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韓信如穿越到三國,加入蜀漢陣營,與諸葛亮聯手,能否一統三國?

胸中自有雄兵百萬


如果韓信穿越到三國,加入蜀漢陣營,與諸葛亮攜手並進,能否一統三國?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韓信是漢初開國功臣,被譽為漢初三傑之一,也是兵家四聖之一。諸葛亮則是為蜀漢鞠躬盡瘁的千古名相,與韓信等並列為武廟十哲。這將會一場強強聯合的表演。

韓信的定位是什麼?韓信統軍——多多益善,他是兵家四聖之一,是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兵家奇才。但他也有缺點,缺乏政治眼光,另外他的戰略玩的也不是很好。

諸葛亮的定位是什麼?千古明相,善於政治,善於戰略,但不善於奇謀。他既是蜀國的蕭何,也是蜀國的張良。

如果這兩人湊在一起,可以很好的補足彼此的缺點。

那麼?有韓信幫腔的蜀國,真的能夠與諸葛亮強強聯合,統一三國嗎?

個人觀點,這個難度很大,幾乎不可能成功。劉邦能夠開創漢庭,單單隻靠韓信、蕭何、張良三傑就行嗎?顯然不是的,劉邦自己才是最至關重要的點。

韓信是非常矜才自傲的一個人,他領兵打仗,喜歡自由自在,不喜歡被條條款款約束。劉邦的做法是把韓信放在一方,讓他自己去捯飭。沒有劉邦的韓信,發揮不出他的最大威力,就好比他在項羽麾下一樣。

諸葛亮並不缺猛將,比如魏延、李嚴、吳懿、鄧芝、王平等人。其中,魏延更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但是,諸葛亮仍然親力親為不肯放權,他沒有把軍事交給魏延等披堅執銳的戰將,而是把軍事、政治一把抓,最終落得個心力交瘁而死。

正如司馬懿所說“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他不善通權變,更不懂得放權。即便韓信在他麾下,他仍然會親力親為,而韓信受到諸葛亮的約束,則發揮不出他的威力。

因此!這個看似超強的組合,走到一起也未必對蜀漢有益。


愛尚文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歷史沒有如果,歷史不可更改!既然問題來了,那咱又想在這兒說道上兩句兒,那就假設一下唄。還是題目中的那個問題:如果韓信來到三國,和諸葛亮連手能否打敗曹魏?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了解一下韓信。


從這個提問中可以片面的反應出,韓信的能力是三國時期任何一位將領無法超越的。他到底有什麼樣的才能呢?

一、“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句典故說明了韓信的領導能力非常的強大,給他在多的士兵都能領導了!誒?有人就不願意了,這算啥能力呀!不就帶倆人打仗嗎?有啥了不起的。

要知道古代帶兵打仗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古代帶的兵可不是解放軍叔叔,具備優良的軍事素質和作戰素質。很多都是沒什麼文化只知道殺人,在軍隊混口飯。還有可能是強盜改編了下。這要沒有點真本事,帶怎麼些人出去別說打仗,就連管閒事也能把自己搞的頭皮發麻。


二、在來陳述一下韓信的功績!

公元前206年11月,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開始了他為劉邦開創西漢王朝的雄霸之路!

在他的一生中,為劉邦指定漢中對策。韓信先破項羽的楚軍於京、索,後平定魏國。北伐一舉拿下代國,一戰擊敗趙國,降服燕國。滅齊國!垓下之圍,四面楚歌、項羽烏江自刎。後人對他的評價: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世不出。被後人奉為“兵仙”,兵家四聖之一。


韓信怎麼個重量級的人物出來了,下面我們邀請這位嘉賓來到三國,和諸葛亮一起來幹掉曹魏。可能嗎?這時候韓信回答應該是不可能,我辦不到!下面咱們來分析下為什麼諸葛亮有韓信這樣的一位神話般的大將,還不可能打敗曹魏。

首先,咱們先了解下隆中對。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按照諸葛亮的意思是效仿劉邦佔據荊州,益州。憑藉它的地理天險暫時可以保其太平,如果國力強盛後可聯合戎狄,結合孫權。命一隻軍隊由荊州出兵攻取宛、洛,劉備親自帥一隻兵馬出入秦川,這樣天下霸業必可成。



這樣一來,由諸葛亮和韓信兩個人似乎可以非常輕鬆的完成這個理想,畢竟韓信已經玩過怎麼一次了,在來一次就當回放了一次電影唄!。但是理想總歸是理想,那時候荊州已經讓關羽給丟了,煮熟的鴨子飛了!所以最終三國時期的蜀國會像戰國時期秦國滅巴蜀一樣被曹魏所吞併!

