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目前騰訊理財通的資金保有量達人民幣8000億元,用戶數突破1.5億,你怎麼看?

野馬和尚


題主這個問題其實是舊聞,騰訊2019年發佈Q2財報時就已經提到了理財通資金達8000億,現在整整半年過去了,或許這個數字更高些。

1、理財通增長速度較快:

從這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理財通前期增長是較慢的,前面整整4年的時間資金規模才剛剛達到3000億(2017年末),相比支付寶來說差距很大。但是整體來說,理財通從2017年(年中僅有1500億)開始高速增長,到2018年末時資金量已經達到了了5000億,2年的時間讓理財通的資金量翻5倍。而進入2019年後,僅僅半年時間資金量又達到了8000億,這個增速是非常快的。

2、理財通用戶增量不多

不過,在理財通資金總量高速增長的同時,實際的用戶數其實變化並不大。2017年5月時用戶已達到了1億左右,到2018年9時用戶數達1.5億。但是2019年Q2財報仍舊顯示理財通用戶數為1.5億。可見理財通用戶量這塊已經達到瓶頸,整整有1年左右的時間未實現新的突破。

用戶量增長緩慢,但資金量增長快速,這說明了理財通用戶的平均投資額在近2年內大幅提升,那麼我們也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那就是理財通的產品比較給力,從而吸引了很多用戶增加自己的投入。

這從側面說明了理財通這2年在用戶體驗上的確下了功夫,我個人也使用理財通可以說感受比較深,這裡隨便聊幾點。

一是理財通能帶來很多便利,比如預約還信用卡、換貸款,夢想計劃、工資理財等等,這些內容和用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能提高用戶活躍度,也樂意接受。

二是餘額+這樣的靈活產品很給力,裡面資金本身可以獲得貨幣基金的收益,同時也可以用於其他產品的購買,相互之間的轉換比較靈活多變,沒投資方向時直接仍裡面就好了。

三是銷售的產品越來越豐富,早前的理財通產品很單一,能夠投入的項目幾乎沒什麼選擇,但現在打來理財通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項目(基金、股票),用戶的選擇餘地也更大了。

四是小活動開始多起來,為了吸引用戶投入資金,理財通針對不同用戶搞的各種小福利還是挺多的,時不時給個圈,提升下收益率給,用戶很難不被這種套路吸引。

Lscssh科技官觀點:

理財通目前8000億的資金總量規模可以說還不算大,即便不和餘額寶高峰時期相比也是有差距的。不過,其能取得現在的成績,核心其實還在於騰訊自身對金融這塊的重視,2019年理財通更是更變運營主體,直接脫離財付通併入到騰訊旗下獨立的騰富金融運營,這表明騰訊未來對金融這塊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更大。



Lscssh科技官


騰訊理財通資金規模達8000億,用戶突破1.5億,說明了騰訊已經將理財業務當成金融科技的戰略業務來抓,雖然與支付寶相比,起步有點晚,但顯示了騰訊後勁確實很足,未來支付寶和微信理財通的理財大戰剛剛拉開大幕,未來還會更精彩。

第一,支付寶的餘額寶推出比較早,在2014年以前,餘額寶收益達到5%以上,餘額寶成為吸金最快的利器,支付寶收購的天弘基金,也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基金公司一躍成為市場份額第一的貨幣基金,餘額寶成為了國民級的手機錢包和存錢罐,近些年支付寶受到監管影響規模有所下降,而這這裡面自然也有被微信開始大舉發展金融科技帶來的用戶分流原因。

第二,支付寶原來主要是依託於電商進行移動支付,牢牢佔據了第三方支付第一的份額,而騰訊推出微信支付之後,主要是是依託於社交進行移動支付,包括髮紅包、朋友轉賬等迅速的推動了微信支付的發展,而在線下實體店掃碼支付大戰中,雙方基本上是同時起步,微信因為用戶更多,使用更頻繁,成功的從線下支付實現逆襲,總份額與支付寶開始拉近。而現在,互聯網理財則是兩者共同搶食的市場。

第三,隨著這些年來,利率不斷下行,在通脹的壓力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理財,並踐行理財,理財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未來將會有更多人認識到理財的重要性,並加入到理財的大軍中來,而互聯網理財既可以非常方便的參與,又可以在理財的過程接收更多資訊和學習更多理財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更理性的進行理財,因此,未來互聯網理財方式將逐步會取代線下渠道成為最主要的理財渠道。

第四,微信和支付寶是目前國內APP數量第一和第二,雙方最大的優勢就是巨大的用戶數,有用戶就有流量,有流量就能變現,這是互聯網企業致勝的法寶,未來這兩者將會將其他第三方支付遠遠甩開,聯手瓜分互聯網理財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而誰能提供更優質、更完善的服務,將決定未來誰會勝出。

