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一些农村中小学生不喜欢学习?

老农民说事


做为从农村考学出来的老师,对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不喜欢学习是很痛心的,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寒门难出贵子。分析现在农村中小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很多农村父母局限于自身的经历和眼界,对教育不是很重视。同时又没有很好的教育理念,没有好的教育方法,不能让小孩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小时候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对后续上学的有非常不好的影响的。同时也有很多父母被迫到外地打工,留守儿童比例很高,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就更加容易出问题了。老人一方面把孩子看得重,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学习却又有点不管不顾,事实上他们也是也管不了。当小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根本没人可以解答,长期下去,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就越来越跟不上,因此对学习就失去兴趣了,成绩会越来越差。

二、社会风气的影响。现在农村的年轻人,也是早早地上完初中就出去打工了,在外面也能找到一份工作。因此就认为上不上学一个样,反正都是要出去打工的。他们把这个观念灌输到这些中小学生后,小孩们心中慢慢形成了一股读书无用论。大家对上学就没那么重视了,成绩好不好无所谓,在这种氛围下,那谁还去认真学习呀?

三、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相对差一些。尽管国家对农村教育近年来也比较重视,但无论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都跟城市里的中小学还有是有差距。好多优秀的农村中小学老师都愿意调离农村,再加上教学设施的不够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受局限,课堂趣味性也会受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会下降。


四、电子产品的普及对农村中小学的毒害很深。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电脑的使用,网络游戏对农村中小学生毒害很大。父母在外地打工,为了能方便联系子女,往往都会给小孩配手机。而小孩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哪有那么好的自制力,网络游戏不玩疯才怪。一旦玩上网络游戏,对学习就不再感兴趣,如果没有外力干预的话,很容易沉迷网络。

以上是我觉得农村中小学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你们怎么看呢?请留言评论。


良心老师


很多农村孩子不喜欢学习,笔者觉得有以下原因。

1、农村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如城里家长。在家庭中,父母的关注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农村经济落后,许多家长都有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他们要么早出晚归就在家乡做事,要么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他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关注孩子教育问题。有少数的即便想关注,但由于素质等原因,也关注不过来。




2、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实际上给孩子创造了家庭教育的真空地带。应该来说,爷爷奶奶那一代比父母一代对于如何家教更加不懂,他们对孩子疼心更重,和老人一起的被娇惯的孩子不在少数。许多孩子回到家就成了大王,两个老仆人伺候,学不学习,做不做作业,老人们往往不能严格要求。这种散养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变得放任自流,心放在看电视、玩游戏上,哪有心思学习。

3、农村学校老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的落后,导致孩子学习没兴趣。目前农村是两种状况,一是老教师多,他们工作了几十年,工作热情减退,工作方法传统,就等过几年退休,没了学习新教法深钻新教材的动力;二是,过去几年新进的年轻教师,大多人当初大学并不是选择师范院校,当老师是他们到处工作一圈后迫不得已的选择,他们没有教育的情怀,没有把教育当事业,只是把当教师当成职业谋生的手段,因而工作主动性、积极性都不够强,更不愿深入钻研教材,教学自然也不能吸引住学生。两类教师占了农村学校的绝大多数,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热情长期得不到激发,学习意愿下降,自然就不爱学习了。



4、农村教育的大环境远不如城市。城里孩子有空,进各类特长班,补习班,周末到处是学习的孩子,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浓厚学习大环境下,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学习上,长期坚持下去,形成习惯,自然对学习更加有热情。农村孩子即便想学,也没有条件。



基于上述四方面原因,所以现在农村孩子大部分不爱学习了,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

谢谢品鉴,看更多新锐观点,请关注【文轩阁】


文轩阁


我是教师,教育是我的主业。为什么一些农村中小学孩子不爱学习?我是这样分析的?

首先是孩子没有树立远大的志向。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成绩孩子,没有人一生下来就喜欢学习的,需要家长教师的引导,要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这个动机哪里来,当然来自于孩子对未来得憧憬,来自于他自己的有什么样的志向,有了志向才能为了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没有志向没有对未来得憧憬也就没有了动力。

我教过一个学生,不学习。我问他你的志向是什么?他说:没有。我又问他将来怎么生存?他的回答让我吃惊“活着就行”,当然孩子的思想是他家庭造成的,我们在这里不探讨他这种思想的成因。现在就是说如果他有这样的思想他又怎么可能去学习呢?



第二,没有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没有获得成功的快乐!一般农村家长相对城市家长来说还不太重视教育,不将就教育方法!孩子的进步不能得到及时的表扬。为什么孩子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能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快乐。所以要想孩子学习好,要想孩子爱上学习先要培训家长,家长的素质决定孩子的素质!


第三,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距!城市教学工作课程开足开齐,比如音乐,美术等课程,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比如各种活动课,沙画、书法、篮球、足球……学生参与进来乐在其中,这些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有人说主科是为了生存而学,这些副科是为了快乐,这样快乐的生活让城市的孩子爱上学习,而农村就没有这个条件,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越来越厌烦!

