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樣才能培養、提高學生課堂發言的能力呢?

思念雲彩


培養提高孩子課堂發言的能力涉及面很多,在此僅從心理與規則兩個方面提供簡單參考建議如下:

一、克服心理問題。網絡上曾有一項調查,世界上最恐怖的是什麼?回答提交最多竟然是公共講話。這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因為公共講話不同於日常談話,情境完全不同,公共講話聽者眾多且多有彼此不熟悉的而話題也比較“正經”,何況每個人都是孤獨的來到這個世界。這需要後天過程加以訓練,從而客服心理障礙。方法比如,引導學生觀念改變,灌輸正確理念:年輕的時候不要怕犯錯誤,說錯話做錯事;不要為別人的讚美而活著,等等。其實就是培育正確的三觀,只是針對在這門課上。

二、遊戲規則設計。1.每一次發言都有成績,造成適度壓力;2.教師遵循好的一點是,對學生的表現做點評指導時做到先讚美後批評,這個非常重要,是學生下一次站上講臺的關鍵;3.話題內容選擇上,多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甚至可以先從學生自選話題開始;4.給學生播放演講示範性案例視頻,有趣的質量高的(現在脫口秀很多擇其優),這屬於感染與環境的營造,這個時期學生的模仿力很強。

鼓勵課堂發言,從小學就開始,這是令人欣慰的舉措,其實我已呼籲多年,表達與說話,不該是大學時候才開始重視的素質課程,因為黃金的語言學習培育期過了。西方從小學就有專門的演講口才的課程,值得我們借鑑。

這門課不好上,因為中國是低語境國家,有世俗傳統的影響在裡面,比如“沉默是金”。辛苦小學該課的教師們,任務很重,但意義深遠,祝你順利!



聆聽言說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一堂課中如果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學氛圍不濃厚,教學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預期的教學目標就會有偏差。由此可見,培養、提高學生課堂發言的能力比較重要。

【案例呈現】

誰願意來讀課文?——老師久久站立,無人舉手,只好點名。

讀了課文,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鼓勵一下,寥寥幾生參差不齊舉了手。

同學們,這段話你們是怎麼理解的?——反覆強調下,終於有兩雙小手躲躲藏藏舉起來了。

指名發言。聲音含糊不清,聽者興趣不高。

磕磕碰碰下來,教學任務沒有完成。

沮喪,懊惱,離開……

【剖析原因】

上面這樣的場景,我們並不陌生。你遇到這個問題了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1、教師的問題,是橋還是牆?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生大量回答老師的問題,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習慣阻礙了我們思考:教師應該提什麼問題?提問要達到什麼作用?需要提出幾個問題?

有時候學生不願舉手回答問題,也許就是老師提的問題沒有針對性,太氾濫,沒有真正助學,解疑答惑。學生跳不出教師思維的圈子,禁錮了自己的個性發展。

2、是否多了些自問、逼問,少了些啟發、引導。

課堂教學中,難免會出現教學氣氛太嚴肅,學生對老師有敬畏感,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部分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總擔心自己的發言會被同學和老師嘲笑。我們應該給學生回答問題創造適當的情境並加以引導,做到有話可說,有情可訴。

【原來可以這麼做】

1、設計的問題要有針對性。

課程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做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在認真的基礎上,還能就不懂的地方與人交流和商討、請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握自己是引導者的角色,提問要有針對性,提問能激發學生思維,能引起學生探究思考的問題。提問前先自問:這個問題要不要問?為什麼要問?我預期的目的是什麼?

提問可以有四種類型。一是判別類問題,主要對事物加以判別。二是描述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加以陳述和說明。三是探索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的原因、規律、聯繫加以說明。四是發散類問題,從多角度、多領域去認識事物。

各類問題可以綜合訓練,注重過程與方法,提高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學習進程,利用問題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然後大膽舉手發言,共同交流,最終解決問題,有所收穫。

2、選定評價契機,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在課堂評價中要把握兩方面:一是在學生學習動機被充分激發,進入自我或與他人之間的良性互動時,教師要減少評價;二是評價應儘量因人而異,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避免引起學生的心理負擔。

(1)當學生缺乏信心時

教師要親切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比如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作者想表達什麼?誰來猜一猜,猜對了表揚,猜錯了老師也表揚,表揚你的勇氣。

(2)學生成功時

此時教師可以以點帶面,通過評價指出成功之處,讓所有的孩子參與到學習思考中比如讀得好,好在聲音響亮自信,這是讀懂了課文的表現。再如,寫得真精彩,讓我們身臨其境領略了奇山秀水的風光。

