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惠安石雕,中華一絕雕刻技藝

惠安石雕是中國福建省的傳統雕刻技藝之一,歷經一千多年的繁衍發展,仍然保留著非常純粹的中國藝術傳統,保持著很完整的延續性,至今未被西方外來文化所異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惠安石雕,中華一絕雕刻技藝

惠安石雕·貝多芬頭像

  早在1600多年前的晉朝,惠安石雕作為永久性的藝術已被應用。建國後,惠安石雕工藝精益求精、日臻完善,建國初期北京十大建築物、著名僑領陳嘉庚的集美鰲園等,都閃爍著惠安石雕的藝術光輝。惠安傳統石雕工藝,俗稱“打巧”。其工藝流程主要包括捏、鏤、摘、雕、四道工序。

  (一)“捏”就是打坯樣。先在石塊上畫出線條,而後進行初步的雕鑿。對於有限定內容的新雕作,有的在打坯之前先畫張平面草圖作依據;有的還先捏個泥坯或石膏模型;有的則以購賣者提供的設計圖紙為藍圖。打坯樣是一個重新創作的過程。

  (二)“鏤”就是坯樣捏成後,根據需要把內部無用的石料挖掉。鏤空石料的技術是石雕工匠的重要基本功,如一隻還沒有幼兒拳頭大的小石獅,要在嘴裡保留掉不出來的小圓球,鏤掉四周的石料的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惠安石雕,中華一絕雕刻技藝

惠安石雕

  (三)“摘”就是按圖形剔去雕件的外部多餘的石料。這種剔除是對坯樣的細加工,操作者同樣應領會創作者的意圖,才能使剔除的面積和深淺適度。

  (四)“雕”就是進行最後的琢剁加工使雕件定型。完成這一程序不但要有較高水平的雕刻技藝,更要具有鑑別能力。

  此外,還有“修細”和“配置座墊”等特殊工序。“修細”,就是修出光彩,有的作品最後還要用砂紙磨光,並用石蠟上蠟,這樣就能達到色彩鮮豔,光彩奪目的效果。“配置座墊”,主要是使產品穩固,起到襯托和補充的作用,使主體突出、豐滿、醒目和完整。座墊樣式多樣,主要有自然石座、蓮花座、雲紋座、水紋座、圖案座和鰲魚座、花蹲座、魚水座等特殊座墊。

惠安石雕,中華一絕雕刻技藝

惠安石雕技藝

  採石工具:採石使用大錘,重量分12鎊與14鎊,錘把不象別地用木棍而以三片青竹合成,更加靈活有效。小錘,木把,鋼釺,長度各異,根據所打炮眼的深度選用。撬棍,粗細各異,根據所撬石料的大小和分離易難選用。鏨仔,又稱“晶子”,用於打“斧眼”,尖端有尖和鈍兩種,尖的用於引眼,鈍的用於楔開斧眼。鏨平,方型,用於給分離塊整形。鋼釺、鏨仔、鏨平均以六角鋼煅造而成。

  使用工具:石雕粗加工使用的工具有:小錘,作敲打用;鏨纏,方嘴,用於剔除較大面積的邊角斜料;鏨仔,尖嘴,用於雕晟構件的表面。手電鑽。

惠安石雕,中華一絕雕刻技藝

惠安石雕·龍

  惠安石雕是中國福建省的傳統雕刻技藝之一,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歷經一千多年的繁衍發展,仍然保留著非常純粹的中國藝術傳統,保持著很完整的延續性,至今未被西方外來文化所異化,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