第四,农村孩子农村家长缺乏危机意识,城市孩子出了上学获得工作很难,但是农村家长农村孩子知道还有地,还有地可以养活自己。学习不好大不了还可以种地!心里有底气。有的家长目光短浅,把个别现象当做规律,总是举出某某人没有学习发大财的例子,其实他不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得成功人士都是学霸!



我是松高寻鹤,致力于教育教学多年,愿意为您在教育上的问题排忧解难,等待您的关注!


景行说教育


多方面原因。

一、家庭

家庭经济条件。

学生自尊心很强,同学之间经常跟风比较。家里经济条件差的,穿衣打扮,及平时其它用品都没有其他经济更好的学生的好。产生自卑,消极情绪。在学习上也不积极。

二、父母

父母在外打工的多,没有时间陪在学生身边。

父母在外打工只能联系老师了解自己孩子学习情况。学生会有反抗心、叛逆心。认为父母都不关心他或她,只知道关心成绩。

父母在外,就督促不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学生就养成懒散的习惯。在学习上也是懒懒散散。

三、网络

父母不在家的多,学生玩手机的非常多。父母要联系就给学生买手机,学生自制能力很差,玩手机很容易被上瘾。有的玩手机游戏,有的看电子小说,有的看一些劣质视频,等等。这些都极容易上瘾,而父母不在家就不可以经常监督。现在学校又不敢强制管理。

于是,学生玩手机涉及范围广,内容低质。认为读书无用论的学生有很多,就是受网络影响。

解决玩手机问题,留守孩问题,刻不容缓。


化学姐话教育


说到农村的中小学生,暗香的心里就蹦出一个戳得人心里酸疼的一个词:留守儿童。



农村的孩子难教,难在家庭教育的缺失。新年的爆竹声仿佛还在耳边,留守儿童的父母们已经早早地买好了奔往各大城市的火车票。家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有老人、有孩子、有牵挂的旅站,新年回家,自己其实就是暂居的客人,过不了几天,还要回到那个能给一家人温饱生活的城里去,心里即使有再多的不舍,也得走。从此,孩子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



农村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因为没有人告诉他,读书是去看世界的路。进城打工的父母总是那么忙碌,忙得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来不及探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就急急地被挂断了。没有人告诉孩子,书里有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也没有人告诉他,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更没有人告诉他,只有你加倍努力,才能寒门出贵子,走出人生的康庄大道,不识字得爷爷奶奶也不会告诉他:读书学习,是你去看世界的路,你有多用功,脚下的路就有多远。



所以,对于农村的一些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们,暗香想说:孩子,请用功读书,然后活出自己的辉煌。父母们,你是孩子心灵深处的一盏灯塔,请记得指引着他们奋勇向前。有些钱,请让孩子们自己去挣!


暗香屋


这是事实,在农村中小学,一个班,爱学习的也就是十几个,其他的看上去就像来陪读书的,有的甚至还像被关起来的样子,看着也心酸。



为什么农村中小学厌学情绪普遍呢?我举一个我身边两所中学的对比来考察:一个是厂矿中学,一个是乡镇中学。


在厂矿学校,招收的都是本厂矿职工干部的子弟,所以家长们都有一定的时间陪在小孩身边,陪伴和督促孩子读书学习,对孩子的道德、卫生、礼貌的教育都很上心,基本上,孩子都上过这样那样的兴趣班。所以,从小学起,多数学生都认真读书,很少有不认真的。

而距离不过五公里的乡镇中学,情况却截然相反。打小,农村孩子的父母多数都去打工了,很大比例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一起过,在学习上,老人很难做到督促,孙儿孙女也不听。更不用说进行各种教育,上各种兴趣班了,孩子过年的封包钱,都留着偷偷买手机玩游戏,那还有多少心思放在学习上?



这两所临近学校的对比,相信也是城区学校和农村、乡镇学校对比的缩影。


但好在,农村孩子真认真读起书来,还是非常厉害的,两所学校虽然在校风、学风上乡镇中学落了下风,但在A+的人数上,却是乡镇中学的稍多,这是个有意思的现象,有兴趣的条友可以探讨下。

答题完毕!


南山刘向雄


很简单,农村中小学生不喜欢学习,主要是自己所在地,父母或者是爷爷奶奶,也就是所谓的家长不重视。

学生自己也不重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家长和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学校的时候,那么学习氛围也会互相传染,互相影响。

农村中小学很多家长都是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更多的对孩子是生活上的关心和宠溺,但是在学习上他们很多都表示无能为力。当老师和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他们更多的。关心的是孩子在学校过的好不好,而不是关心孩子在学校成绩好不好。

小学生呢,在父母不在家,或者是父母不重视的情况下,自己也对自己的学习不是很重视,他们不能够很认真的听课,在课下不认真地完成作业,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他们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