在來看一下兩國的綜合國力。據記載,從人口上將蜀國當時的人口是94萬,而曹魏的人口是443萬人。三國之中曹魏的政治、經濟及軍事力量最強。蜀國攻打魏國無異於以卵擊石,即使諸葛亮擁有了韓信的幫助也不可能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就好比給你個莎瑪拉蒂你還能跑的過高鐵嗎?根本沒法比!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和看法,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樣的見解,歡迎在下方評論、吐槽!


馨晨復語


這種問題我喜歡,因為是假設,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兵棋推演,因此我們只要看看成與不成各自的條件因素,根據推演結果即可判斷出來,根本無需爭論。

大部分人覺得即使兵仙空降劉備陣營,蜀國也統一不了全國,而我通過推演得出了我自己的結論。

先來看看不能成功的條件因素:

1、局勢方面:三國時期,魏蜀吳各自鐵板一塊,與楚漢時期還有很多心思飄忽不定的諸侯國不同,三國想要擊敗其中任何一國,難度都要大很多

2、主要對手:楚漢時期核心對手就一個項羽,項羽其人性格缺陷非常致命,但是三國時期,對手魏國吳國各自人才體系非常健全,曹操孫權也沒有項羽那種致命的性格缺陷(個人信息下有項羽視頻),因此面對的對手要強大很多

3、自家主公:有書記載,劉備頗有高祖之風,我認為劉備和劉邦有一個共同優點,敗而不餒,但劉備缺少劉邦那種大膽放權給韓信的魄力,也沒有劉邦那種對張良言聽計從的謙遜

再來看看能成功的條件因素

1、個人能力:韓信兵仙名號實至名歸,個人軍事才能放中國整個歷史上看也是前五(個人信息下有韓信講解視頻),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韓信可以創造奇蹟

2、資源對比:楚漢時期,蜀中還是不毛之地,而三國時期,蜀中已經成為千里沃野,天府之國,沒兵的韓信都能背水一戰以少勝多,更別說有這麼多資源供他調配

3、可用之將:楚漢時期,劉邦的張良+樊周夏侯組合弱於諸葛亮+關張趙馬黃組合,主要就是因為是武將方面,關張趙馬黃的戰鬥力相信大家沒人質疑。而韓信厲害的地方正是善用將!

綜上,其實還不能得出結論,因為題主少了一個關鍵前提,那就是韓信空降在哪個時間段。

如果是剛三顧茅廬時期,那無敵了,張良韓信組合再一次重現江湖,一個諸葛亮已然幫助劉備三分天下,再加上韓信後,蜀國根本不可能丟失荊州,統一大業必成!

如果是空降在關羽失掉荊州後,劉備已成一意孤行的帝王,蜀國下坡路韓信也阻止不了,等到劉備去世後,按照諸葛亮發掘姜維來看,諸葛亮會很器重韓信,但韓信喜歡用奇兵,諸葛謹慎,不太會用韓信之謀,韓信無用武之地,可能會離開蜀國,此時蜀國大業難成。

如果空降在諸葛快去世或去世後,若劉禪任用韓信,韓信絕對不會像姜維一樣,九伐中原而無成果,另外韓信缺少諸葛亮的愚忠,收到撤軍的命令,估計不會照做,因此韓信有機會能助蜀國滅魏降吳,統一天下。但自己下場也不會好。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歡迎補充!





ET艾剪輯


我的答案是即使韓信回到三國加入蜀漢陣營與諸葛亮聯手,蜀漢也不可能統一三國!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永遠是時勢造英雄!而英雄是不能夠造時勢的!即使有著兵仙美譽的韓信,也無法阻擋得了時代的巨輪!三國的格局早在赤壁之戰後就已註定了,三方相互制衡,短時間內非人力所能一統天下,下面我們來分幾點分析下韓信加入蜀漢也不會統一天下的原因。

韓信政治智商等於零,跟諸葛亮聯手的結局很有可能韓信會變成第二個魏延。



我們知道韓信在政治上的覺悟是很低的,當時劉邦被項羽圍困,劉邦派人命韓信帶兵來救援,韓信卻以要做齊地的假齊王為要挾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所以這件事成為了韓信死後被誅滅九族的導火索,從這件事劉邦看出了韓信的不臣之心,如果養虎為患不知道什麼時候大漢的江山都要被韓信奪了去。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所以,韓信這樣的為人,作為英明神武,老謀深算的諸葛亮來說會看不出來?最好的結果就是蜀漢政權正需要用人之際會用韓信,但不會給太多權利。特別是後期諸葛亮全面掌權蜀漢的時候韓信更不會得到重用。而像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背水一戰這樣的作戰風格在生性謹慎的諸葛亮來看是完全不可理解的,這跟馬謖山頂紮營是一個道理,而韓信自持大將之才肯定會跟諸葛亮對著幹,最後肯定會被諸葛亮以謀反的罪名殺掉,結局不會比魏延好到哪裡去。



