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神奇心理学:无意识模仿别人,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行为,尤其是其口音,而大脑的这种自发行为会使得你的发音可能不正确,进而引出笑话。尤其是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人往往更会陷入这样的状态。

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在此,我们详细揭示产生这种行为心理学的根源。

美国加州大学劳伦斯教授的观点认为:

人类就是在不断地模仿,并不是刻意地模仿对方的说法方式、语速、语调等。面对一个陌生环境时,往往会不由自主。

就像你面对一个外国人,由于对他的语言并不熟悉,你就会陷入一种先入为主的状态中,当你遇见第二个外国人时,你可能会模仿第一个外国人的说法方式。

神奇心理学:无意识模仿别人,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但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人十分尴尬,因为你模仿的对象的发音可能并不准确,用词也未必适当,这样一来,当有人纠正你的行为时,你将会十分尴尬……

大脑的无意识行为多是通过他的嘴唇来判断他的发音,因此,在复制他人的口音时一定要先想想这样做是否合适。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不由自觉地模仿彼此的一些微小的举动。

从面部表情到身体语言,这些动作总是十分自然地发生,以至于我们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做了什么,因此被称为无意识地模仿对方。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无意识模仿根植于我们的大脑,它的意义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并融入群体。

这是因为无意识的模仿能加强个体间的相互喜爱和联系,甚至诱发个体的亲社会状态。

无意识模仿到底怎样帮助我们有效交流融入他人呢?

早在1999年,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沙特郎和巴奇就发现,当参与者和实验员自然交谈时,若实验员适当地增加摸脸或抖腿的次数,那么相应的参与者也会逐渐增加摸脸或抖腿的次数;

而且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参与者都没有察觉到自身模仿行为的存在;反过来当实验员模仿参与者时,参与者对实验员的印象以及对交流过程的评价就会有显著地提高。

很明显,无意识地模仿能够增加对方对你的好感。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对方觉得你是在认可他,赞同他,如此自然会对你产生好感。我举个例子:

小王从事销售工作,有天他去拜访了一个新客户,却在第一次拜访中就达成了协议。

后来在回忆时,小王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自己在无意识地模仿对方的一些行为动作。

神奇心理学:无意识模仿别人,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这个客户是一名足球爱好者,虽然小王对足球知之甚少,但当对方在谈论着足球时,自己听得津津有味,俨然一个正宗的球迷。

当对方笑时,小王也跟着笑,对方愤怒时,笑我那个也跟着说几句愤怒的话……

就连说话的语调都几乎和对方一模一样。这样对方对小王的好感逐渐增加,渐渐地似乎两人是早就认识的好朋友。

对方除了问详细地问了小王的工作当即表示自己需要这类产品外,还邀请小王共进午餐。

无意识模仿的确能够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好感,但凡事过犹不及,在生活中也并不是所有的模仿行为都是合适的。

神奇心理学:无意识模仿别人,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如:在面试的时候,不管周围的人表现出多么的心不在焉,你也不要肆无忌惮地表现出丝毫的心不在焉,尤其是不能模仿别人的口吃;

在领导面前你不能学着他昂首叉腰一副睥睨众生的样子等。

无意识模仿对方也要让大脑识时务点,当观察到不同的情绪时,就不要去模仿愤怒或敌意的情绪,要去模仿正面的亲社会的情绪(注入开心或悲伤)。

如果我们不分好坏地模仿,那么很多时候只能徒增烦恼。

模仿那些负面的情绪,只能自找苦恼。切忌不要让自己有模仿证或模仿过多症,要学会控制自己只模仿微笑点头等友好行为。

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但不要忘了有时我们看到有人和自己一样却觉得很讨厌。

为什么会讨厌呢?

神奇心理学:无意识模仿别人,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或许是因为我们感到了威胁,这些相似的行为可能有着和我们相似的目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研究,结果发现,当提到钱的时候,人们会对模仿者十分敏感

在实验前,他们让参与者先在电脑上填一份问卷,两组参与者填写的问卷背景分别是钞票和贝壳,随后每个参与者与一名同性交谈5分钟,后者在实验中会不明显地模仿前者的一些细微动作。

结果发现,填问卷的背景是金钱的参与者对别人模仿自己的行为表现得更敏感,并在交谈中会产生更明显地受到威胁的感觉,事后对与其交谈的对象的评价也更低。

这是因为当参与者被启动了金钱的概念后,更喜欢保持独立性而不是和他人存在相似。

神奇心理学:无意识模仿别人,竟能获得别人的好感

因此,虽然在交谈中我们可以用过模仿来获得更加良好的印象,但一定要不要让对方感到受到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