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一文看懂光伏发展最新趋势 这些公司将受益行业技术变革(附股)


导读:

沉寂了一年的光伏行业近期持续活跃,成为市场赚钱热点之一,板块的崛起肯定有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搞懂这个原因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机会。



谈到光伏,很多投资者都不陌生,作为新能源发电的一种,光伏发电与风电、核电一起进入人们的视野。

光伏发电技术

光伏发电技术,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科学家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基于这一发现诞生了光伏发电技术。

相比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太阳能是最为取之不尽且可以利用的资源 ,然而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光伏发电还是存在其缺点,高度概括的讲,就是当前阶段光伏发电由于成本较高,能源转化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光伏发电成本较传统(火电、水电)没有竞争优势。目前国内一类资源区(内蒙古)的光伏电报价大约为0.52元/千瓦时,二类三类资源区最高(最高达0.84元),而火电的度电成本仅为0.3-0.4元。所以从单纯的商业角度,光伏发电当前只是一个“昂贵的游戏”。(政策支持缺失时曾出现大规模“弃光、弃风“现象)

但作为新型再生能源之一,这些并没有成为人类放弃对新能源探索利用的理由,并且随着产能和扩张以及技术的进步,光伏未来的发电价格会持续下降。所以现阶段,世界各国为了保障光伏产业 的正常发展,纷纷采取了政策扶持+经济补贴的措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隆基绿能、陕西煤业化工2019年12月中旬联合发布了《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则提出,在技术进步带动系统效率提升等因素的驱动下,光伏发电成本将快速下降。2025年前,光伏发电将成为最经济的新增发电技术之一。到2050年,光伏作为中国的第一大电力供给形式,全年发电量将占全社会用电量的近40%。

不断推进电池技术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重大推力

从成本构成上来看,拿分布式光伏来说,光伏组件占45%,逆变器占10%,支架占6%,配电箱占2%,光伏电流占2%,辅助料占5%,施工占30%。因此如何降低光伏组件成本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需求,而不断推进电池技术进步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重大推力。

制作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硅料早期普遍使用没有复杂提纯工艺的“多晶硅“材料,但由于多晶硅的导电性能远低于单晶硅(单晶硅多由多晶硅加工提纯而来),后来硅料多使用单晶硅。电池技术由最初的多晶硅技术过渡到单晶硅技术路线,目前单晶硅技术路线中有两个分支:P型单晶硅和N型单晶硅。单晶硅中掺磷是N型(电子导电),掺硼是P型(空穴导电)。

当前技术条件和生成成本综合对比,使用P型单晶硅材料的PERC电池(双面镀膜技术)依然是应用主流。在硅料、硅片提效降本、电池和组件提效后,2021年可将光伏发电系统 建设成本建降至3.0-3.5元/W(当前约4.15元/W)。

光伏产业当前处于PERC电池全面推广阶段,占据主流市场的P型PERC单晶电池产线效率已经在22.3%。

不过PERC电池有几个缺陷,第一个它本身技术方面的衰减解决不了另外一个就是PERC的成本,现在已经降到极限,后面降的空间最多实际还有10%几。采用PERC+技术,提效空间相对有限 。另一方面,PERC电池业内判断周期还剩下大概最多4-6年,产业急需新的电池技术来推动发展。

N型单晶硅电池为技术关注热点,HJT电池技术望成未来主流

因此人们又将视野回归到具有更高效率的N型单晶硅技术上。N型单晶硅电池主要包括N-PERT/N-PERL电池、N-TOPCon电池、叉指状背接触电池(IBC)和异质结电池(HJT)等。其中,TOPCon和HJT是目前N型技术路线的关注热点,最有望成为P型 PERC电池后的产业化主流技术,产业化效率进一步有望提高到26%以上。IBC电池最高效率已超过25%,但制程复杂,量产难度较大。目前仅美国Sunpower公司实现大规模量产。

从技术路径来看,HJT是目前公认的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20年可以说是HJT产业化的元年。从产业角度来看,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投资HJT,比如新加坡REC、通威、山煤国际、东方日升、爱康等企业都有明确的HJT扩产规划。HJT现在还处于小规模试生产阶段,主要有新加坡REC的600MW项目、山煤的10GW项目、通威成都合肥的项目,从REC的量产数据来看,转换效率是超过了24%,目前1GWHJT投资在8亿左右,未来如果设备端尤其是PECVD环节能有比较大的突破的话,单位投资可能会降到5亿元,届时HJT的性价比将会比PERC更有竞争力。

一文看懂光伏发展最新趋势 这些公司将受益行业技术变革(附股)

