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專家解讀:受疫情影響,龜鱉蛙還能養殖、銷售、食用嗎?

專家解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華鱉、烏龜、牛蛙、青蛙,還能不能養殖,市場能不能銷售,市民能不能食用?

當前正是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 。近日,湖南瀏陽市官渡鎮青蛙牛蛙養殖大戶李新輝,長沙市望城區長沙昀民生態農業公司張尚等從事龜鱉蛙類特種水產養殖者,向老夏話三農提問:中華鱉、烏龜、牛蛙、美國青蛙和青蛙還能不能養殖?

李新輝是瀏陽市官渡鎮從事青蛙、牛蛙養殖的新型職業農民,前幾年在林業部門辦理了野生動物(蛙類)養殖和流通許可證照。現有牛蛙、青蛙等蛙類種蛙12萬對,24000斤左右,目前已經孵化頭批蝌蚪3000萬尾,還有二批苗、第三批蝌蚪幼苗,預計今年可產蝌蚪9000萬。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影響,如果禁養蛙類,他的養殖場經濟損失可能超300萬元。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類引發。科學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國際名稱COVID-19)的病毒為新型冠狀病毒,從野生動物傳播到人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發佈後,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重視和熱烈擁護。對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行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產生深刻影響,有利於全民樹立野生動物保護意識,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

同時,也有許多從事龜、鱉、蛙等兩棲動物人工養殖、加工利用和餐飲經營的產業經營者,大家非常關注龜、鱉、蛙等介於水生、陸生兩棲爬行類動物,是屬於《決定》中禁止的野生動物,歸口林業部門管理,還是納入水生動物,歸口農業部門按照水生動物管理,能否繼續人工養殖、繼續銷售、能否繼續食用,全國近200萬龜鱉蛙養殖的產業人群憂心忡忡,十分關注。

專家解讀:受疫情影響,龜鱉蛙還能養殖、銷售、食用嗎?

瀏陽市新型職業農民孔蒲中在稻田裡生態養殖中華鱉(甲魚)

今日,湖南農業大學客座教授、長沙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處處長夏禮明,針對大家較多諮詢“中華鱉、烏龜、牛蛙、美國青蛙等兩棲爬行類特種水產,還能不能養殖,能不能銷售,能不能食用”這些共性問題,進行了專題解讀。

對一些過去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列入了推廣養殖的兩棲爬行類動物,如中華鱉、烏龜、牛蛙、美國青蛙等傳統的特種水產養殖動物,夏禮明解釋:龜鱉、蛙類,屬於兩棲爬行類動物,農業農村部已經明確,中華鱉(即甲魚)、烏龜、牛蛙、美國青蛙等兩棲爬行類動物按水生動物管理。兩棲爬行類動物中的絕大多數種類,是可以人工養殖和食用的,比如蛙類中的牛蛙、美國青蛙、中華鱉、烏龜,都是可以繼續養殖、可以繼續市場流通和可以繼續食用的。

也有一些從事青蛙人工養殖的農民朋友問,既然蛙類中的牛蛙、美國青蛙按照水生動物管理,可以繼續養殖、流通和食用,青蛙可以不可以繼續實行人工養殖。對於青蛙能不能繼續人工養殖,夏禮明表示:青蛙的中文學名為黑斑側褶蛙,一些地方也稱為黑斑蛙,廣東又稱田雞。青蛙是國家禁止捕殺的保護動物。因此,

青蛙沒有列入農業農村部公告推廣的水產新品種名錄。列入名錄中推廣養殖的蛙類只有牛蛙和美國青蛙。青蛙目前由林業部門負責管理,是否還能養殖,林業部門也表示還沒有定論,要等待最後修訂的目錄。夏禮明建議,在目前青蛙能否人工養殖還沒有定論的情況下,不要盲目發展。已經從事人工養殖青蛙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轉型人工養殖牛蛙、美國青蛙或者養殖其它水產品。

專家解讀:受疫情影響,龜鱉蛙還能養殖、銷售、食用嗎?

牛蛙、美國青蛙人工養殖

還有一些農民朋友諮詢,目前農村養殖較為普遍的小龍蝦、泥鰍、黃鱔屬不屬於野生動物,能不能繼續養殖、流通和食用。夏禮明解釋,小龍蝦、泥鰍、黃鱔不屬於兩棲爬行類動物,小龍蝦屬於蝦類,泥鰍、黃鱔屬於魚類,按照《漁業法》進行管理,可以繼續養殖、流通和食用。

2020年3月4日, 農業農村部發出《關於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決定的通知》(農漁發〔2020〕3號,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中華鱉、烏龜、牛蛙、美國青蛙等特種水產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的兩棲爬行類動物,按照水生物種和《漁業法》進行管理,給從事中華鱉、烏龜、牛蛙、美國青蛙等特種水生動物的養殖者、流通者、餐飲從業者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大勢所趨。

《通知》明確了水生野生動物的範圍,對凡是《野生動物保護法》要求禁止獵捕、交易、運輸、食用的,必須一律嚴格禁止;對於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的物種和農業農村部公告的水產新品種,按照《漁業法》等法律法規嚴格管理。

介於陸生與水生之間的兩棲爬行類動物,如龜鱉類、蛙類,如何進行管理?

農業農村部漁業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表示,農業農村部與國家林業與草原局協商,已列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以及農業農村部公告推廣水產新品種的兩棲爬行類動物,明確由農業農村部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專家解讀:受疫情影響,龜鱉蛙還能養殖、銷售、食用嗎?

稻田養鱉,生態種養,一田多用,稻鱉雙收。

如何加強水產養殖動物的管理,從事龜、鱉、蛙(牛蛙、美國青蛙)人工養殖的經營主體和農民朋友,如何適應新冠肺炎防控的新形勢,實現特種水產轉型升級? 長沙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處處長夏禮明也建議特種水產養殖,要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的要求,重視人工養殖安全質量管理,轉變養殖模式,加強銷售模式創新,解決銷售難題。夏禮明建議特種水產養殖者,大力推廣綠色水產生態養殖模式,提高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提倡迴歸生態養殖,融入種養結合,實現種養平衡、生態循環、水土資源綜合利用,因地制宜發展稻田養鱉、稻田養蛙、稻田養龜、稻田養魚、稻田養蝦等稻漁綜合種養;加強特種水產專業化種苗繁育,推廣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技術;加強產銷融合,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人工養殖的龜鱉蛙特種水產品,經過質量檢測,有安全保障,消費者可以食用。創新銷售模式,既重生產,更重銷售,通過可視農業直播等自媒體宣傳,藉助“網紅經濟”手段,採取基地產品“+互聯網、+定製配送、+社區營銷、+自營門店”等多種方式,擴大銷售渠道和銷售門路,解決銷售難題

專家解讀:受疫情影響,龜鱉蛙還能養殖、銷售、食用嗎?

中華鱉(甲魚)人工養殖已經成為新型特種水產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