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秦岭山是怎么形成的?

A梦的小兄弟


秦岭,耳熟能详,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有着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秦岭,起于陕西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东到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甘肃省临潭县的白石山,向东经麦积山进入陕西,并且在陕西河南交界处一分为三,北为崤山,中为熊耳山;南为伏牛山。

秦岭是怎么形成的?

1、秦岭北部4亿年以前就上升为陆地,遭到风化剥蚀,秦岭南部还浸没在海水之中;

2、在3.75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使得秦岭南部隆起,出露海面;

3、3亿年前的海西运动,使得秦岭北部也崛起抬升;

4、1.95亿年前的印支运动,使得秦岭与海完全隔绝;

5、中生代以后,秦岭地区以风化剥蚀作用为主;

6、8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使秦岭在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造格架后,秦岭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格局。

简单回答,期待更多优质答案!


地理爱好者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秦岭南部却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时期的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2.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时,秦岭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叠纪时,因距今1.95亿年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进入中生代以后,秦岭林区以剥蚀为主,是周围低洼地区的供给地。距今约8千万年的燕山运动使秦岭在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造格架后,秦岭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地貌格局。 秦岭地貌的演变,在中生代以前和以后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中生代三叠纪时期,中秦岭和南秦岭地区形成了褶皱山隆起带,成为一个广阔的侵蚀地区;以南和巴山地带,是一个广阔的沉降地区;北秦岭(包括渭河断陷谷地)是介于中、南秦岭剥蚀地区与鄂尔多斯沉积区之间的过渡地区。当时,南秦岭的河流往南流入巴山四川海相盆地,中秦岭的河流往北流入鄂尔多斯内陆盆地。 侏罗纪时期,秦岭地带,包括北秦岭、中秦岭和南秦岭,成为具有差异震荡运动的古老准平原,并形成了凤县、商县、勉县和紫阳等许多侏罗纪含媒盆地。秦岭两侧广阔的沉降、沉积地区在逐步收缩,分别向南向北后退;而秦岭地带隆起剥蚀地区却在逐渐扩大。从地貌上看,起伏突出变为平缓,而流域盆地增多且规模变小,分布分散,因而形成了许多侏罗纪的含媒盆地。而两侧河流仍流向陕北和四川盆地中。 燕山运动时期,秦岭地带进一步隆起,并伴有岩浆运动。由于秦岭巴山的隆起,南坡河流向四川盆地移动。由于岩浆活动和差异隆起,绝大多数内陆小型含媒盆地逐渐沉降得越来越低,河流侵蚀更为强烈。因此在秦巴山区两侧的内陆盆地中沉积的白垩系地层的底部和秦岭山地中的盆地里,形成了大量的砾岩。 新生代早第三纪,由于构造运动和缓,因而在这个广泛的均夷作用时期,山地又一次逐渐剥蚀成准平原。在秦岭地区广阔的准平原上分散着许多小盆地,其面积逐渐扩大。在这一时期,除了如徽县和商县这种已经扩大了的中生代盆地外,还发育了如商洛和安康盆地等新盆地。秦岭地区的古老河流自然流入了这些分散的盆地。其时,汉江可能已经大体上发育成现今的形态。汉江的源头当时可能向西穿过嘉陵江,而现今的嘉陵江河源可能就是那时期汉江的源头。因此,汉江可能是秦岭山区早第三纪准平原上早已形成的古老大河。 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过渡时期,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秦岭又进行了隆升。这次隆升开始分裂成许多倾斜的断块,并在以前沉积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断块盆地,如徽县盆地、洛南盆地、商县盆地和安康盆地,以及在其他区形成的盆地,如汉中盆地。渭河断陷谷地以深断裂与秦岭带分开。秦岭大小断块的形成,分割了早第三纪的准平原,形成了最高一级的夷平面——今天海拔2300-3500m的太白山跑马梁面;其次一级的海拔2600-2900m,以终南断块和佛坪断块岭脊为代表,包括玉皇山、首阳山、终南山、兴隆岭、草链岭的夷平面和海拔1600-2200m,以华山、蟒岭、流岭、马道岭、柴关岭为代表的共三个夷平面。而通过三趾马和在蓝田公王岭地层中发现的大量南方来的动物群的遗迹可以推断当时秦岭的海拔不会超过1000m,从而证明三个夷平面如此大的高程是在第四纪时期中逐步形成的。在分水脊以南的大多数河流都向南流入汉江,而黑河由于水量丰富,足以抗衡秦岭和缓的抬升运动,所以继续向北流入渭河断陷盆地。 到了晚第三纪和早更新世时期,秦岭又发生强烈的垂直升降运动。进入中更新世时期,秦岭山地的上升运动以区域性间歇式抬升为主。以后随着地壳的宁静和上升的交替,逐步形成了第三、第二和第一级阶地。秦岭山地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中国人V中国魂