(3)學生膽怯時

此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和啟發,通過評價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比如想想還可以從什麼角度來考慮這一問題。再如你有一雙發現的眼睛,繼續尋找答案。

(4)學生答錯時

學生經常答錯問題,我們要巧借這一契機,把錯誤當成思考的起點和資源,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老師的作用就是啟發,重在指導,不是評價,倡導學生互動交流。

3、加強激勵性評價。

教師真誠的語言和動作,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智慧的火花將不斷閃現。

綜上所述,培養和提高學生大膽發言,積極思考的能力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師有愛心、包容心和耐心, 更需要老師講究課堂藝術。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的話語權是平等的,我們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學生的拔節成長中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妍奇老師


學好數學,樂享一生,嗨咯,你好,我是小數婷婷老師,專注分享小數學生知識。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你的描述已經很好了,我根據我的個人教學情況給你分析一下哦!針對這樣子的學生,只能說明一件事,你和學生們的粘合度不夠。

具體怎麼體現到粘合度呢?

我是教小學數學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但是這個是在課堂上。課下我又是學生們的小夥伴。我會分析我們的孩子心理,然後融入到孩子的學習中,除了這些,家長的粘合度也少不了。

首先,我上數學課之前會給同學們打個預防針,這個預防針就是提前預習,為什麼呢?提前預習在我的課堂上真的是太重要了。這不僅讓我的課堂進度更上,孩子的大腦裡也存在了知識的初步印象。

如果一味的想讓45分鐘裡孩子能學習到知識那是真的好難的,我們要自己學會分析這45分鐘裡面你是要如何去高效的利用,這個就是老師要考慮的問題。

那我們接著說我的課堂,我會提前跟孩子說回去預習的知識點部分,基本上數學課本上都有大概的體現了。作為老師要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我這裡給孩子的問題要根據 年級來區分,低年級的孩子就一個問題就好了。高年級的孩子基本上在三個問題。

等到下節課的時候,老師要準備5分鐘左右的考試,這個考試要根據你所教授的知識點來準備是口試還是筆試。

這個讓我不僅又想到了,我們以前晚會的時候,校長讓我們數學班的孩子出個節目,相信很多家長老師都認為我會出了唱歌、跳舞什麼的。然而,我們沒有,那個時候剛好學習了九九乘法表,我就讓我的孩子們用表演形式展現出來,當時的氣氛也是很好了。

所以,身為老師,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

這位老師,你們班的孩子還存在膽怯的心理,這個還有另外2種辦法。

第1個就是,在課堂上先讓舉手活躍的同學表現一下,讓他先當個小小老師,後面再慢慢的引導不發言的同學。有時候生生的互動效果比師生互動的效果更好。

第2個就是,建立班級群,讓學習不出鏡的拍攝一道題的講解,錄製視頻發送班級群,這種模式老師可以分個小組,一個星期幾個人,就好像值日生。

好了,我是小數婷婷老師,專注分享小學數學知識。如有疑問歡迎留言。更多內容歡迎進入我的主頁。


小數婷婷老師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更多的課堂還是氣氛沉悶,學生髮言不積極,往往是幾個尖子生壟斷課堂,絕大多數學生都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機器”,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聲音很小,表達自己的意見時,語言囉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疙疙瘩瘩,有的乾脆站立不語。尤其是進入中高年級以後,課堂發言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弄得教師滿頭大汗滿堂灌,學生卻聽得心不在焉。那如何提高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呢?我做了一些有效的探討,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採用多種方法,在教學,我主要採用以下方法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1、幫助學生樹立用心傾聽的願望。思想支配行動,只有思想上認識到了才能付諸於行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常給學生講一些關於認真傾聽的故事,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明白認真傾聽的重要性。上課時,我還常常對學生講:“用心聽別人說話是對別人的尊重,是最懂禮貌的好孩子。” “會聽的孩子一定是會學習的好孩子。”就這樣,學生在心中慢慢地樹立了我要用心聽,我要當好孩子的願望。

二、幫助學生消除心裡障礙,樹立自信

很多學生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是因為存在心裡障礙,缺乏自信,怕回答錯了挨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因此我們要想辦法幫學生消除心裡障礙,樹立信心。

1、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消除心裡障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營造寬鬆的學習望。氛圍,這樣才能調動大腦積極思維,認真思考問題。我們當老師的不管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都不能帶著情緒上課,我們要把微笑留給學生,為學生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他們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2、鼓勵學生“錯”,樹立自信。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鼓勵學生“錯”,不要怕學生說錯,在我們班有句響亮的口號“錯也要錯得響亮”。我經常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聲音要洪亮,對回答錯了的學生我從來不批評,這樣學生慢慢地就消除了心裡障礙,發言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三、採用激勵性評價,提高發言積極性