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大戰,已經從線下消費支付的戰場,燒到了移動互聯網理財的戰場,未來競爭將會白熱化,不過這對用戶來說,其實不是壞事,畢竟有競爭,會讓他們都更加緊張,不管是對用戶的服務,使用的體驗,以及各種優惠上,都會展開你來我往的博奕,最終受益的還是用戶。


財經宋建文


目前騰訊理財通的資金保有量達到人民幣8000億元,用戶數突破1.5億,我認為這一數據反映了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8000億人民幣,用戶數1.5億,簡單平均下來,則每人投入資金量為5333元,實際上這個人均含金量並不高。從側面反映出了微信1.5億用戶的質量不高,要知道2018年全國人均存款餘額為5萬元上下。就橫向對比來說,餘額寶最高峰時期是1.8萬億,後來由於監管問題和風險問題,餘額寶主動限制了資金的流入,即使如此,現在的規模也遠遠大於理財通。

第二,反映了國內居民的投資理財渠道確實太少了。咱掰著手指頭數一數,適合國內居民理財的投資渠道就只有房地產,銀行存款基金,股票以及各種寶寶累的,類現金的理財產品。而當前房地產受到了宏觀政策的調控,上行的空間和上行的速度被有效的遏制。

第三,反映了金融行業的確是一個賺錢的賽道,國內幾乎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想方設法進入金融領域。比如美團,滴滴等獨角獸企業。

第四,這一數據也反映了國內居民的確財富增長迅速,整個經濟體流動性適度寬鬆的,央行的貨幣政策也是引導消費,提振實體經濟。

第五,這一數據反映出了騰訊整合的效果明顯,將金融相關的業務,提升為金融科技大板塊,同時打通各個業務板塊之間的數據鏈接,比如,微信可以直接轉賬到QQ。

未來隨著整個社會利率下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將逐漸的隨之走低,權益類資產或迎來不錯的價格上漲機會,這也許是普通老百姓又一次財務自由的機會。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騰訊是國內最垃圾最昧良心的公司,沒有之一,從一開始就是抄襲,壟斷,打壓別的創業者,一步步做大,一心做遊戲,昧良心死命賺小孩子的錢,做這麼大對於社會公益事業一點也不關心,相比較馬雲又栽樹還做教育,請問馬化騰,你在做什麼?是不是又想著怎麼抄襲新的創業公司的方案呢?把錢交給騰訊是最大的錯誤。


buyufei


我認為騰訊理財通的資金保有量已經不止8000億元了,互聯網理財平臺發展的速度一日千里,真的很厲害。

騰訊用戶基數大

騰訊理財通能夠在短時間內把規模發到到如此大,因為騰訊本身的用戶基數大,微信用戶這麼多,能夠引導到理財通做理財的不在少數。所以理財通用戶數突破1.5億,我並不驚訝,反而認為未來還有更大潛力,雖然騰訊的互聯網理財平臺起步較晚,但不妨礙它做大做強,因為騰訊的實力擺在那裡,這是毋庸置疑的。


餘額寶理財宣傳

騰訊理財通能夠短時間內發展起來,我覺得應該感謝支付寶,特別是餘額寶這麼多年的理財宣傳。原本沒有任何理財觀念的網絡用戶慢慢開始改變想法,從無到有開始進行理財。加上互聯網理財渠道非常便捷,操作簡單,受到網絡用戶的喜愛。在支付寶把互聯網理財市場打開之後,騰訊理財通再發力,就變得如虎添翼。

競爭變激烈

現在除了騰訊在做互聯網金融外,支付寶、京東金融等等企業都在深度挖掘這個市場,未來互聯網理財競爭將變得越來越激烈。但是這種競爭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有益的,市場不是一家獨大,可以有更多選擇,能夠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理財平臺。加上互聯網理財平臺在競爭中不斷完善,推出更多有意義的理財產品,能夠更具優勢的產品,投資者想要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局面。

互聯網金融現在還處在瘋狂擴張的階段,騰訊理財通才能如此快速地發展,等到市場開始飽和之後,競爭將會處於白熱化,優勝劣汰是不變的規則,只有把互聯網理財做到最好,才能有效地留住用戶,繼續發展下去。


商界書生


謝謝您的問題。騰訊理財通定位於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可以配得上這個市場體量。

首先是用戶互聯網理財的焦慮。中國龐大的網民數量,決定了互聯網理財必有市場。很多年輕人有財富焦慮,在網絡上研究理財平臺。據統計,每天14%的投資者會看四五次自己的收益狀況。同時,貨幣基金規模和P2P控制做了減法,這給騰訊理財通等互聯網理財平臺提供了新的市場機會。


