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直击“疫”线——感染科的故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新春佳节原有的欢乐氛围,每一次病患数据的刷新都让人万分揪心。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有生死的疫情防控战中,昌南医疗战线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日夜奋战,与时间赛跑。在江西省南昌县人民医院感染科,这个非常时期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一群可爱的人正用善良与坚韧书写着与“疫”相伴的故事。

“我希望回归平静的生活”

“仿佛奇迹一般,小小的感染科从10多个人的小集体一下变成了30来个人的大集体。除夕当天感染科就建立了隔离病房,当天就收治了武汉返县发热需医疗观察患者。”感染科主任杨成云说得很激动。感染科发热门诊已经甄别筛查发热病人近2000人次,重点甄别从武汉来的和武汉接触史的298例,一楼发热留观病房46例留观病人,二楼隔离病区收住了17例需医学观察的病人。“这些数字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时刻接触的都是发热病人,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就像消防员就不怕大火吗,缉毒警就不怕大毒枭吗,我们是医生,有什么怕的,只是特别希望能够尽快回归平静的生活,这应该是大家最向往的”。

我变成了“超人”

医院感染科病房分清洁区、缓冲区和污染区,患者在污染区进行救治。医生和护士采用二级防护,白天施行四小时轮班制,晚上施行八小时轮班制。县医院感染科护士长陈赣红说:“我们在隔离病房里,经历了太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第一次戴着护目镜,戴着二层手套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操作,又影响视线,戴着手套打针又没有手感,原来十分钟的护理操作现在需要两个人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病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忘记上次去厕所是几个小时前,穿防护服时间比吃饭时间还长,所以尽量不进食进水,穿上这身衣服,我就变成了“超人”。这是感染科护士涂红艳的一线抗疫随笔。“我们隔离病区的病人没有家人陪护,协助他们的大小便、吸氧、翻身、吸痰,倒水、打水、修理床头灯、拿被子递衣服,是我和战友两个人的任务”。“因为防护服紧缺,护士长反复提醒不能浪费任何一套,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家都还挺乐观”她咧开嘴,笑得阳光。

“是希望,还有心安,更是溢满内心的温暖”

当年非典时期,杨成云在北京进修,全程参与了北京的非典救治,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以后,他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医生护士们。“给我一个最深的感触是这次防疫我们政府联防联控、宣传的强有力。武汉封城那天发热门诊量突然爆增,出现恐慌性就诊,但是两三天的时间就回归到了常态。我特别感动,不是只有我们在战斗,全县的干部职工都在战斗,给在隔离病区的我们传递的不仅是希望,还有心安,更是溢满内心的温暖。”杨成云坚定又动容地说。

“其实哪有什么白衣天使,我们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罢了。”

发热门诊是直面病毒最前线的。“原则上男同志去发热门诊,女同志身体弱些就在病房。”脑子一热主动请战的熊志坚脱口而出:“老大,让我去发热门诊吧。”“正式上岗的第一天,我坐了10小时发热门诊,没有吃没有喝也没有尿,因为上班之前三个小时我就不再喝水了,也不敢吃多,生怕自己闹肚子。下班时,脸颊被防护面具压出了深深的印子,鼻梁上直接被压出了一个小水泡,我不知道我的护目镜里滴下的是汗水还是泪水。实战远比我想象的艰难,说实话当卸下那套防护面具时,我落泪了。”

“其实哪有什么白衣天使,我们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罢了。”


直击“疫”线——感染科的故事


直击“疫”线——感染科的故事


直击“疫”线——感染科的故事


直击“疫”线——感染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