1、多聽:多聽別人發言,學習發言方法與技巧。在一個班中,總有幾個發言能力較強的同學,讓其他同學多聽他們是怎樣發言的,多向別人學習,慢慢地自己也會了。

2、多看:多看書,積累豐富語言。語言靠積累,平時要鼓勵學生多看書,積累豐富的語言。語言積累多了,表達起來自然就流暢了。

3、多思:勤思考,抓重點,進行發言訓練。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抓住重點進行發言。對於這一點,我們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也應該不一樣:對成績差一點的,要求低一點,他能回答多少算多少,老師要給以表揚和引導;對成績好的學生要求高一些,要求回答問題儘量完整,回答問題抓住重點,儘量準確。

4、多練:勤舉手,常發言,培養髮言能力。讓學生明白,要提高自己的發言能力,還是要多練,只有經常舉手,多練習,才能讓自己得到鍛鍊,發言能力才能得到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給每個孩子發言的機會,特別是班上的中差生。

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不是一天兩天就調動起來的,關鍵在於教師要創造多種多樣的練習條件,給學生有練習的機會。練習的方式要多樣化,如課前5分鐘發言、主題班會、節日活動等。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學生在這樣多渠道的交流發言過程中,相互攜手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其發言能力必定會不斷的進步,發言積極性會越來越高。我相信,課堂上那一雙雙稚嫩純真的眼神、那一雙雙舉起的可愛小手一定會使我們的課堂無限生輝的


米奇學堂


怎樣提高學生課堂的發言能力?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所以說一個成功的課堂不應當只是老師在講,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在課堂中的發言。

那怎麼樣提高學生的課堂發言能力呢?作為老師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思考。

第一、讓學生敢講

學生在課堂上敢於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應當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將一個複雜的問題拆解成幾個簡單的問題,分層次的引導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第二、讓學生會講

沒有七十二變,豈能大鬧天空。一個學生優秀的表達能力是推動其課堂發言的重要因素,這就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出了一個較高的要求,作為教師在課後可以與學生多聊天、多溝通,有目的的引導他們表達對事物的看法,掌握一定的慾望表達技巧,讓學生會講。

第三、讓學生想講

當學生進入“想講”的狀態其實也就進入了一個課堂發言的主動階段。那怎麼樣讓學生想講呢?在掌握了一定的講話技巧,樹立了一定的自信心的前提下,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稍微過度的激勵,讓學生產生表達自己的慾望,通過課堂提問的精心設計,讓學生有話可說。

總之,培養、提高學生課堂發言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找準方向,積極引導,讓學生敢講、會講、能講,學生的課堂發言能力便會逐漸提高。


一起教師吧


如何提高學生課堂發言能力的積極性

在從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十年實踐中,我發現許多小學生存在課堂發言不積極的問題,尤其是數學課上。隨著年級的升高,數學計算難道的增加,學生普遍存在這一問題。然而這一問題直接影響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也影響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因此針對這個問題,集思廣益、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成為擺在我校數學教師面前的一個共同的任務。

一、影響小學生課堂發言積極性的原因剖析。

小學生在課堂上發言不積極,看似一個小問題,深究起來,它的背後其實存在著很多原因:

1. 教師自身存在不利於學生積極發言的因素

我國的教育改革近30年了,然而有些老師思想上還存在師道尊嚴的觀念,在和學生的交往中放不下老師的架子,不能和學生平等的交往,師生之間存著一定的心理距離。有些教師雖然在思想上認同“師生平等”的觀念,但是在平時具體的實踐中並沒有真正走進學生,沒有真正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師生之間還存在非常微妙的模糊的距離感。

由於教師平時教育教學工作的繁忙,以及教師生活等各方面存在的壓力,教師在面對學生使,缺乏充分的耐心和細心,學生回答對問題時,老師表現出滿意。而一旦學生回答錯了,老師們就顯得耐心不足往往早早地說聲:“坐下”,雖然沒有直接批評,卻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也挫傷了學生髮言的積極性。

2. 學生存在的內在原因

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能積極地回答問題,還和學生本身的問題有關係。有些學生性格內向,不願意與人交往、不願意在公開場合講話。還有的學生生性膽小,對自己缺乏信心,不敢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另外,有些 學生還由於缺乏對問題的全面、細緻的瞭解,導致了信心的缺乏,造成了學生回答問題時猶豫不決,觀望等待。

