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最喜欢的诗词是哪一首?

学海轻舟666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该词写出了伟人的气势磅礴,写出了伟人的放眼世界,写出了伟人的一往无前。!


中医郝玉林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在开篇就感叹人生短暂,时不再来,人生得意就要喝酒,不要让酒杯空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接着说:钱还会挣来的,杀牛宰羊就是为了快乐,让我们喝它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朋友们,快喝酒,杯莫停,我唱歌为你们助兴。古代的帝王都没有我们高兴。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主人你不要舍不得钱,将五花马,千金裘卖了,换酒来唱,我们喝他个一醉方休。

这首诗通篇大气爽快,让读者热血喷张,受其影响,也想端着酒杯参与进去。


金星753


苏幕遮--范仲淹(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一首词,不但描绘出了蓝天白云、黄叶绿水、斜阳芳草、烟波缭绕的美景,

而且,借景抒情,将孤独与相思入骨三分的进行渲染,以酒消愁愁更愁。

让人衍生一种可怜作者的情愫。

特别有画面感。



司马叮叮123


最喜欢的古诗,当属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此篇有“孤篇盖全唐”之誉。该诗共36句252个字,行文流畅,圆转自如,飘逸潇洒,酣畅淋漓,以古朴无华的笔触描写出了绮美瑰奇、勾魂摄魄的景象之美、意境之美、朦胧之美、哀怨之美、哲思之美!说其意境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该是一种怎样的宏阔意境和奇美景象;说其朦胧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又是怎样的迷幻朦胧;说其哲思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又是因情就境发出的怎样的深思和感叹!整首诗每四句一转韵,一韵一境,一境一叹,一叹一思,抑扬顿挫如珠玉落盘,琴声悠悠若高山流水,给人极致的美的体验。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玄月初诗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之所以喜欢这首诗,因为这首诗我感觉教育意义深刻,国家现在提倡一家两个孩子或者80/70/60/50/40/后……一家会有三四个或者更多的孩子,有的孩子确实特别孝顺相互争抢着孝顺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儿女真的是太棒了!然而有的孩子并不以孝敬父母为荣,而是相互去算计如何争夺父母的财产甚至儿女间形同陌路不相往来,真是让人觉得可怜可恨又可悲,其实我觉得孝顺父母的孩子一个就足够,不孝顺的再多都多余。





用户全鑫儿


我最喜欢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展现了毛主席博大的胸襟和自信。上阙写雪,纵观长城 、大河、 山 、原,对中国大地都有无限的赞赏和期许。特别是最后晴日,景色更好更美。下阙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对历史人物的评点,最后说他们的时代过去了,现代社会,将会涌现出更多的英雄。读起来感觉大气。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haoshise


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

尤其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有春天都会谢幕,有的人聚散随缘,不悲不喜;有的人心境黯淡,落寞惆怅。人世间,没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春花凋落,秋月无言,总有人凄凄惨惨。其实,人们所感伤的,还是匆匆来去的人生。春天去了还会再来;年华却是去而无声,永不回来。至于李煜,他心中的滋味更是难言。水流花谢,两处无情,自然会让他悲凉;江山如画,只是曾经,更让他极度痛苦。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也几乎是他生命的结束。


为何卿不语


燕歌行

唐代: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连山若波涛


王嘉伟

我国是诗词的王国,漫步诗词,能够感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不拔,有“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的温柔,亦有“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零。

论最喜欢的诗词,万千难以述尽,每一个热爱诗词的人,不可能只钟情、有感于某一两首诗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年岁的增长,对诗词的理解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印象深刻的一首词是纳兰容若的《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词人在残雪之夜独自徘徊,在徘徊之际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悲苦孤寂,尝遍人间悲欢离合、生死别离,顿生万千惆怅,写下这阙《浣溪沙》。纳兰的妻子在1677年离开了他,那一年纳兰不过23岁,“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雪夜是异常的寂静,无人处月光如洗,平添了多少相思悲苦?

万般无奈,“我是人间惆怅客”,这一“惆怅客”是多少人的真实写照?生活是一场不易的逆旅,没有谁能够云淡风轻的完成这一世的旅途。我们细品这“惆怅客”是何等的惆怅,“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我们要知道的是,平生多少恨,尽在不言中。

纳兰的词总是真挚到肺腑,他的好友顾贞观在评价他时说“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没有经历生活磨难的人,怎么能体会相思难及、生死别离所带来的万般无奈呢?


王嘉伟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朝代:明朝

体裁: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