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国际著名景区边上吃豆腐

桂林是我

国际著名景区边上吃豆腐

鲁家村一角(摄影:邓霆)

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国际旅游城市,最早的桂林旅游项目概括为“三山两洞一条江”,为到桂林必游览之景,即伏波山、叠彩山、象鼻山三座坐落在漓江边的山,七星岩、芦笛岩两大喀斯特岩洞,以及漓江。多年以前,我在桂林工作,单位来了客人,要安排游览一下,往往推到我身上,因为我是新科毕业,好欺负,换成我当领导,我也会欺负自己一把。钻洞子还好说,买好票把客人交给导游,我就买两瓶啤酒,在出洞口慢悠悠地喝着等。游七星岩的时候,我甚至可以跑到骆驼山下的草坪睡上一小觉。爬山就必须陪在旁边,走得腿贼麻木,后来我身材一直像根麻杆似的,估计就是陪人爬山爬多了。

我陪人游芦笛岩的时候,有个好处没享受到。这好处是吃豆腐。在中文语境里,男人言行上对女人有些小小的触犯,叫做吃人家豆腐。我这里说的,不是要吃哪个女人的豆腐,而是要吃一个村子的豆腐。

这个村子叫鲁家村,在芦笛岩附近的桃花江边上,桂林古八景桃花夕照就在此处。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诗坛里影响相当大的桂林诗会在鲁家村举办。我刚好有事去桂林,便混进了诗会,在鲁家村住了两天。桂林冬天的冷,是刺骨的冷,加上天空总飘着毛毛细雨,房间里湿气很重,我一天袖着手打哆嗦。诗人们在细雨中仰天长啸,吟诵诗词,我不是诗人,又怕冷,医生叮嘱万不可感冒,于是借了服务台一把小伞,在村子里游荡。村子里到处摆着豆腐摊,足有十几摊,每摊几把大遮阳伞,遮着摊子和几副桌椅。我学着领导的模样,跟他们嘘寒问暖,问问生产,问问生活,一概说好。然后我就逐摊吃去,这摊吃豆腐脑,那摊吃煎豆腐,还吃了烤豆腐,喝了豆浆。最后一摊聊了很久,但实在吃不下去了,只好打了个包放回房间。心中无限惆怅,当年我当个小差陪人来游芦笛岩时,怎么就没鲁家村豆腐吃?

鲁家村不是当时没有豆腐。这个村庄,以卤水点豆腐扬名桂林城,做了八辈子豆腐的人家都有,三代人做豆腐的比比皆是。前几年,当地政府规划打造了一个鲁家村景区,把鲁家村弄成了一个吃豆腐出名的景区,来吃豆腐的人太多了,已经不是吸引外地游客,本市市民来的更多。一锅豆腐焖鱼,就能让来路一到晚饭时间就堵车。这个村子本来建设就比较好,规划为景区后,更是搞得古意盎然,廊桥、石船、戏台、凉亭、小溪满目,村有古井,桃花水好,用本地产的土黄豆,石磨磨浆,柴火煮豆浆,传统古方,做出来的豆浆又香又醇,豆腐花的滑嫩出了名。

因为开放得早,桂林人搞旅游行业,不说天下前列,在全国著名景点、景区,大概都会遇上桂林客商。鲁家村在芦笛岩旁边,见过大世面,在大部分中国人没见过外国人前,芦笛岩周边村民就开过眼界。自从把这个普通农村打造成了一个景区后,村庄的环境、景致固然改观巨大,布满了栋栋建筑甚为现代的小楼,被开成民宿,我们这个诗会,就是分散住在几栋小楼里。鲁家村的村民们,就地把累代做豆腐的手艺发扬了出来,同时也把把桂林人善做旅游生意的特长也尽致展露。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曾来游玩,在其中一摊品味过他们家豆腐。这个小摊,就堂而皇之地打上一个招牌:“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亲临本店。”就种顺水推船做过广告的技巧,桂林人太熟练了。我在村头闲逛,遇上这个摊子,就毫不犹豫驻足,吃了一盘煎豆腐。总统吃得,我就不能沾点光?