其次是騰訊理財通的頭部效應。投資者關注互聯網理財平臺的風險控制,比如個人信息安全性風險、交易信息不透明風險、收益不滿足預期或損失的風險、欺騙跑路的風險。所以正常的想法都是選擇有頭部科技企業背書的互聯網理財平臺,這在全國沒有太多選擇。騰訊是頭部機構,有龐大的流量池與相對穩定的運營情況,將其作為首選的大型互聯網理財平臺,風險必然較小,收益是另一回事。

最後是騰訊理財通的定位。騰訊理財通將自己說得比較完美,我不做宣傳了。我的理解是,互聯網理財平臺不僅是產品提供者,更應是服務型平臺,告訴網民如何投資理財與防控風險。2019年12月,證監會將阿里巴巴的螞蟻基金、騰訊的騰安基金均作為基金投資顧問業務試點單位,此舉意義很大,可以將項目與投資分別管理、專業服務。通過阿里、騰訊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積累,實現人性化的定製化配置服務,包括養老、醫療、教育等場景,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線上服務與風控。我想,騰訊理財通還是有資源優勢與潛力的。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1月14日消息,騰訊理財通聯合 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共同發佈2019年度《互聯網理財行為與安全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延續去年的互聯網金融強監管態勢,2019年財富管理市場總體規模由2018年的135.4萬億元回落至129.7萬億元。
  《報告》中發佈的2019年“互聯網理財指數”與上年相比仍延續下降趨勢,但降速也有所放緩。 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殷劍峰分析稱,一方面是因為財富管理市場總體規模有所回落,典型案例如貨幣基金規模和P2P的大幅下滑等,另一方面則在於騰訊理財通等安全穩健理財平臺規模的逆勢上升。
  據鈦媒體瞭解,目前騰訊理財通的資金保有量達人民幣8000億元,用戶數突破1.5億。理財通目前已上線貨幣基金、保險類理財、債券基金、指數基金、混合型基金、境外型基金等多元化理財產品,以及工資理財、指數定投等多種便捷功能。

御御姐兒擺擺貓


一提到騰訊,就一定會想到阿里。

二者如果在互聯網上形成二雄爭霸的態勢,既生瑜何生亮,對於二位大佬是也許是不幸,但是對於我們百姓可以算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只有絞盡腦汁做利於大眾的事,才會得到用戶的青睞,進而用他們的服務。

騰訊的理財通解構

騰訊的理財通主要包括貨幣基金,穩健型理財、基金、股票。可以說基本涵蓋了普通民眾主要的投資產品。而且還有小額借款功能。雖然阿里巴巴在理財方面做的比騰訊早,但是現在兩者除了平臺不一樣,基本功能功能已經很全而且和趨同了。

除此之外理財通之外騰訊也有保險產品,覆蓋面也基本涵蓋了我們生活可能需要的主要險種。見下圖,涉及車險、壽險、健康險、意外險等各種險種。

未來的趨勢

未來我們購買金融產品一定是越來越方便,過去我們買保險的時候要去保險公司、買股票要去證券公司、買穩健理財要去銀行等等

未來我們只需要在一個平臺就可以搞定,而且費率也可以很低。像股票基金在銀行申購手續費要1.5%左右,而在互聯網平臺,比如理財通和支付寶上都是打一折,而且購買起點金額也由100元變為10元。

因為騰訊和阿里本身不創造保險和理財,他們主要是作為渠道,所以平臺的競爭主要不是產品的競爭,產品很容易同質化,未來的競爭還是流量,誰的用戶多、誰的用戶粘性大、誰的使用體驗度好,誰就更容易有好的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在互聯網平臺購買各種金融產品,而且騰訊和阿里都有強大數據庫和數字計算能力,能夠更加精準的做用戶畫像,做精準營銷,這些都是傳統金融行業所欠缺的。因此,我相信騰訊和阿里的資產管理規模會越來越大。


愛金融的騎士


這個很正常,現在大家對理財意識都有所提高,還有就是有好多用戶的錢要麼存在支付寶,要麼存在微信裡,還有就是銀行卡里,但是短時間存在銀行是沒有多少利息的,想要高利息就要存定期死期,但是存了死期有急用時不是很方便,理財通和支付寶就不一樣了!不用存死期就有相對好的收益!用時還很方便!自然而然用戶就會習慣和喜歡!


信卡煌—強哥


提現收費、轉出收費、還款收費,你丫的要不是收有紅包,我真懶得用微信支付,理財通更是雞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