因为前两者的原因,很多学生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课不完成作业,并且习以为常,而其他一些的同学可能就会受到这种思想的传染,可能会送的受到他们的影响,也开始变得不爱学习,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完成作业。又有与这些不学习的同学在课上的打扰,也影响了老师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影响了其他想要学习的孩子的听课质量。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农村的教育资源和城市的教育资源是完全不同的。在学校的教育资源差别,还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在家里的教育资源差别明显。而且由于这种差别是他们失去了获取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势,那么他们和城镇孩子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城市里的学生可以去上英语辅导班,那么他们的英语成绩会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而在农村的孩子没有这种英语辅导班,他们就只能靠老师课上所学,而老师在课上讲完了,他们又很难回到家里面进行复习巩固,因为家里面没有电脑或者是录音机来进行。课下的辅导学习,甚至是父母不在家,他们不想学习,没有父母的监督。这就拉开了他们与城镇孩子之间的差距。


独立疏篱趣味浓


纵观现在的农村孩子,也的的确确爱学习的孩子少了。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环境使然。

我们的观点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留守问题”。孩子们多为留守儿童,没有父母在身边有力的监管,学习自觉性较差的中小学生,自然就不愿好好学习。

爷爷奶奶又过于溺爱孩子,并且对学习的关心程度不够。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我们纵观乡村,20年前,天蒙蒙了孩子们就起床读书。而现在呢,你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

另外随着打工潮的思想影响,一部分农村人不再认为“读书是出路”的观点。他们认为,现在只要有手有脚的就不会饿着。

而实际上多读书,对人生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们也希望所有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加强孩子们的学习教育。

更多观点,请关注壹点说!

壹点说纪实影像


我作为一所农村中学的教师,这些年一直愁着教学质量上不去,面对这样的事实,大家谁愁也没法,我的总结是这样的,欢迎讨论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大。有许多孩子的家长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还有其他亲戚邻居的,不是自己的孩子没法教育管教,仅仅是有个应称的,如果孩子半夜病了,都找不着家长,班主任干着急,就得担负起家长的责任。许多孩子留的电话号码不准确,今年春节我带人发困难补助金,打了八个电话,有七个无法接通或显示外地号码。

二,孩孑拥有手机多,家长在外打工,天天往家打电话,没有手机怎么联系,但是,晚上孩子在被窝里玩游戏到半夜,里面有没有黄色的也不好说。有一班主任收了学生一部破手机,放在办公室,让其他学生又偷走了,老师赔了400元。

三,眼见得农村人在外面打工发财了,有的把外地牌照小车直接开家里了,经过同学,哥哥,姐姐们的诱惑,学也没心上了,初二没走,初三升学没希望,走了,托老师办个毕业证是个好结局。

四,农村办学质量确实赶不上城里。农村小学不成规模,班额小,老师少,顾不过来,老师与学生是按比例配的,年轻有为的,能花起钱的进城了,农村留下了老师们,没有精力了,花不起钱的眼看着别人走了也安心。我们学校现在45岁以上的占一半以上,有的带几样子病,副科老师没法教语,数,英,现在有的主科是在硬凑合。

五,我是英语老师深有感触,现在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城里是按步就班地到六年级学完八册,并且还有参加补课的,而我们初中招的学生,英语仅学完26个字母,还写的歪歪扭扭的,读音中,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混读的也不少,要让我们用与城里学生同样三年的时间,怎样去完成八年的任务。学生基础不好怎么跟上中招考试成绩。

六,现在交通便顺,城里民办学校在农村大量招生,家庭条件好的,小孩成绩有点升学希望的,可以在城里买房子,租房子,也可以周一,周未来回反程的,农村学生就少很了,在农村上的,好大一部分是智力发育不全的,家庭贫困的,单亲家庭不能有正常培养的,大家说,都培养出来不。农村学生现在班里想挑个班长,办个黑板报,主持个节目都很难。

七,农村人普遍文化素质低,不会教育小孩,把小孩惯成小皇帝,小公主,教师管理孩子得不到认可,家长会去学校兴师问罪,以致现在造成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敢管的局面。

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该向何处去,是每位国民思考的问题。


阳光雨露177713209


生活和家庭环境、家长的视野以及”故土难离“的观念限制了农村孩子的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不喜欢学习。

这里讲一个故事,本人家里有一个远房叔叔,他们生活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大山里,日常就是靠几亩旱田收入和闲时叔叔到周围打零工挣钱养家糊口。叔叔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就是念书,将来考上大学得一大笔钱,这笔钱将来在他们农村娶妻成家也够了,并且念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也挣不到什么钱。叔叔最典型的口头禅是“只要认识‘男、女’俩字就够了,将来进城里不能走错厕所”。叔叔家有两个孩子,由于家长不重视,孩子自己也不懂,所以俩孩子在小学毕业时就不念书,开始帮大人干活养家了。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叔叔家的大孩子非常听叔叔的话,守着薄田和家业早早的娶妻生子,过着中国几千年农民典型的生活;小一些的孩子就不是那么安分,而是先到城里建筑工地打工,然后到饭店打工,又拜师傅学习厨师技能,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饭店了,在城里买了房,成了家。用这个孩子自己的话说:”如果不从农村出来,我永远不知道世界这么大,永远也不会拼命地去学厨师,我一定和父亲一样永远种地为生“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生活及家庭环境,父辈的价值观对孩子的影响是无比巨大的,这也是农村孩子不喜欢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