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一直處於最強大國家或強大的國家之一?

羅昕楠


這樣過於自信是不是有點阿Q?清末八國聯軍侵華的奇恥大辱這麼快就忘了嗎?

或許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評價中國的一段話更值得思考和借鑑。李光耀曾說,中國一直都是世界舞臺當中的The big one。應該說他的評價看起來還算是較為公允的,但同樣也隱藏著其他信息。The big one是說一直扮演重要角色,而一個舞臺上的角色,其實有很多的,是什麼樣的角色那可能還要另說了,但不管是什麼角色,能在世界舞臺上玩的,總不會太多。(李光耀,圖片來自百度)

為什麼這樣呢?一個國家一直都是重要角色,意味著分量吃重。在世界舞臺上分量吃重,有這麼幾種情況:軍事實力強大;.地理位置很關鍵;文化軟實力強大;.經濟實力強大,等等。但怎麼說呢?分量吃重,並不意味著強大,更何況,強和大不能完全等同。以色列很強,但它並不大;加拿大很大,但也不見得多強。

明白了這個之後,再來說為什麼中國從古至今都是the big one,就容易理解了。

1.軍事力量強大,尤其是漢唐時期。這個跟中央集權有關,城邦國家打仗也不是不能大勝仗,但大部分時候都很悽慘。斯巴達勇士夠強了,也夠悲催。中央集權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組建強大軍隊的重要前提之一——當然,也不是唯一條件。

2.地理位置關鍵。中國地理東南靠海,北方是戈壁草原,西北是西藏高原喀喇崑崙山脈屏障,在農業時代,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天敵主要來自北方草原。堵住了北方缺口,大部分時間裡面都可以安心發展。而這樣好的地理條件,還有很多出產,經濟往來多,我們能守住交通要道,自然就成了大角色,一旦守不住,國勢就衰落。清朝末年分為經略大陸派和經略海洋兩派,是因為海洋經濟時代已經來臨,地理形勢已經變化。(亨廷頓)

3.文化軟實力強大。中華文化圈佔據世界人口最多,面積也非常大的一塊,按照亨廷頓的文明衝突理論,中華文明圈也是當前最重要的文明之一,其他的是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日本文明和印度文明。

4.經濟實力強大。中國在歷史上相當長時間內GDP都是世界第一,這個不用多說。

5.人口眾多。得益於儒家文明,中國人孩子多,清朝康熙年開始的人口大爆炸至今,人口一直最多。人口多,哪怕是經濟實力不強,因為體量大,如果中央力量強大,仍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在國際競爭當中,哪怕不是最強,也還是大角色。


這五點當中,軍事和經濟實力變化起伏比較多,所以也不是沒有捱打的時候,不能說一直強大吧。


西奈山的火柱


在中國歷史上,就軍事實力排名而言,最強的朝代有:

第一名、元代(蒙古)

——掃歐洲,克中東,滅金朝,平南宋,在整個十三世紀裡無敵於天下。

蒙古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智勇兼備、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13世紀由成吉思汗創建並由他的繼承者保持了一支騎兵部隊,蒙古騎兵沒有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宏偉的帝國-蒙古帝國。

蒙古鐵騎,這樣一支軍隊誰人不怕。與傳統的遊牧民族軍隊不同,這支軍隊既有超強的個人戰鬥力,又有漢人所擅長的嚴格的軍事紀律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他們既能進行大規模騎兵作戰,又配備當時最先進的火炮,具有超強的遠距離打擊能力。真是將科技優勢與戰鬥力完美結合的典範,難怪歐洲人將之稱之為“黃禍”。

第2名、大秦

——若鼎盛時的秦、漢兩軍相爭,秦軍更加強大

秦軍掃六合而得天下,兵威之猛,世所罕見。秦軍可以說是中國曆代軍隊中最具備國家軍隊性質的常勝軍,與岳家軍等私家軍性質的武裝相比,秦軍無論是誰指揮,都可以打出輝煌的戰績,更何況有白起、王翦等上古名將,其軍隊的強大令人瞠目結舌。

秦軍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軍事制度,足夠激起士兵心中對戰爭的渴望,秦軍還有當時世界上最嚴明的軍事紀律,軍令如山,誓死前行。秦軍還有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戰車和弩箭。這一切都使其稱霸天下。漢軍戰匈奴,前後近百年,終解除邊患,秦軍河套會戰一戰定乾坤,打的匈奴十年不敢南下牧馬。若無趙高亂政,單純在軍事上,秦軍幾乎不可戰勝。

