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 “专家“模式,还有那张只会说“不”的嘴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朋友,总之我觉得每个人生命中一定会有几个,一种是总要开启专家模式的人,一种是总要否定别人的人。

专家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无论自己懂或者不懂,张口闭口就是一副专家口气,而且气场很大很自信。看似无害,实则破坏安定团结。

“专家“模式,还有那张只会说“不”的嘴

比如有一朋友,音乐专业,在音乐方面有点造诣,每次唱K也是掌声一片。平心而论,唱歌确实好,但最多也就是KTV水平,作为朋友当然是以鼓励为主,而年轻的我却不知道这样反而养了一位专家。

后来,大家偶尔谈到一些新晋歌手发的新单曲,或者是最近比较钟爱的哪几个歌手哪几首歌的时候,这下就出事情了,立即触发了这位的专家模式。

“你竟然喜欢xxx啊,他唱歌那么难听,整个一靠脸上位的,你是没听他演唱会唱live,简直就是车祸现场,唱功还不如唱纤夫的爱的谁”……

“那首歌啊,整个一编曲就有问题,那词填的也没谁了,纯粹一口水歌”

“这国内音乐啊就是差,还喜欢抄,我给你们推荐几个国外的xxx”

气氛瞬间尬成冰室,大家一时半会谁都不知道怎么接话,然后尴尬地对视一笑,“我知道国外那xxx,确实挺不错的……”才算勉强把场给救了回来。

“专家“模式,还有那张只会说“不”的嘴

简单总结一下,喜欢开启或者是不自觉开启专家模式的人,通常都有以下特点:

-在某一方面确有高于周围朋友圈的专业水平,但也顶多是个路人甲级别;

-长期被虚高的评价围绕导致内心膨胀;

-习惯于研究一些生僻信息甚至可以怀疑牛顿,因为他需要专家的资本;

-很少被怼导致看不清楚自己斤两。

“专家“模式,还有那张只会说“不”的嘴

其实从一开始渴求被肯定到最后看不清自我,根本原因在于身边没有真正的朋友,敢真正直言于他。抑或他原本是有几个真正的朋友但后来被那些虚伪的朋友抢占了位置,因为人总是趋向于听好话而非真话。

“专家“模式,还有那张只会说“不”的嘴

另外一种奇葩怪兽,则是习惯否定别人的人。

症状:出于有意或无意,极少或从来不给予正面积极回应,无论别人提出什么想法总是习惯性于否定,晚期患者有强烈渲染甚至强行灌输个人思想的行为。

“专家“模式,还有那张只会说“不”的嘴

同样来举个例子。A想养狗,B说养狗有什么好养的,特别麻烦;A说他买了一台新的iPhone7,B说市面上好多安卓机配置强劲价格还低,买ip纯属浪费;A说想考研,B说考研有什么用,现在研究生一样找不到工作……

诸如此类,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找一个角度来否定你,即便这些事情都无可厚非甚至没有对错,他绝不可能给你肯定的响应。但是你要问他赞同的观点是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就像上面说的,A说养狗这么麻烦我不养了吧,B又说养狗的种种好处。总之,他只是要说NO。

网络上对这种病的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内心根源的自卑,另一种原因则是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因为从小被否定,所以自己也不会去肯定他人。

其实专家模式和“否定症”之间相互紧密联系着,能开启专家模式的人,一定患有“否定症”,但“否定症”患者不一定具备专家素养,只是单纯地习惯否定他人。

但对于这两种人来说,都很难与其相处,甚至是与其相处会让我们感觉浑身难受。试想一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而买萝卜和买白菜根本没有对错之分,但你买了白菜被人说白菜不好吃,买了萝卜被人说其实白菜营养高,你怎么忍。

“专家“模式,还有那张只会说“不”的嘴

出于善意的否定也是需要的,因为身边有些朋友假如在某一行为想法上有原则性错误,就一定要指出来;而如果对于一些无关痛痒的选择问题,如果你是出于一种建议的心态,大可不必人家话音未落之前就用一个否定词强行打断别人,“我觉得可能换成……会更好,你觉得呢”“其实另外有个方法也不错,你可以考虑试一下”这种语气会让人舒服很多,而且对方能感受到你是真正在出谋划策。

“专家“模式,还有那张只会说“不”的嘴

我们活在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每个人都希望表达自我。一意孤行只对别人说不的肯定是个傻x。在坚守道德和原则的前提下,所有的奇葩都是应该被接受的,我们最难做到也是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去容纳异己者。人类总有个天生的劣性,喜欢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多数人的选择作为正确的选择,但平心而论,每一个不损人也不一定利己的选择都值得被尊重。

看得惯别人好,也要看得惯人家不好。倘若这尘事只是与你的初心相悖但无伤他人,不如泯然一笑,相忘于江湖。

“专家“模式,还有那张只会说“不”的嘴


分享到:


相關文章: