本只是服务于自身内部,很难听到有关腾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重要新闻。


新兴产业领域:线下新零售、外卖、出行、移动支付等,两者激烈抗衡

除了上面主要的已经分出明显胜负的领域,在当下互联网新兴领域内,阿里巴巴和腾讯也时刻在进行着抗争。

线下新零售,阿里将华联超市、高鑫零售、居然之家等众多连锁商超纳入麾下,而腾讯一样毫不示弱,将沃尔玛、步步高等超市也划为自家阵容。前段时间闹出的“不支持支付宝支付”就是最好的例子。

外卖出行领域,阿里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与腾讯支持下的美团相竞争;大规模斥资几十亿资金扶持淘票票业务,只是为了让这一业务超越猫眼电影。

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无时无刻不再变着花样吸引用户流量。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和腾讯曾经有过以及至今仍在进行的大大小小的战役,看完不知道你支持哪一家呢?


指微金融


两家企业的火拼激烈到什么程度?


2017年12月在广州财富论坛上,马化腾和马云两位大佬曾经这样评价彼此,

马云:“腾讯令人敬佩,我不恨他们...我每天都睡不好,担心企业被淘汰。”

马化腾认为两家公司竞争的领域太多。

“有时候多到有一点困扰,”马化腾说。

两家火拼的激烈程度,甚至让当事人都睡不好。



阿里和腾讯,

是业内公认的中国前两大市值科技公司,目前没有第三家能抗衡,

阿里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路上越走越远,腾讯在科技公司道路上扎实推进,

它们所创造的价值真实可见,火拼也愈演愈烈。

这两家企业的抗衡,不仅避免了形成一家独大的垄断,

同时也因为市场竞争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


从很久以前起,这两公司的核心业务(阿里巴巴的电商、腾讯的游戏和社交媒体)就已经开始扩展到其他领域,

如今它们在云计算、娱乐、外卖、支付以及投资等其他领域展开了竞争,相互渗透到彼此的领域,针锋相对。


而今天一则消息,更是把阿里和腾讯两家公司的竞争状态推向了高潮。


时隔7年,也就是今天(11月26日),

阿里巴巴“回归”港股市场与腾讯正面PK,

阿里以每股176港元的新股申购价获得市场认同,这边的腾讯股价同时出现小幅上涨。阿里的“回归”,让许多看港股只看腾讯的投资者多了一个对标对象。


从2015年开始,这两家公司市值越来越贴近,并轮流超过对方,

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这两家公司体量越来越大,

成为中国唯二进入全球市值排行前10的两家公司。



腾讯当前的市值约为4000亿美元、阿里约为4900亿美元,

直接对比看,阿里似乎领先一步。

有专家预测,三年后两家公司都会是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不得不说,阿里与腾讯的这场火拼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国内市场


具体来看,阿里业务版图可以总结为

——以零售业务为核心,打造阿里线上线下生态圈。



阿里业务分为核心商务、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以及创新业务及其他。

通过四大业务板块的布局,构建了完善的商业操作系统。

阿里云为技术和系统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蚂蚁金服提供支付和金融服务支持,

阿里妈妈提供营销服务和数据管理平台,菜鸟网络提供物流服务。

天猫、淘宝、优酷、高德等则提供了全面的商业、娱乐、出行等服务。



而腾讯的核心业务则分为两块:


一个部门是以马化腾为首的超级产品部门,注重产品开发和体验,QQ和微信。

另一部门是以腾讯总裁刘炽平为首的“投行部”,也就是对一些新型产业公司“买买买”。



毫不夸张的说,腾讯的影子已经囊括我们“衣食住行”等等方面。

社交用的QQ、微信,
出行投资的滴滴打车、陌拜单车、特斯拉
购物投资的京东,娱乐方面更有腾讯视频、QQ音乐,看小说用其阅文集团,
甚至吃饭也要用饿了么。


在金融方面,除了财付通、微信支付、理财通等,还入股了非常多金融公司,包括最近入股的中金公司H股,用28.6亿港币换来中金H股约12.01%的股份。


在汽车领域,有滴滴、陌拜、特斯拉,腾讯对打车市场的布局是全世界的,还有四维图新,新能源汽车的蔚来汽车等等车企。


在娱乐内容方面, 腾讯已经在游戏方面成交多笔买卖 ——《英雄联盟》开发商 Riot Games 、《魔兽》的开发公司动视暴雪、《过山车大亨》的开发公司 Frontier 等等。


海外市场


阿里与腾讯两家公司的业务虽然渗透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但也有脆弱之处。

随着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头部企业会最先受到冲击。

自2015年起,两家企业早就开始开拓海外市场,避免国内金融危机的同时,更要赚更多的钱,竞争同样激烈。


《纽约时报》报道称,

阿里巴巴向印度和东南亚的网上购物企业注资数十亿美元;

而世界各地的创业公司只要有一丝丰富其生态系的机会,腾讯就会投资。


一方面阿里的“国际版淘宝”速卖通正在扩大,并已经开放至俄罗斯、土耳其、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四个国家。


而腾讯现在已经是全球游戏市场最大的投资者之一。Digi-Capital的数据显示,2017-2018年,全球游戏市场投资并购交易额达到22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三份额中都有腾讯的身影。


另一方面,阿里与腾讯都在投资在线教育、生产电动汽车和租用自行车的企业。

“这些创举在海外市场,对于这两家巨头来说,更为蚂蚁金服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支付——提供了新的机会”。纽约时报曾这样报道。


投资风格


从2010年开始截至2019年5月,

腾讯一共投资713次,阿里319次,腾讯是阿里的2倍多,

但阿里投资金额高达3761.5亿元,腾讯投资金额2494.1亿元,

阿里约是腾讯的1.5倍。阿里的单次投资高达11.7亿元,腾讯则是3.4亿元。


阿里的投资金额在不同领域差距相对明显,可分为两大阵营

本地生活与电子商务领域,分别是1183.3亿元和974.3亿元,

文化娱乐和企业服务领域投资,分别是263.7亿元和263亿元。


相较于阿里,腾讯分布到各个领域的投资金额悬殊并不大。

腾讯投资金额最大的三个领域是汽车交通、电子商务和文娱传媒,

分别是460.1亿元、344亿元、329.7亿元;

其次投资金额在200亿元以上的是金融、游戏和企业服务领域,

分别是329.7亿元、267.7亿元、248.5亿元和200.8亿元。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从最初的门户时代(典型的代表就是搜狐),

已经走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曾谈过的BAT三足鼎力,如今百度新一季业绩净亏损达3.27亿元,股价暴跌16%,甚至市值不足阿里的十分之一,仅为450亿美元。被后起之秀美团点评以452亿美元超过。


随着今日头条、拼多多、美团等后起之秀的激烈追赶,又有不断涌现的新业务“创业”,阿里与腾讯如何在保持竞争的同时,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领域保持警惕,更是两家巨头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在这场竞争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充满危机意识的阿里和腾讯势必会在更多赛道上相遇。


华埔商学院


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这代表着蛋糕也是有限的,有限的蛋糕里,谁争的越多,谁的获利更多,谁就更能站在第一,掌握最终的话语权,腾讯系与阿里系是互联网的两极,目前除头条系和百度,其余的互联网企业基本上都各自划归两者的阵营。

腾讯与阿里之战

1、社交领域:腾讯目前拥有QQ以及微信,阿里虽然有钉钉以及收购了陌陌及入股新浪微博,但是这两者目前跟腾讯没法比,社交领域阿里完败。

2、金融领域:在金融领域腾讯目前拥有微众银行、微信支付、财付通、理财通等等;而阿里系的布局则有网商银行、支付宝、花呗、借呗等等,在金融领域(含第三方支付市场上)阿里更甚一筹,但是腾讯也不弱。

3、在传媒领域:腾讯目前旗下拥有及腾讯视频、天天快报、腾讯网、QQ浏览器、微视、起点读书等;阿里与之对应的拥有优酷视频、第一财经、华数传媒、阿里影业、虎嗅网、UC浏览器、书旗网等,并入股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以及万达影业等,这方面两者不相上下。

