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已经不再赚钱的淘宝天猫——零售业的基础逻辑

一切零售的底层逻辑,都是不断去寻找新的低成本流量红利。

先说个古老的话题,电商为什么会干掉线下?很多人其实都有一点模糊的概念,但是就是感觉讲不清楚,我再来谈谈:

开始的电商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影响或干掉线下,是因为电商让很多人能够买到原先不知道到哪里去买的东西,价格也便宜。

此外,淘宝、天猫和京东也做宣传,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流量。而当时网络平台上的商家数量还不是很多,大量的流量分给了这些商家,当然有的相对好,有的相对差,但分到的流量普遍比线下要大,且获客成本是比较低的。

因此,我们认为,电商有一个巨大的流量红利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部分流量红利消失了,因为大家都认识到做电商有利可图,都到网上卖东西了。

如果你现在新开一家网店,会发现流量红利已经没有了,因为通过用户搜索而自然分到的免费流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商家了,大趋势的红利基本上消失了。

而大趋势红利的消失,跟线下的房东看到门店销售好就会涨租金的逻辑是一样的,淘宝有个搞竞价排名的淘宝直通车,其实就是用更高效的手段来抹掉网店的流量红利。

比如说,你一旦有了流量红利,买关键字的价格明显低于产品利润,就会有人用更高的价格来竞争关键字,这笔钱就被阿里给拿走了。

所以,有赞商城的创始人白鸦说,淘宝已经没有自然流量了,一千万商家眼巴巴地在那看着,以各种方式在反复地把排名往前靠,哪来的自然流量。

2016年初,三只松鼠的公关经理殷翔对媒体说:“3年前,我们发展一个线上用户的成本是25元,现在,需要100元。”花越来越多的钱去购买,淘宝的流量红利基本消失了。

阿里用非常高效的技术手段,抹掉一切的流量红利,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找到小的流量红利,但是大趋势的流量红利一定会被迅速地抹平掉,跟传统渠道比较接近。

所以说今天到淘宝、天猫上开店的意义及效益已经远不如以前了,能赚到钱的商家比例在迅速降低。

早期开的店之所以今天还可以不错,是因为它们把早期获得的流量红利,已经沉淀到大家对这个品牌本身的认可了。

所以说在早期做电商,并且把流量红利沉淀到品牌本身,就是这些人获得的最大的收益,但总体来说,今天电商的流量红利已经基本消失了。


流量红利一旦被抹平,就沦为传统零售,比如电商已经成为传统电商。今天的商家在淘宝上做生意,最大的痛点是流量成本太高。

2015年2月,《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阿里巴巴举办的培训班上获悉,目前淘宝集市店有600多万个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个,仅占5%;天猫商城店有6万多个卖家,不亏本的,不足10%。

曾在支付宝担任产品设计师的白鸦说,淘宝的一千万商家真正不赔钱的只有5%,赚钱的只有2%。

他和我说过一个案例:

淘宝上的一家皇冠级女装店,30%成本是商品成本,30%成本是营销成本,人员办公等成本是12%,看上去毛利有20%多。但是,如果在营销方面除了做广告还要刷单的话,成本会增加10%,整体营销成本就超过了40%。因此综合下来,产品的毛利只有5%—10%,再扣除物流等费用,净利基本为亏损。

亏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商家做了很多年却一个客户都没有积淀下来。我们要在淘宝上买双鞋,会直接去搜鞋,买了之后根本就不记得在哪家买的,只记得在淘宝上买的。这就导致他每次卖货都要买流量。

所以未来的每一个商家都需要经营自己的客群,如果没有,那只能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