村里有几个馆子,大多是桂林菜。菜味咸鲜酸辣,很是煞口,诱人食欲。啤酒鸭、萝卜炖羊肉汤、啤酒鱼、野菜炒土鸡蛋、拌河粉、酸菜炒肉末,都是桂林街头的寻常菜。诗会就餐那家,可能是最大的了,但摆了七八个大圆桌后,也显得很拥挤了。妙的是,每餐上菜前,都先上一大盆豆腐花,各人可以先吃上一两碗,暖暖肚子。豆腐共另外调味,咸甜皆可。据说鲁家村一带的馆子都这样,每餐一大盆豆腐花,一份香煎豆腐。进这村吃饭,由不得你不承认吃了人家豆腐。

村里亭台楼阁,景致甚佳,离桃花江只有几步之遥。村中搭着一个大戏台,平时为村民娱乐之用,有时候也搞些演出,迎接游客。诗人们到来,就借了人家的戏台,在寒风细雨中朗诵诗歌。台上尚有屋顶可遮风雨,没上台朗诵的诗人就很老实地抱着小板凳、撑着伞,坐在台下观看。如此寒天,顶风冒雨,来吟诵诗歌,这般诗心,是让人肃然起敬的。诗心不死,诗意犹存,也是躲避世间喧嚣的一种心境。与会诗人,老中青三代均有。我想,我吃鲁家村的豆腐,吃得很是愉快,他们吟诵、交流诗歌,也同样很愉快吧?

晚上都是自由活动,交流探讨,各找各的朋友攀谈。我住那栋楼,一楼有个吧台,里面摆着桌椅、沙发,有几位大江南北的男女夜间在此散酒。有位老诗人身边时常带着洞箫,就绵绵地吹了越来,给一位河北女诗人伴舞,哀声甚重,这一舞一奏,竟然大半个晚上。我凑了一下热闹,看到一位喝醉了的诗人,闹喳喳的,便躲了出去,后来听说他这天夜里遍访每个房间,要找人谈诗歌。出去后,我想找点吃的垫肚子,心里想得很美,最好来碗热豆腐,再打包一点煎豆腐,扛几瓶酒回房间,这晚上真做了次神仙了。没承想,鲁家村晚上不买豆腐,连找碗米粉都没有。后来好不容易找到村里的杂货店,给我煎了个鸡蛋,喝了瓶啤酒,嘟哝着回房安歇。

诗会散伙是第三天吃过午饭后。我吃罢饭,实在忘不了鲁家村的豆腐,回房间时跑过豆腐摊,买了三碗香煎豆腐,洒上厚厚的辣椒面,准备回去的路了大嚼一通。谁料,动车上是全密封的,空调暖风得特别大,实在不好意思把这用香葱、蒜末煎的豆腐摆出来。要不然,非得整个车厢都是这味道。我吃豆腐,固然会吃得爽快,但车厢里的人,恐怕都会来揍我一顿。

在好山好水边上,吃几顿人家世代流传的豆腐,机会可不太容易遇上。

国际著名景区边上吃豆腐

村道上摆个摊子,拉几张雨蓬,置几套桌椅,一门豆腐生意就可以开张了

国际著名景区边上吃豆腐

这豆腐花的鲜嫩,我至今记忆犹深

国际著名景区边上吃豆腐

这种摊子很多,依其游客大源,大约称作国际豆腐城亦无妨

国际著名景区边上吃豆腐

阿富汗前总统曾光顾过的摊子,真是一个好广告

国际著名景区边上吃豆腐

诗人们冬雨中诵诗的热情,不亚于我吃豆腐的劲头儿

国际著名景区边上吃豆腐

鲁家村招牌(摄影:邓霆)

国际著名景区边上吃豆腐

村里亭台楼阁,围绕着一座座民宿和饭馆,要是秋季天凉时来,真会爽死人(摄影:邓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