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一枚差点被扔进垃圾桶的天价“币王”

一天,有两个朋友到我家来玩I,我们一边喝茶一边闲聊,他说他家有一枚古币,差点被扔进了垃圾桶,我说什么古币,可否拿出来瞧瞧?后来朋友给我发来图片一看,我大吃一惊,原来,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天价“币王”,现在价值大7位数,相当稀有,十分珍贵,是钱币中五十大珍之一。

我朋友说,这枚币一直被老人放在墙角的金蝉嘴里,一般都没人去注意它,更没有人懂得它的价值。一次奶奶扫地,把金蝉嘴里的币碰掉了,还扫到了垃圾铲里,后来往垃圾篓倒垃圾时才发现。听朋友这么一说,我都惊出一身冷汗,然后我另一个朋友告诉他,几百万啦,当垃圾倒掉,你家也太奢侈了,那个朋友听这么一说,都吓懵了,那么这究竟是枚什么币呢? 大家请往下看......

一枚差点被扔进垃圾桶的天价“币王”

话说这钱币上几个字,正是篆书“天启通宝”四个大字,“天启通宝”又分“元天启”和“明天启”,而篆书体的正是“元天启”。

一枚差点被扔进垃圾桶的天价“币王”

“元天启”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徐寿辉迁都汉阳,改元天启期间铸造的(即公元1358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其钱文为“天启通宝”,为了和明朝的天启通宝区分开来,故被后世人称为“徐天启”。据历史记载,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以贩卖布匹为业的湖北罗田人徐寿辉,在蕲水(今湖北浠水)起兵反元,同年十月,徐寿辉称帝,国号天完,建立了元末第一个农民起义军政权。天完政权打击官僚豪富,赈济受苦贫民,深得广大民众拥护,后因元朝政府镇压,寡不敌众,起义军战败,于至正十八年(1358年),徐寿辉改元天启,铸“天启通宝”。次年,迁都江州,改元天定。后来,徐寿辉被自称“汉王”的部将陈友谅杀害。由此,“天启通宝”作为元末起义钱中成为历时最短,数量极少的钱币。“徐天启通”宝数量本来就少,加上朱元璋当政后,对其的收缴销熔,变得更加稀少,其往往长年淹没于市井之中,鲜有人能辨识。但有趣的是,最早发现徐天启钱币,竟然是在明朝的皇宫。据史书记载,明天启年间,有人从宫中司钥库翻出几枚“天启通宝”,这些天启钱大小不一,看起来年代久远,且铸造风格与本朝钱币完全不同。便将其呈献给大臣们鉴定,不料饱读诗书的阁老大臣们竟面面相觑,最后用“天降祥瑞”给这件事作了定性,还大宴一场以示庆贺。司礼李永真、向若愚多了个心眼儿,事后查阅历代史籍,才惊讶发现,原来“天启”年号,并非本朝独有,在北魏元法僧、南梁萧庄、南诏劝丰祐、元末徐寿辉等都曾用过。而这次司钥库里发现的“天启通宝”根本不是什么“天降祥瑞”,其实就是 徐寿辉所铸的钱币。明朝天启君臣之荒唐无知,可见一斑。

一枚差点被扔进垃圾桶的天价“币王”

徐天启通宝,与龙凤通宝,天佑通宝,天定通宝,大义通宝,被称为元末农民起义钱币“五虎将”,而徐天启又是其中最稀少的,它的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之高,自然不言而喻。 该钱质地为紫铜,式样有小平钱、折二钱、折三钱三种,钱文有楷书和篆书两种,由于从发行到停铸,仅经历了不到一年时间,因此较为珍稀,尤其是篆书徐天启,为可遇而不可求之神品,被列入古泉五十名珍,一直被广大泉友藏家们所追崇。


一枚差点被扔进垃圾桶的天价“币王”

由于楷书徐天启通宝和明代的天启通宝钱文相同,在钱币知识尚不普及的时代,往往被混为一谈。那么,当时他们如何区分徐天启和明天启这两种钱币呢?为解决这棘手问题,孝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为显著的是楷书“徐天启”钱币上的“啓”字,非常特别,第一笔成撇与第二笔紧连作“户”状;而“明天启”的“啓”中的“户”字第一笔是一点,或者是一横。“徐天启”钱币受元代至正钱币的影响,钱廓略细,遗元钱风韵,而“明天启”钱廓较阔,这也是明代后期制钱的特点之一。

另外,在材质材上,“徐天启”为青铜质,略呈红色;而“明天启”绝大多数为黄铜质,呈黄色,极少呈紫红。大家只要掌握以上这三点,就不难区分两种“天启”钱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