第3名、唐代

——因為唐軍強大,即使安史之亂爆發,阿拉伯也不敢進兵西域。

漢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兩個頂峰時代,而唐朝則更是將華夏武功發揮到極致。唐軍是一支以漢人為主力兼有各民族士兵的混合戰隊,其武功極盛時曾遠達裡海地區。唐時的突厥其力量不弱於匈奴,而唐朝卻一戰定天下。李靖夜襲陰山,活捉突厥可汗,可謂千古奇功。後來唐朝軍隊開疆拓土,外蒙古和西域盡為中華版圖。實為中國封建社會的輝煌時代。

唐軍的主要對手也都為當時的強大民族。阿拉伯帝國橫挎歐亞大陸,與唐朝並立。吐蕃帝國則雄據青藏高原,對中原虎視眈眈,但其與唐軍的交鋒卻基本是敗多勝少。阿拉伯帝國,在天寶前期的幾次中等規模的衝突裡均敗於唐軍,後來傾其國力發動怛羅斯會戰,20萬阿拉伯軍面對3萬唐軍依然難以戰勝,最後只靠唐軍內部的反叛才將唐軍打退,而阿拉伯軍的自身損失卻是唐軍的幾倍。

第4、西漢

——漢王朝與其他朝代不同,即使是統治末期,其軍隊依然強大。

衛青,霍去病,李廣,趙充國,一連串流光異彩的名字,無不讓每個中國人神往,讓每個中國人自豪。匈奴人當年橫行歐洲,十三國聯軍竟不能擋,西羅馬帝國迅速滅亡。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卻最終倒在了漢軍的鐵蹄下。

漢軍是一支將遊牧民族的野蠻精神與漢朝人的戰術紀律發揮到極致的一支軍隊。嚴酷的訓練和優秀的將領造就了這支軍隊強大的戰鬥力。匈奴人被歐洲人稱為閃電的鞭子,那如果他們遇見漢軍呢!相信他們寧願遇見匈奴,也不願遇見衛青霍去病們。

第5名、明朝

——明朝的軍事實力一直強勁,戚家軍、關寧鐵騎都是百戰百勝。

戚家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東陽的農民和礦工。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戚家軍百戰不敗的原因在於,戚繼光的治軍思想極為先進,以東亞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部隊,後膛的神威將軍炮、佛郎機炮、大口徑的加農炮發熕,戚家軍的裝備絕對是東亞第一、世界前列。

關寧鐵騎是袁崇煥苦練出的,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滿清的八旗軍正面交鋒。關寧鐵騎全部使用當時最先進之三眼神銃,極為強橫,常常幾千人追幾萬多人兇悍可想而知。袁崇煥是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可恨明朝皇帝自壞長城,遺恨千古。寧遠大戰1萬殘兵鬥敗13萬八旗鐵騎,寧錦會戰則實實在在的在野戰裡打敗了滿洲八旗。

第6名、清朝

——古代中國軍事裡最後的輝煌。

清朝的八旗軍隊,曾是世界最強軍隊之一。滿洲八旗,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漢軍八旗也叫烏真超哈(重裝部隊),主要是炮兵。在十七世紀的東亞,滿洲八旗確實是一支橫行天下的無敵之師,鬥明朝,平朝鮮,戰沙俄,一統中華。一部手機在家創業,轉發分享就秒結到賬,很多普通的網民做了 一兩個月,就週薪過萬了,月入幾萬,時間越長收入越高,不用開店、囤貨、發貨, 一部手機做遍全球市場。 如果你也想改變,諮詢微信【182/ 5193/4492】帶你 實現月入6位數。

這支軍隊的裝備是相對低劣的,但他的尚武精神和士氣都是最出色的。但是這支軍隊最終還是重複了蒙古大軍的悲劇,在佔領中原以後迅速蛻化,蛻化速度甚至是蒙古軍的幾倍,到17世紀下半葉,這支軍已經基本無用,與蒙古葛爾丹的戰役基本都是由漢綠營軍承擔。

小編總結:如果只能選擇一個朝代說綜合性最強,我比較推崇唐朝。為什麼不是秦?他是慢慢集合了六國之力,確實經濟非常不好,民不富!而西漢,同理也是國強民窮。元,軍事無敵,經濟還是達不到頂峰。北宋則是國窮民富!唐朝,這是一個綜合性來看均衡度最好的朝代,國強民的幸福度也相對較高,思想開放,單看女性服飾就知道了,大量混血人種雜居生活的時期,附屬國又多又服帖

總之,歷史有必然的進步性,也存在有偶然的重複性或者說相似性!