▲光伏产业链

2019年1月份-11月份,中国光伏总出货量(组件达到了59.04GW,与2018年中国光伏组件全年41GW的出口总量(系“双反”后最高水平,同比增长30%)相比,增长了44%。预计2020年中国新增需求将达到50GW,同比增长66.3%。全球光伏需求将达到152GW,同比增长32.5%,海外需求继续保持高增速。

政策叠加叠加光伏下游装机需求高增长(下游光伏电站运营尚未达到完全市场化竞争的程度,暂不建议布局),利好行业中上游企业,尤其是行业上游光伏设备以及硅料和单晶硅生产龙头,其中龙头企业从业绩增速和估值优势两个方面都值得布局。标的方面,重点推荐通威股份、隆基股份,目前估值都比较低,另外就是布局HIT技术的山煤国际、东方日升和设备端的捷佳伟创、迈为股份等。


一文看懂光伏发展最新趋势 这些公司将受益行业技术变革(附股)

▲光伏产业链HJT电池技术主要企业

A股主要上市公司

隆基股份(601012)是全球单晶硅产业链龙头。截至2018年底,公司硅片产能28GW,占全球单晶产能比例超过40%,位列全球第一;2018年公司单晶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技术层面,由于PERC电池扩产激进,电池片技术升级诉求提升,N型替代趋势初现。N型硅片设备与P型硅片兼容、工艺偏向半导体,公司的N型硅片已有供货,未来若N型电池片成为主流,预计公司的N型硅片供应能力会快速提升。

山煤国际(600546)2019年8月份发布公告,将进入光伏行业,规划总产能高达10GW异质节电池HIT,该技术是新一代电池技术,具备转换效率高的优点,媒体报道已经有企业效率超过24%。目前行业处于刚刚起步,目前在产产线规模都比较小,公司可能成为第一家GW级别生产企业。同时规模的扩大也将带来设备价格的下降,预计公司投产后生产成本将有望进一步降低。目前公司仅有10倍PE,仅反应了煤炭行业估值,一旦新业务启动将实现业绩和估值的同步提升。

东方日升(300118):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高达5.2亿元,同比增长319.4%,单三季度即投入研发支出2.6亿元,主要用于HIT产线的研发,目前公司已掌握HIT电池组件的相关制造工艺技术。2019年8月,东方日升宁海2.5GW异质结电池一期开工,预计2020年3-4月投产。

捷佳伟创(300724)主营PECVD、制绒、刻蚀、清洗等设备,目前是国内唯一能为客户提供整套电池片前中端生产线设备的供应商,随着公司丝网印刷设备的出货,几乎覆盖整条电池片设备产业链。

在hit新技术布局方面,目前国内HIT核心生产设备仍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整线设备投资高达8~10 亿元/GW,是perc设备投资的4倍以上,而如果采用国产设备公司的整线供应方案,预计单GW设备投资成本可降低在5亿元左右,具有明显降本空间。随着HIT技术路线份额占比的不断提升,国内主流设备商加大相应产品布局。捷佳目前HJT设备研发进展良好,关键的CVD设备也预计2020年上半年出货,届时公司将具备HIT整线交付能力,将充分受益于电池片技术更新迭代浪潮。

迈为股份(300751)的核心产品为光伏电池片丝网印刷生产线成套设备,目前绑定隆基、通威等国内主要电池片厂商订单份额,公司自2018年Q4以来与隆基持续签订订单,累计金额4.15亿元,支撑业绩稳定增长。在hit技术布局方面,公司目前与通威在合肥积极研发接触,目前已经在CVD和丝网印刷设备实现突破。

金辰股份(603396)主要光伏组件环节,核心环节的市占率水平高达50-60%,目前金辰也通过积极布局电池片核心工艺和设备,后续也有望受益于HIT技术发展浪潮。


一文看懂光伏发展最新趋势 这些公司将受益行业技术变革(附股)



总结来说,发展光伏发电如发展新能源汽车一样,是全世界各国的共识,受到政策大力推动。然而受制于电池及光电转换效率,光伏发电成本相对比火电没有竞争优势,但随着扩产和技术提升,未来光伏发电成本望降至0.3元/kWH,低于火电成本。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发布的《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2019)》,2025年,光电发电为最经济的新增发电技术之一。到2050年,光伏发电占社会用电需求的40%。而2018年,光伏发电占全社会发电量的2.5%,提升空间巨大。需要注意的是,光伏板块机会为中长期行业机会,不适合短炒,因此中长期跟踪,低吸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