红星闪闪耀秦川


地球造山运动的显著特征,将毫无疑问的属于褶皱。始于6500万年前至8000万年的秦岭褶皱,导致了秦岭的形成。友友们也许会问?又是什么因素决定着造山运动丶海陆变迁丶地质演化呢?目前充斥学界主流的是内营力对逆论。但当今无一所大学无一名学者学者,能对当今地球南北非对称的桔子状形变,北极成洋南极生洲及构造生长线分布等地球南北差异现象,给出合理和科学的解释。对此,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发生形变位移。哪么反推就是物体任何形变位移,都由与之相对应的作用力造成。而地球地理地质的众多南北差异,都与远日点15210万千米和近曰点14710万千米的太阳引力相对应,而困惑无数科学家的地球东西南北差异,都和太阳引力与地球惯性力的共同作用相吻合。所以,东西横向与纬度大致平行分布的秦岭、阿尔卑斯山脉,是黄赤交角上逆至270度相互垂直时,地球平躺在黄道上,由近曰较强太阳引力牵扯北进而成的。一切随着黄赤交角的顺时针旋转,大地随之西进南移,东裂北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潮涌西南的地势和东北部油气矿藏分布就是证明。从北向西展布的西太平洋沟盆弧系弧后洋盆由冷变热的事实也是明证。也许友友们是不太相信太阳引力会竟牵扯大陆漂移,哪请看小小的月亮还吸引大洋海水形成包状凸起,并跟随其不断前移呢。最后请友友们思考思考地球演化诸多奇怪的统一现象吧!为什么会在6500万年前,大陆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丶台湾丶日本丶新西兰等地体从大陆同期统一裂离?为什么会在此时陆生霸主恐龙也同时灭绝呢?


张维东l潜龙腾渊l


题主问的应该是秦岭山脉的形成过程,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溯源追踪到久远地质历史时期的造山运动。首先要区分山脉与造山带概念的区别。

秦岭山脉与秦岭造山带的概念

秦岭的演化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秦岭造山带演化阶段和晚期秦岭山脉形成阶段。古生代—中生代为秦岭造山带发展时期,涉及到大洋板块俯冲、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发展、相邻陆块、地块的碰撞以及伴随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新生代是秦岭山脉的形成阶段,它是秦岭造山带北部在伸展作用下发生强烈隆升的结果。

秦岭山脉(图中红实线范围),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山脉是一个地理学概念,是指大陆内部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并沿一定方向延伸的地理单元,它以高耸狭长的地貌为特征。

秦岭造山带(图中黑虚线范围),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南至大巴山、武当山。造山带则是一个地质学概念,是指由造山作用形成的一个地质构造带。造山作用是指与大洋板块俯冲以及大陆板块碰撞、增生相关的一系列地质过程。

早期秦岭造山带演化

古生代-三叠纪时期(5.7亿-2.1亿年前),秦岭造山带的发展涉及两次大洋板块的俯冲和两次陆块的碰撞。

a在新元古代-奥陶纪时期,华北陆块与一个外来地块之间曾存在一个古大洋,称为商丹洋。

b商丹洋板块自晚寒武世开始向华北陆块之下俯冲,导致华北陆块南缘在晚寒武世-奥陶纪发展为一个活动大陆边缘,出现火山岛弧、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等。

c早志留世商丹洋闭合,北秦岭与外来地块发生碰撞,二郎坪弧后盆地也同时关闭。商丹洋和弧后盆地的闭合在秦岭造山带北部形成了两个缝合带,即商丹缝合带和二郎坪缝合带。

d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之间被秦岭洋(古特提斯洋)所分隔。自二叠纪开始,秦岭洋板块向新增生到华北陆块南缘的外来地块之下俯冲。

e扬子陆块在中-晚三叠世与外来地块发生碰撞,勉略缝合带最终将华北与扬子陆块结合在一起。

f扬子陆块向北的斜向挤压导致秦岭造山带内的外来地块发生陆内俯冲和侧向逃逸。到早白垩世,外来地块由于持续的陆内俯冲和侧向挤出而最终在东秦岭消失。使得扬子陆块与北秦岭直接接触。

晚期秦岭山脉形成

秦岭山脉的隆升与渭河盆地的沉降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耦合,它们构成了一个伸展构造环境下完整的山-盆系统。

a晚白垩世(1亿-6500万年前)至古新世的挤压构造作用导致北秦岭发生抬升和受到长期剥蚀,中生代形成的构造地貌被夷平。秦岭造山带的夷平使得中国南、北方动物可以广泛迁移和交流。

b始新世区域性伸展作用导致秦岭北缘正断层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断层下盘的北秦岭发生翘倾抬升,而位于上盘的华北克拉通南缘则发生断陷。

c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秦岭北缘断裂由早期正断层转变为左旋压扭活动,导致秦岭山脉停止隆升。与此同时,渭河盆地也停止沉降,缺失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沉积。

d秦岭山脉大约从2000万年前又开始继续隆升,但在2000万-1000万年前期间隆升速率相对缓慢。渭河盆地也恢复了沉降。

e秦岭山脉在晚中新世开始大规模快速隆升,并且一直持续到第四纪。渭河盆地也同时发生强烈沉降,导致盆地可容空间快速增大,造成湖泊沉积体系的广泛发育,形成了分布面积广阔的“三门湖”。秦岭北缘正断层强烈活动是导致其下盘(秦岭山脉)发生大规模翘倾抬升的原因。


本文参考 孟庆任老师的《秦岭的由来》

欢迎点赞、关注我 报告这里是地球将会给您带来最前沿的科学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