地理位置的阻隔因素讓韓信的才能發揮限制太大。短時內統一三國非人力所能為。

地處西川盆地,有著蜀道天然屏障的蜀漢政權,別人想打進來很難,自己想要打出去也很難。而在當時的格局來看蜀漢想要一統天下最好的戰略還是諸葛亮所主持的聯吳抗曹,而荊州已經被關羽丟了,所以蜀漢想要攻擊曹魏就只能北伐,北伐就要越過艱難險阻的蜀道千里運兵運糧至漢中前線,而漢中又早在漢中之戰後就被曹操撤退的時候把漢中人口大部分搬遷回了魏國長安等地了,所以貧瘠的漢中不足以支撐對魏作戰的資源來源地。


“魯降,既說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 《三國志.張既傳》 ”太祖還,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

所以,有了這麼大的地理位置的阻隔,在當時交通閉塞,運輸只能靠肩扛馬馱的三國時期,運輸的效率極其低下。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英雄是不能造時勢的。韓信縱有通天的本領,物資基礎不牢固你韓信也發揮不出來。劉邦能據蜀地漢中取天下的原因就是關中漢中等地是秦國腹地,是秦國人口密集生產發達的地方,能提供物資基礎讓韓信能夠在前方肆無忌憚的作戰,而此時的蜀漢家底就這麼多,漢中也是一個空的漢中,在隨後對魏戰爭過程中諸葛亮還不停地取魏國搶百姓過來充實漢中,直到蜀國滅亡漢中也沒能發展到原來張魯經營的漢中。


所以,地理位置的阻隔與漢中空虛導致即使韓信也沒辦法帶領蜀漢北伐成功,更不要說統一天下了。

三國特有的三方相互制衡關係決定了只有總體實力強於另外兩方的總和才有可能實現統一,蜀漢沒有實力這個根基。

三國之所以精彩紛呈,是因為三角是最穩定的角逐關係,一方如果表現得要吞掉另外兩方,就會有引來另外兩方的聯合討伐對抗。比如赤壁之戰,曹操帶甲百萬陳兵長江欲一舉蕩平東吳劉備聯絡一統天下,這樣就會把孫權和劉備緊緊聯合起來對抗曹操。而後來呢,蜀漢劉備取荊州,再西進取了益州,然後再與曹操漢中爭霸把漢中奪了去。此時的蜀軍聲勢滔天,表現出一種誰與爭鋒的氣勢。正是這種霸氣凜人的態勢讓三國關係悄悄改變,致使東吳出兵偷襲荊州,給了蜀漢一記重拳,滅掉了劉備想要一統天下的可能。


魯肅著名的榻上策,雖然具體哪些已經無據可考,但是《三國演義》中魯肅那句:劉弱曹強時,聯劉抗曹。劉強曹弱時,聯曹抗劉。卻也能說出其中的內容,就是怎麼樣讓東吳立於不敗之地?唯一的做法就是魯肅的這句話了。這就三角關係的穩定性,相互制衡相互制約又相互依託,這也是三國能存在50多年才統一的原因。

再有無論是曹魏還是東吳,都是發展穩定富裕的政權,遠非秦末漢初韓信遇到的那些貴族政權所能比的。所以韓信不可能在蜀漢時期再比幫助蜀漢政權奪取天下。

所以失去了荊州的蜀漢政權已經不可能再有實力統一天下,此時的格局就不是說給你蜀漢一個神人你就能起死回生那麼簡單的了,底子不在,實力不在,再多的計謀都用不上,記住,只有實力相當的時候個人的作用才會提現出來,以少勝多自古以來都是笑話,在實力面前,所有的計謀都是多餘!

總結:不可否認韓信是一個出色的軍事指揮家,但韓信的能力要依託他背後的資源平臺才能發揮出來,沒有劉邦,韓信一輩子就是個討飯的軟骨頭。而蜀漢不具備奪取天下的基礎前提,一百個韓信過來也無濟於事。


竹林論風月


不可能,理由有五:

第一,劉備的素質與劉邦的素質有著明顯的不同。劉邦善於納諫,從諫如流,對於蕭何,張良,韓信的計謀虛心傾聽,及時採納,因而多次化險為夷,險中取勝。而劉備則固執己見,在戰略上顯得死板,當關羽失荊州被殺後,在諸葛亮,趙雲的反對下執意討伐東吳,結果遭到夷陵之戰的慘敗。劉邦在關鍵的時候能做到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而劉備則是假仁假意,對人事事掣肘,比如對諸葛亮和趙雲的防範,韓信在劉備手下難以發揮自己的軍事天才。

