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龍蝦的個頭大小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

抗日神劇排行榜


小龍蝦的個體大小是很多因素來決定的,養殖的小龍蝦很難評判是什麼原因引起小龍蝦個體大小,總覺得補鈣、多投餌料小龍蝦就能長成大個體的小龍蝦,其實這樣進入了一個誤區。我們應該從野生狀態下尋找是什麼因素決定小龍蝦的個頭大小,在什麼樣的水域生長的小龍蝦個體較大,我們再模擬相同的環境進行養殖,這樣才能養殖出大個體的小龍蝦,市場不缺小龍蝦,但缺的是大規格的小龍蝦。

我在多年以前,在一片水域捕到的小龍蝦基本都是7-8個頭一斤,其外觀和現在養殖的小龍蝦有明顯的區別,其顏色是青裡透紅,軟殼的比例還很高,軟殼的比例高是證明小龍蝦脫殼,還在生長。而該水域是流水,水草茂盛(全部是輪葉黑藻),清澈透底,水面開闊,這樣環境能長出大個體小龍蝦,這樣的環境就是小龍蝦生長的最佳環境,我們想養殖出大個體的小龍蝦,就要模擬這樣的環境來養殖小龍蝦。在水質混濁,不流通或者是有汙染的水域,陽光穿透力差,接受不到足夠的陽光,無法在體內合成維生素D,維生素D是調節小龍蝦生長所需的鈣、磷吸收,所以這樣的環境生長出來的小龍蝦,個體瘦小深紅髮黑,這樣的小龍蝦我們俗稱為鐵殼蝦,我們應該要了解小龍蝦是一種可以自我可以調節生長的物種,在環境惡化的情況下,自我調節釋放出蝦青素,抵抗因環境惡化引起的不適應,停止生長,保存能量。

想養蝦,先種草,現在已經有很多養殖戶意識到小龍蝦養殖個體的大小跟水、草息息相關,市場上已出現了銷售清水小龍蝦,以清水小龍蝦為廣告詞。

小龍蝦養殖技術日益成熟,養殖技術不斷的創新。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產量,應該已品質為致勝法寶。首先是先種草,水草可以淨化水質,水草是小龍蝦的棲息、活動、隱藏的場所和餌料的補充。同時還可以遮擋夏季烈日,調節水溫的作用。水草種植,1-2月移植伊樂藻,伊樂藻屬於低溫水生植物,當氣溫升高伊樂藻就會死亡,我們要提前打撈伊樂藻,避免因伊樂藻死亡腐爛引起水質惡化,水質惡化小龍蝦會停止採食、生長,甚至會引起大批死亡。

水體要經常更換和補充潔淨的新水,保持水質“鮮、活、嫩、爽”,定期潑灑生石灰漿液,改底。每畝投放100-150斤螺螄,螺螄可以清楚水底的有機質,如,小龍蝦沒有采食完的殘餌,死亡的小龍蝦的屍體等。蝦苗投放要控制在每畝30-50斤,80-100尾/斤蝦苗。水質透明度保持在50-60cm深度以上為宜,透明度越好,小龍蝦吸收到的陽光會更充足,小龍蝦吸收到陽光才能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維生素D只能通過陽光才能合成,目前人工還無法生產維生素D,只能通過陽光照射生物體才能合成,小龍蝦生長所需的鈣、磷都需要通過維生素D來調節,小龍蝦體內有足夠的維生素D才能吸收到足夠生長所需的鈣、磷。想要養出大個頭的小龍蝦,水、草是關鍵。養殖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老王說蝦


龍蝦的個頭大小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下面小編談談自己的看法。

目前影響小龍蝦個頭大小的因素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種苗的因素,選用了大量近親繁殖的蝦苗,造成種群的退化,這個目前主要是要控制其近親繁殖,建議每35千克種蝦搭配5千克野生種蝦,改善其品質,預防免疫力低下、基因缺陷、長不大等問題。