巔峰風控


誰說的一直強大?遠有北宋,近有晚清!真正強大的只有初期的清朝。

何為中國?56個名族組成而來的大家庭,你是想說哪一個名族很強?這麼多民族都是從古代不同的國家演變而來,什麼匈奴人、契丹人、蒙古人、党項人……要怎麼去定義古代的中國呢?從秦朝起?不好意思秦人也是遊牧民族。那從漢朝起?漢之後三國、五胡十六國哪個算中國?還是都算中國?


你是又想說唐?當時的吐蕃、突厥、阿拉伯帝國難道比唐弱?宋朝皇帝都被抓了,遼人幾次兵臨首都哪兒強了。元朝有多少人承認他是中國的朝代?明朝也可以算是強大,但也只有短暫的十幾年。隨著西方國家的崛起,西班牙、葡萄牙帝國稱霸世界。我認為初期的清朝才是最強大的!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在歐洲大航海時代還未成熟之際,大清騎兵就已經橫掃東亞大陸打下了遼闊的疆土!清初的強盛讓世界各國為之膽寒避而遠之。然而到了中後期閉關鎖國的影響,加上西方工業革命被後起之秀的英法等國遠遠甩在了後面。只能說生不逢時此時換作任何朝代,也都只是個捱打的份!


清朝是這個蒙受中國近代恥辱的時期,所以人們刻板地認為清朝很弱。但不能否定的是清初的強大,因為他比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朝代版圖都要大,也比任何朝代更穩定更太平!再看近代中國人口基數的提升勉強躋身大國之列但不能稱為強國。直到如今改革開放後,中國才能被稱為強國!


荒野歷史


這就好比人們通常說的乾的好不如生的好,世界上的大國都是天生的,強求不來,就像日本那樣式的一丁點,不管怎麼說自己大日本(跟罵街一樣了)都大不起來的,為什麼,天生的,沒有為什麼!(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中國在歷史上要麼處在大國行列要麼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就是天生的,一個國家如果有廣袤的土地和獨一無二的人口優勢,就是想小想低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是你只看看不說話,人家都能感覺到強大氣場的那種。

拿破崙雖沒到過中國,卻以其傑出的政治眼光預測:“中國是一隻沉睡的雄獅”,這話放在拿破崙生活的時代不是空話,放到也在也錯不了,讓一些國家鬱悶的是現在的中國是睜開眼的雄獅,不高興是要咬人的。

以中國的領土面積、歷史傳統以及人口規模、經濟水平來說,就是想讓別人不當回事也是不可能的,這個佔世界總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家,不但有在地球生存的智慧,還有其獨特的能力影響著世界。


這種影響力是日本那種削尖了腦袋往上拱的小國所不能理解的,日本生怕別人說他小,處處表現的很大,但是欲蓋彌彰,越解釋越黑,小日本還是那個小日本,小鬼子也還是那個小鬼子。

“大”是有一定的標準的,不是嗓門“大”就一切都大,日本從人口上來說,的確符合大國的標準,但從領土以及資源上來說,日本人吃土的資格都不夠,當然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道理,即使經常遊走在大國之列的中國。

在近代以來也曾短暫的沉淪過,但還是那句話,沉淪都沉淪的那麼大氣磅礴,始終基本的民族凝聚力都在,也只有大如中國才能夠做的到了吧!


歷史三日談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一直處於最強大的國家或強大的國家之一,理由很多,筆者只從經濟體量舉三例為切入點分析問題:

例一,夏朝時代的大禹治水,大禹的父親也是治理水患的責任人,但是他只從小區域的水流方向入手,釆用築堤防水的方式,結果效果不佳,大禹吸收民間意見,釆用疏的辦法,採用較多的洩水方式,利用水向低處流的特點,在華夏大地地表西高東低的情況下,以事半功倍的辦法解決問題。由於華夏大地的人口基數多,人類智慧得以及時總結歸納出來造就了大禹治水的成功。

