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唐末影响最大的两次农民起义

唐末影响最大的两次农民起义

唐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沉迷酒色娱乐,不理朝政,苛捐杂税严重,致使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兴起,与朝廷长期争权斗争,整个社会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裘甫在浙东领导农民起义。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庞勋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市)领导驻军起义,史称“庞勋起义”。这两次变乱虽然很快被唐朝镇压下去了,但是开启了更大规模起义的先声。

阶级矛盾不断恶化,唐朝末期的皇帝和官员多荒淫纵侈,腐朽贪婪,致使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的利益,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及地主阶级的手中。农民负担沉重,统治阶级的腐朽制度,加之战争连年不断,大多数农民的居住地变成一片废墟,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即使战火没有危及的地方,由于统治阶级为了支持战争机器的运转,更加加深了农民的各种负担。农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纷纷起来反抗。

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影响最大的有:王仙芝起义和黄巢起义。

1.王仙芝起义

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在山东长垣聚众起义。起义军很快占领了长垣县城,第二年便攻克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曹州(今山东菏泽)。民众纷纷参与起义,军队人数发展到数万人。

起义到了第三年,起义军在汝州(今河南汝州)大捷。后来唐朝招安,王仙芝两度动摇,第一次黄巢坚决反对,大骂王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黄巢率领2000人马向北进发,与王仙芝分战两地。王仙芝转攻郢州(今武汉市武昌)时,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王仙芝遣尚君长、楚彦威等人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妄报战胜,尚君长等人移送长安被杀。王仙芝大怒,降敌之事再次未遂。乾符五年(公元878年),王仙芝于黄梅大败被杀。


2.黄巢起义

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为了响应王仙芝起义,黄巢遂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起义。黄巢起义军避实就虚,避开藩镇力量强大的中原地区,向南方长驱直下,渡过长江,转战荆襄、皖南、浙东、福建。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攻克南方重镇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并控制了岭南的大部分地区。起义军发布公告:要率大军直捣长安,推翻唐朝的统治。黄巢唯一一次大规模建立根据地是在广州,但是因为黄巢的下属大多是北方人,他们大多数人水土不服死于瘟疫,所以他们被迫放弃广州向北派兵。10月,起义军从广州北上。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渡过淮河,攻下了洛阳;公元881年,起义军进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众迎接黄巢大军进城。1月16日,黄巢在含元殿举行开国大典,建立了大齐政权,建元“金统”。黄巢起义军进入长安逃往四川的唐僖宗李儇(xuān,公元873年—公元888年在位)纠集各地的残余势力,向起义军反扑,黄巢率军顽强抵抗。在关键时刻,大将朱温(后改名朱全忠)叛变降唐,起义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长安,转战山东泰山一带。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6月,黄巢在莱芜虎狼谷与唐将时溥决战,兵败自刎,历时9年余的农民战争至此结束。这次大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唐朝政权,并且首次提出了“平均”财富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地主经济,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唐末影响最大的两次农民起义


(中国文史出版社 16开 68.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