4、在新零售领域:新零售领域是两者的目前的战争焦点聚集点,阿里自己线上拥有淘宝和天猫,线下先后入股联华超市、新华都、三江购物、苏宁、饿了么、居然之家等等,而腾讯在线上入股了京东以及拼多多、蘑菇街等等,在线下则入股了步步高、家乐福、用户、中百、海澜之家、沃尔玛以及美团等等,两者犬牙交错,战争异常激烈。

此外两者之前还在共享单车、网约车、导航地图以及云领域等等都爆发过大战,可以说两者碰撞无处不在,因为一旦不进则退,故两家的战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了,毕竟目前互联网已经基本发展到瓶颈了,市场容量差不多到顶,此时分毫不得让。

这个从去年的乌镇的互联网东兴饭局(刘强东以及王兴组的局)上就可以看出了,里面一个阿里系的人都没有,除了张一鸣和雷军外,其余的企业基本都是有跟腾讯关联的,而马华腾也坐在了正C位置。否则一个互联网大会的饭局,在无论如何也不应该漏掉马云这个大佬。


鲤行者



这个问题好像很多人关心,确实阿里巴巴、腾讯两家巨头在国内太耀眼了,似乎谁也避不开。对于阿里和腾讯的所谓【火拼】,很多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似乎是希望打的越火热越好看,反正看热闹不嫌事大。


然而我要说的是,其实阿里和腾讯就算有竞争力,是商业上的正常竞争,不要去联想到什么【不和】【火拼】,搞得非要搞死对方一样。


说实话,就算是大战,现在的阿里和腾讯,已经到了谁也搞不死对方了。



两家市值都已经超过3万亿,是觉得的超级巨头


也就是说,两家都超级有钱,想通过砸钱的方式去竞争,两家旗鼓相当,谁也不会比谁差。


腾讯的核心是社交+游戏,阿里的核心是电商+金融


两家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多年来虽然有竞争,但是都没有怎么撼动对方的核心业务。就只有一次微信的崛起,微信红包让微信支付抢占了很多支付宝支付领域的份额。


双方都通过投资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版图


阿里巴巴所投资的融资金额超过100亿的项目主要分布在本地生活、电子商务、房产服务、广告营销、金融、企业服务、文化娱乐以及硬件八个行业,而腾讯投资的融资金额在100亿以上的项目主要分布在本地生活、电子商务、房产服务、企业服务、文化娱乐以及物流等六个行业。


双方实际都都在不断巩固自己的核心业务优势。



要说对两家巨头的发展,个人更看好阿里巴巴,一是因为业务国际化,二是组织竞争力。


最后,希望两家巨头能够不断创新,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商业突围


一个市场只有一个王!所以二虎相争,打的必然是惊天地泣鬼神。

无论是马云还是马化腾,其实他们两个并没有个人恩怨,只不过双方各代表的利益体系不一样就产生了非自愿性的竞争,对抗。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就拿最简单的外卖来说,美团和饿了吗?各自起家的地方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要在中国竞争外卖市场,就必须要亲直接面对面的火拼。因为谁都想做老大,谁也不想做老二。当美团找到腾讯的大树,进行疯狂扩张市场的时候。饿了吗,也必然需要找到大叔进行相应的对抗,能干得过腾讯的也只有阿里。所以腾讯系和阿里系就必然成为一个针锋对麦芒的竞争关系。

如果ali不接受饿了吗外卖的话,是否可以呢?答案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如果外卖市场被腾讯系一手把持的话。一旦美团宣布只接受微信支付,那么将对支付宝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所以阿里绝对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

这只是简单的外卖市场,其他的很多市场都是因为这样的关系而造成今天的局面。




威哥有店


未来3-5年的主战场还是阿里系PK腾讯系,它们基本已形成围绕消费的生活服务,涵盖“衣、食、住、行、娱、育”的产业生态,两家市值超10000亿美金的互联网巨头,已经统一了中国互联网江湖。阿里在电商领域占据领先优势,腾讯在社交游戏领域一家独大,除自身优势外,两家巨无霸还对处于风口的行业不断投资,企图在各自青睐的领域抢占一席之地,自然免不了正面交锋。