例二,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大融合過程中,產生了中華文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解放運動,造就出一個思想寶庫,文化寶庫,軍事政治鬥爭寶庫,當秦國的商鞅變法總結出國家由弱變強的理論後,中國就出現了一個領土達百萬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央集權制統一大國,而這又導致綜合國力的強大,使國家能夠建造萬里長城,連通九州的馳道,秦朝派出五十萬大軍經四川南下經歷貴州到達兩廣,又構成了當今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納入了中國的南方版圖的來源,至於秦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更成為中國二千年來長盛不衰的關鍵性要素。

例三,歷時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的強大又造成了大運河的開鑿和唐朝首都的城市建設的深度開發。大運河是連接現今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大運河總長2700公里,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個水系的一條水上運輸的大動脈,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唐朝建設的長安城,是漢朝長安城面積約兩倍多,是同時期的拜占庭帝國都城的君士坦丁堡的面積的七倍,是同時期巴格達城的6倍,是古羅馬城的5倍,人口超過百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城內九條縱向幹道,寬度都超過40米,全城大致成方形,毎邊長都至少九公里長,城內面積接近100平方公里。

中國歷史上成為最強大國家或強大國家之一,毫無疑問。


大偉140797056


中國古代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或是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多數人所認為中國的強大就是軍事上的強大,這是狹隘的。誠然,國家的強大離不開軍事的強大,而古代中國的強大,主要是文化的強大,是整體的強大,是中華文明的強大。中國能傲視世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缺一不可的。

地緣優勢—封閉的農耕國度。古代中國的強大,等同於農耕文明的強大。農業是農耕文明的基礎,農業的發達與否,是農耕文明下國家是否強大的衡量標準。農業的發達造就了古代中國的強大。長江黃河流域,以及珠江流域肥沃的土地,適宜的氣候是農業發展的硬件基礎。其次,西部的崑崙山脈,青藏高原則有效阻擋了外敵入侵,為農業發展贏得了較為安穩的環境。我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農業高度發達。農耕文明的發達是古代中國領先世界的先決條件。

思想大一統——統一的國度。農耕時代,生產力水平有限,只有在大一統的基礎上,擁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統一調度人力物力,抵抗天災人禍,抵抗外敵入侵。中國自百家爭鳴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思想大一統完成。思想大一統則使國家大一統思想深入人心,國家的統一是社會各階層的共識。在此基礎上,中國形成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雖然週期性的四分五裂,可在大一統思想下,國家很快就會歸於統一,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國的大一統傳統,使中國能最大程度集中人力物力,抵抗天災人禍,抵抗外敵入侵,同時也促進了科技文化的發展,古代四大發明就是例子。正是由於大一統思想的形成,使古代中國一直是一個整體,不至於四分五裂,始終保持了強大的國力,稱雄世界。

儒家思想——現實的信仰。宗教從來不是中國人的信仰。儒家思想一直是古代中國的正統思想,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取代了宗教的位置。而儒家思想又與宗教信仰有本質的區別,儒家思想是現實的思想,它要求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說,這都有現實性,物質性,在此基礎上,追求現世的務實性使古代中國的農業科技等都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宗教信仰則是精神層次的,有其虛無性,人們更注重精神而忽略現實,這客觀上導致了農業科技的落後。儒家思想的務實性使古代中國一系列的成果超越了西方等宗教信仰國家。



橫向對比,世界其他國家要麼四分五裂,要麼遭遇外敵入侵,道統中斷,亦或神權統治下,文明落後。而中國則在種種因素下保持了國家的統一,道統的傳承,在農業文明時代傲視群雄,成為最強大的國家。

古代中國強大的原因絕不止於此,筆者在此且做拋磚引玉之說,歡迎諸位探討。


偷心的貓賊


中國在人類歷史上之所以能夠長期形成一個大一統國家,這與中華民族的開拓進取的精神以及先進的政治文化理念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中國人善於思索,因此在很早的時間裡就擯棄了落後的奴隸分封制度,在人類歷史上長期都處於強國行列。

文明昌盛、開放包容是古代中國擁有深厚底蘊的根源。

今天的我們在討論美國為什麼會這麼強大的時候,往往就會用上面標題的這三個詞語來做解釋,但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始終都保持著這樣的一個狀態,這就是為什麼在歷史上中國強大的根源。

