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现在的大学学历越来越普遍,博士也越来越多,会不会产生比博士后还要高的学历?

芦方文


肯定不会。

劳动力市场的进入筛选,学历确实比较直观简洁,学历供给不断增加(学历贬值)时,通过不断提升学历要求调节,但不会无止境,因为还要考虑筛选的其它因素,比如年龄。

从学习年限来讲,一般6岁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学,三年硕士研究生,博士最短三年计算,共计22年。博士毕业已经28岁,如果考虑到很多博士大多数修业年限不止三年,四到六年比比皆是。

所以,即使一路读书,排除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就参加工作,在职人员回学校读书,博士毕业进入职场也已经30岁左右了。(博士后并不是学历,而是博士毕业后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继续研究的一种方式。)

如果还要提高学历,增加修业年限,意味着很多新入职人员要在35甚至40以后,这已经过了一个人的体力,智力甚至创造力的巅峰状态,或者从社会心理学来讲,已经过了一个人新入职场,塑造和形成自己职业态度的心理阶段。

市场筛选是考虑多种因素的,学历虽然很重要,但权重大到无法消除其它因素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必须考虑限制和修正了。

现在,特别重视的也是高校等研究性工作,因为其实工作和硕士,博士阶段学习,性质相同,具有连续性。而高校对筛选机制的调整,也是不断提高学历单位含金量,比如要本硕博985.211,或者海外名校,而没有延长年限的趋势。

在其他一些更看重技能,实际操作,行业经验的领域,反倒在降低学历筛选机制作用,这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微微光


在现行体制下,题主的假设是不可能发生的。中国的学历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最高学历就是博士。博士后不是一个学历,是一个研究经历。

中国现行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命名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虽然中国最早有博士这个称谓在秦代就有了,但它和现代的博士含义完全不同。完全现代意义的博士学位授予制度是现代教育的产物,它诞生于17世纪初的欧洲,世界上第一个博士学位来自于创办于1810年的德国洪堡大学。

博士学位是一个学术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一个资质鉴定。它的含义是你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学习和学术训练,具备了从事专业工作和研究的基本能力了。严格地说,包括博士学位在内的学位制度分学术学位、职业学位和艺术学位多种。

学术博士一般称之为Ph.D,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它大概需要3-6年的学习和训练时间,除了必要的专业课程学习,还要准备论文,通过论文答辩。取得了Ph.D意味着你具备了学术研究的能力,懂得了什么是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懂得了怎样去提供学术服务。这个学术活动也被严格地限制在科学的范畴之内,非科学的范畴不属于学术研究,也不被主流学术界认可。

职业型学位(Professional Doctor)是指从事法律、会计、金融、证券、咨询、工商管理和医生等行业的专业能力的认证。与学术学位不同,它更偏向于责任认定,因为法律、建筑和医疗工作关系重大,涉及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艺术类的学位设置比较复杂。一般而言,表演类和绘画、设计、建筑类专业最高学位都是Master of Fine Art,基本上相当于现在国内的硕士学位,国外的大学极少有艺术类的Ph.D,如果有通常都是名誉学位,属于终身成就表彰类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陈丹青一怒要辞掉清华美院院长职务的原因,因为当初清华美院绘画专业招收博士生,还要考外语和数学,实在荒唐。

中国在2000年以后已经全面引入了这个学位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中。但要说发展出更高的学位,一是没有可能,二是没有必要。


艾米丽艾拉


博士后不是学历,是一种研究工作的过程经历。

国内博士毕业生到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期间,称为博士后,有此经历后在介绍其学习研究层次时,也常称博士后。国内一般是优秀的博士再做博士后,所以社会上通俗地认为博士后是高于博士研究生的学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我国现行学历层次大致分为小学、中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大学常指本科,专科常称大专)、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有非学位研究生),毕业均取得相应毕业证书,现行学位由低到高依次是学士、硕士、博士,通常大学本科毕业生符合条件可授予其学士学位,通常研究生先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符合条件授予其硕士学位,有意愿且优秀者再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符合条件授予其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取得博士学位,就是获得了现行的最高学历和最高学位,目前再无比其高的学历了。按照世界通行做法,觉得近期应不会出现比博士研究生更高的学历吧……


dyhgy



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目前,教育部的文件中,我国最高的学历是博士研究生。

博士后仅仅是国内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留学人员创业园和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设置一些特殊职位。博士后更偏向于经历。一般,这些单位一般都有博士后工作站或者流动站。