3. 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等也存在著許多不利於積極發言的因素。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許多家庭還是家長制,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更多的時候被看做是不懂事的孩子,沒有發表意見的機會,沒有參與討論的平等地位,這也成為小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差的一個原因。

一、多角度、全方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1. 努力營建寬鬆、愉快、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

小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變化受外界影響很大。對老師的評價、同學的反應十分在意。因此營建寬鬆、愉快、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對激發小學生課堂發言積極性的很重要。

首先,教師的態度對學生就是一個心理暗示。教師溫和、寬容的態度給學生一種輕鬆、愉快的感覺,從而給課堂營造寬鬆、愉快的氛圍。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思維更加活躍,更容易表達自己的看法。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民主、平等。課堂民主的內涵應該包括兩層以上:一是,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課堂上對問題的探討不上單獨的教師的問和學生被動的答,而是師生之間的商討、切磋,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走出講臺,放下架子、認真傾聽尊重學生的想法,哪怕是不全面、不成熟、甚至不正確。二是學生個體之間的平等。每個班級的學生都存在差異性,作為老師應該正確認識這種差異性,為每一位學生打造平等展示的空間。

在現代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不可替代的學習任務,教師應將每個學生都看成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發展的個體。理解、尊重學生,創造平等的民主氣氛,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主動地發展,把激勵、信任帶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受讚賞,使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打破束縛、展現自我、增強學習的創新意識。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平等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變老師讓我學位我要學,讓學生帶著信心和勇氣主動地投入到自主性學習活動中。

2. 努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關愛學生,增加教師的親和力。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在教學中更加註重與學生的情感構建。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還有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建立起一種情感紐帶!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但卻要一切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教師對學生的愛更加堅定、執著、深厚,真正做到心與心相通。

小學生雖然年齡偏小,但對教師的關注情況非常敏感。教師的一個不在意的眼神,一句不經意的話都可能引起學生心理的波動。如:我校的張老師在平時與學生的交往中,拍拍學生的肩膀,不經意間流露出對學生的讚許。小小的動作和細微的表情變化,打動了學生的心,喚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班級中,這位同學表現的非常積極。

我校的方婭老師樂於和學生交往,課下經常和學生一起跳繩、下棋,還和 學生交流對生活中許多問題的看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她當成了朋友,課堂上,學生表現的非常積極主動,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

師生之間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連接師生的心靈橋樑是彼此之間的愛,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我們必須有一顆愛心,只有熱愛學生,設身處地的理解學生,幫助學生才會有瞭解學生各方面情況的願望,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教育,並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創作的慾望。

冰心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教師的愛能夠啟發學生,激勵學生,能夠化解一切。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師德是震撼心靈的雷鳴閃電,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火的熔鍊,是愛的奉獻”。

3. 注重教師語言的藝術性,表揚要真誠,批評要中肯。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教師要經常說“讓我們一起來好嗎?”“請你再花點時間想想吧。”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語言代替“老師要考考你”“再給你三分鐘時間想一想”“你那樣學習不行”這些居高臨下的語言;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新知識吧”“沒關係,你大膽的講”“你的想法很獨特,比老師的還要好”代替生冷冰硬的語言“今天,我們上練習課”“這麼簡單還算不出來。”其實教師在課堂上所說的平等而富有感情的話語,是孩子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低頭不語、愁眉苦臉轉向滿臉輕鬆、興高采烈,才能營造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

或許教師鼓勵、讚揚優等生很容易做到,但對於差生、膽子小的學生就不容易,過去教師對差生往往是“有錯必糾”、“有錯即懲”,遇到功課不好或不用功就對學生批評,指責一番,甚至挖苦、諷刺。這樣只會拉遠師生之間的距離,造成師生關係緊張,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話不敢說,有問題不敢提。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精神緊張,情緒低落,自尊心受到打擊,失去學習信心。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學習和記憶效果就差,學生就變得為老師是從,樣樣照的老師的話去辦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創造力被扼殺。更甚者,學生漸漸習慣老師的批評懲罰,產生逆反心理,以後老師的話一句也聽不進去。教師應欣賞每一個孩子,理解每一個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教師身上對自己的尊嚴、權利和靈感、積極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師對自己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肯定。其實差生、膽子小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熱情支持和鼓勵。

4. 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哈爾濱數學教師宋鵬程


一是究其原因——課堂師生關係平等不夠,學生處於一種壓抑狀態

“說”的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培養的重要能力之一。在課堂上,教師是主導,學生則是主體。我們常常發現,越是能講、善講的老師,教出的學生往往就越不會講、不愛講。因為很多本該由學生講的話,都被老師包辦代替講完了;因為老師習慣於“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學生也便只有“洗耳恭聽”的份兒了。