從中華民族的族群構成來看,建立中國政權的中華民族,並不是像猶太人或者阿拉伯人那樣,是一個追求純血的民族,這就使得中華民族擁有著無與倫比的民族向心力和包容力。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在著寫《春秋》的時候,就曾經寫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這樣的經典語句。在當時的中華民族看來,只要認同中華文化的,就可以是中華民族的一員,而摒棄中華文化的人,哪怕是真正的漢人,也會被視作是夷狄。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中華民族不斷的利用手中的武器、腦中的思想,不團的向外擴張,也不斷的融合其他民族,並最終打下了這一片廣袤的疆土,在團結其他民族、融合其他民族這個問題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比不上中國。

強大的武力保障,是中國在亂世中生存的基礎,為這個強大國家保駕護航。

在中華民族早期建立的王朝中,強大的武力保障,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統治廣袤疆土的核心力量,正是基於這個原因,中原王朝才能在後來的數千年裡不斷的擴張,從當初狹小的河南一隅成長為今天東西南北橫跨萬里的強大帝國。

從商周開始,中原王朝的統治者,就已經開始有意識的訓練和培養貴族們的軍事素養,在當時的貴族們看來,一個優秀的“君子”所應該具備的技能應該包括“禮、樂、射、御、書、數”,而這中間的“射”和“御”就分別指的是射箭和駕馭戰車,這在當時是不折不扣的軍事技能。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在宋朝以前的中原歷代王朝中的貴族,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軍事貴族,上馬能領兵,下馬能牧民,出將入相是當時的知識分子們最高的人生追求。從古至今的亞洲歷史中,絕大部分重要事件都是圍繞著中國發生,或者與中國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關聯。

文明昌盛,武力強大, 這樣的一個國家沒有理由不會成為成長為一個強大的帝國,沒有理由不具備長久的生命力。雖然這樣的一個國家,會因為國內的種種問題而暫時出現內戰或者衰落,但是歷史已經告訴我們,這樣的國家衰落只是暫時的,今天的衰落意味著明天的重新崛起。


落下m


中國歷史上一直處於最強大國家或強大國家之一,我認為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淵遠流長有很大關係。



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綜合體系,這種體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加上秦始皇以來的大一統思想根深蒂固,讓五千年來的中華大地,雖然紛爭不斷,但卻不斷地有一統東亞的王朝出現,同時因民族認同感強烈,加上漢民族人口眾多,縱算被少數民族征服,也最終被整個華夏民族同化了,並不斷讓中華民族凝聚力得到進一步得到加強。

正是在這種中華傳統文化下的古代中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也一直是世界其它國家嚮往的地方,從西方人所著的《馬可波羅遊記》就可看出來。尤其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更是改變了世界,推動了世界的文明進程。


但是這四大發明最終卻成就了西方的強盛,拉開了近代中外的巨大差距。當大清還在閉關鎖國中陶醉於“天朝上國”之際,1840年西方國家利用中國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印製的郵票已經聯通了世界,利用指南針導航帶著改進火藥造出的洋槍洋炮打上門來,由此中國進入了百年的屈辱史。

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讓我們學會了忍辱負重、不甘落人後的優秀品質,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讓華廈之船免於傾覆,並揚帆遠航,終於再次迎來了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湘平古珍郵館


個人認為有這些原因。

第一,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和出色的自然條件。封閉的地理環境讓我們不會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入侵,歷史上我國主要的威脅都是來自於北方草原的,但強盛的王朝可以輕鬆化解這些進攻。青藏高原和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可以用纖芥之疾來形容。沒有什麼人入侵就意味著我們能好好的發展。而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希臘羅馬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古巴比倫四戰之地,古印度很容易被碾壓。

第二,人口眾多。任何時候,人都是最重要的。只有擁有足夠的人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才能在經濟政治文化上生生不息。春秋時期我國就發生過數十萬人的大會戰。在經受了兩百多年的戰國時期後,統一的秦王朝依然擁有2000萬人口,這種人口基數是當時其他國家無法想象的。

第三,沒有宗教的束縛。雖然說宗教可能創造出強大的帝國,但這些帝國有哪個長久存在或者能夠綿延發展下去?