博士后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不再是学生,需要和正式职业一样计算工龄,享受国家优惠待遇外,也享受单位正式职工待遇。但是,博士后不列入正式编制,工作期满后必须出站。

在我国,小学、初衷、高中、大专、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是学历,而学士、硕士和博士是学位。目前,比较受社会和企业认可的是第一学历,一般指大学学历。也有部分企业比较关注最高学历,比如博士研究生。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和未来规划中,目前没有看出任何迹象,要推广比博士研究生更高的学历。


帅小西De


首先要纠正一下,博士后不是学历,更不是学位。比如,你让一个博士后,拿出博士后的毕业证书,肯定拿不出来。这是因为博士后仅仅说明博士在没有落实具体工作的情况下,暂时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承担适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找到或正式确定工作单位之后,就可以离站前去工作。是一个临时性的工作环境。跟学历学位没有关系。是国家或政府为了避免这些高学历人才荒废时间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国外大多数情况下,是博士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才去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是失业的表现,所以没有人炫耀自己是博士后,因为那样意味着自己曾经失业。没有人愿意被别人知道博士毕业还要失业。当然,也有部分博士进博士后流动站是为了自己进一步从事课题研究。但这种情况比较少。如果博士期间就已经证明有很强的研究实力,论文一发表就有人或单位邀请前去做研究,不会让候选人在流动站等候。

现在的学历模式还能不能增加新的学历教育?这个问题其实是要看读书学习的适合年纪和人的工作寿命。以中国为例,最高学历博士,大多数平均读博时间是5年。从18岁读大学,一点都不耽搁,一直读到博士,一般都已经30岁左右。如果工作以后几年读研究生,或博士延期(可能性很大),那么三十几岁毕业常见。现实中,四十岁左右毕业的也不少见。如果按照现行退休制度,男60女55,女博士的工作年限也就是15-25年,男博士工作年限也就是20-30年,如果再增加一个学历教育,大致按照四年来算,那么工作寿命又相应缩短,大致是男16-26,女11-21。加上毕业后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一般都要熟悉一段时间,或工作交接,工作才能上手,少算也得2-3年,这样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的时间为男13-23年,女8-18年。诸位可以想象,这么一点时间才是最有效的工作时间,还不要说人人都要恋爱结婚,带孩子养老人,节假日以及其它诸多与工作无关的事务。按照一天24小时,有效工作时间8小时,上述年限还得去掉三分之二多。这点工作时间内要出成果,难上加难。有的人可能工作单位的人都还没认识完,可能就面临要退休了。

所以,结论应该是,增加新的学历教育不太可能。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播极为迅速,反倒是有可能缩短学习时间以便延长工作时间。有很多主要靠自学就可以看懂的课程,有可能删除。只考试,不上课。例如现在大学里面有许多并不是很难的课程,完全不用专人授课,只需设立一个课程辅导或热线电话或视频,就可以完成的个别通识课选修课的学习。所以,缩短取得学历耗费的时间,延长有效工作时间,有可能是发展的趋势。


GCZ72624137


现在的学历授予模式和系统来源于西方的教育理论体系,目前全球也是通用这种学历体系。首先学历最高的是博士,博士后不是学历只是个称号与其工作经历相关。至于以后关于学历体系是否会变化,这个不得而知。至少现在不会


博后视野


应该不会,国家正在对教育进行改革,而且力度很大,增加更高学位远不如加强教育质量重要。

目前我国在教育上正在投入很大精力,而且下了很大决心。

比如高考体制改革、提高教师质量、大学教育改革、教师评估体制改革等等。


边走边看的羊叔


年纪轻轻就是所谓的博士,我感觉很是垃圾,学历这个设置应该好好调整一下,35到40岁才有这个学历才算是值钱的,要让博士不仅仅书读的多更要让博士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了解的透彻,要结合实际,不要只会读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