一般來說學生都知道老師希望正確答案,若答案不妥教師的表現讓學生接受不了,常此以往學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別是學生自己不確定的答案更是如此,課堂師生關係平等不夠,學生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然而表達能力的提升恰恰需要知道學生實情,在學生原生態的表達基礎上提高,這就是表達能力提升的過程。

二是瞭解學生表達存在真實困難不夠,更多關注到的只是表象。

鼓勵、培養、展示撬開孩子沉默的“金口”。老師要透過課堂對錶象分析出學生的實際困難,從而才能選擇可行的策略。比如學生普通話表達有困難嗎?學生課下是本地話表達還是普通話表達?有沒有土話與普通話轉換間存在困難的可能?課堂上,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表達太多的要求,讓學生擔心顧此失彼而心生畏懼?課堂上你是否有表達的淺層模仿來鋪墊學生後續的表達?

三是要用事實說話建構師生平等、氛圍寬鬆的語文課堂。

通常很多老師特別是年輕教師表現出“雙面人”現象,冷靜時說的和想的言思行合一,一旦不從我意時就不合一了,如老師經常鼓勵學生大膽說,然而學生說錯了你是怎麼對待的?學生說錯了你會經常站在表達者的立場向全體學生申訴敢表達的勇敢、說錯了恰恰贏得了大家的幫助,讓老師更好教這樣的觀點與態度呢?這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一方面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課堂上可以自由表達,言者無罪,還可以使學習變得更加紮實,使自己更加聰明。

四是採取由細及粗、由易及難、由點及面、由少帶多的有效策略。

先考慮教師表達訓練點在何處?教師要規劃好,力求細不求全,簡單就好。其次是課堂上要選擇教師、優生、中等生三方面來反饋施教效果,從好生開始重在示範,暗示可仿帶動更多的學生,尤其是當中等生跟上後要及時肯定表揚,有計劃地分層教學,有人做,有人看,有人寫,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做,而且是盡生之力而做。再則,教師要把說、寫二者結合好,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本身都不是涇渭關係,教師一定要明確語文教師要把學生帶到哪兒去!不能苑囿於就口語教口語之中。最後教師一定要有恆心不能一暴十寒,要貴在堅持,要有教育期待,方能找到教學的心理平衡!



思念雲彩


學生的發言能力,關係到一堂課好壞的成敗,學生只有在回答問題才反應出他們這節課學到東西沒。要想培養學生的發言能力,我們要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在平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點。

第一、平時課堂的氣氛。要想讓學生回答問題,那麼我們要創造一個學生敢回答問題的環境,不管學生站起來回答的怎麼樣,我們都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肯定他們。讓學生感覺到回答題很有成就感,就算回答錯誤也要找語言鼓勵學生下次敢起來回答問題。學生的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全靠老師的方式方法,老師只有讓學生敢回答,那麼學生才不怕回答錯誤。

第二、問題要有針對性。只有讓問題有針對性,那麼學生才會思考,這樣的提問才能算有益。許多老師在提問的時候並沒有認真設計問題,靠自己的經驗來提問,往往並沒有思考過,那麼學生就算回答的很積極,那麼效果也沒有用。

第三、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採起不同方式提問。只有保持新鮮的提問方法,才不會讓學生感覺到疲倦。要讓學生猜不到老師的心思,讓學生感覺自己隨時有可能被抽到,才是最好的方法。

第四、總結。老師課後一定要總結,不然很多方法,你現在用了,以後沒有記錄,慢慢你會忘記。同樣的對那些失敗的問題不進行總結,那麼下次同樣犯錯。我們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學習才能保證自己的擁有較高的教育方法,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才不會感覺自己跟不上時代步伐。



孤獨中成長ty


培養學生的發言能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多鼓勵,不批評。

學生不敢發言,就是怕說錯了,老師批評、同學笑話。老師不批評,就打消了學生這重顧慮,這是學生敢發言的前提。

那學生真說錯了怎麼辦?老師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去發現其它的可能性啊。並且這個過程中,如果老師態度誠懇、表情和藹,引導的效果會更好,對全班同學都是啟發。

所以,如果老師平等相待、引導得當,培養學生的發言能力就不會太難。


未來的召喚


怎樣提高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我的觀點是:

1.長期以來,老師讓學生覺得是課堂和問題的操控者,老師的主觀性太強,學生就不願意參與,如果老師偶爾把課堂交給學生,老師只當做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學生會更願意積極參與。

2.在難度高的問題前面,設置幾個有趣的電鍍問題,提升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3.想調動積極性,當然要有獎勵措施,或者是學生感興趣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