第四,文字的統一。雖然說各地方言大不相同,但我們都能看懂漢字,漢字就是聯繫我們的最重要的紐帶。


看球人


中國所在地方,雖說是形勝之地,但也因為如此,周邊蠻族國家一直覬覦,從古至今打了不知道多少場仗,很多時候都堪稱滅國級戰役,伏屍百萬,流血漂杵。中國能夠屹立在世界東方,可不是上帝的饋贈,而是先民們用戰爭和犧牲將華夏文明從野蠻的腥膻中剝離開來,形成了文明的高地。

周邊蠻族國家在華夏文明輻射之內,卻又在引力之外。中國人也進行了很多征服戰爭,卻因為“義高於利”的文化屬性,使得華夏的征服是世界上最不殘忍的征服戰爭。姜太公當年征討的東夷、萊夷,在齊桓公時,已經稱為了齊國的僱傭軍了。秦晉“殽之戰”時,戎軍就已經是晉國的盟軍了。孔子就曾說“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如此就可以“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秦時宮闕漢時關)

在這些“無歷史厚度”的蠻族日復一日往復衝擊下,華夏文明逐漸形成了民族自覺,發展到春秋末期,秦、楚、吳、越等國都追認其開國始祖為華夏先民,發展其歷史意識的自覺,與諸夏爭奪話語權,主動融入了華夏文明圈。

直到此時,華夏民族雖已形成,但在世界上,華夏民族並非是一流強國。同期的亞述帝國、波斯第一帝國等西方國家發展水平也不低,甚至中東、西亞的這些國家早於中國攀升了科技樹,掌握了鍊鐵的技術。在埃及第十五王朝時,就已經有了戰車。這些都說明,當時的地中海一帶的文明,因為起步時間早於中國,在這一時期,其文明程度是超過中國的。即使如此,中國也處於第一梯隊,而且由於中國發展出來的禮樂文化,使得中國逐漸走向了與世界其他地區文明都不同的發展道路。中國最早在西漢時期就在人口規模上、經濟體量上超過了其他任何文明,一枝獨秀,中間雖屢有曲折反覆,但大體處在世界前列,一直維持到了近代。

(清明上河圖部分)

那麼中國是憑什麼開始超越這些具有先發優勢的國家呢?

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統一的意識形態。

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很早就在意識形態上達成統一的國家,發軔與周王朝,在西漢時期達成統一。中國人統一的意識形態,即是中國人的歷史共同記憶的記憶。周王朝的“禮樂制度”、倫理制度、宗法制度為後世的中國人所繼承,併成為文化的核心因子,不管遭遇到什麼挫折危難,都能依靠堅守這種統一的文化意識形態,重新凝聚完成復興的力量。所以中華文明才能夠長盛不衰。

其二、大一統的政治體制。

這種政治成熟,正是使中國發展速度超過了西方的制度原因。秦始皇終結了周王朝分封制度,開啟了封建專制制度。這種定於“一”(統一文字、度量衡)的文化屬性,使得中國在2000多年前已經形成了國家政令統一,流官治理。這種政治體制下,中國能夠調集更多的資源參與國際競爭,在於蠻族的較量中能夠處在有利的位置。

如今的歐盟想要做的事,比如歐盟憲章里約定的權力和義務的問題,在2200多年前,秦始皇就已經通過統一和征服戰爭完成了。

其三、龐大的人口和經濟體量免於被征服的命運。

中國處於歐亞大陸的最東端,沒有受到太多外來者的侵佔和攻擊。其實的中國的地理位置並不算優越,因為在大陸的北方是一片廣袤的草原,來自蠻族的衝擊幾千年來一直沒有停息過,有過多次對中華文明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的早熟使中國的經濟很快達到其增長的潛在水平,進入穩態之中。同時,由於處於主流意識形態的孔孟之道崇尚多子多福,中醫又有較為發達和成熟的保健、保障生育技術,所以人口增長很快,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世界第一,即使在勢力衰弱時,也難以被異族徹底征服和殖民。

(秦始皇定“一”,首開大一統)

也因為中國沒有優秀的鄰居,中國自古形成了“中央之國”的本位文明,沒有和外界發生直接的交流和衝突,形成了類似於“文明孤島”的效應。與蠻族的戰爭和和平,實在難以稱得上交流,他們對華夏文明是索取,而華夏民族向他們學習則是自願性質(如胡服騎射,這樣使得華夏文明只能自我演進,長期以來堅持的傳統文化,形成自洽、穩定的文明體系,也就難以發生英國式的工業革命。

如今的中國為什麼能迅速發展?

中國歷史上的強大在於文化的兼收幷蓄與對外開放,在於制度的創新,在於經濟的活躍,在於教育的興盛,在於科技的進步。近代以來中國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的傳統文化迸發出了自我革新和自我變更的強勁動力,發奮自強、以夷為師,不斷探索,才最終帶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巨大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