二、水淺的原因,池水太淺,夏天水溫較高,小龍蝦因水溫高而過早成熟老化,出現兌殼困難等現象。建議夏天加深水位至1~1.5米左右,保證池水的溫度。

三、水草的原因,有的池塘水草過少或無草,造成小龍蝦不蛻殼或推遲蛻殼,生長緩慢。建議該補種的補種,長勢不好的水草適時追肥。


四、飼料單一造成營養不均衡,小龍蝦因缺少營養而不長個。建議合理搭配肉類餌料(動物下水、魚肉、蜾蚌等)、精餌料(玉米、大豆、米糠等)、青餌料(南瓜、萵苣葉、水草等),保證其營養的均衡攝入。

五、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建議定期在餌料中加入多維素、鈣等元素,保證小龍蝦正常營養元素的攝入。

六、疾病造成的小龍蝦不長個,如纖毛蟲吸附小龍蝦殼的表面,大量吸收小龍蝦的營養成份,造成小龍蝦生長緩慢,甚至死亡。建議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乍,發現問題早防早治。


七、水體環境惡劣造成的小龍蝦生長緩慢,如水質過肥、過瘦,水草腐敗、餌料剩餘過多汙染了水源水質。建議適時換水、及時改善水質。

八、消毒藥物使用過量造成的小龍蝦生長緩慢,如強氯精和碘的使用量超過了正常使用量的好多倍。這個目前無解。

九、蝦苗投入過多,造成小龍蝦生長空間不足。建議及時捕撈過多的蝦苗分塘飼料或出售。

好了,我就介紹這麼多,如果大家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壞男人說小龍蝦


對於養殖新手會遇到養殖池塘小龍蝦生長緩慢導致個頭過小問題,而小龍蝦銷售價格與小龍蝦規格大小(重量)直接相關。因此養殖池塘出產較多的小規格龍蝦,最終會造成養殖效益受損。



影響小龍蝦個頭過小的六大因素:


小龍蝦的生長是通過一次次脫殼來完成的,因此也可以說影響小龍蝦脫殼的因素就是影響小龍說生長的因素。小龍蝦養殖過程中影響小龍蝦脫殼(生長)的主要因素為養殖池塘水環境,其中還受水草情況、餌料品質與投餵、微量元素、疾病、苗種及投放密度和日常管理等影響。


1. 養殖池塘水環境:當養殖水環境過於惡劣時,會導致小龍蝦脫殼困難,生長緩慢,最後發展成長不大的紅頭蝦,甚至出現小龍蝦打洞躲避等現象。尤其在7-9月高溫季節,部分養殖池塘水位過淺,造成水溫過高,導致小龍蝦過早成熟形成老紅殼蝦,造成脫殼困難。


2. 水草過少或缺失:水草不僅可以對水質進行淨化、提供餌料等,同時也是小龍蝦躲避、脫殼的處所。當養殖池塘缺少水草時,最明顯的表現是小龍蝦脫殼困難。


3. 水體缺乏鈣質:鈣元素是小龍蝦脫殼必須元素,當養殖水體中缺乏鈣元素時,直接會造成小龍蝦脫殼困難,造成無法及時順利完成脫殼。


4. 小龍蝦感染疾病:由於養殖前期不注重疾病預防或水體消毒等工作,造成小龍蝦感染疾病,較輕微導致小龍蝦不進食、生長緩慢,甚至出現脫殼困難等現象。


5. 苗種投放密度過大:這個因素也是很多養殖戶容易忽視的。很多人認為小龍蝦投苗越多,最終產出也就越多,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認知。當養殖池塘投放密度過大時,極易導致小龍蝦大面積出現生長不大現象。


6. 養殖管理因素:日常管理也是影響小龍蝦生長不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小龍蝦養殖除了必要的養殖技術及經驗外,日常管理及其重要。如,日常巡塘,餌料科學投餵,水質及水位管理與調節,水草維護等,任何與養殖管理相關的事項沒有操作正確或到位,都是有可能造成小龍蝦生長緩慢。


| 我是小河農業創始人 | 作為蝦蟹產業技術體系淮安綜合試驗站 | 我們專注於蝦蟹養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