1、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最为激烈。

支付渠道能拥抱巨额市场的同时,还是一切商业行为的入口,阿里与腾讯对于生态支付入口必然是寸土必争。阿里最早开始布局网络支付平台,后期推出的余额宝一举打破银行多年来的垄断地位,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份额中,阿里的支付宝已经占据了53%的市场。而腾讯推出财付通与微信平台对接,不断侵蚀支付的市场份额,2017年终于突破了40%,直逼阿里。

2、新零售之战愈演愈烈,两家目前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都是超重量级,靠买买买广泛布局。

阿里:O2O平台端(饿了么、口碑)、电商基础(淘宝和天猫)、进军线下商超(盒马鲜生、银泰、入股高鑫零售、欧尚、大润发)、完整的物流基础设施(菜鸟系统、点我达)

腾讯:O2O平台端(美团点评、滴滴,流量优于阿里)、电商(拼多多、京东)、进军线下商超(每日优鲜、永辉、沃尔玛等)、物流体系偏弱(京东物流)、社交平台优势(微信、QQ等)

3、布局交通出行平台。

阿里投资ofo、哈罗并自创永安行单车,以支付宝为入口渗透地铁、公交、高速收费站等交通领域,阿里投资滴滴、高德、小鹏汽车、车来了、立刻出行等,在地图数据造车领域企图占得一席之地。反观腾讯投资摩拜、滴滴、蔚来汽车、特斯拉、四维图新等,布局出行市场,与阿里一一抗衡,不过双方的投资目前都处于前期布局,尚未进入收获阶段。

4、外卖战役。阿里放弃美团转投饿了么,饿了么与百度外卖联手合并,扶持自身品牌口碑,腾讯投资新美大,几大风口上都是阿里和腾讯的身影。


天方燕谈


阿里与腾讯是两家个性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巨头,阿里喜欢占据“高大上”,喜欢热热闹闹、大张旗鼓地推广自己的产品,马云本身就是大IP,一举一动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反观腾讯则低调得多,马化腾同学也不太喜欢抛头露面,腾讯旗下的产品相对来说也比较安静,不怎么宣传、没什么广告,静静地研究人性,专注于人的需求而开发产品,社交属性浓郁。

产业布局方面,阿里像“星球”,旗下产品组团号称是“动物园”,围绕着宇宙转动,形成整体。而腾讯则不怎么看重这一层关系,相对来说,旗下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空间,显得很独立。

感觉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火拼愈演愈烈?事实会告诉你确实如此,你的感觉并没有错。双方只要有业务交际与穿插的地方都有“火拼”,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另一方面,集团之间的竞争与马云、马化腾之间的私人关系没有半毛钱关系,其实他们两个并没有个人恩怨,只不过双方各自代表的利益体系不一样就产生了非自愿性的竞争,包括对抗。

阿里系和腾讯系业务交集涵盖“衣、食、住、行、娱、育”的整个产业生态链,集中在智能技术、新兴产业、文娱社交、电商支付等多领域。比如,饿了么和美团、天猫和京东、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哈罗单车和摩拜单车、优酷视频和腾讯视频、UC浏览器和QQ浏览器、飞猪和携程都是无法回避的竞争存在。其中移动支付领域竞争最为激烈,阿里和腾讯背后一直没有停止过“战斗”。

不仅如此,新兴的领域仍在不断在拓展,新零售之战愈演愈烈,双方全面参与抗衡,比如:

阿里:O2O平台端(饿了么、口碑)、电商基础(淘宝和天猫)、进军线下商超(盒马鲜生、银泰、入股高鑫零售、欧尚、大润发)、完整的物流基础设施(菜鸟系统、点我达)

腾讯:O2O平台端(美团点评、滴滴,流量优于阿里)、电商(拼多多、京东)、进军线下商超(每日优鲜、永辉、沃尔玛等)、物流体系偏弱(京东物流)、社交平台优势(微信、QQ等)

纵观BAT三大巨头,体量相当的也就阿里与腾讯了,所以说,腾讯系和阿里系必然存在一种针锋对麦芒的竞争关系。良性的竞争有利于行业的创新发展,消费者乐见其成。(配图摘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