第二,韓信的軍事戰略和諸葛亮的軍事戰略有著明顯的差異。諸葛亮在幾十年的軍事生涯中,向來強調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在戰場上主張正面平推。而韓信則主張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打擊敵人的劣勢,不追求擊潰戰而追求殲滅戰,主張打硬仗,惡仗,險仗。諸葛亮的穩中求勝和韓信的險中求勝,在制定北伐戰略時是不可能取得一致的,因而韓信的軍事天才難以發揮。

第三,從劉備集團核心成員的素質來看,關羽,張飛也不會認同韓信的戰略,更不會認真執行韓信的戰略。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以勇武取勝,不可能欣賞韓信的故意示弱,背水一戰,誘敵深入,千里突襲,十面埋伏等戰略戰術。在實踐中會阻止韓信謀略的實施。

第四,從劉備集團核心成員的地位來看,韓信將排在關羽,張飛,諸葛亮之後。而韓信的軍事天才正是“國士無雙”,韓信的過度自信和現實的落差將使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完美的謀略制定好了以後無人採納,而不制定謀略,又被認為是消極怠工,自己的處境也就危險了。魏延的命運多多少少可以反映韓信的命運。

第五,韓信穿越到三國加入劉備集團後,曹魏作為統一全中國的核心地位依然沒有改變。我們也看不出韓信能與關羽,張飛,諸葛亮密切合作,肢解曹魏的可能性。這樣對蜀漢來說,統一全中國就變得遙遙無期了。


谷老師


不能。

原因是:

蜀國雖然缺少大將,但是蜀國最缺的還是底蘊。後續治民之才,缺糧,缺路,缺法人民安居樂業之法。這些都可以稱為底蘊,一個國家沒有底蘊,打不起仗,也經不起打。

韓信再強也只是一個人,想當初劉備手握臥龍,鳳雛也只是三分天下。

而漢高祖劉邦,後有蕭何為後盾,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在評功時,蕭何卻是位居首功。

三國曹魏之所以厲害,也是由於曹操唯才是舉的思想和屯田制,增強了曹操的底蘊。

由此可以看出:蜀國缺的不是韓信,而是蕭何!


八零後愛做夢


我覺得可以。

1、把韓信替換成:六出祁山、夷林之戰、荊州北伐這三方面的戰事的任一統領,都可以確保圓滿完成任務。

不論是哪一方面打,都可以把其它任一一國打殘或者滅國。

蜀國在丟了荊州,敗了夷林之戰,還能持續北伐,不落下風,設想如果當時荊州戰役和夷陵之戰如果是韓信統兵戰勝,那蜀國將何其強大?

不要跟我說韓信打不贏這兩場戰役,他沒有敗過!大戰役,戰無不勝!兵仙在此,給他十萬大軍,他絕對能橫掃天下。


因陀羅的覺悟


一個韓信就足夠平定天下,韓信是古往今來,從百戰百勝和以少勝多的軍事家排名,絕對第一名。善用兵者無出其右,諸葛亮不僅僅是軍事謀略家也是政治家,但韓信是絕對的軍事家且不懂政治,帶兵打仗,韓信遠遠超過幾乎所有的歷史名將


快樂平庸


不可能。即使有三、五個韓信再生到三國時代,加入蜀漢陣營,與諸葛亮聯手,三國還是三國,不可能由蜀國統一。甚至,蜀國滅亡得更快。

“世有伯樂,然有千里馬”。蜀漢陣營,最大障礙統一的,就是城府很深的劉備。劉備從一個織蓆編草,成為一方的諸侯,事實上靠諸葛亮的挽強能力、曹操的疏忽作用。赤壁之戰之後,他收集了臥龍、鳳稚兩大能人。結果,在劉備入蜀過程中,沒按鳳稚建議用上策,而用中策致使鳳稚身死落鳳坡。還有,劉備稱帝之後,不聽諸葛亮等勸說,馬上伐吳,結果落敗。而白帝託孤之時,還安排法正對諸葛亮進行制摯,實則是對諸葛亮還有一定的疑慮。

韓信雖為漢初兵聖,但他的野心很強。若放在三國,無論他在蜀漢陣營,或者曹操、孫權陣營,都不可能得勢。倘若在蜀漢陣營,他最多似鳳稚、法正一樣的結果,沒有改變了什麼。

現在的頭條,很多人提出這個不徹實際的問題。以為“強強一起,就會聯合,變得更強”,而實際多了“一山不容二虎”。古代社會,基本都是家天下的歷史,強者過多,反而引發猜忌,結果是更差。


憤怒野虎


一個韓信可不夠,還得加上后羿,王昭君,程咬金,蘭陵王,荊軻,白起,上官婉兒,李白,魯班七號,安琪拉,亞瑟,百里守約,等等等等…!先用刺客偷襲一波,再用坦克掩護著射手法師一頓猛烈輸出,當然了輔助們也不能閒著,各種BUFF加持著,這樣一來還有點勝算,統一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